有什么小时候非常抗拒,年纪大了就为之着迷的食物吗?

用户66243619


如果以一道菜将人来分类

这世界只有两种人

吃香菜的和不吃香菜的

很多人不喜欢吃胡萝卜、芹菜、菠菜、香菜,鱼醒草觉得这些食物难闻,难以下咽,让人恶心想吐,有些人小时候不喜欢吃,而长大了却又不介意了,这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当人们在讨厌香菜等食物的时候,究竟是在讨厌什么吗?下面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与大家探讨一下。

有人说,香菜是半辈子菜,前半生爱吃的,后半生就不爱吃,反之亦然。这可不光是有人说的,我的朋友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小时候打死都不从的,现在看来好像也没那么反感了。

就像唯典的小编小时候最讨厌吃香菜、香椿和芹菜,我妈妈总是以其维生素丰富逼着我吃,那是我们吵架或者生气的根源,仅仅因为香菜、香椿、芹菜。而现在我对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有时侯伙食不好,我还会把餐盘里面的这些菜一一吃光。

就像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讲到: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

和很多不吃香菜的人聊香菜,很多人会情绪激动地称其有一种"臭大姐(臭虫)"味道,而唯典小编现在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这让我和味觉的个体差异性联系起来。而最觉得神奇的是,大多人可以用一种熟悉东西的味道来描述吃到的香菜,或者说只是闻上去的香菜。

据调查,

全世界大约有15%的人是讨厌香菜,

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讨厌香菜?

可能是天生的!

这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者Lilli Mauer等人,对1639个年轻人做的统计,发现各个民族对香菜的讨厌程度不同:东亚裔有21%,白种人有17%,非裔14%,南亚7%,西班牙裔4%,中东3%的人不喜欢香菜。

其中中国所在的东亚不喜欢吃香菜的人最多!

美国的科学家们也曾对两万五千人的DNA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讨厌香菜的人在11号染色体上拥有一种名叫"OR6A2"的特殊基因。

这种基因对香菜里的醛类物质(香菜味道的来源)很敏感,确切地说,应该是反感,所以会觉得香菜的气味很难闻。

这下放心了~不吃香菜,并不是自己矫情,原来是天生没这个命~

不过,也有一些人,以前讨厌吃香菜,现在喜欢得不得了;或者之前喜欢现在却讨厌。

有人解释,这种情况是因为“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而造成的。

后天的环境因素,同样也能影响性状。有人讨厌,自然就有人喜欢了~

这就和有些人喝酒抽烟一样,刚开始觉得烟味太难闻,啤酒一股马尿味,但是慢慢就喜欢了,估计对香菜也一样的,香菜我们知道了,但为什么有些人除了香菜还不喜欢香椿、芹菜、胡萝卜、节耳根等有味道的菜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什么是味觉?

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味觉”是怎么一回事儿。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是动物最基本、最原始也是至关重要的感觉功能。在低等动物中味觉与嗅觉是不加区分的,随着生物的进化,嗅味觉才得以分离,产生和发展处形态与生理上有着明显差异的味觉系统和嗅觉系统。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它由甜、咸、苦、酸组成,有的专家认为还有鲜味。不过,味觉可没有辣味,因为辣并非由味细胞所感受,而是由于口腔的神经末梢受到某些化学性刺激而产生的痛觉与其他味觉混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感觉。

这四种味觉在舌上的分布如下:甜味在舌尖两侧;咸味分布在舌体两侧;苦味分布舌根中央;酸味分布在舌根两侧。人的味觉可反应刺激物的化学成分,如H+可引起酸觉,NaCl可引起咸觉,糖可引起甜觉,奎宁可引起苦觉等。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于舌侧缘和舌尖部,多位于轮廓乳头和沟里和蕈状乳头的两侧。每一味蕾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觉细胞顶端有纤毛,由味蕾表面的孔伸出,是味蕾感受的关键部位。

味觉是个复杂的系统,而且每个人的味觉差距迥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味觉也变化多多。曾有人进行过交叉反应,包括继时对比型和同时对比型。前者如吃蔗糖后会感到水有酸味,后者是在同时给予各种不同味觉刺激时,因相互干扰而失去味觉,有时甚至引起完全不同的其他味觉。

二、遗传因素

弄清楚味觉之后,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人们的口味千奇百怪呢?

