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代帝王很少把国都定在南方?

小朱不懒惰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以来,二千年间的诸多王朝都选择了在北方建立国都,其原因无外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军事及历史因素。

众所周知,二千年间大多数的统一王朝都起自北方,如秦汉、唐宋,而元朝、清朝则更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与发迹时的力量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大多选择了在北方定都。只不过都址的选择出现了由西向东的变迁:长安——洛阳——汴梁——北京。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有的都城遭遇战火破坏,当地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漕运道路的阻隔,旧有都城已经不适合作为国都了,新的政权不得已选择新的都城。

当然历史上也有例外,大明作为统一王朝,朱元璋最早是从南方起义的,后来也选择了南京这一六朝古都作为国都。但是等到朱棣即位,为了坐稳龙椅保住皇权,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北方蒙古人,朱棣力排众议,毅然选择迁都北京。


老照片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历朝历代大部分的国都都是定在北方的,很少有朝代会定都南方,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因为南方不好防守。

历史上每次天下大乱,基本最后都是被北方的势力统一的,南方一直都是被打败的那一方,古代由南方起兵最后取得统一的只有朱元璋一个。

中国的地形是北高南低,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因素,却恰好造成了北方易守难攻的局势。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南北作战时,北方更占优势。而送北方往南打就容易多了,看似有个长江天险,但是只要先打四川,然后顺着长江而下,那天险就成了助力,打起来简直势如破竹。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按照这个打法,先占北方,然后打四川,最后从四川一路往东南打。

而且北方产马,在古代骑兵的优势极其的明显,骑兵打补兵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南方不产马,想弄到马很困难,所以打仗的时候南方势力很多时候都是处于劣势。

其次,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因此黄河也被称为母亲河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这个称呼其实指的都是北方,南方地区很多省在古代都是番邦外国。比如云南属于大理国,闽粤地区有百越,藏黔地区有吐蕃等等。

在很多朝代,只有北方的几省才一直属于中原政权,黄河流域也一直都是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就连人口重心也都是在北方。

古代南方的大城市很少,而北方的长安、洛阳、开封等这些古都的规模可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在古代南方的发展情况其实远不如北方发达,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基本只有江浙地区,还有四川盆地,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很落后,根本就不具备定都的条件。

其实这种现象到了现在改变也不大,我们常说南方发达,其实发达的地区是很集中的,主要就是那几个地区。就算以发达有钱著称的广东省,它的经济中心也只是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内的其他地方简直是天壤之别。

正是这些因素加起来,造成了在古代政治中心一直都是在北方,都城都定在北方的现象。


漂浮菌


首先就是,每个统一的朝代定都的最大的考虑因素,就是沃野千里,易守难攻,三面环山或者四面环山,同时有大河经过,便于物资运输!西安和北京都符合这个特点,所以建立的王朝基本都是大王朝,强盛的王朝!

绝不能是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其次,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南下和向东攻打从气势和士气上都更加有优势!

再次就是南方是鱼米之乡,人过的很舒服,很享受,一般到灾荒之年也不容易饿着!所以人就很享受,没有北方的粗犷之气\豪迈之气!南方的战斗力一直也是比较弱的,除了朱元璋是从南面打到北方的外,其他历次都是北方统一南方!朱元璋这次也是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其实也是北方人,很粗犷,战斗力也是很强的!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元朝贵族在多年的享受之后,已经没有了马背民族的雄浑战斗力已经与建国之初和成吉思汗时期不知道要跌掉多少倍!

清朝末年也是,满人旗人早就已经不会骑马了,就只会天天玩鸡逗狗!玩些小玩意,所以清末的农民起义只有依靠汉人才能剿灭,依靠满人根本是不可能的!

南方,历代都是纸醉金迷的地方,这对统治者的腐化是极快和及其严重的,所以南方的朝代就没有时间长的,最多四五十年吧!在南京建都的所有王朝几乎都是如此!就南宋在杭州建都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已经只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了,偏安一隅!

也就是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能把都城定在南方!


鹏程日志


中原大地是中国古代的核心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而其正好位于陕西河南一带,中国北方,因此北方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宋朝之前),同时也便于统治全国,这也是大多数朝代选择北方建立都城的主要原因,具体可分析为:

一是北方拥有浓厚的政治氛围,中原地区是古时候开发最早的地区,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是最发达的,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话,长安、洛阳都是王朝正统统治的象征,而南方也就从三国时期吴国开始开发,后晋代过江也进行了开发,一直到宋朝才发展繁荣起来,很难有浓厚的政治氛围!



二是从经历方面考虑,宋朝以前北方经济远好于南方,未开发之前,南方甚至被成为蛮夷之地,可知居住在南方的大多都是被大山阻隔开的落后社会生产力的人,经济水平比较低下,难以支撑起一个王朝都城的建立!

