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为什么美军不大量使用航空母舰的飞机进行轰炸德军地面火力点?

湖水1647


诺曼底是突袭性质的“抢滩登陆”,先搞航母过去,那么大的动静,这让盟军前期精心策划的“情报迷惑”情何以堪;此外,盟军飞机的续航能力也支持跨越英吉利海峡,不用麻烦航母了。

而且,美国再财大气粗,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期与日本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航母都不够用呢;加之,既然是登陆作战,最后解决战斗的必然是步兵,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才是明智的选择。

首先看,盟军要想达到奇袭的效果,必须“声东击西”。前期的进行火力准备都是在情报迷惑下秘密进行的。

交战的双方都清楚的很,法国西岸只有两个地点适合登陆——诺曼底和加莱,其他地区要么不在螺旋桨飞机续航能力内,要么气象、地理登陆条件不适合。加莱,从中世纪开始就是英去往欧洲大陆方向的首选登陆地,距离也是最近,气象条件也好。但盟军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诺曼底。

于是,盟军就将加莱作为了欺骗地点,开始施展障眼法。盟军准备了一个假的美国第1集团军群,司令巴顿,并制造出大量相关的假情报,甚至还有假的上校尸体携带“有关登陆的重要会议记录”,同时在加莱方向布局了大量纸糊的飞机模型和木板做的装甲部队。德军情报部门把这些情报一分析,决定要重点防守加莱。

这个情节在苏菲玛索的电影《超级女特工》里面也有演绎(当然大部分是戏说),有一名德军情报官员警惕性挺高的,发现了加莱是“障眼法”,诺曼底才是真正意图,准备去柏林亲自找“关键人物”汇报,结果被苏菲玛索饰演的法国抵抗组织女队长,趁大雾和夜色,在火车站一枪干掉了。

此时,德军已经基本信了加莱是登陆目标,如果美军航母舰队再出动,目标太大、太明显,德国的情报部门也很专业,前后收集到的信息这么一分析,盟军精心布置的情报迷惑和火力准备,恐怕就统统的白忙了。

第二、盟军的螺旋桨飞机续航能力也支持跨越英吉利海峡,选对了路线,走一趟基本没啥压力。二战中英国皇家空军对柏林等德国主要城市的轰炸,也都是本土起飞的。英吉利海峡没多宽,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4公里。举个例子,二战中,许多欧洲大陆沦陷国家的飞行员大都选择流亡法国,法国出乎意料的迅速战败后,又从法国驾驶飞机跨越海峡投奔英国,因为走法国这条路线最近。比如2018年最新电影《飓风行动》,讲的就是波兰飞行员抢了一架飞机,从法国一路飞到了英国,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坚持战斗的事迹。


而且,在二战中,英国自己就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离得太近,真没有出动航母的必要。

第三、1944-1945年的美军航母基本都在太平洋战场上,正跟日本死磕。此时的日本虽然遭受了中途岛的失败,但整体实力还是可以的,非常难对付,处处给美军造成重创。

1943年,太平洋战场的六艘美国航空母舰的作战情况是:在珊瑚海海战中,“列克星顿”号被击沉;在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被击沉; “黄蜂”号从大西洋战场赶来增援,结果在瓜岛争夺战中也被击沉;此后在瓜岛争夺战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大黄蜂”号又被击沉。剩下的 “萨拉托加”号,大部分时间在修理,基本没发挥太大作用。美军曾一度只剩“企业”号一艘航母独力支撑。

不过,美国毕竟是个工业、资源大国,国防动员一启动,就顺利扭转了战局,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一口气造出几十艘航母,但是这要等到1944年下半年。在诺曼底登陆的准备阶段,美军有限航母不是在造船厂里,就是正在太平洋上与日本对峙。

最后要注意的是,此时,隆美尔在法国沿岸修筑的“大西洋墙”还是很难对付的。滩头设置大量海滩障碍物和反空降障碍物,在防御地段埋设了大量的地雷;之后是坚固的半地下或者地下工事,一旦炮击结束,盟军先头部队登陆的时候,就成了德军反击的最好时机。

下图——隆美尔为法国留下的著名旅游景区。注意,不是景点,是景区哦(量大,成片)。
而舰载飞机的轰炸对这种半地下堡垒没有彻底摧毁作用,最终还是得落实到步兵的近身战。所以,抢滩的步兵才是主角,要逐一干掉被重重保护起来的德军机枪阵地,毕竟,只要MG42机枪不熄火,滩头就会是盟军的终点。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1944年6月6日拂晓,盟军大面积通过英吉利海峡,从法国诺曼底登陆,进入欧洲开始对纳粹的反攻。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盟军付出十几万人的代价,成功登陆诺曼底。



