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邀請王掞坐一起談心呢?

紅雨說歷史


要說《雍正王朝》中誰才是位置最不可動搖的一個,毫無疑問,那就是康熙帝!他在位時自不用說,即使他成為了眾親王口中的先帝,仍然無人能撼動地位。

整部劇中只有三個人曾經挑戰過他的地位,一個是太子胤礽,這自不必說,最後被廢也是因為太子胤礽的自不量力。

還有兩個人也曾經挑戰過康熙帝地位,一個是老十四胤禵,這個我們後面會講到。還有一個就是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

前面兩個皇子跟父親頂嘴尚能理解,可是一個王掞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怎麼也敢挑戰康熙帝?

一、

我們先看一下歷史上的王掞,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王掞這個人,還是相當有才的,在康熙九年就中了進士,曾經做到過文淵閣大學士,是堅定的太子黨人員。

後來因為太子胤礽被廢,他多次請求康熙帝復立,結果都沒有得逞,還惹得康熙帝相當生氣,最後一次努力是在康熙帝六十年:

“康熙六十年,請重立胤礽為太子忤旨,應謫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尋致仕。”

跟劇中講的情況差不多,只不過歷史上最後一次進諫是希望復立太子胤礽,而劇中變成了舉薦老四胤禛。還因此獲罪,差點把他發配到邊疆去,畢竟年老,最終由其兒子代替。

歷史上的王掞就是這麼一個老頑固,認準了太子胤礽,不懂得變通,最終獲罪。而劇中的王掞就跟史書上的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他並沒有一條路走到黑。

雖然他是以太子胤礽的老師身份出現,跟老四胤禛不同點在於,太子胤礽很少聽老師的話。比如太子胤礽第二次復立,他就開始大肆報復曾經舉薦老八胤禩的人,結果老師王掞看不下去了,前去制止,非但沒能成功,還把自己給氣病了。

後來太子胤礽起兵造反的時候,也沒有把老師當成心腹,甚至都瞞著他起事,可以理解成保護老師,也可以理解成不信任老師。

但是我們首先對一件事要達成共識,那就是整部劇中就沒有簡單的人,而且王掞能做到太子胤礽老師的位置,必然深藏大智慧,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可以解釋:

為什麼一個當了四十多年官的王掞,也在康熙帝面前待了那麼多年,也深知康熙帝的脾氣,更懂得為官之道,他為什麼敢當眾大罵皇子和皇帝呢?

二、

關於王掞罵康熙帝的事件起因是太子胤礽要被廢:

前面我們也講過多遍,康熙帝之所以要廢太子胤礽,主要還是源於以下幾點:

一是他的自私自利,老四胤禛明明幫他在前線賑災,結果他在後面還潑冷水,甚至老四胤禛的兒子弘時生病,還是老八胤禩去探望的,作為太子胤礽,連一句關心問候都沒有。

二是買賣官員,這種行為只有一個人可以做,那就是皇帝,而太子胤礽為了還戶部欠款,他也這樣做了,氣得康熙帝默語:

“這就是大清將來的皇帝?”

後來還有誤會康熙帝的意思,停止了戶部欠款的追繳;再到刑部冤案,縱容手下人犯罪;連那些蒙古貴族都來觸痛康熙帝緊繃的弦,如意如意,全天下都是康熙帝的,哪有太子胤礽的份;最後太子胤礽又跟鄭春華鬼混,這下子算是徹底惹惱了康熙帝,此時的他就在琢磨廢太子的事了。

等到發現太子調兵手諭有假後,康熙帝又夥同張廷玉設下圈套,當然這是後話,我們後面會提到。

而康熙帝到京城城門時,卻把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給拉進了自己的車裡,這是為何呢?

此舉當然飽含深意:

一方面在康熙帝的眼中,太子老師王掞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地輔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看到天寒地凍之下,他還跪在路邊,一時心軟,就拉他進來了。

另一方面也表達一下自己對老臣的態度,心中還是有一絲愧疚的,畢竟太子馬上就要廢了,有點對不住老師。

最後還有一隱藏深意,就是給眾臣打個煙霧彈,畢竟很多人都知道熱河發生的事,這次康熙帝又表示的跟太子胤礽老師親近,給人摸不到頭腦,比如路邊的佟國維,他就徹底迷惑了,也算是保證太子胤礽不要被人下黑手。

三、

當然,康熙帝還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朕給你最高的禮節,待會兒咱們宣佈廢太子的時候,還望王掞你能海涵,別太激動!

看劇中康熙帝拉著王掞入座時的一臉壞笑,隱藏不住的得意,可以看出,他的計謀已經實現一半。而王掞也跟著傻傻的笑,可見,這個老頭此時是中計了。

可是我們不禁要問,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他怎麼可能不知道熱河發生了什麼呢?

