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小学职称与工资挂钩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熊忠万冷眼看世界


这么看:

一是相信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是很多一线教师的一个心愿,大家一定会兴高采烈,大家老觉着自己可被职称害惨了,取消挂够,可出了一口气……可是兴高采烈之后,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呢?

二是工资怎么发放?按教龄,按能力,按成绩,按考试……五花八门,方法多多……采用哪一个也会有很多老师不满意……接下来,大家更没了主心骨……没有职称,拿什么代替老师的成长成才呢?

三是职称不再与工资挂钩,那么职称评定晋升就没有人参与了……也就没有了学历,资历,教学比赛,教科研,常规教学活动,备课也没用了……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了……大家可以想象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四是大家还需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下职称赋分标准……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与我们教学到底什么关系,与我们工资到底什么关系……我们已经厌倦到不乐意搭理职称细则了……或者对照它,找一个替代品……

总之,目前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还有一段路要走,取消之前,老师们还得不急不躁,沉住气,稳下心,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取消中小学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现在有些人吐槽职称,吐槽职称与工资挂钩。说实话,职称对工资的影响确实很大,一个教师,从二级升到一级,工资涨了100朵,从一级升到副高级,工资涨800左右,可以看出,职称工资的影响确实很大。啥都相同的两个一级教师,一个忽然晋升到副高级教师,工资猛然多了800多,要是没有意见才是怪事。

现在的教师工作,包括薪级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10%部分,教龄高工资其中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10%都与职称有关。如果是职称不与工资挂钩,那么只能与年限有关了。那样的话,只要熬年限就可以了,工作干孬干好一个样,谁还努力工作呢。


小眼看教育


工资与职称挂钩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一批教师托门子走关系,搞到了职称,却脱离了一线,成了领导。或者先成了领导,靠关系评上了职称。一线的教师只能望尘莫及。不知,调动积极性从何谈起。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光辉看不出来。但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有良心的职业”。每个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心里始终牵挂的是班上的那群孩子,恨不得把自己所学全部塞进那一个个小脑袋。一个学校,不需要考勤,教师到上课的时间准能出现在讲台上。教师的积极性需要靠评职称调动吗?

现在职称评审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论文,英语,计算机考试,评审委员会成员优亲厚友,收受贿赂等等,无不散发着职称评审的铜臭气息。

职称评审是一些人玩弄于鼓掌的游戏而已。一个馒头扔出去,看老师争来抢去。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着戏,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蝴蝶先生wx


小学教师的问题取消与工资挂钩,或许很多年轻的教师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本身在工作中他们没有机会拿到职称,困扰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改变现状,很多教师在工作采取更加公平和科学评级制度,让教师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评价和福利待遇,那么教师才会努力在业务上努力工作和提升。

现实中职称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还有很多人为的原因,比如教师有的老师每年努力工作,但是如果不善于社交,不会和领导处理好关系,而有的教师与领导关系十分好,在遇到一起职称竞争的时候,努力工作的教师可能业务成绩上比后一个老师要好,但是如果交给学校领导决定时,难免是很多人为的影响,这样就很多不公平的竞争问题产生,甚至让很多教师开始效仿这样的做法,不好好专研自己的业务能力,而是去搞关系了,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怎么上去呢??


所以没有人知道职称背后问题还有多少问题存在,但是现实是很多教师已经对职称已经失去信心,就算不改,很多教师也不会努力争取些什么?


思维数学小课堂


首先要说的是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

最近一份关于职称的最具权威的文件是2016年11月由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意见》明确了职称制度的性质定位,充分肯定了职称制度的重要意义。所以说,任何取消职称制度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意见》确立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目标:

指出了要重点解决的四方面突出问题,其中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都是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作出的积极回应,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但是,遍览《意见》六部分18条,并不见有任何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的表述,可见,将职称与工资分离开来,仍然是目前至少3-5年内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意见》明确的改革任务需在3-5年内才能完成。在这之前,应该不会节外生枝,又去搞什么其他的比如职称与工资脱钩的改革。

所以,还是要劝一劝暂未评上理想职称,有可能到退休也职评无望的教师同行们,放下幻想,积极准备,努力争取,尽量评上才是关键。

政策的制定决非儿戏,制度的执行也不会轻易更改。大家伙儿与其抱怨、不满,消极放弃,不如吃透精神,掌握规则,明确差距,想方设法达到标准、符合条件。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己各方面都强,就不怕外界的条条框框、沟沟坎坎。

尽管职评中出现过各种各样不堪的人和事,一些德不配位、才不称职的人通过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上了位、晋了级,但那些确有真才实学而又能提前规划、谋定而后动的人也能评上理想职称,不能说所有的人都名不副实。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任期内的所有原始课表、教案、讲稿、教学测评表,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留意了、收藏了?有多少人不是轮到有资格评审了才匆忙补齐?明明是真的最后还是搞得像是在备假材料,结果反倒让其他同行质疑。

所以,如果有志于评职称,就对照条件,早日准备,别什么事都怪人,先反省反省自己。

我任教近二十年才评上中级,近年来又深感评高级无望。仔细想想,不全是别人的问题,大多数倒是自己的问题,就算是最为大家不齿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有人能游刃有余,而我都四十大几将知天命的人,却始终连这点人情世故也弄不明白呢?

