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关羽的吕蒙,为何在宴会上七窍流血而死?是关羽显圣吗?

倪翠坪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然而吕蒙在杀死关羽、夺取荆州,立下大功之后,却很快便一命呜呼。不论是在《三国演义》小说,还是老版、新版电视剧中,吕蒙都是“七窍流血”而死,鉴于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力,很多人便对此信以为真。事实上,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吕蒙乃是因病去世,并无“七窍流血”的记载。

吕蒙“七窍流血”而亡,乃是艺术创作的需要

说到吕蒙之死,便不得不提关羽之死,因为在小说和电视剧中,这两件事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早在赤壁之战后,对于刘备占据荆州,东吴方面一直极为不满,但鉴于当时刘备还比较弱小,且双方又是结盟关系,东吴方面也就忍了。而随着刘备夺取益州,继而夺取汉中,刘备实力大涨之下,东吴方面可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湘水划界”后的荆州局势

荆州地处长江中上游,如果任由刘备占据,那么蜀汉随时可以顺流而下威胁东吴腹地,在蜀汉实力大涨之际,这是东吴根本没办法接受的。而对于刘备来说,荆州就是东大门,一旦被东吴夺取,那么自己便再也无法向东拓展,将被牢牢锁死在益州地区,这同样促使他不可能放弃荆州。因此,从刘备夺取益州开始,蜀汉和东吴便开始围绕荆州不断产生摩擦,先是有了“湘水划界”,继而又有了“白衣渡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上半年,蜀汉与曹魏在汉中发生激战,曹魏虽然最终败走,但蜀汉亦是元气大伤。而就在这年七月份,驻守荆州的关羽又发动了襄樊之战,曹魏方面损失惨重。眼看蜀汉方面声威大震,东吴方面心急如焚,于是在吕蒙的策划下,便有了白衣渡江的上演。

同年冬,吕蒙率军偷袭荆州,在糜芳和傅士仁投降之后,东吴迅速占据南郡,切断了关羽退路。关羽在进退失据、后路被断、军心涣散的情况下,逐突围至麦城,在遇到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后被擒杀。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拥刘抑曹”的,吕蒙作为周瑜、鲁肃之后与蜀汉为敌者,又是杀死关羽的元凶,再加上吕蒙的确在荆州之战后不久便去世了,于是便有了《三国演义》中的“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

△关羽之死

而在旧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同样采用了这一说法。不过在新版《三国演义》中,吕蒙则是被孙权毒杀的,具体有没有七窍流血,就不知道了。新版虽说对原著有所改编,但我想应该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关圣显化”这种情况,现在好像控制的有点严。

史料记载吕蒙死因,乃因患病而亡

不论是在《三国演义》小说和老版三国电视剧中的因“因关羽追魂索命”而死,亦或是新版三国电视剧中的被孙权毒杀,吕蒙的都是非正常死亡。然而在正史当中,却并非如此记载。

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加封吕蒙为南郡太守,封为孱陵候,赏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虽然推辞,但孙权却不许,然而未等封赏的命令下来,“会蒙疾发”,孙权于是连忙将吕蒙接到公安,安置在内殿,并便请各方名医,然而最终也没能救回吕蒙一命。

△孙权

从这段记载来看,吕蒙显然是因病去世,且病症来的极为突然。而从吕蒙患病之后,孙权的各种表现来看,其毒杀吕蒙的说法也自然不攻自破。但是吕蒙到底因何病而死,却并未见记载,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以下两点:


1、因伤病而死。有说法认为,吕蒙毕竟常年征战,身上难免会有各种旧伤,再加上奇袭荆州劳心费力,导致旧伤复发,此前还能硬撑。在平定荆州之后,人在身心松懈之下,病势突然爆发,就此一命呜呼。

2、因瘟疫而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有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也就是说,这一年荆州地区爆发了瘟疫,而作为征战荆州的将领,吕蒙很有可能在此期间感染,并因此而死。需要注意的是,同年率兵出战荆州的孙皎和蒋钦,也于同一年病逝了,由此可见,感染瘟疫的可能性极大。