三是从地理角度考虑,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山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把都城建立在南方的群山之中,向外出行都是问题,如何还能够控制好远至东北西至西域的广大领土,而北方则在这方面总有极好的优势,平原地区,四通八达。



四是从区域安全局势考虑,中国历代中原王朝主要敌人大多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例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五代宋明时期的契丹金和蒙古等。你们想想,如果定都南方,不利于对北方的控制,打仗时兵力调配、无资运输都比较不方便。



五是从人口上考虑,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三次人口迁移:



第一次:西晋永嘉南渡之后,南方经济开始发展,北方经济逐渐滞缓;

第二次: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北方由盛转衰,唐朝后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逐步南迁。

第三次: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人口财富再次大量南移,南方的人口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由此可见,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口和经济是超过南方的,可以作为都城很好的统治基础。


木子夏锦论史


对于中国古代来说,国都的选定,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要考虑。

1、政治因素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而南方的真正开始开发和融入中原文明,是从西汉征服百越以后开始的,并且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几百年,在东晋衣冠南渡以后,南方在政治上才算开始抬头。



北方一直都是门阀大族的主要经营范围。秦一统天下时,关中作为大秦根基之所在,咸阳作为政治中心顺理成章成为国度,以咸阳为中心,整个关中地区都是秦朝主要的势力构成,它不可能把国都迁移到控制不强的六国故地。

而汉时,刘邦以汉中蜀地经营,在关中又有“约法三章”而收民心,当刘邦打赢了蜀汉战争以后,相对于没有开发出来的汉中蜀地,当然选择关中了。关中以咸阳城为基础,建长安为国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毕竟其他地区还有当初争霸天下给封出去的异性王。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最好,秦国因变法关中开垦土地最多,经济条件最好,不选这里还能选哪里?



到了东汉,西汉时期的勋贵豪族,大多出自“山东”(这里的山东指的是秦国故地以东),经济,以及政治中心逐渐朝如今的河南,彼时的中原转移。王莽新朝时期的动乱,关中越发疲敝,而汉光武帝作为山东豪族的代表,就只好选择洛阳了。

三国呢就不说了,毕竟割据时代,而到了西晋,在九品中正制下门阀世家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而主要的门阀又是以山东门阀为主,关中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太久,故再也不是合适建都的地区,所以还是选洛阳。而东晋呢,是因为北方都没地盘了,只能选南方建业。

到隋文帝一统天下之后,作为北方关陇集团的大老板,他不可能选山东门阀经营的洛阳,以及江南侨姓门阀的建业,大本营就在关中,所以在长安基础上建大兴城,以此为国都。至于隋炀帝营东都,以及江都,经常不在长安,大概是跟关陇贵族掰手腕掰不过,加上隋炀帝喜欢任用南人为官的缘故。而唐朝跟隋一样关陇集团出身,也只能选关中,在大兴城基础上扩建长安。而在唐高宗以及武则天时代,大概上消灭了门阀政治,为了加强山东的控制,以及经济中心逐渐东移的缘故,以洛阳为东都是很正常的选择。(在南方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南宋以前,河南一直是农业经济大省啊。即便放到今天,河南的农业也是很强的。)



唐亡以后五代十国,五代地盘就那么多,只能选择开封和洛阳之间。后来的北宋选开封而不选洛阳或者长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开封经过五代的经营,已经初具规模,而当时长安、洛阳相较残破,北宋立国之初就有辽国这个大包袱,一时间也没有能力去重新建设长安和洛阳。南宋跟东晋一样,也就不说了。

而元朝以大都为国都,一方面北京这个地方经过塞北三朝经营,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其地理位置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元控制漠北和西部,加上大运河也可以有效沟通南方。明代朱元璋以南方建国,其势力范围一直在南方,所以选了南京,而朱棣基于自己的考量,以及华北平原已经被异族统治长达500年之久的缘故,所以选了北京。大清呢,一方面其继承自明,一方面作为多民族国家,选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能够有效控制西北和漠北。



2、军事因素

中原王朝长期需要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如果选择南方作为政治中心,一旦北方发生战事,很难及时做出应对。

古代通讯技术落后,讯息的传递需要的时间不短,如若边关重镇被入侵,以南方为国都的话,军事情报的时效性将大打折扣,十分不利于做出有效的军事部署。无论是征发集结大军,以及物资后勤,都不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同时如若爆发大的战事,也不利于中央对军情的了解和对出征大军的控制。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朝代说


