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背着贾母赶走晴雯,你看贾母说的什么话,让她羞愧难当

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因为宝玉的婚事明争暗斗,十分激烈。贾母情商高,能说会道,又精明过人。王夫人虽不善言辞,智商不如贾母,但她表面慈悲顺从,内心阴狠。二人一个支持金玉良缘,一个保护木石前盟,你来我往,斗得精彩激烈,十分有看头。

主子们分成两派,丫鬟们自然也分成两派。宝玉身边的袭人是王夫人一派,晴雯则是贾母一派。本来二人都是贾母屋里的丫头,贾母因为怕没有得力的人服侍宝玉,便把二人都给了宝玉。本意是,袭人和晴雯将来都留给宝玉使唤。

王夫人背着贾母赶走晴雯,你看贾母说的什么话,让她羞愧难当

但是,袭人背叛贾母,投靠了王夫人,并得到王夫人的欣赏,提前被提拔为准姨娘。这让贾母很不爽,然而,更让贾母不爽的是,王夫人仅仅因为看不惯丫鬟晴雯,便先斩后奏,不通知贾母就把她撵了出去。关于晴雯被撵一事,二人自然分有一争斗,当然,二人没有撕破脸,只是言语上较量了一番。但仔细分析二人的对话,也能体会能背后的惊心动魄。

王夫人在回明贾母时,说撵晴雯等人的原由是:“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王夫人还说晴雯懒,又得了女儿痨。当然,最重要的潜台词是,晴雯有可能把宝玉给教习坏了。

但是贾母的回应意味深长。她说本来是想把晴雯留给宝玉将来使唤的,意思是做姨娘,屋里人。而且贾母认为,论模样、爽利、言谈、针线,贾府里其他的丫鬟都不及她。大家想想,贾府那么多丫鬟,晴雯在这四样居然堪称第一,这是多大的褒奖啊。末了,贾母还加上一句最重要的四个字“谁知变了?”潜台词,你王夫人说什么晴雯懒、淘气都是扯淡,根本不是这样。晴雯变没变,你自己心里清楚。我想此时的王夫人肯定心里没意思,无地自容。

王夫人背着贾母赶走晴雯,你看贾母说的什么话,让她羞愧难当

然后,贾母又针对王夫人说晴雯把宝玉教习坏了这一点进行反驳:“也从未见过(宝玉)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言下之意,宝玉根本没有被晴雯、芳官等女孩子带坏,是宝玉就是这样的习性,爱在女孩子堆里厮混。所以,王夫人撵众丫鬟的理由被贾母彻底推翻了。贾母考察后,看明白了宝玉亲近女孩们的 “泛爱” 并非为了皮肤滥淫,只是她不懂宝玉为了什么。算下来,在整个红楼梦里,老太太也算是宝玉的半个知己了。她懂得宝玉的亲近女孩并非为了肌肤之亲,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之爱。贾母情商高于王夫人。

王夫人背着贾母赶走晴雯,你看贾母说的什么话,让她羞愧难当

宝玉懂人事但不和丫鬟们轻薄,至于闻香吃胭脂等,就如同那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背女人过河的的故事一样,一个和尚背起就走,并未想男女之事,另一个看似清规戒律刻意避开,却实在是因为心里有凡尘才会如此。质疑宝玉的人就如同那个不敢背女人的和尚。

宝玉看见宝钗的玉臂会胡思乱想是因为单纯的羡慕,这么又白又嫩好可爱啊,这就是宝玉的内心想法。但宝玉和宝钗比黛玉生疏,故此只是羡慕,若是黛玉直接就摸了,后面觉得黛玉有香就直接拉起袖子就闻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宝玉想和黛玉怎样,而是真挚纯真心无杂念的表现,也是因为那时候十二三岁处于童年和青春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后来就没有这种行为了。

宝玉是一个极度尊重女性的贵公子,和袭人之事是受袭人诱导,事后对袭人一直相当另眼相待也说明宝玉的厚德,袭人虽非真爱宝玉一样没有过后就丢开,非薄情之人

王夫人回贾母话时,其实有意避开了 “勾引宝玉” 这话,只说晴雯懒和病。她担心的就是宝玉落下轻薄公子的名声,所以反而不能说。但贾母早已明了,把话又带回到宝玉和年轻女孩的关系上,看法是,据她考察,宝玉那不是在轻薄女孩子们,但她不懂到底是什么?

王夫人背着贾母赶走晴雯,你看贾母说的什么话,让她羞愧难当

贾母其实说的也对,他认为宝玉把自己当做女孩中的一员。茗烟也是这么认为的,“祝愿二爷来生托生个女孩”。生活在那个时代,贵公子三妻四妾是正常的情况下,身边又美女如云,更有袭人四儿甚或宝钗等这样对宝玉或爱慕或出于想改变命运的一大堆美女主动送上来,贴身伺候又心怀不轨者不是一个两个,但宝玉尚能保持如此状态,这在男人中是极为罕见的,可算一股清流。

其实宝玉还有一个知己,那就是开篇的贾雨村。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认为宝玉是个色鬼。可贾雨村却认为,宝玉是秉承天地之气而生的人,是亦正亦邪的人物,并非凡品。贾雨村是真的了解宝玉为人,他也算是一个当世之奸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