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思考中的故事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这个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没有在皇宫出谋抵御八国联军的攻打,反而带着光绪皇帝和众妃嫔们逃出北京城。

这慈禧太后并没有往其它的地方逃去,而是直接往西安逃去。

那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一、往西安跑是最安全的,其他的几个方向是存有隐患的

首先东北是不能去的,因为东北虽然是满清的龙脉所在,但是当时的东北已经处于俄国人的势力范围,慈禧贸然前往的话,很有可能会落入俄国人的手里。

再加上东北冬天冰天雪地的,慈禧自然也是不愿意去的。

而往北,蒙古也都在沙俄的控制范围,而且草原和西北的沙漠地区人至罕见,气候环境也是极其地恶劣的。慈禧肯定是不愿意去的。

如果往南跑的话,慈禧肯定是跑不过洋人的。再说南方长江附近,到处都是洋人的军舰,上海还有洋人的租界。

更重要的是,东南各省已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它不再受满清政府所控制,所以慈禧是断然不敢前往南方的。

所以慈禧选择往西跑,逃到西安。

二、西安的安全系数高

西安在地理位置上的确占优势。西安的南边是秦岭,这里地势险要,既可以阻挡侵略者的进攻,而士兵们可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再就是,西安的东边是黄河,滔滔的黄河水也是非常有利于防守的,最起码列强是不那么容易就能跨过黄河攻打过来的。

当然除了秦岭和黄河外,西安的城墙都是那种高大的围墙组成。

由于存在这样固若金汤的防御工程,让西安就拥有很高的安全系数。

敌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攻打进来的,这能够让仓皇失措的慈禧在这里稍微安心一些。

西安不仅外部有高大的围墙,内部还有一周的围墙,就算了破了外面,里面同样也是不好攻破的。如果对方若强攻,那势必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除了城墙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西安这一带,清政府事先就准备了大量的兵力。

有强大的兵力,慈禧自然会感觉到安全许多。所以说,列强要是强行攻打西安,也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三、西安满人比较多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这是众所周知的。虽然清朝的统治者一直提倡与汉族融合,提倡学习汉族的文化。

但是在相比较汉人和满人,清朝的统治者还是更愿意任命满人为官的,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宗族,有着共同的祖源的,所以也是更加地信任。

西安当时也是满族人的重要交流中心,住着很多的满人。康熙雍正时期,清廷就先后两次派八旗官兵驻防西安。

其中满族的官兵就有3586人,后来他们的家眷也陆续迁来,当时在西安满人数量也开始上升,达到了2万人。

而慈禧逃到这里也是因为西安满人多这个因素。毕竟因为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习俗,慈禧与自己同一民族的人住在一起,才能够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四、西安的巡抚是支持慈禧的保皇派

在清朝晚期,清政府是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在内有不断地农民起义,在外有列强的侵扰。

正是由于社会的动荡,所以朝廷在政治上也就产生了分歧。他们分为支持光绪帝的维新派和支持慈禧的守旧派。

维新派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西方的东西来制衡西方。

而支持慈禧的守旧派则不这么认为,他们是极力地抵制这们的做法。

而西安的巡抚恰好是与慈禧站在一个阵营的,是守旧派。

同时他也是紧随慈禧的保皇派。所以慈禧觉得这儿的巡抚能绝对地忠于自己,自然就愿意奔这里来了。

当然保皇派也会非常重视慈禧的安全,会处处保护慈禧,也会不打折扣地完成慈禧所交待的任务。

在西安慈禧是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因为这里上上下下全都是自己的人,所以慈禧在逃亡中,直接就奔西安来了。

看来对于慈禧来说,西安算是她的一个宝地了,所以她才会费劲千辛万苦跑来西安。

但是对于列强攻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而慈禧却弃自己的子民于不顾。

只顾着保自己的命而拼命的逃跑,这一行为实在是为人所不耻。这也就是大清朝为什么要亡国的预兆吧!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1900年,这一年应该是慈禧太后最狼狈的一年了吧,八国联军打入了紫禁城,慈禧听说八国联军都到了东华门了,吓得想要跳井自杀,被人拦住以后才决定连夜逃跑,带了皇帝阿哥妃子们等1000多人,打着“西巡”的旗号,往西安方向逃窜,那为什么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去呢?