他又不傻,他什麼不知道?你想他這麼大歲數,大冷的天跪在城門口,還讓家人早早準備好了棺材,就說明,他早已經佈下了應對之策。

只是他沒有想到康熙帝會給他來這一手,是不是說太子胤礽還有希望?

可惜,他的希望還是破滅了,朝堂之上,康熙帝還是宣佈要廢太子,這下子王掞站不住了,打算以死相爭:

“臣以為太子雖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有過,過不至於廢黜……時至今日,將所有過失歸於太子一身,這是不教而誅,不但不能服天下臣民之心,而且對滿朝文武百官怎麼交代,也難以對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他說的其實也很有道理,太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得跟那些兄弟們戰鬥,這些兄弟們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哪一個真心輔佐太子?

當然,如果王掞僅僅是說前半段話,康熙帝還不至於暴怒,關鍵是他說了康熙帝是“不教而誅”!

不教而誅就跟無知者無罪是相反的,太子胤礽不懂事,你可以教他,可是教都不教,直接“誅殺”就是無道昏君!

果然康熙帝一聽這話暴跳如雷:

“說得好,說得好,朕是不教而誅,無道昏君。那麼你是他的師傅,他變成這個樣子你又該當何罪呢?”

四、

康熙帝心想,好啊你個王掞,敢情我剛才白把你拉進車裡了,好心當成驢肝肺!

王掞也強硬起來,你在拉我進車之前,我就準備好棺材了好不?

如果皇帝覺得我一個人死還不解氣,我全家老少30口人都可以殺,你要不就殺我,要不就不能廢太子!

故事講到這裡,我想起了一段評書,講的是劉羅鍋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劉羅鍋有一次徹底惹惱了乾隆帝,乾隆帝想殺劉羅鍋,就找和珅出主意。和珅能做到寵臣也不是一般的聰明,他就讓乾隆帝問問劉墉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陷阱就在這裡,如果他回答是忠臣,那就下令讓他死,所謂“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不就宰了劉墉了嗎?如果他說自己是奸臣,那麼更好辦了,直接把他咔嚓了!

劉墉果然中計,說自己是忠臣,乾隆帝讓他快去死,結果劉墉邊走邊想,這可咋整?

最後靈機一動又回來了,說自己剛才看見屈原了,屈原問他“我是遇到了昏君才死的,你遇到的是明君啊,為什麼也要尋死?”

這下子換成了劉墉問乾隆帝了:“我是死,還是不死呢?”

這就是王掞的理論基礎,我王掞就認為太子沒錯,如果康熙帝仍然認為太子有錯,那就試圖說服我,教育好我。如果教育不了我,就把我咔擦了,那麼你就是“不教而誅”,就是無道昏君。

如果康熙帝認為自己的明君,那好,你不能廢太子!

康熙帝一開始還沒醒過味來,眼看動了殺機,結果張廷玉醒過味來了,忙制止:

“難道你想讓皇上濫殺無辜當昏君嗎?”

這下子康熙帝明白了,哦,敢情陷阱在這裡呢,這老小子就是打著朕愛惜自己的名聲,才這樣發問啊:

“把王掞送回家去,交給他的兒子看管,倘若有個三長兩短,朕就問罪他兒子忤逆,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康熙帝心裡都樂了,你老小子跟朕玩忠臣昏君這一套,還嫩了點,你想玩,我就把你兒子也套進去,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你咋辦?

只要你敢尋死,你兒子就不孝,你這個做老子的就是教育不到位,就做不來忠臣。你要是不尋死,你剛才說的那通話,就是屁話,胡話,啥用都沒有!

康熙帝最終還會感慨,白把他拉進車裡談心了,竟給我出難題?

所以說,雍正王朝中年歲越大的人,越老謀深算,像我們這種人,如果放到《雍正王朝》中,絕對活不到第二集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這件事發生在太子因為與康熙妃子鄭春華斯私通,被康熙發現並且“意圖謀反”被廢后,康熙回朝途中,百官迎接,邀請太子的老師王掞同坐。再說這件事前我想先來說說康熙和張五哥的一番對話,這段對話很清楚的表達了康熙的心理,也進一步解釋了康熙回朝,邀請王掞同坐的因果。康熙在雪地和張五哥對話,張五哥大字不識,幾句話卻說的康熙情緒翻湧,熱淚盈眶。張五哥最後又說“”奴才,只知道對皇上講真話。”一句。真正的擊中了康熙心中的那片柔軟。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朝中爾虞我詐,親兄弟都在相互算計。大臣們有的各自站隊,有的明哲保身,有的相互推諉,陰謀奸宄,真正能站在自己身邊的估計也就張廷玉一人。但是王掞這個人,作為帝師,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太子被廢,他為保護太子,冒死直諫,雖然被張廷玉說得下不了臺,但依然拋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康熙皇帝就在和張五哥對話的時候,說到因為王掞敢對自己說真話,所以朝堂上即使對自己有不敬的行為,也沒有為難他。


