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歼20飞机?

日照东方362


究竟是不是神兵利器?看外媒如何评价歼20

西方媒体对于歼20很关注,有过很多分析文章。苦于歼20主要数据仍然保密,外媒多是凭空的技术性分析。这次萨沙不发表个人意见,持中立的立场,单纯将外媒的一些观点汇总给大家看看。听萨沙说一说吧!

外媒对于歼20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它是价廉物美的隐形战斗机,属于亚洲顶尖战机,是中国航空业强大的表现。

不过,外媒普遍认为:歼20的性能仍然同美国的F22和F35有一定的差距,实战中难以占据上风。

正确与否,大家自己判断。

亚洲外媒用大篇幅论文,从技术上分析了歼20的主要性能,最终做出如下总结:歼20的机动设计试图在亚音速机动、超音速机动、高攻角机动和隐形四项要求达到平衡,总体做的不错,仍和F22有一定差距。

亚洲媒体指出歼20主要缺点如下:

第一,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西方新式战斗机都非常强调超音速巡航能力,这是现代空战特点所决定的的。在超音速空战中,发射导弹有比较长的射程,也不容易被敌人的导弹追上。

第二,机动性能有限。使用的发动机较为落后,严重影响歼20的机动性能。以F22为例,发动机的超音速推重比可以满足超音速机动和亚音速机动的要求;它的二维向量喷嘴不但带来惊人的超机动性,也兼顾了雷达和红外线隐身能力。俄国T50采用的AL41发动机虽不能超音速巡航,矢量喷嘴已经可以表现出强于歼20的超机动性。珠海航展显示的歼20仍然采用俄制AL31发动机,这使得歼20的机体比T50大,推力却小。这种情况下,歼20的机动性难以超越T50,更不用说F22了。

第三,隐形能力有欠缺。歼20的前翼会在前半球产生回波,也没有有遮蔽到后方的主翼。下方的腹鳍会在下半球,对地面的雷达波产生回波。这些都导致隐身能力的下降。歼20和俄国的T50比较类似,双圆形喷嘴在结构交界处会制造较多的加强回波空穴,使得后半球隐形能力降低,不如F22。亚洲媒体认为,歼20应该是强调突袭攻击,打完就走,而不是像F22那样在敌人领空上持续作战。

相比亚洲外媒,北美媒体说的就更直白了。

北美媒体认为,歼20具有硕大的机身配合大型前翼,在地面雷达面前的隐形能力不如F22和T50。

歼20没有什么高机动性,相比F22、苏35甚至苏30MKI都有一定的差距。以中国最新购买的苏35为例,可以在0速的情况下依靠矢量发动机实现全角度变化。外媒认为,是否装备矢量推进发动机是衡量第五代战机的基本指标,这一点歼20不具备。

至于前翼设计,为歼20带来了较好的低空飞行稳定性和更大的攻角。不过,美俄的第五代战机,都没有采用这种设计。它们只是依靠大推力发动机,配合全动式水平尾翼、全数字化电传操纵系统、放宽静稳定度设计。

外媒还认为,歼20的隐形能力不明,但发动机似乎没有采用F22那种红外信号屏蔽综合技术。在珠海航展期间,可以直接看到歼20发动机的高热影像。

至于雷达上,外媒也有一定批评。

北美外媒认为,歼20的机载雷达系统落后于西方。歼20使用的有缘相控阵雷达技术资料虽没有公开,通过在非洲等地的宣传大概可以知道一二。出口型KLJ7A雷达对于5平方米雷达反射面探测距离,为140公里。KLJ7A雷达的探测距离比西方增大百分之四十,但西方是以3平方米作为标准而不是5。

外媒认为KLJ7A雷达同F35A的雷达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F35A的雷达是西方最高科技的结晶,为此投入漫长时间和巨额资金研究,在制图精度、稳定性、故障率等方面相对别国有着压倒性优势。

外媒仍然认为,歼20具有一定实战能力,最大的优势在于物美价廉。

即便是F35单价也超过8500万美元,F22更是天价。而歼20价格,应该在500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

显然,歼20性价比有优势,可以大量制造,走苏俄的路线以数量弥补质量的差距。

总之,外媒指出目前歼20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我国也意识到这点,最近报道提到正在测试先进发动机。

按照一般常识,即便现在开始测试,发动机到正式装备部队最少也是5到8年甚至更久后。


萨沙


关于歼20战斗机,全网最冷静,最理智,最客观的评价,也不过就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3款现役五代隐身战斗机之一,全球最拔尖的两款顶级战斗机之一。如果稍稍带点个人色彩,那就是全球最牛战斗机,没有之一。

第五代飞机总共就那么多,歼20能差到哪去?