香茗史馆


吕蒙被关羽魂魄上身,七窍流血而死,真是大快人心,这正是大家想看到的。吕蒙落井下石头,设计害死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关云长,如果死状不惨,就不能解大家的心头之恨,罗贯中设计了一个让大家解开心结的痛快结局。实际上,吕蒙死的比这痛苦多了。

《三国演义》演绎了吕蒙之死

据《三国演义》上描述:孙权大摆宴席犒赏三军,为表示感谢孙权亲自倒酒给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说:“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认识我不?”众将大惊,想要上前救援时,吕蒙又推到孙权,大步前进,坐到孙权位置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日:“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只见吕蒙已经倒地不起,七窍流血而死。

罗贯中让关羽的魂魄出场,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度,让读者感受到正义不能被践踏,英雄不会轻易被杀死,奇耻大辱要亲手偿清,这个结局是大家最愿意看到了,吐出了胸中的那口闷气,大快人心。

野史记录吕蒙被孙权害死

吕蒙手下大将活捉关羽后,杀,还是不杀,孙权很纠结。不杀,留下关羽是心腹大患,关羽一定会杀回来抢荆州;杀了关羽,肯定会得罪刘备,蜀国甚至会派兵报复,这样就失去了牵制魏国的一股力量。此战的目的是收复被刘备“借走”不还的荆州,既然已经夺回,还是放了关羽吧。

可是作为大都督的吕蒙怕孙权反悔,在没有收到命令的情况下杀了关羽。

孙权毛了,不知道应该如何收场。吕蒙出了主意,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让他背这个黑锅。孙权觉得这个计策不错,就派人把关羽人头送到曹操。这点把戏能骗过曹操,骗不过司马懿啊,司马军师立即拆穿了孙权的诡计,并且说出破解的方法:厚葬关羽。

曹操找人给关羽用木头雕刻了一个身子,还封他为荆王,亲送殡,厚葬了关羽。

孙权一看,人家不上当,球又被踢回来了,非常生气。于是以庆祝夺回荆州为名,设下酒宴,暗中在酒中下毒。吕蒙不知是计,喝下毒酒,七窍流血而亡。

毒死罪魁祸首吕蒙,是孙权做给刘备看,希望双方不要因此动兵。这个故事讲的合情合理,但是编的,周瑜、鲁肃死后,孙权非常器重吕蒙,把他当顶梁柱,决不会动杀心。

史书记载吕蒙死的很痛苦

《三国志》上详细的记录了吕蒙死的经过。吕蒙的身体一直不好,在攻打南郡时,就是用一封自己病重,要回家休养的书信,骗关羽放松警惕,撤走守兵。吕蒙然后突然袭击,擒获了关羽的家属。之后再擒杀关羽父子。为了夺取荆州,吕蒙心力憔悴,最终卧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痛不欲生。孙权非常关心他,给他封了侯爵,赏了他万金,吕蒙都不要。

孙权害怕失去吕蒙这根大柱子,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内殿,找了很多药方治疗他的病,还找来针灸专家给他缓解病痛,但效果都不好。孙权经常要到吕蒙卧室看望他,又怕打扰他,就在墙上挖了个洞,从洞中观察吕蒙的病情。后来看到吕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医生用尽办法都不灵,孙权病急乱投医,找来道士为他求神续命,终究没有留得住吕都督,吕蒙在孙权的殿内受尽疾病折磨后病故,死时才42岁。

在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中死去,比一瞬间七窍流血而更痛苦,也算是得到一点报应吧。


聋王侃史


关羽,在后世已经成神了。参与谋害关羽的三名东吴主要将领,到最后都是惨死的结局。甚至是孙权,也被关羽痛骂了一顿。

这结果,够痛快吧,让他们害关羽,全都要遭报应,受惩罚。

关羽进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有了直向宛洛之势。曹操吓得要迁都。孙权也坐不住了,嫉妒关羽的成就,开始跟曹操眉来眼去。结果孙、曹一拍即合,结成联盟,准备一起干掉关羽。