之所以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去,因为她没有别的选择,原因如下:

第一:其他地方去不了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蒙古和荒沙大漠,天寒地冻,条件特别恶劣,老太后不愿意吃苦,况且东北地区已经是沙俄的天下,很有可能落入俄国人之手,去不得,而且如果慈禧到了关外,很可能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可能没机会再次入关了。

东南方向:南方本来是个好地方,气候好,经济好,可是当时张之洞和一批封疆大吏,联合东南各省,搞了一个叫“东南互保”的活动,已经不再听从慈禧命令了,保不准慈禧就在路上被抓了,慈禧这不可能贸然前去的。

第二:西安城的各方面条件优越:

种种因素比较下来,慈禧只能选择关中,决定去西安,只有西安才能让老佛爷安心,西安有以下优越的条件:

首先当时的陕甘总督是满族旗人,是彻底的保守派,对慈禧忠心不二、唯命是从,绝对靠得住,况且慈禧最宠信的荣禄曾经做过西安将军,有荣禄在身边陪同一起去西安,自然万事妥当。还有就是山西省在清朝时期出了很多著名的晋商,控制了全国各地的商号,与北京统治者联系紧密,这样沿路可以有很多商贾接风吸尘,不算太辛苦。

西安自古是帝王都,千年古都,龙兴之地,建都朝代10代以上,历史底蕴也深厚,又是关中,可以控制全国。西安南边有秦岭作为保障,东面是黄河,西安城内还有一周圈高大笨重的城墙,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挡八国联军的侵犯。

所以综上几点,对于当时的慈禧太后来讲,她逃往西安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了,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小聪历史客栈


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逃往西安是出于两方面因素考虑: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沿途不会饿肚子。

从北京向西途经山西和陕西两省。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东边有太行山这一道天然屏障,列强势力还未渗透,十分安全。再者晋商当时富甲天下,又和清政府关系密切,有他们的资助慈禧一行的开销完全不成问题。

但山西只适合割据,没有大一统王朝之气,所以这里不是最终目的地,只能作为途径地区。

而陕西省就不一样了,一来省会西安是六朝古都,有王者之气。二来列强势力还未深入陕西,十分安全。更重要的是陕西官员忠于慈禧,她在这里可以高枕无忧。

所以综合来看,只有向西逃往西安是最合适的。

那么慈禧为啥不往北跑

向北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蒙古,一个是东北。

内蒙古倒是很安全,但离北京很近,八国联军很容易就追上了。外蒙古地区虽然偏远,但当时已经被沙俄所渗透,离心力很强,慈禧跑过去很不现实。再者,蒙古地区很穷,沿途无法负担慈禧一行的开销。

东北虽然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但已经属于沙俄的势力范围,慈禧跑到东北无异于狼入虎口。所以往北跑是不行的。

再来看为啥不往南跑

南方地区非常富庶,沿途供给慈禧开销不成问题。但南方各省属于汉族官僚的掌控之下,他们已经和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的协议。慈禧跑过去不仅要处理和列强的关系,又要处理和汉族官僚的关系,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再者,长江流域基本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列强乘船顺流而下,慈禧并不安全。

往东更不现实

八国联军就是从东边的天津登陆的,山东更是义和团重灾区。

所以慈禧只能选择逃亡西边的西安了。


石头说历史


八国联军还没有进城,慈禧就逃了。而慈禧的出逃很仓促,没有什么准备,甚至连护卫都不多。至于逃向何地,最初也没有计划,逃往西安可以说是半路的决定。

慈禧携带光绪皇帝逃跑的时候,原本是向北方经昌平方向逃跑的,但是跑着跑着,就发现再往北就是蒙古草原和大漠了,享尽了荣华富贵的慈禧太后自然是不愿意到大北方吃苦的。而且蒙古虽然与清皇室是姻亲关系,但是落难的时候谁能保证这种关系还牢靠?