歼20战斗机,确实够牛,本来嘛,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几个第五代战斗机,眼睛看得见真飞机的,无外乎就是美国的F22、F35,俄罗斯人的苏57,我国的歼20、歼31这么5款机型,考虑到苏57今年才交付第一架量产型,还未服役,以及歼31的外贸战斗机身份,这个世界上目前能够进入空军部队服役的五代机满打满算也就是F22、F35和歼20三款,你要说这都不算牛,那什么算牛?

作为第五代战斗机里的重型飞机,他还是比中型的F35强了不少。


歼20在现役3款五代机里面,还是个厉害角色,咱们看看分类,F22和歼20这都是实打实的双发重型五代机,F35却是个大杂烩,属于单发中型飞机不说,这飞机还融合了海军陆战队的需求、空军的需求以及多国合作的需求,性能这边照顾一点,那边照顾一些,搞了个四不像,对地打击能力那是没的说,奈何空战能力很差,被美国官方冠名为:JSF,翻译出来就是联合攻击战斗机,成了攻击机了!

歼20的弹仓在五代机里算是大的,而且还有侧弹仓,要知道F35连侧弹仓都没有,没法格斗。


所以,歼20又成了世界上绝世高手一般存在的最厉害的两款战斗机之一了,眼见着能和他媲美的只有F22这一个了,但是这还没算完。F22是1995年就出现的飞机,多年以来也没有对其电子系统进行什么升级,座舱的格局也还是一瓶三下,分了好几块液晶屏,战场上的信息节点能力不强,没有联合接站作战能力,更没有什么侧阵列雷达、EOST、EODAS等新型探测器,反隐身作战能力很差,在数字化和电子科技上还不如F35呢。

图为歼20的EOTS的特写和外贸型产品的展示。


歼20却不一样,使用了三阵面式的雷达,不但有前向的雷达,还有侧阵列雷达,更在机翼外缘上增加了雷达天线副阵列,同时还有光电/红外一体化瞄准器,什么EOST、EODAS等新型探测系统一应俱全,座舱一块大屏亮亮堂堂,操作方便,信息显示清晰准确,现代化作战能力比F22强出N个档次,这样一对比,歼20都成了最强大的战斗机了。

歼20现在已经量产服役。


海事先锋曾经多少次想要劝自己冷静一点,可惜奈何这个世界上就这么几个五代机,我也是在没办法把歼20排在后面啊。


海事先锋


要想更全面的评价歼20这款飞机,需要从歼20本身性能,歼20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意义,歼20对我国整个作战体系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说。

目前只有中美俄3个国家研发出了5款隐身战机(歼20、FC-31、F-22、F-35、苏57),这3个国家各自一款双发重型隐身战机,歼20就是我国的“当家花旦”。从气动设计上讲,歼20的气动理念由歼10总师宋文骢院士提出,名为“小展弦比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我国“国宝级”专家杨伟为歼20的总师。

这张图片可能不少新军迷会没有见过,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成飞611所跟沈飞601所在4代机竞标中,各自方案各项性能的对比结果图。其中,上面两个是成飞的,下面两个是沈飞的。而目前的歼20,与成飞提供的第2个方案,也就是H4B-A3方案比较接近。从图中的对比结果看,在4个方案中,H4B-A3拥有最好的隐身性能,优秀的升力特性、大迎角性能,在机动性方面排名第3。显然,成飞所最看重的是战机的隐身性能。