說了這麼多,我們再拐回題目來說,為什麼邀請王掞同坐?作為帝師,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教育太子,想讓太子順利繼承大統,成為明君。可惜的是他太過溺愛太子了,所以太子雖然熟讀四書五經,明曉儒家之道,卻仍然走上了一條貪汙腐敗的道路。有一件事雖然發生在後邊,但也足以說明他對太子的溺愛。四阿哥追繳國庫欠款,太子欠款較大,王掞拿出自己的多年積蓄,讓太子還債,這時候卻仍然不忘教育太子幾句,只是太溫和了,簡直像父親過分寵愛自己的兒子。王掞為了太子,甚至不惜去殺害與太子私通的鄭春華,他對付出了全部精力,這些康熙怎麼又不看在眼裡。康熙同時也在告訴天下人,自己是一位明事理,就事論事的明君,不會因為太子被廢就牽連所有和太子有關之人。



但是八大山莊太子私通康熙妃子,給康熙帶上了綠帽,再加上被十四阿哥和八阿哥設計誣陷謀反。太子被廢雖然是必然,但是康熙估計在心理上也過意不去,畢竟這是他最寵的兒子,還有一位付出半生的老師。尊師重道,康熙邀請王掞同坐安撫王掞,另一方面實在是感謝他的付出,對這位帝師的尊重。其實康熙心裡也有萬般不捨和無奈吧。太子做出這樣忤逆之事做父親的自己何嘗有沒有管教不嚴之罪呢,一個父親,一個老師,或許這句話有點不合適,這時候卻也算“同是天涯淪落人”吧。一個失去了最愛的兒子,一個失去了最愛的學生。此次同坐,百官面前,王掞雖然被眾臣羨慕,估計他內心也是不願的。



不過說到太子,他也是爛泥扶不上牆,這麼好的皇阿瑪,這麼好的老師,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不學習如何治國,卻滿腦子雞鳴狗盜,貪汙腐敗,在康熙面前卻懦弱無比,絲毫沒有儲君樣子。反倒幾位阿哥都可以侃侃而談,他卻只能“兒臣不知,”求康熙帝的心理陰影。這樣一種無能的表現,如何在滿朝文武面前立威,可嘆可嘆啊。其實康熙此舉也是怕擔心,引起朝局混亂。九子奪嫡的情形,康熙心中大概如明鏡一般吧,太子被廢后,太子的一干黨羽和朝廷的相關人員肯定人心慌慌,如果這時候再相互揭發檢舉,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紅雨說歷史


這件事的背景太子在熱河與鄭春華私通被康熙發現後自知難保,老十四為推倒太子偽造太子手喻調兵逼宮。康熙發現後為了調查背後主使之人假意廢除太子。

自熱河返回北京後文武大臣在城門外迎接,康熙特意召王掞乘御攆談心。

王掞是太子的師傅,一直盡心盡力教太子讀書一心輔佐太子,希望他成為一代明君。
康熙此舉一方面是看王師傅盡心輔佐太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心中有愧不忍。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王師傅我要廢了太子,提前和你打聲招呼,一會你別太激動。可是王掞卻估計不給康熙面子。

金殿之上,當著滿朝文武說:臣以為太子雖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有過,過不至於廢黜……時至今日,將所有過失歸於太子一身,這是不教而誅,不但不能服天下臣民之心,而且對滿朝文武百官怎麼交代,也難以對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皇上,您不能這樣對待戰戰兢兢三十幾年的太子啊。

康熙自然不幹說得好,說得好,朕是不教而誅,無道昏君。那麼你是他的師傅,他變成這個樣子你又該當何罪呢?王師傅妄想以自殺博取忠名被張廷玉訓斥說他沽名釣譽。康熙:王掞送回家去,交給他的兒子看管,倘若有個三長兩短,朕就問罪他兒子忤逆,千刀萬剮,凌遲處死。按照你的說法,你王掞一心想尋死,如果你上吊了,你兒子沒救活你,那就是你兒子的錯,你兒子不孝,你王掞一點錯沒有,那我就宰了你兒子。

王師傅你怎麼會鬥過康熙那。


歷史小痴


他肯定了王師傅的付出

他要告知天下人,雖然太子犯了錯,但是不會牽連到其他人


穗穗467


對厲史瞭解不太多,不好回答


閱讀與實踐


對王師傅撫育太子的忠誠之心表示感激,對自己將要廢黜太子給王師傅造成的衝擊表示一點撫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