有人爱吃酸,有人闻酸就逃;有人无咸不欢,有人怕重口味。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遗传。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巴托舒克教授曾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他在很多小纸片上涂上同样的化学物质,然后让若干人各把一张纸片放进自己的嘴里感觉纸的味道。结果1/4的人说没有任何味道,一半的人说稍微有一点苦,剩下1/4的人则说苦得难以忍受。其实,忍受不了苦味的人都具有超级味觉,欧美白人中35%的女性都具有超级味觉,而欧美白人男性中只有大约10%具有超级味觉。在亚洲人当中味觉敏感型所占的比例则更高一些,麻木型的人相对较少。

味觉基因分为味觉和味觉麻木两种,通常后代从父母各继承一个味觉,如果碰巧两个都是味觉麻木基因,那么整个人的味觉一定属于麻木型;如果两个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是活跃的味觉基因,那就属于有味觉。味觉遗传的研究其实更为复杂,因为研究人员无法确定究竟是几个基因在捣鬼。而且特殊基因的存在,使得味觉受体蛋白发生变异,对味觉的感知能力也就千姿百态了。在美国已经出版了Kalmus的《味觉遗传学》。可以想象,对于味觉遗传方面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不过,也有人天生对某些物质过敏,这种遗传还是小心得好,避免祸从口入啊。

三、心理因素

不过,除了遗传影响味觉以外,更直观的因素则在于我们自身,在于几千万年进化而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很多有毒的植物都带有苦味,所以对苦味敏感,让我们离这些危险敬而远之,这是我们进化而来的自我保护机制。而且儿童时期、甚至成人之后的挑食、厌食、对某种食物的厌恶都可以追溯至婴儿期喂养与断奶方法的不当。当多次吃某一新事物,没有出现恶心或呕吐,就会认为这种东西是可以吃的,以后就成了食物的一部分,相反则被拒绝。你千万不要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婴幼儿时期对于进食的喜恶也是种学习行为,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形成长期记忆。

已有生理研究证实非灵长类动物的味觉皮层分为初级味觉中枢和次级味觉中枢。而人类的额叶皮质参与处理味觉,愉快地或不快的味觉激活额皮质不同的区域,杏仁核也参与处理这两种味觉表达。所以说,进食行为,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科学家能够准确定位单一味觉的大脑区域,那么,治疗味觉障碍、异味者就有了新突破。

现在试回想下,多少次父母威逼利诱“宝贝,只要把这杯牛奶喝完,我们就去看动画片”“不吃鸡蛋,就不带你出去玩!”。简单粗暴的奖惩措施,并不能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那些已经被他们排斥的食物,所以家长们还得多费点心才好。

不过,如果你是为人父母的,也不必担忧孩子的挑食毛病就束手无策了,食物多样化、更加美味可口、温馨有趣的进餐氛围会让孩子们食欲大振;而如果你是挑食的孩子或者成年人,你也不必宣称你一生与胡萝卜(茄子、芹菜……)势不两立,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阅历丰富,你也许会对胡萝卜爱不释手呢!

总而言之,虽然胡萝卜、芹菜、茄子、香菜等等,是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有些人会觉得没有气味,也有人会觉得很香),但当我们讨厌这些蔬菜的时候,要知道我们不仅仅是在讨厌食物本身,我们的进食受到口腔感觉、温度、味觉还有嗅觉等诸多因素。也许是骨子里的基因在讨厌,也许是不愉快的初次食用经验让我们依旧不敢尝试。

不过呢,膳食平衡,摄入多种营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极度厌恶胡萝卜(或者其他食物)的朋友们,千万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啦!何况,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既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多种营养物质,又有许多的特殊药理作用,是一种最常见的营养蔬菜。所以为了身体营养均衡的考虑,芹菜、香菜、胡萝卜还是要吃的。

想了解和学习陕西美食的朋友可以关注"唯典餐饮美食文化"哟,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