沈飞“雪鹄”方案风洞模型

成飞H4B-A3方案在大迎角性能对比中没有取得第一的原因是,沈飞所提供的第1个三面翼方案H4A-A1方案,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雪鹄”战机,本身气动布局类似俄式战机,设计特点也偏向于俄式理念,那就是十分追逐机动性和大迎角性能;其要求在没有矢量发动机的时候,可控迎角达到60度以上,这是比F-22还要强些的要求。只是,沈飞所H4A-A1方案太长(23米左右),太重,要想达到其设计的性能,需要很大推力的发动机;而这个要求,我国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提供的。而且,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沈飞所H4A-A1方案的隐身性能在4个方案中是最差的,真是无愧于标准的“俄式风格”啊。所以,在综合评比下,成飞所的H4B-A3方案最终获胜。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歼20,显然在最终设计时吸收了方案1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和敏捷性。在机动性方面,歼20更看重的是超音速下的性能,也就是超巡能力和超音速条件下机动性能。这两项性能的结合,将赋予战机更快的到达、撤离战场的能力,主动选择是否交战的能力,并能大幅度的提升所携带的武器的射程(最大能提高50%左右)。在航电系统性能,以及态势感知能力方面,我们在服役的歼20上面看到了类似F-35战机这样的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这显示其在态势感知方面的要求要高于F-22,并类似于美国最新的F-35战机。

综上,也根据歼20总师杨伟的说法,歼20是一款十分追求隐身性能、态势感知能力,并要求具有优异的超巡性能、亚跨音速机动性能的一款战机。在隐身能力方面,歼20处于接近F-22,略强于F-35,大大强于苏57的位置。显然,苏57跟沈飞的“雪鹄”是一对“难兄难弟”。在态势感知能力方面,歼20强于F-22,与F-35各有优势(但最大探测距离要比F-35高不少),明显强于苏57(苏57雷达尺寸偏小)。

在机动性(包含超巡能力)方面,歼20大大强于F-35,但与F-22或者苏57的比较,还要看其完善版的发动机的最终推力有多少。至少在目前,歼20在飞行中已经表现出了比歼10好不少的稳定盘旋能力、瞬间盘旋能力,以及大迎角飞行能力。在武器挂载方面,歼20所挂载的我国新一代的空空导弹PL-15和PL-10,和F-22、F-35处于同一个档次,比苏57所挂载的R-73、R-77的改进型,要先进半代。至于FC-31,其或许比歼20便宜,但在整体性能上还是有差距的。

在笔者印象中,大概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成飞厂曾挂过一个横幅,上面写着“要建造世界上最好的战机”;也是大概这个时候,中电科14所称,歼20雷达的探测能力,与F-22相当。可见业内人士对歼20的信心。

在2010年的时候,在航空工业,与美俄等几个航空强国相比,我们没有一流的战机,没有好的轰炸机,没有自己大飞机,也没有自己成熟可用的先进发动机(太行当时刚刚排故完成),我们几乎啥都不怎么样。但是,歼20的横空出世(2010年末亮相),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战机设计制造能力上,我们从落后于欧美,一举达到了超越欧洲半个代次的水平,并第一次优于了俄罗斯,与美国同处于了一个大的档次。歼20当时的出现,犹如梦幻一般,很多人简直不敢相信。它的出现,给国人的鼓舞作用太大了;也正是它的出现了,吸引了大批新的军事爱好者。只是,似乎出现了一个后遗症,那就是不少人由原来的不自信变得有些膨胀了(手动笑)。

还记得这张最初的图片之一吗

在没有歼20之前,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想如何对付隐身机,甚至安慰自己说,隐身机机动性不好,隐身能力容易被破,浪费大量资金等等。实际上,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不是隐身飞机的拥有国,而是要达到有效防御能力的防御国。防御方原本针对3代的防御体系,这些由地面雷达、预警机、战机等组成的严密的防空圈,在隐身战机面前就跟一个筛子一样。其实筛子的比喻还不够,而是由一个个小同心圆,周边大片空白面积的野地。防御方想要建立像应对3代机那样有效的体系,需要投入数倍于使用隐身战机的成本。而歼20的出现,不仅破除了这个困局,而且,给周边未拥有隐身战机的国家,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歼20的出现,让我们站在了高峰之上;我们俯视大地,一片自由。