东吴大都督吕蒙,故意对外宣称病危,以“未有远名”的陆逊代替自己,用来麻痹关羽。

关羽中计,征用后方守军全力攻打被困襄樊的曹仁。

吕蒙趁机,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收降了糜芳、傅士仁,得了荆州全境。

关羽在襄樊,又中了徐晃声东击西的计策,全军溃败,只得率大军退往江陵。

吕蒙使出连环计,优待关羽大军中留在荆州的将士家属,致使关羽大军逃亡无数。

关羽彻底失去了夺回江陵的实力,只得败走麦城,然后西逃入益州。结果,被潘璋拦路截杀,最后在临沮被潘璋部下马忠擒获。

孙权下令潘璋就地处死了关羽。

三国名将关羽自此陨落,但是仇不能不报呀。

于是,在孙权、吕蒙大摆庆功宴之时,吕蒙突然变了嘴脸,将孙权从宝座上赶了下来,自己坐了上去。坐在孙权宝座上的吕蒙自称关羽,大骂孙权背信弃义的种种恶行。骂完之后,吕蒙倒地,七窍流血而亡。

关羽显圣,替自己报了仇,杀了对方主帅。有仇必报,痛快。

而且不止是吕蒙因为关羽显圣而亡,截杀关羽的潘璋也同样如此。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与吴军大战于猇亭。混战中,潘璋被关羽之子关兴认出,被追杀了一天。到了夜间,他们在一山庄偶遇,潘璋想逃,关羽显圣,拦住了潘璋的去路。关兴赶上,一剑斩杀了潘璋。

关羽的儿子关兴替父亲报仇,杀了截杀关羽的东吴主将。快意恩仇,解气。

同样的,直接擒拿了关羽的潘璋部将马忠,也不能善终呀。

只是呢,杀鸡焉用牛刀,地位一定是要清晰明了地。马忠最后被投降东吴的两个“小人”糜芳、傅士仁所杀,身首异处。而糜芳、傅士仁,在提着马忠的首级,重新投奔刘备时,被刘备亲手斩杀。

主帅对主帅,大将对大将,小人又被小人所杀,而正义的刘备也绝不姑息养奸,大义灭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小舅子糜芳。

故事是多么的完美,正义永远是光辉灿烂的,而邪恶力量,最终是会被铲除的。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深刻呀,一语中的,说的不就是罗贯中么。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具有异常明显的“尊刘贬曹”的所谓正统思想。因此,在罗贯中看来,刘备作为汉室后裔,才是正统,曹操、孙权都是异端,大反派,都是要被打倒的。关羽作为刘备义结金兰的兄弟,勇武忠义的大将军,却惨死在吕蒙这一帮反贼手中,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罗贯中充分发挥了有逻辑的想象力,杜撰了一个精彩的神话故事。恰逢历史上的吕蒙确实马上就要病死了,他就狠狠的“恶搞”了吕蒙,将吕蒙写成了关羽显圣惨死,而关羽却成了神仙。然后,又将害死关羽的相关人等统统写死。哼,让你们害死关二爷,写死你们。罗先生写完,才算是找回了一丝丝心理平衡,总算出了口恶气。

到了现代,三国作为一部历史大剧,有人开始觉得继续装神弄鬼不合适了吧。古人信鬼神,看着很符合逻辑,但是现代人都知道这不科学。好吧,那就改呗。

新《三国演义》同样遵循了“尊刘贬曹”的思路,孙权同样是反派。所以,还是必须继续黑化孙权和东吴的。于是,加入了比较流行的“宫斗”戏份,来充分揭露坏人的阴险狡诈,虚伪与无耻。