唯典餐饮美食文化


我小的时候非常讨厌吃茴香。不仅讨厌吃,只要闻到它那种味道就觉得头疼,恶心。那个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大人都喜欢吃茴香。而且每年春天,我爷爷都会在菜地里留出两小块菜畦,专门用来种茴香,因为奶奶和爸爸都喜欢吃。

茴香长大之后,奶奶有时候用来跟杏仁做一道凉菜,有时候还会包茴香猪肉的饺子吃。对此我反感至极。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我气不过他们喜欢吃茴香,就偷偷的来到菜地里,用镰刀把所有的茴香都坎了,坎的乱七八糟的,坎完后我累成狗,喘着粗气坐在菜地里,一边看着乱七八糟的茴香,一边非常解气的说“让你们吃,让你们吃,看你们还怎么吃”。

后来爷爷发现了这件事情,倒也没有责怪我。大家都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只是从此,家里很少吃茴香了,而是改成吃韭菜或者是其他馅料的饺子,而我,心里却多了一份愧疚。

后来长大后,是上大学,一次室友从家里回来,她的饭盒里装了满满的一饭盒的饺子,我闻着好香啊,忍不住问她,这是什么馅的饺子啊!她说是茴香馅的,我愣了一下,又一次确认了一遍,好奇的说道“茴香馅饺子居然有这么香的味道”。然后在室友的邀请下,我尝了一个,真的,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吃茴香,那个味道真的惊艳到我了。茴香的香夹杂着脂肪的香,在口腔里随着牙齿的咀嚼四处蔓延,没错,从此我爱上了茴香。

后来放暑假我回家,专门跟奶奶说,要吃茴香馅的饺子,奶奶也是愣了很久之后才反应过来,说,人的味蕾确实是会变的呀!瞧瞧,我那曾经最讨厌吃茴香的孙女,居然主动要吃茴香啦!哈哈哈哈。

也有人说,人体内缺什么就会特别的喜欢吃什么,对于这一点我不太懂。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味蕾的改变竟然是如此的神奇,我想,人这一生所摄入的食物终究是要讲究一个平衡的吧,无论你多么喜欢吃一种食物,当吃到一定量的时候,味蕾便会悄悄变化,以此来告诉你你已经吃够了。然后再对从未尝试过的食物进行开发新的味蕾。


以上是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分享,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吐槽交流哈!


查悦生活


孩提时,本能地对腊肉腊肠这种古早陈年的东西带着警惕,随着年岁增长,我才慢慢爱上了裹着时间味道,越嚼越香的它。

我的婆婆是四川人,以前在寿宁老家每年年底都会做腊肠腊肉,那个麻辣咸香仍记忆犹新。后来来了福州 ,她嫌天气不够冷,又没有熏肉设备,于是我们的餐桌上便再也不曾出现腊肠的身影。

今年我恰巧看到“大雪腌肉”,说的是大雪节气天气寒冷最适宜做腊肠腊肉腊鱼各种腊味。于是和婆婆提议做腊肠!

说做就做!我立刻上网买了肠衣,调料还有灌肠工具。

这厢准备就绪,婆婆那厢买了十多斤猪后腿肉和五花肉 。做腊肠肉质很有讲究,三肥七瘦这可是黄金准则。肉切小块后将调料拌匀,腌制了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开始灌肠了!灌一会,就得往下捋下,把厚的地方捏薄,把薄的地方填充,周而复始。最后得拿个牙签将腊肠打眼,它不仅能防止胀破肠衣,而且能有利于风干。最重要的,晾晒的时候能渗出多余的油,让口感更好。

灌完香肠,把它放在通风处晾晒,等待十天半个月之后就可以开吃了。这些历经了寒风吹彻的腊肉居然变成了桌上最热气腾腾的存在,最有年味的一道菜。它堪称万人迷,有好多合拍搭档,比如西兰花炒腊肠,蒜薹炒腊肠,腊肠煲仔饭,味道都是杠杠的。即使顺手蒸上几根也是香气四溢,原本干巴的它在水蒸气中spa中脱胎换骨,红瘦白肥,煞是好看,那点知根知底的麻辣引爆味蕾,让人忍不住多吃两碗白米饭。吃着婆婆亲手做的腊肠,我们都觉得自己在引领过年呢!