晨曦军情


从2011年1月11日歼-20第一架原型机的首飞到现在已经8年多的时间了。作为提振中国整体士气的一款战机,我们在歼-20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了。


这么多的期望其实是一个不正常的事情,当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将一件武器作为希望的寄托只能说明这个国家有相对沉重的历史和危机四环的现在。


不过从歼-20的发展路程上还是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复兴的一点点希望的。


歼-20的研制可以说是一个顺风顺水的过程。在2007年确立的歼-20的研发项目后,仅仅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歼-20就完成了原型机的第一次首飞。四年!在航空史上也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而中国人本身一个不自信的表现则是很喜欢拿自己的东西和别人攀比,这一点问题上,在歼-20的话题表现得就尤为突出了。


歼-20的设计目标到底是不是为了干下美国的F-22?这其实真心的是一个伪命题!虽然18年19年中美关系还是比较紧张的局面,但未来中美关系依旧会沿着C2合作框架的基本思路进行发展,合作远大于对抗。

这张图片为2015年中美两国举行的联合演习,052C、054A、伯克级和提康德罗加级四舰同框的照片则被很多媒体说做我们在驱逐美国军舰。


深刻的看待一个国家的军事系统往往在最深的领域则要看这个国家当前的普遍价值观。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大多认可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不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对于“虽远必诛”,大家大可看看《汉书·陈汤传》


是不是扯得远了?并没有。在目标为“仓廪实、衣食足”的基本目标下,我们是不会制造让人“大感威胁”的武器的。


因此虽然我们的军费现在是第二、歼-20服役了、两艘航母下水了、驱逐舰像下饺子一样的服役……但没有人真正的以中国军力作为“中国威胁论”的整体论调。


尤其是最近5~6年除了几个跳梁小丑自己吓唬自己外,基本上中国威胁论少多了吧?


歼-20也是中国国策的产物,保家卫国而已。并不是一个大家所鼓吹的用来踹门的武器。这样的期待则显得有点儿太高了。


但歼-20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就一定会遵循着客观的科学发展规律进行自己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可能想象,中国在研制成功歼-10后再生产的战机还是美国70年代的水平。这是不客观的。

作为歼-10后的研发产物,那么歼-20必然是继承了歼-10的设计优点后继续向技术趋势方向进行演进的产品。简单的说就是歼-10技术达到目标后再上一个阶梯。

所为的超巡、超机动、超感知、隐身就是技术发展的目标,所以歼-20具备这些特性并不为过。


但话说回来,歼-20具备了4S特征后是不是就是一架举世无敌的战机呢?如果说“是”,那么又成了另外一个极端的“不客观”。


一架战机是由数万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体,某些指标达到或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但还会有更多的指标还远远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呢!因此更客观的看待歼-20只能说歼-20是我们循序剪辑走自己路的一个中间产物。


在天上秒掉F-22或者F-35是不可能的事情,她的作战目标也并不为此。所以说客观的讲歼-20就平常心吧。


W君其实更看好的是歼-20的后一代产品,毕竟歼-20让我们和国际领先的战斗机已经站在同样一个起跑线上了。只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后面中国特色的想象空间才有可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所以,将这个文章加个收藏,在2035年的时候再看这篇文章就觉得说的很客观了。


军武数据库



在回答前,先对比下之前中外战机的几个研发进度。1990年美国进行第五代战斗机的对比测试,YF-22和YF-23两款验证机先后下线。同时期,我们刚从美国接回“和平珍珠”计划取消后的歼-8II战机,利用美国没拆掉的1553B数据总线等进行一点点飞控、航电等领域研究。当年最大成果是歼-7E进行了首飞,成为空军这段时期最重要的过渡机型。


1991年,YF-22胜出,并且把4S标准牢牢的刻印在第五代战斗机上。同年,歼-10刚完成全金属模型,但配套涡喷-15发动机研制困难重重,正思考是否用苏-27配套的AL-31发动机 与此同时,进行歼-8III项目作为备份。