新三国中,吕蒙变坏了,智商下降了,而孙权同样变坏了,智商也同样下线了,坏人们纷纷开始自相残杀。

于是,故事变成了,在抓住关羽之后,孙权让留活的,但是吕蒙不听,执意杀了关羽。关羽死了,这给孙权出了一道难题。关羽一死,刘备必须守“义”,那就必须出兵为关羽报仇,孙刘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结果,孙权竟然为了向刘备求和,毒死了吕蒙。

嗯,可以的,“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的智商直线下降,最后还是没能避免大战一场。

看似逻辑严谨的故事,其实,并不完美。真正完美的还是现实,要不然大哲学家黑格尔就不会说“存在即合理”这么深刻的话了。

抛去《三国演义》中的正朔观念,只看历史。

孙权对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都非常信任,特别是吕蒙,是孙权最信任的人。

而吕蒙也可谓是达到了兵家的至高境界,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吕蒙代替鲁肃之前,就劝孙权取荆州,而代替鲁肃之后,“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就已经开始对关羽采取怀柔政策了。之后白衣渡江,完全用谋略和攻心术,取得了荆州。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吕蒙不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么,关羽面对这样的对手,怎么可能守得住荆州。

吕蒙还非常谦恭好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就是说的吴下阿蒙。而且,吕蒙还不爱财,孙权封赏的财物,都分文不动,放入了库房,等他死后,全部交还。

只是呢,通常是天妒英才,江陵之战后不久,吕蒙就身染重病。

孙权命人将吕蒙安置在自己的内殿,并发布赏赐千金的募令,广招天下名医来替吕蒙诊治。吕蒙进行针灸,“权为之惨戚”。孙权想见吕蒙,又恐吕蒙要起身行礼,于是“穿壁瞻之(在墙上钻个小孔看吕蒙),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孙权甚至为了吕蒙病愈,颁布了大赦令。这一般是皇室有大喜事之时,才会发布的。

现实也许就是这么爱跟人开玩笑,有时候喜欢对一个人好,就是好的这么直接,这么深切。

最终,百般努力的孙权并未能救回吕蒙的性命。而吕蒙在交代好后事之后,也悄然病逝于内殿,终年42岁。

至于被关兴杀死的潘璋,还要再继续蹦跶十几年呢。马忠卒年不详,但绝对不是被糜芳、傅士仁杀死的,不然,《三国志》中应该有记载。糜芳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后,还安然的生活在东吴,223年还随军讨伐过东吴叛将晋宗,此时,刘备已经去世了。糜芳未死,傅士仁应该也是既没有被孙权处死,也不会再返回蜀汉。

看来,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大仇未报呀,还害死了张飞和刘备,最终因为杀了庞德,还连累了全族。蜀汉灭亡时,关羽一族被庞德之子庞会所灭。倒是刘禅,还有张飞的后人,得以天年,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厚待。

现实世界是不会以人的意志做转移的,现实就是这么的不合逻辑。


奕天读历史


关羽之死和吕蒙有很大关系,而且两人结怨已久。

215年,孙权向刘备讨要荆州未果,派吕蒙率军2万人袭取了关羽控制的长沙、桂阳二郡,同时围攻零陵郡。刘备闻讯大惊,火速率军5万人从益州赶往公安驰援荆州。而愤怒的关羽则率军3万在益阳布阵,要和吕蒙决战。

此时曹操趁机进攻汉中张鲁,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便同孙权和谈。最终刘备让出了桂阳、长沙二郡和江夏郡的夏口,双方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荆州,脆弱的孙刘联盟得以继续维持。

失去长沙和桂阳二郡让性格高傲的关羽耿耿于怀,而吕蒙则一直想把关羽赶出荆州,两人算是结下了梁子。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继任大都督驻军陆口。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维护者,但吕蒙却不是,他认为东吴要想统一天下必须独占荆州,而刚愎自用的关羽则是最大的障碍。孙权认同了他的看法,于是吕蒙在荆州积极扩军备战。