月映万川3


一、香菜!!

小时候不爱吃香菜,更闻不得香菜的味道,闻一下就会中毒的感觉。那时候妈妈给做汤都是分两份的,一份不加香菜给我们小孩子吃,一份加香菜大人吃。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知是哪个契机就转变了这个味觉,现在做汤,炒菜能放香菜我肯定要放很多的,因为闻起来吃起来真的很香~啪啪打脸了

二、大蒜

大蒜也可以列入其中,小时候很抗拒那种辛辣的味道,而且还刺鼻,旁边的人如果吃大蒜就躲得远远的。现在生吃大蒜,炒菜放蒜,炖鱼放蒜,烧烤大蒜......还有没有.....几乎没有我不爱吃的。

三、香椿

小时候家里后院就有香椿树,每当春天到了树长出新芽的时候家里桌子上肯定会有香椿炒鸡蛋这道菜,对于小时候的我就是一种味觉的摧残。

到了啪啪打脸的时刻了,长大上班后,只要市场上有卖香椿的,不管多贵,总会买一小把炒个鸡蛋给自己解解馋,也是真奇妙。

人随着环境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味蕾的成熟到逐渐退化,口味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不爱吃麻辣的小妞


我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记得去东北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会问我,你有什么忌口的吗?我的回答是“你们吃的我都吃,你们不吃的,我也吃”,哈哈,这个回答有点霸气了。

不过说实话,小时候我还真的有些东西不吃,但是现在就很喜欢吃,也不能说为之着迷吧,就是没有以前那么讨厌了,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凤尾菇,这个恐怕有的人觉得奇怪了,小时候为啥对凤尾菇抗拒呢?其实你有所不知,我小时候,我老爸是种凤尾菇的,天天拿出去卖,卖不完的就自己吃。这吃几次还觉得味道不错,后来天天吃,顿顿吃,可以说是吃饱、吃腻、吃吐了……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外号“尿骚菌”!因为吃多了让我感觉有粘的味道,实在是难吃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隔了十年没吃,再吃的时候就没有觉得有“尿骚味”了,而且还觉得很好吃。

第二个、大蒜,这其中包括蒜苗。你别看我是农村长大的,别的我还不挑食,但是大蒜我是真的吃不下,包括蒜苗。以前炒菜放大蒜我是不会夹的,蒜苗我也不吃,有一次肚子疼,父母硬是给我吃生的大蒜,我差点都吐了,所以我很抗拒大蒜。但是长大后炒菜不放大蒜感觉不香啊,特别是炒青菜的时候用大蒜爆香,那是必走的程序,而且炒鸭肉,炒香菇鸡,炒腊肉等等出锅前放一把蒜苗,那个实在是香。但是我没办法做到像一些北方人那样嚼着生大蒜吃面或者吃其他的,那种味道还是不太适应,但是炒菜加蒜苗和用大蒜爆香我是必须要做的,也很喜欢吃。




第三个、芹菜,芹菜有一种味道,小时候去吃酒席,饭桌上都会有一道牛肉炒芹菜的菜,但是这道菜我只吃牛肉,不吃芹菜。说不上为什么,当时就觉得芹菜的味道很难闻,简直无法下咽,而现在不一样了,芹菜炒牛肉成了我的一道拿手菜之一,另外芹菜炒鸭肉也是非常的好吃,现在不抗拒芹菜了。

第四个,香椿,我们这里叫做椿木芽,小时候我太爷爷喜欢拿来做菜,叫我去吃的时候,我是拒绝的。那味道,当时真的受不了,闻起来觉得奇臭无比,根本吃不下。但是现在可以算是为之着迷了,这种属于季节性食品,过了就没了,一年才那么一点时间可以吃得到,也不觉得臭了,蘸上鸡蛋液热油里面炸一炸,那美味比吃肉爽多了。