1995年,第一架F-22原型机交付,同一年我国歼-8III项目连续两架原型机坠毁,最终取消,退回发展歼-8II使用国产208A雷达和意大利进口的阿斯派德半主动雷达中距弹,进行了我国首次超视距攻击试验,而且开火时距离仅有区区的15公里。

1996年F-22A原型机开始首飞测试,恰好同年,歼-10原型机进行了首飞,这是我国航空史上里程碑的一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整整落后了一代。经常比较的对手F-16的首飞时间是1976年,整整20年。

2005年,F-22A正式服役,第一个F-22A飞行中队成立并拥有初始作战能力。到第二年2006年,歼-10正式服役,其正式服役时间比F-16服役的1979年晚了27年,而且使用的发动机还是俄罗斯的AL-31F。

所以当歼-20原型机在2011年突然间横空出世,进行公开首飞,并且在2017年开始小批量服役。这本身就有极大含义,我们航空技术与世界顶尖相比,在第四代战斗机时代,以F-16为参考对象,差距27年,如果以F-14为对比对象更是达到32年,这还是排除发动机因素情况下。而在第五代战斗机方面,歼-20与F-22对比,进度差距成功的缩短到12年,相当于经过这些年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与世界顶尖水平成功的缩短了15-20年的差距,这就是评价歼-20最大的意义,也是最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这标志着研发能力的提升,歼-10是我们摆脱苏式战斗机影响,开始走上独立研发的开始。其从1982年开始立项,到2006年服役,总共用了24年,可以说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步步从无到有苦攻下来。歼-20从2004年左右开始,到2017年服役,缩短到13年,已经非常接近F-22的1991-2005年的14年。更重要的是研发团队建设,歼-10服役时总设计师宋老已经73岁高龄,而歼-20服役时总设计师杨伟54岁,歼-20团队平均年龄更是只有28岁。
杨伟与宋老,传承和接替才是歼-10和歼-20最大的成果


实际上,美国情报部门之前有过推测,其认为中国第五代战斗机不会在2015年首飞。结果歼-20不慎在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华当天进行首飞,以至于其在回忆录《责任》中称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所以对于歼-20,最贴切的评价个人认为就是“收获信心”。虽然歼-20绝非十全十美,后部处理较为粗糙,对于下方雷达隐身能力较差,设计上过于偏向高速,低速性能存疑等,配套涡扇-15发动机更是到现在还没有正式露面。


发动机还是永远的痛,目前涡扇-10G只能满足基本需求

但这已经足够可以收获信心了,30年左右时间已经缩短了15年左右差距,雷达和航电更是已经赶上世界顶尖水平。研发团队完成新老接替后,年轻人更加锐意进取,也更加值得期待。毕竟当年指望歼-8II枪挑F-22的年代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没有信心的?


五岳掩赤城


生日快乐!最近小编忙昏头了,居然忘记了昨天是歼-20的八岁生日,迟到的祝福,祝愿歼-20越发越强!



歼-20从研发到现在量产,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八年心路历程,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看看有哪些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以及硕果。



2011年的1月11日,千年一遇的小光棍节,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第一张歼20的模糊小图,从小图上可以看到鸭翼、全动垂尾、有腹鳍、菱形机头,修长的机身,当然,怀疑者大有人在。



20天之后,官泄了一张



从未见过的中国新机在跑道上滑行的彩色清晰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这就是歼-20第一架原型机——2001号。



不久之后,一架腾空而起编号为2001的中国新机再次成为网红,此时台湾军方发言人称:这是大陆用直升机吊起来摆拍的纸糊的假飞机,大陆不具备研发四代机的能力。



一直到2016年开始出现黄皮机,开始交付部队使用。



从2001到2011到2016,设计师一直在努力。




设计师,飞行员,工人,地勤,工艺员,技术员,无一不为中国这一个8岁的宝宝努力奋斗,最终宝宝成熟了,上岗了,为共和国放哨,震慑宵小!