关羽也没有闲着,虽然他看不惯吕蒙,却还是把曹操作为主要敌人,并积极谋划攻取襄樊。同时也在提防东吴,为防止吕蒙重演长沙、桂阳之事,关羽加固了荆州城防,同时在边境修筑了大量烽火台。

219年秋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但他为了防备吕蒙,在荆州留了很多守军。吕蒙为了蒙骗关羽,则以病重为由调回建邺,并向孙权举荐陆逊接替他的位置。孙权听从了吕蒙之计,公开下达调吕蒙回建邺治病修养和陆逊接任吕蒙的文书。

新上任的陆逊则用非常谦卑的口吻给关羽写了书信,大肆吹捧关羽的武勇,并说自己绝对不敢觊觎荆州。

关羽在孙权、吕蒙和陆逊的连环欺骗下中计了,他把留守后方的大部分兵力抽调至前线。不久关羽迫降了于禁三万多人,致使粮草供应不足,情急之下关羽袭取了东吴屯放于湘关的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吕蒙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他白衣渡江,让军士伪装成商人、百姓,悄无声息的接近了荆州地界。荆州沿江守军对此毫无察觉,再加上人马不足,被吕蒙全部俘虏。消息传来,荆州陷入一片混乱。糜芳和士仁不战而降,吕蒙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

而关羽则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再加上士兵家眷全在荆州,他们无心恋战,一哄而散。关羽最终被东吴擒杀。

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吕蒙终于完成了心愿。但这时吕蒙已经身染重病,危在旦夕。孙权虽然遍寻名医为吕蒙治病,但还是无力回天。220年初,吕蒙病逝于孙权的内殿,终年42岁。而随吕蒙夺取荆州的孙皎、蒋钦等人也在同年相继病逝。

由于历史中的吕蒙在关羽死后不久就病逝了,所以罗贯中便以此进行了艺术创作。

在《三国演义》第77回写到,夺取荆州并斩杀关羽后孙权大摆庆功宴,并为吕蒙亲自斟酒。没想到吕蒙把酒杯打翻在地,并揪住孙权大声斥责,说自己是汉寿亭侯关羽,恨不能生啖吕蒙血肉。孙权赶忙率众人跪拜,只见吕蒙突然倒下,七窍流血而亡,死相非常恐怖。


石头说历史


在三国里,孙权的计谋比曹操和刘备更阴沉。藏得深,不流露,这点他占了头份。


孙权早年的自私,晚年的荒暴。比曹刘更有个性。他是个自私自利,为达到目的,什么都不在乎的帝王。

孙策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弟弟孙权。孙策自己是有儿子的。鬼晓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其实孙策不想,但儿小没办法。孙权迟早会夺位夺权。与其如此不如早点托给他。孙权后来一发达当了皇帝,他是连个恩也报得勉强。大家都明白这点。他不及司马炎对乃叔司马师。

为讨回荆州,孙权逼死周瑜。周瑜再气量小,也是与刘备孔明联手打跑曹操,方保东吴安全。刘备在当时确实借了这荆州落脚,也并没说不还。结果,孙权要周瑜去讨回来。周瑜的"主子"是孙策,这能不让孙权担心么?孙策的儿子还在,他就更担心了。周瑜知道其中的瓜葛,才千方百计地使劲要讨回荆州。即使用郡主孙尚香作饵,孙策也点头支持。但周瑜碰上赖皮。最终内受孙权压力,外受盟友欺骗不得已忧愤而死。周瑜一死,孙策一房再难崛起。


鲁肃是个都督,但更象个讨帐使者。也是死在荆州这件事上。

吕蒙的死,有点特殊。他不该把关羽抓住。该让关羽成功逃回成都。以关羽的个性,他是个非常自傲的人,这种牲格,一遭挫折,就变得非常自卑,他逃回成都后,上无颜面对汉中王,下不能面对群僚,又何况这正是汉中王的鼎盛时期,自己把东南方进取中原的跳板给丢了。这脸就丟大了。落个"怏怏而死"就有可能了。就是刘备想夺回荆州,也没有关羽什么事了。(魏延作汉中太守,咋不要张飞去?原因就让人联想了)。