深觉汗颜。


以上所说都发自肺腑,不喜勿骂,文明讨论。


剑客谈教育


你吹牛吗?你既然是教师,起码的知识水平都没有吗?你那教师资格证是怎么得的?作为教师起码的师德是有的?怎么会出现教育为一潭死水呢!我们不会,只看你会不。你所说的一系列教研竞争这些是可以搞,那是教研,若老师天天都去教研我不知道你的教育任务怎么完成?一节优质课要准备多长时间难道你不知道?何况那些论文讲座真的了不起吗?真的对学生有用吗?它们都是为职称而设的,都是少数投机者的游戏,把师德师风拿来当众教师念一遍就是一次培训资料,神圣吗?教书有那么复杂吗?这些年搞去搞来教出的学生又怎样呢?还不是中国元素大量流失,外国元素西方文化大量增加,这不正是你们竞争职称的结果吗?真教广大一线教师寒心,全国老百姓痛心。


张帮友3


中小学的职称制度改革,能促进教师公平公正吗?

教师职称这一话题一遍又一遍的被讨论!小编身边很多教师朋友也是对这个制度深恶痛绝,说起教师职称,它涉及教师的薪资待遇,各种福利水平,最能够确实关联教师的切身利益的,也正因此,往往是教师们最关注的地方。

现在的教师职称设置从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具体的划分依次是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力,员级相对应。不同的职称薪资待遇收入方面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级和初级的差别更是相差甚大,甚至会影响以后退休的待遇的。

小编认为一个学校能不能办好,师资的好坏占90%以上,而用职称来决定工资高低是无法让老师们产生积极性的,从而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教师的薪资待遇落差大,会造成老师内心的不平衡心理,进而造成老师力量大量的流失,甚至也会因为争抢职称评级问题,给腐败有机可乘!毕竟其中有着太多人为的因素。

为防止分配不公造成的民生问题进而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教师的工资改革真的是迫在眉睫,取消中小学职称工资,建立公平公正的统一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具体的改革其实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一、制度创新。

二、科学公平公正。

三、制定标准,建立教师工资制度。

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教师队伍能够越来越优秀。届时教师的枷锁也会卸下,祝教师改革的公平性能够进一步加强,早日实现教师工资体制改革!


新乡中公教育


这样做不是倒退了吗?如果真的这样做,我认为不妥。要把教育搞上去,教师队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但要把这股力量充分发挥出来,那就要真正的调动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使每一个教师十分热爱教书育人这个伟大事业。可以说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就是这个“初心”,这么多年来一直平稳地执行到现在,而且程序越来越规范,大家反映比较“公平”,这对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都是一件大好事,这么多年来受人点赞!

“教育改革”不是要你去“一切推倒重来”,更不是让你“唯恐天下不乱”之能事。我们要做的是:深刻踏实地检查已经走过的教育改革之路,以更强力的创新意识,纠正错的、肯定对的、创立新的,确定教育为国家服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观念,去标新立异,紧跟新时代的脚步,真正把教育搞上去,不能瞎折腾!


难得糊涂240106766


打破旧的容易,但建立起一个让大多数人满意的制度难。不管是职称也好,职级也罢,从低到高分配的工资每个层级职数肯定有数额限制。如果不设置一定标准,仅靠年限自然晋级,不控制人数,地方财政不一定供养得起。吃大锅饭的思想,也对工作积极性没好处。职称制度,在控制职数和调动工作积极性有贡献,利大于弊。应该考虑的是对职称制度评审标准设置的合理性、评审过程的公平公开透明、岗位设置数量的合理性、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的破格晋升制度量化的合理性、工资兑现的及时性,以及在各个阶段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领导评委照顾性因素等进行通盘系统的梳理和优化,保证事业单位两条腿走路的优势,形成老中青工资梯度,有利于激发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中老年人传帮带的工作热情。

总之,对职称制度应是改革优化,而不是取消。


潜龙勿用260252241


涉及制度层面,自然会有影响。

承认教师是专业技术类,没职称就是歧视。

要么给教师自由兼职,要么给教师公务员身份,给了任意一个,不要职称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