小编和广大读者一样对歼-20是情有独钟的,但是小编历来不护短,仍然要讲一讲歼-20不好的地方,所谓“不好”的地方表现在歼-20的两大遗憾上。

遗憾一:歼-20腹部硕大的弹仓原本设计为载弹六发中距空空导弹,由于歼-20研发速度太快,以至于霹雳-15空空导弹都来不及瘦身就已经量产服役了,只能委屈黑妞暂时挂四枚中距导弹。



遗憾二:受累于WS-15发动机缓慢的研发速度,歼-20仍在使用三代机的发动机,动力上就比F-22差了很多,好消息是WS-15的研发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预计2020年就能让黑妞用上性能可以和美国人的F119发动机相媲美的动力系统了。



然而,在我们为这个“好消息”而高兴的时候,美国已经开始进入下一代战机发动机的实质性研发阶段了,这种名为XF100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将在2025年运用到下一代战机上。



这就意味着WS-15发动机还未研发成功就已经落伍了。



一款先进战机从研发到列装,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去追赶别人。


兵器知识谱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关于“世界战斗机”排名的新闻,我国歼—10战斗机排到世界第七,而歼—20则排在了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F-22“猛禽”猛禽战斗机。

这代表的是我国在国际地位,军事上的实力,对外敌的防御,等国防实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一但走红就会引起很多非议,而我国的歼—20也是如此。

在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月18日有一篇这样的报道:美国一名资深议员今天说,中国从俄罗斯获取了制造第一架隐形战斗机的技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霍华德·麦基翁告诉记者:“在我看来,他们制造它(隐形战斗机)是靠从俄罗斯获取的技术,他们能够从一架俄罗斯飞机上抄袭技术。”

而事实是不需要我们解释什么,俄罗斯早在之前就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

在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月11日报道中俄航空网主编罗曼·古萨罗夫说,很难说中国飞机同俄美的飞机孰优孰劣。中国飞机在某方面逊色,这完全是可能的,但歼-20绝对是第五代战机,不是“4+”,也不是“4++”。中国是在自主研发第五代战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主要是因为,歼—20的问世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在盖茨口中的这样的威胁在2025年前不可能变为现实。我国整整提前了14年。

我相信不就的将来我国的战斗机不仅会与美国平齐,甚至可以超越他们。

歼—20的问世,我想这是我国对空战力的一次崛起,我们爱好和平,却不怕战争,因为我们有底气,我们有实力。





消防冲锋号


战斗机,是用来作战的,只要是能打败对手的,就是好的!

做为空中优战斗机,空中优势战斗机,重中之重就是战时夺取制空权!还有就是拦截来犯之敌!与这两种要求对应的,过去有两种空优战斗机。一种是夺取制空权的,一种是拦截的。

为什么会有两种呢?因为这两种作战对飞机性能要求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求持续盘旋性能好,可以和对手缠斗,乃至咬尾,乃至击落敌空优战斗机,让本方轰炸机在不受敌方空中威胁情况下,支援本方地面部队作战为目的。

后者,要求能更快的速度去拦截敌人,当然拦截的主要是轰炸机,只要对方轰炸机不能延缓本方地面部队进攻或防守,就算达到作战目的了。

过去可以分两种,那个时候造价也低,还能承受,现代战机造价高昂,使两者合二为一了。

可是问题也来了

空战大多发生在中空中高空的亚音速范围内,这是因为这个区域内空气密度刚刚好,最能发挥飞机的性能!超过音速,惯性太大,转弯半径也大!盘旋性能反而不好!

而拦截,强调的是高空高速性能好!高空空气稀薄阻力小,是发挥高速性能的好地方!

飞机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怎么办呢?!

F14雄猫战斗机给出了答案!

可是,问题又来了!

这种变后掠翼战斗机,死重大,用现在的眼光看,也不利于隐身!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目前来看,走两条路。

其一,强调持续盘旋性能的同时,兼顾高空高速性能,如F22!

其二,强调高空高速性能的同时,兼顾中高空持续盘旋性能!如鸭式布局!

有人问了,歼二零的鸭式布局气动效率高,性能应该强于F22!!!

我就想反问了,鸭式布局气动效率那么高,你看见过有几个民航客气是鸭式布局的?!这么高的气动效率,民航为啥不用?!

又有人问了,不是有超音速协和客机吗?!

我就又反问了,你看看超音速协和客气是啥布局!

协和客机是强调高速性能的,无尾翼的布局!

