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為何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

蘇沛鋒


朱元璋打下江山,創立大明王朝後,也開始面臨與歷代開國皇帝同樣棘手的問題。大量一路走來的功臣宿將,逐漸成為威脅皇權穩固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那幫起自於朱元璋故鄉,淮西一帶出身的驕兵悍將,更是仗著昔日戰功驕奢淫逸、目無法紀。

這當中,又以大將軍藍玉最為囂張跋扈。

藍玉的條件,應當說是根正苗紅,非常有優越性的。他是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妻弟,論起輩分太子朱標還要隨太子妃(常遇春女兒)喊他一聲舅舅。另外,他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蜀王朱椿,牽著這層沾親帶故的關係,藍玉可謂是地地道道的皇親國戚了。

不過藍玉的名聲、地位,靠的並非是與朱元璋間的裙帶關係,而是他憑著軍功,在一場場戰役中一刀一槍得掙來的。

藍玉從軍,先是在常遇春麾下效力,作戰勇敢,更兼謀略,頗有統兵大將風度。此後,又在隨傅友德征伐四川,跟徐達北征元廷殘餘勢力,以及與沐英一起平定西蕃叛亂的戰役中屢立功勳,逐漸成長為明朝初年一等一的軍事將領。

藍玉人生的頂峰,還是洪武二十一年與北元的捕魚兒海戰役。他所率領的15萬明軍頂風冒沙,突然殺到元順帝之孫脫古思貼木兒大營跟前。一番激戰,明軍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以下男女將近八萬餘人,脫古思貼木兒和長子天保奴,僅僅帶著幾十騎倉皇逃出。

此戰過後,北元統治體系被徹底摧毀,忽必烈一脈的黃金家族,再也沒有實力能夠有效得統合起整個草原的力量,多年以後蒙古逐漸分裂成韃靼、瓦剌、兀良哈三股勢力。

因而,對於藍玉指揮的捕魚兒海戰役,素來有北元“靖康之變”的說法。

立下如此殊勳,藍玉也就有了驕傲膨脹的資本。武將身上那股子蠻橫跋扈的通病,逐漸在藍玉身上開始顯現。

比如在北征班師回朝的途中,身為統兵主帥的藍玉,竟然鑽進脫古思帖木爾妃子的營帳把她給侮辱了,結果導致她羞愧自盡。

緊接著,當部隊行進到喜峰關時,守門官兵因天黑沒能及時開關迎接,藍玉居然下令手底下的明軍,去“攻破”大明的城關,然後揚長而去。

本來收到藍玉北征大捷消息十分高興的朱元璋,已經打算封他做梁國公。然而當獲知前方傳來藍玉軍隊一系列驕橫不法的情形後,心中非常不快的朱元璋,特意下令將藍玉的爵位,由“梁國公”改封為“涼國公”,以示告誡。

然而藍玉言行舉止仍不知收斂,私底下大放厥詞,認為憑著自己的功勞當個太師綽綽有餘,公然向朱元璋要官要待遇。

此外,日益驕縱的藍玉,還效仿起當年打天下時的朱元璋,名下收起了大量的義。這些義子大多是依附於藍玉的親信部將,他們仗著藍玉的威勢,蓄養家丁莊奴,橫行於鄉里之間,根本不受地方官的約束。

這可就挑戰到朱元璋的底線了!

在朱元璋看來,你藍玉侮辱元妃,平日裡奢侈吃喝、發發牢騷也就算了,畢竟你是北征元廷的大功臣。但是你藍玉名下收養那麼多義子,而且這些義子當中不乏手握統兵之權的將領,平日裡他們聽你的話,甚至可以做出無視朝廷法度攻破大明城關的舉動。

可見,這幫人心中只知有藍玉,不知有朝廷,長此以往必然要成為藍玉的私人勢力,成為朱姓皇權的潛在威脅。朱元璋還活著時就這樣,那麼將來皇孫朱允炆繼位呢?還不鬧翻天啊!