以前几个就是我小时候抗拒的食物,但是长大后就喜欢吃了,另外还有香菜也是,小时候不太喜欢,现在吃火锅都能当成蔬菜来涮。不知各位看官小时候抗拒哪些美食,欢迎分享。


范工聊美食


1.牛奶,小时候家里买牛奶都是玻璃瓶装的,然后煮了喝,一直觉得很难喝,这个想法维持到工作,食堂的牛奶每天早上都有一袋,我就犯愁,因为保质期比较短,我们后来都拿过保质期的奶洗脚用了,后来到怀孕五个月的时候,突然的发现牛奶好好喝啊,甜甜的,香香的,然后就每天会喝一袋,一直到现在,觉得牛奶还真是挺好喝的

2.香菜,妈妈做饭什么都爱放点香菜,小时候香菜给我的感觉就是臭乎乎的带着一股子怪味,所以很排斥香菜,鸡蛋汤什么的放上香菜我就不吃了,后来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发现香菜挺好吃的,以至于到后来吃火锅吃麻辣烫都会要香菜煮着吃😂

3.猪肉,我从记事开始就觉得猪肉格外难吃,瘦肉勉强吃一点,肥肉一点也不吃,更不要说什么猪蹄什么的了,我那会最害怕的就是五花肉,因为吃肉的话我爸都会逼着我们把肥肉也吃掉,不让挑挑拣拣的吃,我当时都会把肥肉偷偷给我姐姐,我当时想怎么会有这么恐怖的东西,因为给我姐也得分好几次,肥肉瘦肉的还长在一起,简直没有比这个更郁闷的了,那时候吃完肥肉估计是心理作用还会吐😂结婚以后我老公爱吃红烧肉,他做好以后让我尝一下,刚开始死活我是不吃的,毕竟这个阴影实在是太大了,后来熬不过他总是让吃就尝了一口,这一吃不得了,肥肉嫩嫩滑滑还香香的,瘦肉还很有嚼劲,当真是相当好吃了😋不过对肥肉的阴影还是没有消散现在看见肥肉我还是宁愿饿着也不会吃的。不过吃烤肉的话我倒是很喜欢吃把油都烤出去的五花肉👍





Li小笑


非常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我小时候非常抗拒的食物还真的有很多种,比如香菜,芹菜,苦瓜,芥菜,辣椒。这些蔬菜那时候真的是希望从世界上消失。特别是香菜,芹菜闻到这味都觉得讨厌,更别说吃了。肉类的猪内脏我是非常抗拒的比例,比如猪肝,粉肠,大肠。基本上是不不会吃的。

随着年龄渐渐的增长,出来社会后,接触各样各种各样的人群。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口味开始有变化了。比如芹菜,觉得越来越好吃,越吃越香;苦瓜,夏天,我现在经常会做很多花样的苦瓜,酿苦瓜。苦瓜炒牛肉,苦瓜炒鸡蛋,这些都变成了我很喜欢的美食。



最后一个是猪的内脏,特别是粉肠和大肠,现在超喜欢吃。粉肠猪杂汤,爆炒大肠,这些都成了我家的家常菜,隔三差五的都要做着吃。


人长大了,其实真的好奇怪哦,口味都会跟着变,后来我总结了。其实我的口味便是和爱人有很大的关系,上面这些我抗拒的食材都是他喜欢的。朋友们,你们小时候有哪些接受不了的食物呢?现在还抗拒吗?欢迎留言,评论,关注黄皮妹妹。喜欢我的也可以点赞,转发。


黄皮妹妹



1、香菇。老家酒席必备一道香菇炒鸡,是用干香菇泡水而发,并非鲜香菇,吃起来的感觉:“卧槽,这尼玛是用谁家臭袜子栽培出来的吧!”后来可能整个人由里到外都变污了,吃火锅点香菇,吃烧烤点香菇,吃香菇包子,喝香菇鸡汤,昨晚还搜了一下有没有香菇月饼,卧槽,这臭袜子好闻又好吃!