距离太近,航母不划算

根据这个题目问的问题,美军为何不大量使用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德军火力点。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看下地图。

英吉利海峡最宽的宽度才240公里,飞机作战半径有多长?美军的B17轰炸机的最远作战半径能够达到800英里,英吉利海峡最宽也就150英里。使用舰载机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还危险。参战的一万多架盟军战机,都是从英国本土起飞的,直接就能飞到诺曼底。

二战期间,不列颠空战,飞机都是隔着英吉利海峡飞过去,而不需要在海面起飞。甚至英国可以从英国本土直接飞到柏林进行轰炸。这个距离都达到了,短短的英吉利海峡还算什么呢?

二战期间,英国美国都有自己的航母,而英国的航母主要负责大西洋航线的安全,美军的航母在太平洋上和日本人打的正嗨呢。连英国都组织舰队跑到太平洋帮美军了。大西洋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航母能够调遣。

同时,航母的出海,舰载机的起飞,都是有着很高的标准的。六级以上的风,舰载机是不能起飞的。诺曼底的天气也一直不咋地。

航母调动,动作太大,容易暴露目标。

如果使用航母作战,那就必须先把航母调动好了,然后准备作战。而航母的大规模调动完全可以侦查到,德军分析一下,就完全知道了盟军的登陆地点。

诺曼底登陆,盟军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为了把德军主力调走,盟军进行了很大的战略欺骗,让德军相信,盟军将会在加莱登陆。事实上,在盟军一系列操作下,德军信了。德军将部队调往了加莱防御,加莱的兵力达到了23个师,在加莱死守,离诺曼底200公里。不光这样,法国60个师的德军,愣是没人支援诺曼底。诺曼底只有6个师的守军,心里苦啊。


军武文斋


对于舰载机和岸基飞机的飞行性能来说,舰载机由于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比如需要机翼折叠,一些结构上的补强,所以舰载机的性能一般不如岸基飞机。
美国的F-6F恶妇舰载机,机翼折叠状态。

而且航母在使用的时候其实其有很多的限制条件,军舰上的维护保障条件可是不如地面上的空军基地,所以航母编队看着威风凛凛,其实如果是出动航母和岸基飞机进行大战,吃亏的是航母,尤其是对方的空军还有一定的实力的时候,美国航母二战中在太平洋纵横驰骋主要是和日本机动舰队进行航母对战,战争后期对于日本本土进行扫荡的时候,日本已经没有像样的空中力量了,所以美国的航母才会那么放肆的到日本去清扫神风特工队的飞机。


诺曼底登陆属于大陆登陆,进攻的出发阵地通常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岛屿,有数量足够的空军基地。


而在诺曼底,德国空军还没有削弱到像后来日本空中力量的那种地步,而且德国飞行员的攻舰能力在意大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且美国和英国的舰载机当时还真不是德国飞机的对手。而且诺曼底地区海域狭窄,不利于航母编队的行动,那个地方已经塞进了6000艘军舰了,没有航母的地方了。

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附近就有相当多的英国机场,可以容纳大量的盟军飞机,况且就像刚才说的,空军机场的保障能力要远远好于海军的航母,在英国的美英空中力量已经对德国进行了快2年的战略轰炸,如何指挥控制大机群作战已经非常熟练,而且无论是飞机性能还是数量都够用了,实在没有必要再弄一只海军航空兵过来,如果过来了不是帮忙而是添乱。


有痰


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必要,从英国起飞的陆基航空兵就足够完成任务了。

在登陆日这一天之中,盟军陆基飞机出动了一万零五百架次。1944年6月6日,盟军每个师进攻时使用飞机二百六十架,这成了取胜的主要手段。盟军在空中力量掩护下,在诺曼底一直到法国内地,盟军重创了德军。德军损失兵员近五十万人,其中二十五万人被俘,还损失二千三百辆坦克。

在蒙特利马尔以北,美国空军把公路上的德国车队炸光。在埃罗,盟国空军飞机曾有两次迫使上千名德军投降。盟军投入的2000架陆基飞机已经足够完成任务,不再需要调集航母到英吉利海峡战场。在登陆日盟军在德军防线撕开了30多英里宽的缺口,德军岸防御被摧毁或被包抄,后备力量也不能从事有效的作战。