有鑑於此,朱元璋加快了清除藍玉勢力的步伐。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告謀反,朱元璋順勢拘拿整個藍玉家族,將他們全部處死。那些依附藍玉的義子、親信部將也受牽連,被誅殺殆盡。

至於藍玉本人,則被處以剝皮實草的殘酷刑法。據說,從藍玉身上剝下來的整張人皮,被朱元璋下令當做反面警示教育,拿到全國各地做巡迴展示。最後還是他女婿蜀王朱椿求情,才把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直到明末農民起義軍攻佔蜀王府,這件恐怖的“文物”又再度呈現於世人面前。


竹山清溪澗


電視劇《朱元璋》裡面有一幕,就是朱元璋派藍玉出征時,朱元璋和藍玉邊走邊聊,但是藍玉身後始終有四個藍姓部將跟隨,下面是他們的一段對話。

朱元璋問:“這些都是誰啊?”

藍玉:“都是在下的義子。”


朱元璋:“藍玉啊!你究竟收了多少義子?”

藍玉:“末將也不清楚,大概幾百個吧!只要我走到哪,他們就跟到哪,末將就是讓他們赴湯蹈火他們也會聽從。”

朱元璋:“您比咱這義子要多幾十倍啊!”

隨後朱元璋對著藍玉的義子說自己有些事向單獨和藍玉聊聊,不必再跟著,可是沒走幾步這幾個人還跟著,朱元璋一回頭,心中怒火上升。

“咱剛才不是讓你們退下了嗎?”

藍玉見朱元璋有些生氣,立刻轉身大吼“退下!”藍玉的這些義子這才告退。

朱元璋:“藍玉啊,你的將令比咱的聖旨還靈啊!”

朱元璋說完就轉身向前走,藍玉緊隨其後,聲稱這些義子跟隨自己多年,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聲音,只有自己才能調動他們,朱元璋笑裡藏刀,說作為一個將軍就該這樣,其實此時的朱元璋已經起了殺心。




藍玉作為明朝的開國將領,可謂是戰功赫赫,尤其是捕魚兒海一戰,一時間聲名大噪。藍玉早年是跟隨常遇春,以作戰勇猛著稱,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藍玉,後多次立功,朱元璋對他也是欣賞有加,然而藍玉卻越來越恣意驕橫,橫行霸道。

藍玉在大破元朝的時候,卻貪圖元妃的美貌,竟然將元妃給強暴了,這事其實也挺嚴重,畢竟元妃是元朝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的皇后,一國之母竟然遭到凌辱,元妃一時間接受不了,羞愧自殺,朱元璋聽到之後很是憤怒,好歹藍玉也是大將軍,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實在有失顏面,但是朱元璋念在藍玉有功,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沒有殺藍玉,但是因為之前藍玉有過多次不好的行為,比如藍玉強佔東昌百姓的田地,當地御史前去詢問,藍玉竟然將其趕走。尤其是藍玉北征回朝之時,到達喜峰關時,城門早已關閉,不得開門接納,必須得到天亮才可以通行,藍玉哪裡管得了這些,他佔著自己凱旋而歸,直接破門而入,朱元璋聽聞龍顏大怒。

加上朱元璋也多次聽朝中官員說藍玉私養兵馬,蓄養了許多莊奴,所以決定將藍玉原本應該冊封的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其中就是有意提醒藍玉應該收斂自己的行為。可藍玉不但不悔過,在酒宴上還大出狂言。藍玉西征回來後還不滿意自己的官職,認為自己不應該在宋、潁兩公之下,聲稱要做太師,朱元璋聽到之後,從此不再採納藍玉的建議,


朱元璋在得知藍玉義子眾多,軍中威望甚高,怕太子朱標不能對抗朝中城府極深的權臣,又怕朱棣不能對抗像藍玉這樣的悍將,於是決定為後代鋪平道路,藍玉就是其中一個。

藍玉最後被錦衣衛指揮蔣獻上告“謀反”,罪名是:“藍玉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密謀為逆,將伺帝外出耕田舉事。”

藍玉一案牽連的人數眾多,足足有數萬人,朱元璋原本是要活剮藍玉,最後因為自己的兒女,決定將其剝皮,其實藍玉的死和自己有關,但是大部分原因還是朱元璋的“大清洗”運動開始實施。


羽評郡主




藍玉是明初了不得的猛將,在那個英雄輩出,名將如雲的時代,藍玉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是繼徐達、常遇春後的旗幟人物。

