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丨2018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丨2018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2018年,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砥礪奮進的一年,全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新步伐。全市生產總值實現3651.5億元、增長5.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5億元、增長6%,其中稅收收入158億元、增長7.6%,稅收佔比72%、提高1.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8億元、增長8.8%;進出口總額160.8億元,其中出口127.6億元、增長8.1%;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8.2%,連年保持平穩持續增長。

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增長5.5%、7.4%、20.5%。

泰山石膏、山能重裝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全市過百億元企業達到6家。

以全域旅遊為抓手,大力實施交通組織換乘、特色餐飲小吃、停車場提升、旅遊廁所提升“四大工程”,市政中心東側佔地56畝、可提供710個停車位的生態停車場建成啟用;泰山門票改為三天內有效;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次、旅遊消費總額分別增長10.1%和13.4%。

現代物流加快發展,峰松物流、速恆物流、中國供銷(寧陽)農副產品物流園等項目建成運營,山東宏禾物流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城市高效配送示範企業,岱嶽經濟開發區綜合物流產業園榮獲全國優秀物流園區稱號。

全市電商交易額達到1213億元、增長26%,13個村被阿里巴巴評為中國“淘寶村”。

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累計達到12家,泰山新聞出版小鎮等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高標準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及配套方案,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新泰市和全市5個鄉鎮、60個村列入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單位;新增高標準基本農田3.82萬畝,糧食生產保持穩定;有機蔬菜、泰山茶、特色果品、高檔苗木花卉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0.2萬畝、4.5萬畝、171萬畝、42.5萬畝,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38家;奶牛存欄和奶產量連續12年保持全省首位,發展經驗在全國推廣;泰山區農高區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丨2018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31個項目入選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233個市級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60億元。

加快推進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京杭運河東平湖湖區航道及作業區、正大新能源、複合材料產業研究院、泰山玻纖產業園、海天智能機器人、晉煤明升達潔淨煤氣化等一批重大項目。

諾萊醫養、康復輔具產業園等一批醫養健康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14家企業上榜全省“瞪羚”企業名單。

研究制定支持工業領軍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雙50強”發展意見,設立100億元的重點企業財源建設基金,首批共扶持重點企業5家,落實資金12.8億元;出臺人才“金十條”政策,設立6億元招才引智基金,年內兌現獎勵扶持資金3022.6萬元。

投資14.9億元,建成13.3萬平方米的泰山創新谷和國家級高創中心孵化器,引進並註冊公司團隊49家。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4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淨增高新技術企業57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8.51%,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6.89%。

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件,全市名牌總量達到50件。

石橫特鋼泰安建築用鋼產業集群被列為全省四大鋼鐵產業集群之一。康平納集團“筒子紗智能染色工業示範項目”榮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東平超大型粉煤氣化工程示範項目列入國家級重點研發計劃。峰松物流與北京匯通天下合作成立全國無車承運結算中心。

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

在全省率先提出“貼心代辦,一次辦好”,共向縣(市、區)下放市級行政權力4120項,委託功能區行使市級行政權力3676項。實行“六十二證合一”,整合數量位居全省首位。設立全省第一家市級行政審批服務局,被列入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最具影響力事件。

泰山Office、華能新能源新材料、中信重工開誠智能特種機器人、唯品會山東物流園、萬噸級芳綸新材料產業園、隆基科技城、泰山雲安智能產業園、泰山國際生態健康城、華潤萬象匯等一批大項目落地建設。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6億元、增長16.6%;在建招商引資項目到位市外資金373.4億元、增長11%。

山水生態城市建設紮實推進

科學編制《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

泰城博陽路、萬官大街、鳳凰路等一批群眾期盼已久的城市道路建成通車,擂鼓石大街中段、環山路東延改造工程順利推進。

堅持城市規劃民生優先,把最好的地段留給市民,騰空市值7.5億元、佔地136畝的岱廟北側土地,改造建設岱廟文化廣場;將市值近10億元、佔地192畝的時代發展線黃金地段開闢為生態綠地健身公園。

著力抓好徂汶淨水廠、城市地下給排水管網、泰城垃圾焚燒發電續建工程等項目建設。

我市以全省第3名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並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獲得了全省7個提名城市中第2名、全國113個地級提名城市中第12名的好成績。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全市在建和開展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8條。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丨2018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三大攻堅戰取得新進展

紮實開展“增信貸、降不良、打逃債、樹誠信”專項行動,清收不良貸款8.6億元。2018年末,全市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647.68億元、比年初增長9.7%;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354.32億元、比年初增長11.7%。政府債務率比上年壓減17.5個百分點。

全力推進精準脫貧,1.2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東平縣易地扶貧搬遷、黃河灘區遷建、移民避險解困“三大工程”穩步實施,3.5萬人實現回遷。

紮實推進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工項目215個,完成投資46.8億元。

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07天,居全省內陸城市前列。

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順利通過驗收。

紮實開展“綠滿泰安”行動,全市自然保護區、國家溼地公園、中國森林氧吧分別達到6個、3處和3處,有10個鄉鎮、55個村(居)成功創建市級以上“森林鎮村”,新泰市榮獲首批“山東省森林城市”稱號,寧陽縣被授予“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

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中民生支出達到303.4億元,佔財政支出的79.6%。

加快解決“大班額”問題,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20所;“全面改薄”完成投資2.38億元,超額完成任務。

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2.0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經費達到55元。

新增就業5.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1%。

發放各項社會保險待遇180.74億元、增長10.1%。

城鄉低保和農村特困供養對象93836人,累計發放救助金3.12億元。

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市新增養老床位2260張,新建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處、農村幸福院37處。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實施棚戶區改造5.8萬套,基本建成2.1萬套。

整治老舊住宅小區20個、91.6萬平方米,修復破損玻璃19.8萬平方米,開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

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4092戶,改造農村危房2561戶。

大力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舉辦各級各類體育健身賽事活動3172項,列全省第一,取得省第24屆運動會金牌榜第7名好成績。

持續開展平安泰安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21個、惡勢力團伙46個。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12345政務服務熱線接聽群眾來電52.8萬件,回訪29.4萬人次,群眾滿意率達到94.42%。

持續壓減“三公”經費,市級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同比下降1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