2、香菜。除了正儿八经的芫荽(香菜),其实还包含了薄荷、留兰香(狗肉香)、紫苏、罗勒(九层塔)等等。因为小时候喜欢捕杀蚱蜢,而蚱蜢们经常吃各种香草,它们的血沾在我手上,总能闻到一股子香味。香菜的味道与其类似,吃香菜的时候感觉在吃蚱蜢尸体,非常恶心。长大后:“卧槽,油炸蚱蜢!鸡肉味,嘎嘣脆,满满的都是蛋白质!”香菜?好吃!好吃!


3、杂肉。牛肉、鸡腿、鸭胸脯等纯肉类小时候吃太多了,如今看到就犯愁,外出吃火锅从来不点什么牛肉卷、羊肉卷,反倒是喜欢牛杂、凤爪、鸭头、鹅掌、鱼尾巴(划水)等等以前不屑一顾的杂碎东西。


4、苦瓜、茄子。小时候觉得这类妇女之友真的不好吃,苦瓜又苦又柴,茄子吃起来口感和鼻涕虫没啥两样。后来外出念书,终于在饭馆里领略到咸鱼茄子煲和蒜泥炒苦瓜的精妙,顿悟是爸妈做饭太难吃了,真是暴殄天物。


5、皮蛋。这蛋的颜色怎么跟蚱蜢内脏一样绿幽幽的,好恶心!这浓烈的石灰水味道,不会是在建筑工地石灰池里泡过的吧,好邋遢!嗯,然后某年暑假,我去菜市场买了几盒皮蛋当零食,在这个刻骨铭心的夏天,我感觉自己就是路西法,从此堕落,不堪回首。


哏儿都事儿


我读大学之前都是不吃香菜的,反感到什么程度呢?骑自行车路过街边卖香菜的摊子我都会特意绕行,闻见那个味道简直要吐。后来到外地读大学,晚上自习以后会很饿,就去食堂打夜宵,那是1989年,食物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夜宵就是馄炖和馅饼,说是馄炖其实是以汤为主,没几个馄炖,喝汤也解饿啊,就这样喝了两年的馄炖夜宵,有同学告诉我说那个汤里只要就是放香菜味道才这样好的,我忽然意识到香菜是个好东西,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它,放假回家到一个同学家吃饭,她妈妈做了一道香菜炒肉丝,至今仍记得那个味道,太美味了。从此以后香菜从我的最恨变成了我的最爱。现在,我的女儿已经高三,她从小就不吃香菜和韭菜,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两种菜将来会成为她的最爱呢。人随着环境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味蕾的成熟到逐渐退化,口味确实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丝弦0022


当然有啦。比如青椒、大蒜等等!

青椒,简直就是小时候的噩梦,怎么骗我都不可能吃的。感觉极其难吃!而且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吃,真不明白为什么大人都喜欢吃青椒。

但是,自从长大之后吃了青椒肉丝,吃了虎皮青椒,吃了夜宵摊上的烤青椒。感觉这真是世间美味,尤其是虎皮青椒,我因为爱吃这个菜还特地学了的。先把青椒煎到秧了,并且两面起皮,然后下锅烧油,放蒜末,放少许耗油生抽,下青椒。然后随意翻炒两下,再添点陈醋,然后起锅的时候放点韭菜段和豆豉。真的是超级无敌美味!

再来说说蒜,小时候也是觉得蒜吃起来一股辛辣感,而且还涩口,特别不好吃。

但是长大之后发现蒜真的是万能的,不仅能杀菌,而且放到菜肴里也是美味,就这样生吃也是好吃。典型的吃法应该就属蒜蓉茄子了吧,这个大家应该都吃过,你以为吃的是茄子?那就错了,其实你吃的就是蒜蓉。

还有一个牛肉干,小时候不喜欢吃牛肉干,喜欢吃羊肉和新鲜牛肉,觉得牛肉干太硬了。

现在长大了才觉得牛肉干才是美味,既可以当零嘴吃,又能补充身体体能,口感也比较好(可能是牙口好了的原因,小时候老是掉牙齿)。重点是我如果要吃炖牛肉,可能要忙活好几个小时才能吃到。但是我想要吃牛肉干,拿起来就能吃。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小时候爱吃长大后不爱吃的美食呢?希望在评论区见到你们的精彩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