很快,美军就开始了向法国内地的突进,6月20日,美军进抵瑟堡近郊,然后又到达瑟堡以东的海上。美军一个个地摧毁和占领了山岭上的工事。7月1日,战斗结束,三万九千名德军被俘。

到1944年7月20日,在卢瓦尔何、塞纳河和巴黎-奥尔良铁路之间,没有一座桥是完好的。德军的车队在白天一移动,马上就被发现,并且受到轰炸。德军不得不在夜间靠公路出动,但是苦于夜晚太短,燃料又缺乏。德军坦克每天只能行进十八英里。

诺曼底战役德国的大西洋防线,实际上一下子就被盟军彻底突破。不需要海军出动航母舰载机长时间压制滩头火力点,也根本轮不到战列舰抵近炮击。


深度军事


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这一年盟军的航空母舰并不是多富裕,也不是多么专业。一方面要提防北海方向的德军潜艇、战舰,同时还要应对同样恶战的太平洋战场;同时,西半球盟军的航母部队几乎没有使用舰载机攻击的经验,因为皇家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在跟U型潜艇作战,可以想象他们都未必有足够的舰载攻击机飞行员可以使用。因此将航母开到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便如此,空军仍然是诺曼底登陆的主角,只不过它们是隶属于陆航的部队。


(地毯式轰炸要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在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提前差不多一年就开始了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一方面是为了摧毁对阻挡盟军登陆至关重要的飞机制造厂,另一方面是迫使德军前线战斗机部队回防德国本土,一年之间盟军出动了3600多架次、投下了上万吨炸弹,不仅削弱了德国战争潜力,也减轻了登陆部队的作战压力。等到诺曼底登陆打响时盟军又投入了6200多架飞机,这支空中力量承担了支援、侦查、运输、补给等一切能想到的任务。


(重型轰炸机也被用于支援任务)

有人可能会问,B-17、B-24、B-25、兰开斯特、哈利法克斯这样的轻重轰炸机不能从航母上起飞,喷火、野马等战斗机和雷电、台风等战斗轰炸机是可以依靠航母就近支援的,为什么不用航母充当这些轻型飞机的前线机场呢?建议听起来很合理,但事实上英国本土机场距离诺曼底的直线距离不过180千米,整个英吉利海峡最宽处也才240千米,最窄的多佛海峡才37千米宽,二战末期使用层流翼设计的飞机载油量提高了3倍,一般都具有1200千米左右的作战半径,是完全不需要什么前线机场的。


(台风攻击机不需要浮在海面上的机场,也没有几个飞行员能在航母上起降)

再者说,诺曼底登陆的关键是依托恶劣的天气尽可能快的抢运物资和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把至少300万部队和相应物资运往欧洲大陆,这时候优先考虑的是在狭窄的海峡里部署尽可能多的登陆艇的运输船,航母的用处不大又会给临时港口制造混乱,因此最好还是弃之不用。登陆期间盟军动用了6200多艘各种船只,作战船只仅有寥寥几十艘,其他的大部分都是运输船了。

(盟军运输船队)

盟军考虑使用的作战舰艇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和专门为击垮的军海岸炮台和堡垒设计的巨型炮舰,就是没有动用航母。作战舰艇中最重要的是7艘战列舰,分别是属于6个级别的7艘战列舰,其中纳尔逊级的两艘最引人注目,它们的406毫米主炮将为登陆部队扫除德军的岸防巨炮。


(纳尔逊级战列舰都比航母有用)

但实际上,德军大西洋壁垒的要塞炮大多都被空中掠过的轰炸机击毁了,只有一些目标不明显的小口径岸防炮幸免于难,战列舰的巨炮大多用来对付它们了。(下图是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三联装406毫米巨炮)


兵器世界


诺曼底是一场低烈度战争,多低呢,约是硫磺岛的1/千至1/万之间吧😆

除了个别登陆地点跑错场地,撞进德军机枪口,几乎都是在散步,很多登陆场只死伤百十人🤣

诺曼底的起因,是丘吉尔这个老流氓,只拿钱不干活(吞了美帝300亿军援,扣除通货膨胀,相当现在的12000亿美元)。

迫于东线局势,美帝没办法,只好亲自上场,为了在宣传上鼓吹西线的重要性(实际这个时候,西线的战略态势已经远远低于东线),就是给自己吹NB,铺天盖地宣传了几十年的伟大“诺曼底”,实际在战略、战术上,都不值一提

