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亲信家奴高福,彻底投靠了老八集团,对雍亲王胤禛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高福是四阿哥胤禛府上的一个家奴,也是胤禛的贴身奴才之一。

高福和后来成为胤禛(雍正)的最得力干将、封疆大吏的李卫一样,都曾经是孤苦伶仃以讨饭为生的孤儿,当然,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小姑娘叫小翠。那个时候,李卫和高福这两个孩子都没有自己的“大名”,李卫叫做“狗儿”,高福叫做“坎儿”。

他们三个在四阿哥胤禛赴江南筹款赈灾期间被胤禛发现,并收留了他们,把他们带到了京城,李卫和高福给胤禛做了贴身随从,而小翠则是给胤禛的福晋当了贴身丫鬟。狗儿就变成了“李卫”,坎儿就变成了“高福”。

胤禛收留李卫和高福并把他们带在身边,是李卫和高福为了搭救被卖给任伯安的小翠,先是演戏乞讨为小翠凑赎身的钱,后来又为了小翠和人贩子大打出手,这两个孩子“有情有义”的举动引起了胤禛的注意,这两个为了伙伴“敢于拼命”的行为让胤禛大位赞赏,觉得这两个孩子都是有“忠心耿耿”的潜质的孩子,带在身边比较放心。

高福和李卫在胤禛的身边,还真的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的。胤禛也不时地把一些重要的差事交给这两个贴身的奴才。

导致高福产生背叛主子,或者说对主子的忠心严重的动摇的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高福一直深深喜欢的小翠,却死心踏地的和李卫好上了。这让高福的感情受到了重重的打击。第二,李卫和小翠幽会被抓,得到了年羹尧的求情,更重要的是李卫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惩罚,反而和小翠一起远走高飞,被年羹尧带到四川去当官了!这个结果,让高福感到的是深深地“失落”。

这两种情绪会导致一个人的意志消沉,同时对于他侍奉的那个主子的“忠心耿耿”的成色也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借酒消愁”。

高福就是在“借酒消愁”的时候,被八王爷的管家抓住机会的。

八王爷胤禩一直在怀疑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以及四阿哥胤禛府上丢失金银财宝导致任伯安寄当在他的当铺的《百官行述》被十三阿哥胤祥查获并被四阿哥胤禛当众销毁这件事,是胤禛和胤祥一手策划的,当喝醉的高福被当铺老板认出来就是那个拿着任伯安的当票到当铺赎当的那个年轻人的时候,八王爷胤禩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八王爷胤禩安排他的管家用金钱宅子和美女以及威胁恐吓将高福发展为在四阿哥胤禛府上的内线。

其实,八王爷胤禩指望的,并不是高福能告诉他四阿哥胤禛过去的一些“秘密”,因为那些秘密八王爷胤禩大概也能猜个七八分,就是完全落实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这种背地里搞来的所谓“情报”,基本上是拿不上台面的,就是告状到康熙那里,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会让康熙对这种“特务政治”产生反感和警惕。

八王爷胤禩指望的,是高福能够及时的,源源不断的向他提供四阿哥胤禛的动态消息,他可以随时掌握胤禛和胤祥的动态,就可以给以及时的应对,这应该是高福的最根本的作用。

可惜的是,高福和八王爷胤禩府上的管家过于频繁的私下交往,引起了分管着'刑部的十三阿哥胤祥的注意进而警觉。

高福的“背叛”让四阿哥胤禛既感到恼怒,又觉得丢脸。所谓“四爷府上篱笆扎得紧”本来是胤禛引以为傲的事,但是贴身奴才被对手“策反”,这让四阿哥胤禛的面子掉了一地。

高福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其实没有太大的分量。说到底他只是一个跑腿的,能够得到多重要的情报还真不好说,但是他的“背叛”是胤禛绝不容忍的,因此,高福此时已经几乎是死路一条了。

老实巴交的的高福,在邬思道的“情感攻势”下,很快的就把自己和八王爷胤禩府上的管家之间的交往交代的完全彻底,其实对于高福来讲,他还是不敢做更多的过分的事情。至少在他被发现的时候,他还没有完全彻底的背叛主子,也没有死心踏地的投奔新主子,只是“胆小懦弱”和“禁不起诱惑”罢了。

尽管以邬思道的精明和洞察力,对高福的“背叛”性质的判断应该很清晰,但是高福必死这个核心实质已经无法改变。

我想,当邬思道教唆高福把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亲笔信交给八王爷胤禩的管家的时候,他还是有想让高福戴罪立功的心思的,但最终四阿哥胤禛还是在邬思道利用完高福之后,派高无庸把高福“秘密处决”了。

邬思道相当于亲手把高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高福不参与给太子胤礽挖坑的秘密行动,也许雍正会给高福留条活路的。

按照这样的背景,假如高福没有被胤禛识破的话,以八王爷胤禩“笼络人心”的手段,高福的确是有极大的可能死心踏地的投奔八王爷胤禩,那么,这个高福就会成为八王爷胤禩埋在四阿哥胤禛府上的一颗“地雷”。

这颗地雷可能会给胤禛带来一些麻烦,但是,这肯定不是一颗“致命的地雷”。高福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四阿哥胤禛的保密意识还是相当强的,他对身边的人都有很强的防范意识。

在邬思道第一次因为胤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在康熙面前表态愿意接下来“彻查刑部冤案”而辞职的时候,胤禛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难道有人走漏了风声?”