此人猛,非常猛,但狂妄無比,錯誤也是不斷,最終,那些錯誤送他上了斷頭臺,被殘忍地剝了皮。

藍玉的錯誤(一),強暴元妃,怒砸城門



藍玉最早跟隨的是他姐夫常遇春,也許受了姐夫影響,其人打仗異常兇猛,很少有敗績。

後來,藍玉隨傅友德入蜀,再隨徐達北伐,又隨沐英等南征,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在洪武二十一年時,藍玉率十五萬大軍征討北元,大獲全勝,除了北元皇帝等少數人逃跑之外,其他人幾乎全被俘虜。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準備大賞藍玉,並封他為“梁國公”。可惜,藍玉歸來途中,強暴了元妃,使其自殺身死。

這還沒完,在經過喜峰口時,由於天黑,“關門”開啟有些慢,這讓藍玉怒火中燒,一聲令下,關門被強行砸開攻破。

這讓朱元璋非常不爽,想到藍玉立下的巨大功勞,朱元璋就改了個封號,叫“涼國公”。

按理來說,藍玉看到這個封號就應該反思自己了,但最後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絲毫沒發現其中的意味。

第二個錯誤,宴席上強烈表達對封賞的不滿



藍玉大勝歸來,老朱除了封藍玉公爵外,還升他為“太傅”。在慶功酒席上,藍玉酒後又發飆了,大聲發洩不滿:“難道我不夠做太師嗎?”這是赤裸裸地表達對朱元璋的不滿啊。

老朱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忍了,畢竟藍玉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心中的怨氣在上升。

第三錯誤,私兵蓄奴,廣收養子,結交權貴



藍玉很張狂,老朱很能忍。

可是,藍玉的張狂沒邊,他沒有絲毫的剋制。當功大於天,名滿天下時,藍玉的社交生活完全上了日程。

藍玉開始結交權貴,朋友遍及朝廷內外;藍玉開始有了不少私兵和家奴,超躍朝廷自己解決一些小事情;藍玉收了不少義子,感受被別人叫爹的爽快。

此時,藍玉的背後,一雙眼睛一直看著,那是朱元璋的眼睛,心中的屠刀拿起放下,拿起放下,最後還是暫時放下了,因為藍玉是太子朱標一脈。

危險來臨:朱標之死



朱標之死,其實不是藍玉的錯誤,和藍玉無關。但朱標死了,藍玉的日子開始發生變化。

藍玉是太子朱標一脈,朱標一死,朱元璋開始物色下一任皇帝,最後定格在朱允炆身上。

可是,朱允炆不是藍玉的外甥女(常遇春之女)所生,如果朱允炆上位,藍玉肯定不會支持。

看到藍玉囂張跋扈的樣子,朱元璋知道,一旦自己離世,朱允炆上位,藍玉肯定是控制不住的,指不定鬧出多大的么蛾子。

於是,藍玉的腦袋開始不穩當了。

洪武二十六年,當聽到錦衣衛說藍玉想要造反的消息時,藍玉估計自己都懵了。神奇的是,藍玉被抓進監獄後,竟然供出了很多人,後來這些人又互相供出了很多人。

藍玉招供事宜真假難辨,但這時候朱元璋要的可不是供詞真假。藍玉狂妄是真,但造反的理由確實不夠,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抓的人很多啊!怎麼辦?朱元璋說了,全都殺了,一個不留。本來,朱元璋就是要一網打盡,殺儘可能多的影響自己孫子的人,在這關口,又怎麼會嫌人多呢?

最後,“藍玉案”殺了總計一萬五千多人,那些和藍玉走得近的全都遭了殃,藍玉不僅被剝皮示眾,而且“光榮”地被安排進明朝的《逆臣錄》,真的是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藍玉之死,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收義子等,而是朱標死了,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為了維護大明的穩定,藍玉等人必須死。


藍風破曉


被朱元璋比做“漢之衛青”的藍玉,是明朝開國之初的一代名將。《明史》贊他“饒勇略,有大將才”,在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名將紛紛病故後,藍玉獨挑大樑,率軍北伐,深入漠北捕魚兒海,大敗元昭宗十幾萬大軍。一時之間,藍玉聲鎮海內,威播四夷,成為洪武朝中後期的第一大將。




藍玉是個難得一見的大將之才,但同時,他又是一個不知道收斂,不懂得低調的粗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第一次作為主將親率十五萬大軍出擊北元,一路打到捕魚兒海,幾乎打的元昭宗無處遁形。此戰讓藍玉一舉成名,榮譽和爵位都達到他的巔峰,但是,在凱旋而歸後,因部隊半夜到達喜峰關,鎮守關隘的士兵未能及時開門放行,藍玉竟指使部下縱火毀壞關門強行入關,此事傳至朱元璋耳中,惹的他大怒,將他由梁國公改封為涼國公以示懲戒,並將其過錯鑄刻在鐵券上以讓他時時警示自己。