所以,慈禧只得另找去路。而在当时,鉴于八国联军由海上登陆,慈禧断然不能折向东边逃跑的。当然,还必须远离京师甚至直隶这一带,才能有效避免联军的兵锋。否则,极有可能有被联军捉住的风险。

因此,慈禧能够逃往的地方,以及慈禧愿意去的地方,就只剩下富庶且稳定的南方、清室的龙兴之地东北、以及潼关以西的关中了。

在当时,慈禧最愿意去的大概是南方,这也是历朝历代北方皇室逃亡的主要方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南方当时已经不听从慈禧号令了。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一批封疆大吏,联合南方数省,发动起了“东南互保”活动,南方在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清朝控制,而成为军阀割据的局面了。

东北也是慈禧考虑的方向之一,因为东北毕竟是清朝龙兴之地,沈阳也一直是清朝的陪都。但是,当时的俄国已经在东北大肆活动,慈禧如果逃往东北,很有可能落入俄国之手。此外,慈禧逃往东北,很有可能会失去对中原的统治,就好比元末蒙古被赶回北方一样。慈禧如果逃往东北,清室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再次入关了。

因此,慈禧的去路实际上只剩下了关中一地。而恰巧,当时的陕甘总督是旗人,比较“靠得住”。此外,关中东有潼关之险,且西安城城墙高大,综合起来,的确是逃亡的好去处。因此,慈禧一行才最终潜逃西安。



苏绽


老太太还能往哪里逃跑呢,早在庚子年七八月间德国要为克林德公使“报仇”,七千名海外远征军从不莱梅港出发,登陆天津,英国从东亚殖民地印度,香港,澳大利亚增派部队也陆续登陆天津,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三艘军舰驻泊在大沽口。


美国从菲律宾和西海岸旧金山调集第十四步兵团,第五炮团和骑兵第六团以及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相继抵达天津,东面成了列强进军京畿的出发汇集点,在那边都有留守部队,往东边跑除非她脑子进水了自投罗网。

往东北老家跑,那边也不安逸,北极熊利用地缘优势不光在北直隶驻扎六千多兵力,在南满还有五千人马,东北龙兴之地在日俄战争前已经是老毛子的天下。



往北边跑,那边只有的是渺无人烟和荒漠,得不到庇护和给养,老太太既没有逐水草而居与牛羊为伍的身板,更没有这打算。打南边逃吧,老太太也打小算盘,别说直隶和山东是德国佬的地盘,那里可是义和团闹得最凶的地方。在局势明朗之前,和义和团搅在一起纠缠不清,将来议和谈判会带来麻烦,老太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缺乏空间。

只有“西狩”往川陕方向跑,那里自古是中国的内地战略纵深,洋人染指得少,沿途还可能得到各地官府的接应,实在局势糜烂,还能经陕入川。那边西安,太原都是省会行辕,到那里驻陛能够方便地接受各路信息和接见朝廷或地方大员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当八国联军向皇城发动进攻,美军从南边,俄军和日军从北面,法军从东边提供炮火支援,“两宫”已似被封堵的老鼠,只有往西跑,除了那边,还能向何处呢。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逃往西安是最合理的选择。因为从西安到北京,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洋人从海岸登陆,打到西安的可能性最小。

有人说,如果慈禧向南逃,比如逃到广州,从北京到广州,也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难道不可以吗?当然不可以。因为如果慈禧直接从北京南下,无论他逃到哪个城市,八国联军都可能从相邻的东部沿海登陆,向西打到光绪和慈禧的行在(天子所在之地)。

退一步说,即使八国联军不会南下追击慈禧,南方的封疆大吏们也不欢迎慈禧到来。慈禧向列强宣战时,便遭到李鸿章等元老重臣的反对。当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时,慈禧催促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北上勤王,李鸿章的态度竟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得知李鸿章的态度,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南方重臣,也对北上擒王十分消极,甚至约定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而且,南方的大臣们还不断上书慈禧,希望朝廷能够尽快开始和谈。

试问,在这样的局势下,慈禧怎么可能南下逃难?