吕蒙,也算是读过书的人。但他没有深刻体会孙权的方略。孙权的头两任都督周瑜和鲁肃。是一方面在讨要荆州,另一方面孙刘联盟并没破裂。这两点非常重要。吕蒙趁火打劫,荆州是讨回来了,但关羽被俘后,孙权的难题来了。杀了关羽,孙刘联盟破裂,这样曹操会微笑,不杀关羽,荆州恐怕会再次被夺,关羽肯定会复仇以换取丟失荆州后的颜面。关羽又不投降孙权。孙权为了荆州,杀了关羽,同刘备翻脸了。就是有联盟破裂的危险,他还有一颗棋子,有个卒去挡箭,这就是吕蒙。


刘备当了皇帝,听说孙权用吕蒙杀了关羽,夺了荆州。大怒,要教训舅子太过份。孙权一听,沒辙了。赶巧儿地是实施夺取荆州的吕蒙突然死了。孙权就让吕蒙背锅了,说吕蒙干的,与小舅子无关。刘备认定与舅子有关系。就派大军出了国门。孙权看到孙刘联盟破裂了。就向曹丕称臣。这态度转得快,化敌为友了,刘备更窝火,不打残孙权他不会收兵。

陆逊就应时而出。待夷陵大战后。孙权又同孔明讲和,与曹丕反目。陆逊后来就呆在西陵,防御西蜀,但还是让孙权给逼得过早死了。 因为孙权压根儿就不想给儿子留下个权臣以危及到他一房人的长久地位。

吕蒙在宴会上被关羽附体这事,是孙权让人演给刘备看的,是更好地把这杀关羽,联盟破裂的锅头,让吕蒙背得结实点。


劉一千五



刘葛无成痛古今,白衣摇橹阱何深。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伐,所向披靡,斩庞德降于禁,文明华夏。曹操急忙联合东吴,并承认荆州归东吴所有,永不进犯江南。孙权令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傅士仁糜芳投降东吴。在关羽不知情的情况下,荆州失陷。吕蒙又率军北上,与曹魏联合夹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走麦城,又被吕蒙团团围困。


关羽率众突围后,因不敢走大路,沿着临沮小道逃往益州。吕蒙部下潘璋设伏,潘璋部下马中在临沮擒获关羽父子。因拒绝投降,关羽父子均被斩杀。吕蒙因功受赏,孙权也称赞吕蒙,一举拿下荆州,胜过鲁肃和周瑜。然而在在庆功宴上,吕蒙却七窍流血而亡,演义中被写成关羽阴魂附体,真的是这样吗?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演义中把吕蒙写成是关羽阴魂附体,七窍流血而死。演义中这样描述,关羽被杀,吕蒙因功受赏。在庆功宴上,孙权亲自为吕蒙斟酒,吕蒙接酒后,突然将杯子扔在地上。一只手揪住孙权,并厉声大骂: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都?满座文武无不大惊失色。吕蒙推倒孙权,大步向前,坐到孙权的座位之上。以关羽的口吻大骂道:我纵横天下三十多年,你等却用奸计谋害我,即便我生不能吃你们的肉,死也要追吕蒙的魂,我便是汉寿亭侯关羽!孙权也是惊慌失措,急忙率文武百官参拜。而此时吕蒙却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而死。这是演义演义中关羽吕蒙之死的描述。

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罗公给吕蒙的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说成是关羽阴魂附体。个人认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演义毕竟不是正史,神鬼只说不可全信。演义本就在正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加上了很多民间传说。无论是三国开始罗公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封建迷信思想深刻,因此才可能相信阴魂附体。