究其人类的发展,最初都是依赖于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

在远古时期,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化,远古人类在中国才逐渐繁衍。其后,又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才过上了定居生活,人口数量才渐渐扩大,这才有了部落和城市。所以,文明的曙光出现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而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正是这样的地方,所以,部落联盟的核心部落多聚集于此。我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是颛顼部落的一个支裔。《世本·居篇》有“禹居阳城”之说,阳城在今豫西登封。后又有记载夏族的活动地点在晋南一带。至于商朝的重要国都亳城和殷(今河南安阳),东周的镐京、西周的洛阳也都是因为这些城市处于黄淮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又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故古代的帝王选择建都于此。同时期的南方地区,多山川河流,各部落间的交流受到阻隔,部落联盟的实力发展相对没有北方成熟。再者,除长江流域之外的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人口繁衍能力相对较弱,北方多称之为“蛮夷之地”,可见发展之落后。故其后的朝代除了分裂割据时代的地方政权,统一的王朝皇帝受文明起源和历史文化积淀多会选择发展更为成熟的北方。

那么,随着南方的开发,为什么还是不见历史上的国都定在南方呢?我国历史上南方开发的契机是北人南迁。西晋时的八王之乱使得北方地区破坏严重,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南方开始得到发展。而从唐末开始南宋完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方的经济水平最终超过了北方。南朝时的四个朝代的都城和南宋的都城在南方多少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影响国都选择的因素中政治因素和军事因素占更为重要的地位。元朝统一后,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是因为北京的位置更有利于管理广大的疆土。明朝本定都南京,又迁都北京,一是出于北京重要的军事位置、“天子守国门”的政治宣扬和对北方领土更好的守护,二是为了摆脱建文帝的政治影响,重建班底。清朝选择北京是受前代文化与政治影响,以及中和了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习俗的产物。综上,就经济方面,南方的实力超过北方,饭北方的城市也多是老牌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政治方面,北方的城市政治遗产较多,在早期多为都城;就军事方面,北方的城市多是抵抗外族侵略的重要军事关隘;就文化思想方面,古人受“天下居中”思想影响较深。故古代帝王综合种种因素多选择在北方建都。


国家人文历史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那时候的临安,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浙江一带,可以说是地道的南方了。

虽然南宋迁都南方有被逼迫的色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让南方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宋代以前,南方地理条件当然不像我们今天的这样,是土地肥沃的良田。那时候南方水患频发,水道纵横,并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居住和活动。

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便是生产技术不够,对于南方的良田,人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技术去利用和开发。所以导致了南方经济长期落后与北方。

南方地广人稀,资源相对匮乏。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那就是南方人同北方人之间的争霸战争,南方人几乎没用赢过。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南方地理条件、人口数量、文化底蕴都逊色北方,历史定都当然会是北方而不是南方了。


看点儿历史


中华文明前期主要还是在北方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一直到南宋才基本完成,在这之前大一统王朝定都北方没毛病,定都南方的都是偏安王朝。

那为什么元明清三朝也是定都北方呢(明朝虽然也定都过南京,但后来迁都了),首先还是平衡问题,经济上南方是好,但政治和军事因素呢?

南方山川众多,犬牙交错,古代巴蜀,荆襄,吴越,岭南四大板块联系困难,南方和北方联系更困难(被迫修建“京杭大运河”),一旦定都南方,不仅很难把控南方全局,北方地区更是难以掌握——要知道游牧民族可不是吃素的。

而且南北方的经济差异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定都北方也没什么委屈的。


国史拾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是在北方,那个时候南方其实不适宜居住的。从远古到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以三国时期为例,虽然从地图上看,魏蜀吴三国多久面前其实是差不多的:

但是实际上,天下十三个州中,魏国一共占领了9个,蜀国才一个,吴国才2个。当时的人口是这样,魏国一共1386万,吴国230万,蜀国94万。如果你作为国君,会把国都放到哪里?

三国以后,南方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隋文帝修通了大运河,南北连接到了一起。从唐朝中晚期到南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开始移动到南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天时。中国气候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发生变化,加上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伐,使得整个北方的自然条件开始恶化。

2.地利。南方政权凭借着长江天险,使得能够维持其统治。加上水稻的大规模种植,使得南方经济能力提高。

3.人和。无论是晋朝的衣冠南渡,还是南宋的建立,北方长期战乱,导致了大量人口开始南迁。这些人口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历史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从地理位置因素来讲。中国几千年来朝廷的大患在北方,定都北方能够更好的遏制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南侵。比如大明,朱棣迁都北京很大程度就是为了遏制北元势力。

其次,从地理环境因素来看,北方多平原,地势相对平坦。而南方多丘陵,不利于养马及骑兵的训练。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可谓是天神一般的存在。骑兵强,那便是国家强。如此掌握国家命运的武器,相信没有哪一个帝王愿意放在国都的千里之外,而不是握在自己手心,放在枕榻上。

再次,便是南北方经济差异。近几百年来南方的经济是远超北方,可在几千年前却不是如此。直到宋朝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可都是在北方。

再次,从环境上来讲。一直到唐宋之际,北方的气候都比较温暖湿润。而南方则是湿热之地,瘴气弥天,瘟疫横行。别提定都了,那里可都是搭配犯人的地方。

最后,从文化上讲,北方一直是汉文化的中心。从政治上讲,北方一直都是在国家中起重大作用的大族聚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