所以,醒醒吧,擦亮眼睛,好好看看!

另外就是,不要拿隐身说事儿!隐身主要指的是雷达隐身,隐身的原理简单说就是,飞机把探测的雷达波反射到其他方向,让雷达接收不到反射信号,这样就在雷达上“隐身”了!看看F22,飞机的机翼和尾翼都是平行的!F22能把雷达波集中反射到8个方向上!至于歼二零,有兴趣的自己数。

最后,就是航电设备了,这个我知之甚少。高科技术哪家强?!我只选蓝翔,嘿嘿,这是开玩笑了,不要介意。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永l喜欢兵器和摄影


歼-20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款隐身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三款隐身战斗机,歼-20战斗机是由我国成飞生产,在2011年1月11日进行了歼-20战斗机原型机的首飞,我国是继美国之后完成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作。目前世界上正在服役的隐身战斗机还有F-22A猛禽战斗机和F-35闪电II战斗机,F-22A猛禽战斗机有187架,而全球F-35闪电II战斗机总共生产了357架。

歼-20战斗机是一款采用两台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目前使用的是AL31F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是一款在众多机型上普遍使用的成熟发动机,包括苏-27系列等,但是这款发动机不是歼-20战斗机的最终发动机,AL31F还不具备矢量功能。

歼-20战斗机是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战斗机,除了这个基本能力之外还具备了有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和超强的机动能力。而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准是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22A猛禽战斗机建立的,不过在F-35闪电II战斗机上却没有实现超音速巡航能力。歼-20具备良好的气动布局设计,这个从歼-20的多次的公开飞行表演看得出来,整个飞行表演一气呵成。

歼-20战斗机目前已经在作战部队列装,是我军一款拳头产品,这款战斗机具备携带多种武器弹药的能力,包括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红外制导格斗导弹等武器。歼-20战斗的装备使得我国获得了战斗机上的技术代差优势,而这个是其他国家在很长时间都难以获得的。目前歼-20还在发展之中,包括发动机等的改进将是一个重点,未来获得大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之后将会有更好的机动能力。


航空视界


歼20飞机自从问世后,就被大家寄予了厚望,甚至可以说,年轻军事爱好者里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歼20才开始关心了航空科技和国防军事。有的手机店铺,甚至还推出了,买手机送歼20合金模型的活动,网上的歼20模型也卖的很火。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由此可见歼20确实是一款划时代的飞机。歼20的中国名字叫威龙,北约代号是炎齿,不管是哪一个听起来都很威武。歼20在国际上的震撼力其实更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他国家都不相信中国具备自主研发隐形飞机的能力。美国方面虽然很早就关注了歼20的动向,但美国人信誓旦旦的说,歼20要成功至少到2025年,结果歼20在2018就正式服役了。

歼20这款飞机的名声并非是夸大的,而是真正的实力。我们理性地去看国际上在隐身飞机领域的情况,就能发现,除了F22是歼20的对手外,其他飞机多多少少都有明显不如歼20的地方。俄罗斯的苏57战机其实设计的很有水平,但其更强调机动性,而非隐身性。在实战中会有怎样的表现,难以评说,但这款飞机的改进潜力有限,难再有提升。美国的F22综合性能虽然出色,但它的航程不够远,作战半径只有750公里,这影响了它执行任务的能力。F35其实是一款不错的飞机,电子系统很先进,兼容性更好,航程也足够。不足的是隐身能力不够好,且属于中型战机,搭载能力有限。

歼20的气动设计是很成功的,有一些网友觉得那对鸭翼会影响隐身。其实从目前国际上隐形机的发展情况来看,所有的隐形机都不是全向隐身,也就是说总有一些角度是反射面积比较大的。F22的隐身能力强,但在某些角度,反射面积也不会小。整体来看,鸭翼的负面影响是很有限的,而鸭翼给战机带来的好处则是显而易见。按照国际上一般的说法,鸭翼能够提升飞机的可操控性,完善飞机在高速,中低速的综合性能。还可以提升短距起降能力。歼20的发动机目前还不尽人意,但基本可以满足使用。等WS15研发成功后,歼20的潜力会进一步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