藍玉居功自傲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朱元璋雖然愛其才卻絕不縱容,這一次的處置已經是釋放出了危險信號。但粗人如藍玉,卻參不透朱元璋的意思。他豢養了許多莊奴和義子,這些人倚仗其勢橫行霸道;他霸佔東昌的民田,御史追查此事,他大發脾氣,將御史驅走;他在軍中擅自罷黜和提升將校,獨斷專行;在西征返朝時,朱元璋令其擔任太子太傅,他不願居於人下,說:“汝獨不勝之太師乎?”藍玉赤裸裸的挑釁朱元璋的權威,也令他與朱元璋的關係漸趨緊張。




眾所周知,朱元璋養了不少的義子,他對侄兒朱友文視同己出,他的義子沐英深受朱元璋的器重鎮守雲南。朱元璋可以有自己的義子但身為大將的藍玉卻不能,這是犯了大忌的事情,對朱元璋來說,藍玉過往的錯誤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此等有謀逆嫌疑的事情,朱元璋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的女兒常氏嫁給了太子朱標,藍玉是太子妃的母舅。藍玉與太子朱標,向來關係密切,他是太子黨的核心成員。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朱元璋權衡良久,最終以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接班人。藍玉輸就輸在太高調,正所謂:位卑而高調,不致死罪;位尊而高調,殺機四伏。藍玉的糊塗,讓他付出了血的代價,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玄揭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夷滅藍玉三族,受到牽連而被殺的約有兩萬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藍黨之獄”。藍玉之死,是朱元璋情緒集中爆發的結果,朱允炆要想平安過度,像藍玉這種難以駕馭的臣下,必須要死 。


大國布衣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所以最初的時候他一直在常遇春的賬下效力,後來藍玉憑藉著自己的能力逐漸嶄露頭角。朱元璋後期常遇春和徐達等人相繼去世後,藍玉成為了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將領。



公元1388年,藍玉北上伐元,在捕魚兒海之戰中大破北元,從此藍玉功成名就,朱元璋也因此把藍玉比作了衛青和李靖一樣的名將。

藍玉在破元之後開始居功自傲,公然違抗朱元璋制定的國策,強行霸佔了元朝的妃嬪。這件事讓朱元璋很生氣,不過朱元璋也沒有過分譴責藍玉,只是把梁國公改封為了涼國公作為提醒。然而藍玉對於朱元璋的提醒卻毫不上心,依然驕橫跋扈的我行我素。



在隨後的歲月中,藍玉一次次的挑逗著朱元璋的神經。他公然侵佔東昌民田,朝廷御史查問時竟然將御史趕走,之後還收養了大量的義子為之黨羽。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藍玉南征之後北返,守門官員接待不及時,藍玉竟然縱容屬下破關而入。

以上的事件發生後,朱元璋都選擇了隱忍。因為朱元璋非常向往漢唐盛世,他希望明朝也能雄視天下,建立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所以他需要藍玉這樣的人才。




1392年,朱元璋已經是64歲高齡的老人,這一年突然發生了一件事,他培養多年的太子朱標去世。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他於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被立為世子,其後一直作為朱元璋的接班人進行培養。而藍玉等人也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政治資本,他希望朱標依靠藍玉這樣的人打下輝煌的大明江山。

太子朱標是常遇春的女婿,所以藍玉是朱標的舅岳父,因此平時兩個人的關係也非常要好。朱元璋認為,雖然藍玉有些驕橫跋扈,但朱標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是可以駕馭這個悍將的。但是朱標的暴斃讓朱元璋亂了分寸,經過考慮之後朱標長子朱允炆被立為了皇太孫。



朱允炆這個皇太孫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他沒有朱標的政治經驗,根本沒有任何能力駕馭藍玉。而且朱允炆並非是常遇春之女的兒子,而是太子妃呂氏之子。種種的情況告訴朱元璋,他需要為朱允炆清理原來為朱標安排的政治班底,為朱允炆的繼位以及政權的穩定鋪平道路。