演义不仅说吕蒙阴魂附体,更是说曹操晚年疑神疑鬼,声称洛阳行宫中有妖怪。在加上后来,罗公也曾让关羽几次显圣,一次玉泉山,一次协助关兴杀了仇人潘璋。因此在演义中,关于神鬼不止吕蒙一处。个人认为,罗公也是为了突出关羽英雄气概,这才用阴魂附体做衬托,只是一种写作手法,不可相信。


其次《三国志》中记载吕蒙是病逝的。吕蒙攻克荆州后,孙权大悦,封赏吕蒙为孱陵侯,任命其为南郡太守。赏赐吕蒙一亿钱,又赠送黄金五百斤,吕蒙推辞不接受金钱,孙权不准许。然而在在爵位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吕蒙就生病了。当时孙权还在公安,于是就把吕蒙安排在宫殿里面住。孙权为吕蒙寻找最好的医生,能医治好吕蒙病的人,愿意愿赏赐千斤。

吕蒙当时需要针灸,孙权也相当难过,又怕打扰到吕蒙,因此孙权经常透过窗户纸观看。如果吕蒙能吃东西了,孙权就会对旁边的人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否则孙权就会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孙权也是十分关心吕蒙的。只可惜后来吕蒙病情再次加重,孙权亲自前去探望,并让道士为吕蒙祈祷,之后吕蒙便病死在殿中,享年四十二岁。《三国志》曾这样记载:

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随卒于内殿。


《三国志》把吕蒙之死说成是病逝,个人人为比较靠谱,吕蒙征战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属于正常。而且荆州之战后,很多人都有染病的情况。个人也认为吕蒙是病逝的,而并非阴魂附体。罗公像样写也无可厚非,这是为了突出关羽的英明,毕竟关羽不仅战功卓著,也受到很多人的尊重。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吕蒙也不例外。

你是如何看待吕蒙之死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不是,吕蒙是自然死亡。


所谓宴会上七窍流血而死,是演义中追加的桥段,说得是二爷死后,怨念难消,死了也要显灵将杀害自己的仇人吕蒙一起带走,于是就有了演义中吕蒙因为害死了关羽而被关羽的鬼魂索命,磕头跪地求饶致死的情节。其实也是罗贯中为二爷出了一口气,这类事他没少干,在书里追加了很多给蜀汉长脸的细节。


其实并非离奇暴毙,而是吕蒙在此之前身体状况就出了问题,不是关羽冤魂索命也不是孙权暗中毒杀,是自然死亡病死的。


具体情况是,白衣渡江,击破关羽的江陵之战以后,吕蒙疾病发作。


吕蒙疾病发作的原因,一说是积劳成疾,毕竟白衣渡江全局筹谋负责人是他,劳心劳力积劳成疾是完全有可能的;二说是吕子明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行军打仗这么多年,没有受伤落下疾病是不可能的;三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在三国时代是很棘手的问题,多次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大将甘宁和蒋钦都是死于此年,和220年一道,成为了众多三国名将陨落的灾年,吕蒙很可能是感染瘟疫而死。


以上三种说法,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吕蒙的死与关羽索命无关,更不存在功高震主被孙权毒杀一说。


史载,吕蒙患病之后,孙权是相当关心的,不惜千金也要把他治好,随时为其病情而担忧。这里面可能有作秀的成分,但确实,孙权在其前期,与这些武将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


吕蒙一死,孙权悲痛万分,不吃不睡表示哀悼,算得上是生荣死哀了。


应该说,吕蒙一生,是对孙吴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受三国演义影响,读者可能会认为吕蒙是破坏孙刘联盟的罪魁祸首,然而当时情况是,刘备取得了益州和荆州多部,位于长江上游,在战略上等于掐住了孙吴的咽喉,令孙吴芒刺在背。加上关羽个人低劣的战略水平,使得孙刘关系雪上加霜,加上发动襄樊之战,使得后方空虚,才使得孙吴一击得逞。


经此一役,孙吴国土面积大增,客观上为其后的三国对峙时期打下了基础,终曹魏一代,孙吴一直面对着曹魏主力的打击,被视为主要对手。而蜀汉则被彻底封锁在了益州境内,很难伸展。


大葱侃侃侃


杀死关羽的吕蒙,在宴会上七窍流血而死?是关羽显圣?当然不是!