那么,慈禧能否北上逃难?这个倒可以,但显然,慈禧不愿意。因为北方是大漠,远不如内地经济繁荣,慈禧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怎么可能北上受苦?况且,北方蒙古已经开始被沙俄渗透,也未必百分之百安全。

至于向东逃难,逃到哪儿去?逃到海上玩儿冲浪?而且,八国联军正是从东部沿海登陆,慈禧东逃无疑会撞上八国联军。慈禧显然不可能选择这条自绝之路。

因此,逃往西安既是最合理的选择,也是慈禧唯一的选择。

其实,逃往西安,除了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还有一个优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从北京到西安还有高原和重重山脉、关隘阻隔,加上洋人对中国西部渗透少、不甚了解,因此洋人也不太可能深入西部追击慈禧,即使追击,也很难攻入西安(抗战时期,日军就曾多次想攻占西安这座历史名城,但屡屡兵挫潼关,始终没有踏入西安一步)。


赵营平


西安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之地了,我们先说原因:

第一、这里距离紫禁城比较近,一旦紫禁城里有什么事情,慈禧住在西安,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样便于她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决定,继续操控这个国家,处理国家的政务。

你说慈禧一下跑到了海南岛,那里是安全,但是,传递给信息,处理政务怎么办?就算用八百里加急的马。也得跑一些时日,才能到的吧。

有的人就会说,那时候已经有铁路了。用火车不就行了吗?

是的,那时候确实有铁路了,但是,那是从北京到西安有铁路,到最南边是没有的。

第二、西安有函谷关,在这里有群山怀抱,即使八国联军想打过来,也不容易打进函谷关,因为这里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称。

万一,这里真的被八国联军攻破了,慈禧还可以往后退,因为从陕西入蜀地,是很容易的。这条路也就是唐玄宗当年发生安史之乱走的那条路。

当然了最后慈禧没有用到这条路。

一句话慈禧到西安,能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所以当时,没有比选择去西安更安全的地了。

第三、西安作为汉唐的都城所在,这里的古城保存的比较完整,这里的城池比较坚固,这里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

慈禧是个不能吃苦的人,即使是逃难,她也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准。说白了到了这里,他还可以继续鱼肉百姓。

这里的百姓和官员,还可以给他继续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质保证。

第四、一旦他得到了八国联军撤退,或者饶恕他的消息之后,她就能立刻卷起铺盖来走人,坐上火车一日抵达北京城,然后继续垂帘听政。继续他美好的,小资的生活。

所以说综合种种原因,都表明了慈禧去西安是最佳逃难之地。


汉史趣闻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老太婆只能往西逃,一是得益于西安的名字,“西安西安”,西部安全嘛;二是因为她别无选择,除了西安,大清国已经没有她可以容身的地方。

是的你没有看错,贵为一国太后,万人之上,慈禧竟会沦落到这种地步,确实让人惊叹!

当然为了照顾慈禧的那张脸,文人墨客把这次逃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西狩”,真的挺难为那些御用文人的。

那为什么只有西安才能让慈禧找到一丝安全感呢?这完全是慈禧自找的。


1899年义和团兴起,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盲目排外。而掌握满清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也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达了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导致华北一带陷入了灭洋的潮流中。

当时满清东南各省封疆大吏,如: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看到义和团的势力过于庞大,担心引起西方列强入侵,就筹划如何稳定东南各省。

而英国也担心这场中国的民间仇洋运动会波及到它的在华利益。

所以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6月初,由英国出面,并联合西方各国列强和满清东南各省的封疆大吏,即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浙江巡抚刘树棠、广东巡抚德寿等达成了协议,双方抛开了清政府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史称“东南互保”。


同年的6月21日,清廷下诏对西方11国宣战,妄图以一己之力挑战各国列强。

但是让慈禧始料不及的是,她已经无法指挥得动东南各省的封疆大吏,这些大佬们居然拒不奉诏。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的贴心背锅小棉袄,李鸿章李中堂居然胆肥了,敢发电报大骂慈禧太后“乱命”。

他认为:如果慈禧不自量力非要尝试和西方列强一战,后果就是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从此成为历史。

他向西方列强保证:不管北方情景如何,他们一定会遵守“东南互保条约”,要求西方列强不得派兵进入长江流域。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慈禧太后还敢跑南方去找贴心背锅小棉袄避难吗?肯定不敢!在当时的情景下,她肯定认为去了江南就是找死。


东北的满清龙兴之地慈禧也去不了,来自北方的那头熊霸占了旅大港,东北已经成为人家的势力范围,而北极熊正是八国联军之一。

东边的天津想都不要想,八国联军正是从塘沽口登录,一路上和义和团干仗呢。

蒙古那种苦寒之地,养尊处优的老太婆也没有胆量去的,何况北极熊的触角已经伸进了蒙古。

所以只有一路西逃,也只有西安还是安全的。

想必慈禧老太婆在逃亡西安的时侯,心里想着自己平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支持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吧!