1393年二月,朱標去世還不到一年,新一輪的政治清洗到來。藍玉的能力顯然不是政治老手朱元璋的對手,最終被朱元璋剝皮實草,受到牽連的人達到了一萬五千人之多。



縱觀藍玉案件整個過程,藍玉死的不算冤枉。洪武時期朱元璋的義子都改回原來的姓氏,而藍玉還在大肆收養義子,而且後期藍玉提拔軍中士卒、將官基本上都是越過朝廷自己封賞。這些事情朱元璋忍耐就是為了把他留給朱標做一些貢獻,然而唯一能駕馭藍玉的朱標死了,藍玉活著必然成了一種威脅,那就只有跟隨朱標一起去了。


我是越關


我覺得藍玉收養義子被殺掉是剛好在錯誤的時間踩了了朱元璋的紅線。


第一,錯誤的時間

藍玉是太子妃的舅舅,相對來說也就是太子朱標的舅舅了。有這一層關係在,所以藍玉一直都非常擁戴朱標,可以說是朱標的死忠派,甚至還有為了朱標得罪燕王也在所不惜。在洪武前中期的時候,藍玉的囂張跋扈,居功自傲就已經顯露人前了,可是朱元璋仍然留著他,對他百般忍讓,其實目的很簡單,藍玉是留給太子朱標的大將。可以說,只要朱標在,藍玉之前犯的錯都不是問題,甚至朱元璋可以在臨死前玩一出貶責,朱標登基後撫慰的紅白臉,徹底讓藍玉忠心。


可惜,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藍玉失去了最大的保障,很明顯的是,無論接下來的儲君是誰,作為原太子的死黨,這個人都會是新儲君的絆腳石。那麼為了幫儲君掃清障礙,藍玉等一系都必須死。

從藍玉案牽連過萬人就知道,這絕不僅僅是針對藍玉一個人的,朱元璋除掉藍玉只是引子,目的是要除掉威脅新儲君穩坐天下的不利因素――朱元璋親手為太子朱標打造的超強武將集團。沒有辦法,主弱臣強,想必朱元璋也是不情願的,幾十年到頭來做了無用功不說,還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聲。

我相信,作為一手創立錦衣衛的皇帝,對於藍玉收養義子的事情應該是早有所聞,只不過要殺藍玉正好缺了這麼一個藉口而已。


第二,朱元璋的紅線

看過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收過很多義子,這些義子裡面不少都為朱元璋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李文忠,沐英,平安等。因為這個特殊的經歷和原因,收養義子在朱元璋看來就是培植親信,擴大勢力的最佳方法,而且成本低廉。

藍玉本來在之前就有跋扈之舉,但是因為太子朱標,朱元璋都忍了。到了朱標去世,要為了新儲君掃清障礙的時候,就必須要給藍玉找一個一擊必中,一中必死的藉口來除掉他,這個藉口就是謀反。可是要定一個謀反的大罪名,就必須要有讓別人信服的藉口,而收養義子正是這樣一個藉口,而且也很容易被人相信,因為朱元璋就是這麼幹的,可以說這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朱元璋的紅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藉口就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所以藍玉死了。



總的說來,藍玉死的不值,可是在朱元璋看來,藍玉又不得不死。只能說,藍玉押寶太早,太果決,又不給自己留後路,所有身家都放在朱標身上,可是天有不測風雨啊。


夜月下鳴蟬


大量收義子是一種培值勢力私人的常見方法,本來就比較犯忌諱。歷史上因為大量收義子被君王所殺的臣子很多。即使李世民這樣對功臣比較寬厚的君主,也因私養500義子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張亮。

當然藍玉被殺,私養義子不是主要因素。朱元璋殺藍玉,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子朱標早死以及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做繼承人。

(藍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37歲的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痛失繼承人。作為大明建國後新時代軍方將領之首的藍玉,和太子朱標關係非常密切。藍玉是大明開國功臣中排名第二的常遇春的小舅子,而朱標娶了常遇春的女兒為太子妃。有這層親戚關係,加上朱標也做了多年太子,很有威望。朱標繼位的話,藍玉會是朱標在大明軍方的可靠助手。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要是選擇常氏所生的兒子為皇太孫做繼承人的話,新皇帝也和藍玉有親戚關係,朱元璋可以留下藍玉扶持自己的繼承人。但朱元璋不清楚出於什麼考慮,選擇了並非常氏所生的朱允炆做繼承人。等朱允炆繼位的時候,藍玉顯然是個很大的威脅。