吕蒙白衣渡江,攻陷荆州,擒杀关羽,可谓神机妙算、谋略出色。可是在小说《三国演义》“拥刘”思想的影响下,不少读者对这位“谋杀关羽的元凶”甚为憎恶,把吕蒙当成了反派,以致信“关羽显圣”之说为真。

《三国演义》中写吕蒙的死因为“关羽冤魂索命,七窍流血而死”,意思很明显,就是关羽显圣整死了吕蒙。然而,这是小说的说法,不足为凭;况且以鬼神之说来断定一个人的死因,过于漫画化,不可信。

关于吕蒙的死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记载

吕蒙发病的时候,孙权把他接来安置在内殿,用了无数种药方来给他治病,并向全国招募能人,要是有人能治愈吕蒙,就赏赐千金。有时大夫给吕蒙扎针,孙权不禁为他惨戚,想常去看望,又怕影响他休息。因而只能常在墙壁上凿洞看望吕蒙,见到他能稍微进食就非常高兴、有说有笑,否则就叹息不已、夜不能寐。

吕蒙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孙权就下令大赦,群臣也纷纷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就亲自到病榻前探望,并命令道士在星辰之下为吕蒙向上天请求续命。可是,吕蒙最终还是不治身亡,享年四十二岁。

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所以有人猜测是因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吕蒙感染瘟疫病死;也有人猜测是因吕蒙在战场上积劳成疾,隐患发作不治而死。

《三国志》中没有吕蒙“七窍流血”而死的记载,而且吕蒙发病后有一段治疗时间,并非暴毙,所以“关羽显圣”之说纯属虚构。


倚斋听风雨


把吕蒙的死归于关羽显圣,这纯属无稽之谈,如果可以把死归于神明显灵的话,那么要科学有何用?岂不是搬起石子,砸自己的脚跟了。所以说吕蒙的死,并非关羽显圣,而是另有他因。



吕蒙的死,并非没有预兆,而是在事先征讨关羽的行程中,就有所预警了,无非那时候的吕蒙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积劳成疾,重装上阵,投身于军旅之中,从而一刻爆发,呜呼哀哉。不过那时候的医疗水平,确实没有这般发达,所以对于难以解释的现象,就灌于神明显灵的说法,刚好这时间上,又恰好在关羽死后不久,所以才有了关羽显圣的说法。



当然这也不排除罗贯中的有意无意情感刻画,和玄乎又玄的情节描写,以及后世之人传呼奇神的推波助澜,才能演变成今天这般荒诞之言的谈论。



要知道那时候的刘关张,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其塑造的形象都是正义凛然的,哪怕民间的戏剧小说里,其演绎的角色也是十分的正派。就连最后关羽的形象,也逐渐被升华到了神明的高度。可以说,有今天这样的言论,确实离不开后世之人有意的谈论,才变得如今这般。


森蚁聊史


这个说法是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吕蒙在宴会上被关羽附体,大骂孙权,而后七窍流血而亡。然而,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就和金庸的武侠一样,小说而已,并不是历史。历史上吕蒙的死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死于瘟疫,在建安的二十四年里,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瘟疫,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吕蒙、蒋欣死于同一年,而蒋欣死于瘟疫当中,所以后人猜测,吕蒙也同样死于瘟疫当中。第二种就是被孙权毒杀,孙权和周瑜不和,而吕蒙最为崇拜周瑜,孙权为了防止吕蒙功高震主,所以毒杀吕蒙。第三种就是病死,吕蒙本为武将,在战场上难免留下旧伤,据传,孙权曾广邀名医为吕蒙治病,而后没多久吕蒙便病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