这个套路后来也用过,苏联在阿富汗死亡5000人,就被美帝鼓吹为举世罕见的大败!对比美帝在越战,直接死亡5万余、回国自杀5万、战伤30万,合计死伤40万😆😆😆


绿巨人的生活


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至少犯了两个原则错误,

首先,根本没有看过地图或者看不懂,只要有点基本的军事常识,拿着笔地址在地图上画一画,那么就很可以明白的知道,从英国本土的空军基地起飞,几乎任何一款战机都可能覆盖的盟军登陆地区,根本没有必要从航母上起飞,不管怎么说,陆基基地起飞远比从航母上更为方便。

其次,根本就没有了解过当时的情况。为了保证这次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盟军担任直接支援的作战飞机要达到11000架,空中支援范围相当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滩头支援,更重要的还是打乱德军的交通网络,阻止德军增援部队。如此情况之下,是否有航母参与火力支援并没有什么决定意义。

更不知道一个关键因素:天气!谈及登陆作战的时机问题,许多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点,盟军利用天气掩盖登陆行动,选择在大风暴的间逢,正好有短暂的风平浪静之时,德国的天气预报工作却没有成功的预报到这一情况,以为盟友无法登陆,造成登陆时,德军指挥官都休假去了。

如果把火力支援任务的航母舰队,那几乎是坑自已,在登陆前后的大风暴之中,航母舰队与舰载机如何保证自已的安全?想依赖于就需要选择好天气,那么等于让德军有防备,所以航母只能退出了。

提出这类问题时,最好先自已补习一下相关的资料,不要想象着来!


麦田军事观察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二战时期,英美联军在1944年反击德军时,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发起的一场海上登陆作战,这场战役开启了英美联军反击纳粹德国的战争,这场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成功的迷惑了德军大本营,所以在战役正式发动的时候很成功,盟军很快就撕开了德军的防线,实现了抢滩登陆。

抢滩登陆战役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使得盟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前期火力准备。

1944年发动的诺曼底战役,与二战中的其他战役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这场战役是抢滩登陆战,因为英法两国之间的海峡,很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且海峡内部风大浪急,因此适合登陆的地区只有那么很少的几个点,而且这些适合登陆的地点,都有大量的德军驻守。

因此如果盟军想要实现成功登陆,就必须要想办法迷惑敌军,以求达到作战的突发性,尽可能减少敌人的反应时间,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动用飞机轰炸德军火力点这种事情发生。

盟军不这样做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如果盟军动用飞机大规模轰炸某一个地区的海岸防线的话,德军必然会知道这里盟军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登陆,从而会从其他地区调集大量军队进行围堵。

到时候盟军由于失去了时间优势,将会导致登陆之后遭遇更多的德国军队的围剿,甚至有可能会因此导致登陆战失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盟军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减少战场火力准备的时间,在登陆战发动之后,以最短的时间抢滩成功,并迅速对德军纵深实施突破,这才是保证登陆战得以成功的最有效手段。

诺曼底登陆战是二战后期盟军发动对纳粹德国的反击计划——《霸王行动》中的重要一环,在这场战役里,盟军投入的先期登陆部队达到了17.6万人,而这些人在战役结束之后伤亡了12.2万人,由此可见抢滩登陆战的究竟有多残酷,这还是在德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伤亡。

如果给了德军反应时间的话,那么这场登陆战能否成功都将会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能有多快就要有有多快,能有多突然就要有多突然,才是抢滩登陆战役成功的真谛,至于火力或者伤亡,那就只能去看上帝给不给面子了。


落下m


英吉利海峡很窄,航母活动不开。

而且英国距离法国很近,比航空母舰还好。美国在英国的第八航空队装备的轰炸机载弹量巨大,远不是航母舰载机可以比的。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不用,非要用航母舰载机,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如果是滩头阵地,驱逐舰抵近射击,直接火力支援效果更好。

事实上登录前,盟军空军已经把诺曼底炸了个遍。德军的工事非常坚固,而且很隐蔽,轰炸效果不佳。如果是舰载机的小炸弹,轰炸效果也不会更好到哪里去。


天明遥遥山海关


空军过个海 如此之容易为啥要航空母舰?整个英国不就是超级航母么?太平洋战争打航母那是没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