朱標有五個兒子,常遇春的女兒為朱標生了長子朱雄英和第三子朱允熥,呂氏生了第二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第五子朱允𤐤。其中長子朱雄英早死,第四子朱允熞、第五子朱允𤐤年齡太小,朱標去世的時候,年齡合適的繼承人有朱允炆和朱允熥,朱允炆比朱允熥大一歲。

常氏比朱標早死幾年,常氏去世後,呂氏被扶正為太子妃,因此呂氏所生的兒子也勉強可以算是嫡子。但按當時通常的情況,常氏所生兒子順位肯定在呂氏所生兒子之前,朱元璋應該選擇更名正言順的朱標第三子朱允熥做皇太孫。

在開國初期,政權的穩定性還不是很高,朱元璋選擇繼承人,正常的做法是應該選擇有比較強力的外戚勢力支持的。朱允熥是常氏所生,常遇春此時雖然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但舊部遍佈軍中,藍玉更是軍中新生代將領的領軍人物。朱允熥做皇帝的話,有藍玉為首的常遇春舊部支持,地位會很穩定。

可惜朱元璋不知道為什麼一意孤行選擇了呂氏所生的朱允炆。呂氏的父親是太常寺卿呂本,在開國長期,文官勢力自然遠不如功臣。朱允炆與朱允熥相比,嚴重缺乏外戚勢力支持。

朱元璋為了朱允炆將來坐穩位置,肯定要清洗藍玉等肯定站在朱允熥一邊的勢力。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後,藍玉被殺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標死後僅僅一年,藍玉就以謀反罪被殺,隨後受藍玉案牽連,多名功臣被殺。

當然,藍玉自己驕橫不法囂張跋涉也是事實,如果單純殺藍玉甚至算不上冤案。但朱元璋在藍玉案進行了大規模的株連,為朱允炆坐穩位置的政治因素更多。


仁勇校尉


藍玉是明朝開國初期的大將軍,名將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少時從軍,深諳兵法,頗具謀略,徐達、常遇春等一批大將去世後,藍玉成了明朝洪武后期主要將領。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十五萬大軍徵北元,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俘虜北元官員及皇室親屬等三千餘人,男女百姓七萬七千人,繳獲北元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無數,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消息傳回後,大明上下無不震動。經此一役,基本摧毀了北元的行政中樞,從此再無能力與大明對抗。此後,藍玉又平定四川叛亂,經略甘肅,可謂戰功赫赫。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功勳卓著的將領,最後被朱元璋處死,株連九族,落得個剝皮示眾的下場。原因是什麼呢?

一 侍功驕縱,目無君主

藍玉自侍勞苦功高,越來越驕縱放肆。他領兵在外時,時常不約束軍紀,縱容士兵搶掠,禍亂百姓。要知道,朱元璋雖然對當官的狠,但是對百姓還是很好的,藍玉的做法當然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滿。而且藍玉大養私兵,收義子數千人,這些人只知道有藍玉將軍,而不知道有皇上。軍中將領升遷,全憑個人喜好,這在皇帝眼裡,這就培植親信黨羽,準備謀反的前奏,任哪個皇帝都不會放心的。藍玉剿滅北元后,朱元璋本來給他封“梁王”的,就是因為藍玉的驕縱,最後改為“涼王”,雖一字之差,但地位已然不同,這也是朱元璋給藍玉提個醒。但是藍玉同志可沒這個覺悟,依然我行我素。捕魚兒海之戰後,在大軍班師途中,他看見北元皇后美豔非凡,保持不住,強行要對皇后下手,皇后力不能抗,最後羞憤致死。朱元璋聽聞後,大怒:“藍玉無禮如此,豈大將軍所為哉!“從此心中越加對藍玉厭惡。