如果不是左宗棠,不要说新疆不保,恐怕连陕甘一带都不在大清帝国的统治中了,那她到了今时恐怕也就逃无可逃了。

一饮一啄,岂非天定?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往西安跑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从中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不能往别的地方跑。

一、往西安跑最安全,其他几个方向有隐忧。

为什么往西跑,不往别的地方跑?因为其他地方都不能去,很危险。

首先东北不能去,为什么?因为洋人的船舰可以随时把八国联军通过旅顺口送到东北。非常不安全。

往南跑呢?跑到山东河南?往南跑是跑不过洋人的,慈禧太后等人往西跑,洋人是往哪追的?分兵几路往南追的,追到保定附近没追到,撤了。

洋人已经猜测他们最大可能往南跑了。

再一个,南边有义和团啊,河北山东到处是义和团。不能往南跑。

如果往更南的方向跑呢?更不好,跑到长江附近,到处是洋人的军舰,上海还有洋人的租界。

更重要的是,慈禧太后向列强宣战以后,东南各省不愿奉诏勤王,往南跑有顾虑啊。万一东南各省跟洋人的东南互保里有交出慈禧光绪的条款呢?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所以往南不能跑,往北不能跑,东边都是洋人,只能往西跑。

往西跑一是洋人不好追,不熟悉地形,再一个西边的封疆大吏比较听话,不像南边的,东南互保了都。

二、西边有兵,有西安将军的兵,可以组织抵抗洋人。

西安这个地方,是离北京比较近又比较安全的满清几大将军驻地之一。其他的成都将军,广州将军,杭州将军,黑龙江将军等等,要么离得太远,要么不太安全。

西安是慈禧的宠臣荣禄多年经营之地,保护慈禧的安全也没什么大问题。西安将军管辖下,大概有接近五千八旗兵和绿营兵,洋人真的追来了,还可以组织抵抗一下。

而且,这部分兵马调得动,其他地方,黑龙江,成都,太远,杭州等东南的兵又要么太远来不及调要么调不动。所以慈禧往西安跑是非常合理的。

三、西边洋人少,洋人的军舰够不着。

东部沿海肯定不能去,到处是洋人的租界,而且洋人的军舰可以沿着海岸线一路追击,只能往内陆跑,不能在东部瞎转悠。

南边也不行,因为洋人的军舰开进长江怎么办,大军舰进不去,小快艇总可以吧。

但是往西跑,你洋人的军舰就没用了,进了内陆,洋鬼子也得步行或者骑马,这样大家都是在陆地上,洋人就没有优势了。而且内陆也可以节节阻击洋人。

在沿海,洋人瞅准机会就可以把八国联军送上岸。在西边,总不能把军舰开进黄河吧。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等人往西安跑是最合理的方向。

但是逃到西安,慈禧太后他们也并不是完全安全了。两江总督刘坤一就曾经给逃跑途中的慈禧太后发过电报,说西安也不一定就非常安全。

理由有三,一是上边有沙俄,随时可能派兵下来;二是,甘肃有回民叛乱,有可能堵截慈禧等人;三是,如果洋人真的要追到底,总是能把兵带到西安的,慈禧等人在西安也只是暂时栖身。

刘坤一发这个电报,目的何在,用张之洞的话就是,吓吓这个老寡妇。他们就是想让慈禧早点跟洋人停战和谈,免得东南各省像京津地区一样,陷入战火和义和团的霍乱。


西堤君


八国联军从南边打过来,东北老家有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和俄国人,只有往西逃。

清军入关前只有十几万人,但却统治了上亿人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弦始终在满族统治者心中紧绷着。为了维护统治,清王朝在各地兴建满城用于镇守,同时还做好了随时撤回关外的准备。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是不敢往东北跑的。原因很简单,日俄堵死了慈禧北归的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老毛子和小鬼子都虎视眈眈,慈禧退回东北无异于羊入虎口。

往南也是不行的。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慈禧就算想南逃也得避开直隶地区。所以留给慈禧的选择只有西逃一条路。

因为东南和东北都不安全,慈禧从西安回来后一直在西北安插亲信。清帝退位时,陕西的长庚、升允等人才一直积极策划迎立溥仪到西安,在造一个“中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