二 太子去世,黨羽遭殃

雖然朱元璋對藍玉厭惡,但是藍玉好歹是大明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打的大將,而且,太子能力也比較強,鎮的住這些老臣。所以,在給太子朱標配置輔佐班子的時候,把藍玉也算在裡面。朱元璋幾乎把大明文武最頂尖的那批人配給了太子朱標。誰知道,辛辛苦苦培養的接班人,突然英年早逝了。朱元璋不得不又重新選定孫子朱允炆為接班人。朱元璋知道年輕稚嫩的朱允炆肯定不是那幫老臣的對手,為了給孫子鋪平道路,不惜痛下殺手,將一干老臣斬盡殺絕,藍玉當然也不例外。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官員告藍玉謀反,將要在太祖朱元璋出行時行刺,藍玉因此被殺,剝皮示眾,夷三族,坐黨論死者一萬五千人,史稱“藍玉案”。藍玉被殺,一方面是他自己驕縱淫逸,大肆培養私兵,培植黨羽,讓朱元璋對他極不放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要清掃太子的遺留勢力,為孫子朱允炆鋪平道路,藍玉作為朱允炆皇帝路上的一個大阻礙,自然會被朱元璋毫不猶豫的清理掉了。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一卷青史


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長子,大明太子朱標因積鬱成疾,不治身亡。朱標是被朱元璋罵死的。

朱標死後,朱重八把自己關起來,整整二十八天大門不邁,二門不出。

他在為自己此前對朱標的所作所為而反思、悔恨,同時也在尋思大明以後得去向。這二十八天裡,他確定了立嫡長子朱允炆為太子,克成大統,既是嫡式繼承製,也包含了他對朱標深深的歉意。

可是,問題來了。之前替朱標定好的一班大明最精銳的武將系統,在朱標死後,猶如雞肋一般。原因很簡單,其中最為重要嗯藍、常系,朱標憑藉早年隨他南征北戰自是有能力能制服,且他們與朱標都有或多或少的親戚關係。那常遇春的老婆乃藍玉的姐姐,其所生女兒又為朱標老婆。說白了,常遇春差點就是國丈,藍玉差點就是國舅。這些人都與朱標是同一利益集團的,都是以後朱標坐穩大明江山的憑仗與依靠。

可是,現在朱標死了,朱元璋既決定了傳位給朱允炆,那麼這味就變了。


(朱允炆)

首先且不說朱允炆有多柔弱,甭說外人,怕是登基了也免不了被燕王朱棣他們欺負。再說,朱允炆可與藍、常系沒半點關係,那個朱允熥才是藍、常家的人。允炆一沒外戚,二沒能力,又有一個有藍、常支持的兄弟,外有叔叔們虎視眈眈,很吃虧啊!

朱元璋尋思到這,也很擔心藍、常會太反,加上藍玉捕魚兒海一戰後,忘乎所以,僅三十五歲,義子就一千多個,兼職與他朱元璋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再看看他那些義子,皇帝的話都指示不動,藍玉一個眼神便能心領神會。老朱定下心來,藍玉絕不能留,否則自己以後的乖孫子絕不是他的對手!

在等待準備,或者說觀望一段時間後的第二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羅列藍玉謀反的罪名,一把將藍系班子前後共一萬五千餘人通通摟了,史稱藍玉案。



不書公子


文史頻道第94期之淮西勳貴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為大明。

大明王朝初立,免不了大封功臣,藍玉作為朱元璋的嫡系,被封為永昌侯。

藍玉效仿朱元璋,收了幾千個義子,朱元璋知道後非常生氣。

後來北方戰事再起,藍玉再次被重用,結果他北上攻破了元朝,被朱元璋封為涼國公。

藍玉在大明王朝武將中,地位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

而且他還有很多身份,他還是朱元璋的義子,太子朱標的舅舅。

據說他封了涼國公後,對待朱元璋也是非常不尊敬,在皇宮中甚至還施暴於皇妃。

朱元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處罰他,只因為他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直到1392年,太子朱標突然去世,整個大明王朝局勢開始變得緊張。

朱元璋從此性情大變,脾氣變得非常暴躁,朱元璋的忍耐力達到了極限。

藍玉是他親自為太子朱標選出的武將代表。

現在太子朱標去世,這些人沒有了靠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1393年,也就是太子朱標去世僅一年,朱元璋開始對付藍玉。

藍玉被捕後,以謀反罪被處剝皮示眾,死的非常慘。

因為藍玉受到牽連的人多大1萬人,他的義子們一個都沒有逃脫,全被處死。

接著胡惟庸也被處死,當初淮西的文臣武將被殺光了。

解決了淮西勳貴們,朱元璋覺得大明的江山沒有了威脅,他可以把江山放心交給孫子朱允炆了。

藍玉說到底就是朱元璋的一枚棋子,當失去價值的時候,隨時會被捨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