而胤禛所有的涉及到“阴谋和决策”的重大问题的时候,都是只和邬思道两人密谋,就是对十三阿哥胤祥也不会轻易地“和盘托出”,某种意义上讲,在夺嫡之争当中,十三阿哥胤祥都很少参与胤禛的“阴谋策划”。

所以,高福能知道的东西应该是不会太多,他最多是把安排自己做的事以及看到的一些东西向八王爷胤禩及时汇报,而这些基本上是伤不到四阿哥胤禛的根本。

也许是在一次不太重要的行动出了纰漏之后,高福就会被胤禛像打发李卫那样,打发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当一个小官,那样,高福的作用就更微乎其微了。

高福的遭遇,其实还是值得当下在职场打拼的人们认真的分析和借鉴的。需要借鉴的核心,就是在职场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公平待遇”带来的失落感,乃至对自己所服务的公司的“信任感”的动摇。这个时候,究竟是如何处理“职业操守”和“情绪波动”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做人,其实最怕的就是“首鼠两端”。而老实人的“首鼠两端”会更加的悲剧。


步武堂




首先,我们看一下高福和雍亲王胤禛的关系。高福、李卫和小翠原本是三个孤儿,雍亲王胤禛前往扬州处理公务的途中,收留了这三个人,这属于救命之恩。因此,三个人对雍亲王胤禛毕恭毕敬。由于男女有别,小翠被安排到福晋身边伺候,李卫和高福则成为了雍亲王身边的小厮,负责鞍前马后的伺候。由于两个人都非常机灵,雍亲王胤禛刻意培养了他们,逐步把一些机密工作交给了李卫和高福。年羹尧从江夏镇获得了一个重要情报,任伯安把《百官行述》藏在了京城的当铺。雍亲王首先派遣高福前往,由于没有成功,才派遣李卫假装富家公子出马。由此可见,雍亲王对两个人同样信任。



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雍亲王胤禛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李卫和高福都知道一些。本来,两个人对雍亲王非常忠诚。但是,两个人都非常喜欢小翠,不过,小翠最后选择了李卫,这让高福非常难受。眼看自己心爱的人嫁人,高福选择了借酒消愁,其实,现在的青年男女也是这样。老八胤祀集团一直监视着雍亲王府的一举一动,高福的借酒消愁,让老八集团看到了机会。老八集团的几个手下轮番出马,利用豪宅美女引诱高福。失落的高福被老八集团成功策反,说出了很多雍亲王府的机密。 但是,雍亲王毕竟对自己有救命之恩,高福还有所顾忌,没有和盘托出。就在高福与老八胤祀集团来往密切的时间,雍亲王的其他情报人员发现了高福,并且把消息汇报给了雍亲王胤禛和谋士邬思道。



邬思道建议快刀斩乱麻,防止夜长梦多。雍亲王胤禛当然不会自己动手,把这件事交给了自己手下的大管家高无庸。最终,在高无庸的逼迫下,高福选择了服毒自杀。就这样,雍亲王府最大的一次危机成功化解。那么,如果高福没有犹豫,而是直接投靠老八胤祀,对于胤禛又有多达的威胁呢? 如果高福彻底投靠老八集团,那么,关于江夏镇的案子将会真相大白。包括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和太子胤礽的一些秘密,也会被老八获知。这对于雍亲王胤禛非常的不利,但并不致命。



因为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很难被旧事重提。但如果高福继续在王府潜伏,这个风险就太大了。雍亲王府的一举一动,高福都会汇报给老八胤祀。随着斗争逐渐白热化,雍亲王胤禛处于非常不利的情况。因此,在发现高福被策反之后,雍亲王府的反应也非常迅速。鉴于高福的前车之鉴,邬思道开始传授李卫一些安身立命的办法。



第一,必须对雍亲王保持绝对的忠诚。高福、年羹尧、隆科多都存在忠诚不足的问题,因此被雍正皇帝清洗。胤祥和李卫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第二,不要过于介入机密事件。如果过度介入朝廷的机密事件,那自己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只有自己置身事外,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李卫虽然知道一些机密,但是离开京城之后,京城发生的一切,李卫基本上没有介入。因此,自己被加官进爵。在为人处世方面,李卫深得邬思道的真传,从来不以身犯险。在这方面,高福明显不如李卫。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人生如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更是如此。各位皇子激烈交锋,堪比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还有十三阿哥胤祥。他们都未能做到尽善尽美,参透这扑朔迷离的局势,他们是九子夺嫡中的失败者,因而他们过起了圈禁生活,虽生犹死。假如高福彻底投靠八爷党,四阿哥胤禛也将会得到这三位阿哥一般的"待遇"。



有了高福,胤禛才成为二废太子的最大受益者。

高福将太子给任伯安的密信,交予了八爷党。由八爷党交予康熙,这才导致太子铤而走险,密谋起事。康熙早就有所部署,太子因而被废。胤禛这才成为了雍亲王,备受康熙赏识。说胤禛是二废太子的主谋并不为过。这场计划如此成功,高福功不可没。胤禛非但没有奖赏他,还将高福赐死。这是杀人灭口,也是鸟尽弓藏的套路。


假如高福彻底叛变胤禛。二废太子的最大赢家将是八爷党。

高福听信了邬思道的金玉良言,这才幡然醒悟,决定将功赎罪。如果高福彻底变节,不管是在高福与邬思道交谈前,还是交谈后。胤禛的夺位之心将会昭然若揭。康熙会如何看待胤禛呢,肯定也是那句"其心可诛"。

1.与邬思道交谈前高福叛变康熙知情后:胤禛废尽心思拆太子的台,还保留那封密信,居心叵测呀。

2.与邬思道交谈后高福叛变康熙知情后:八爷党知晓胤禛计划,可直接向康熙陈奏实情,胤禛将再无颜面面对康熙。康熙也将立刻处置胤礽与胤禛。因为胤禛如此明目张胆,谋夺太子之位,还想嫁祸其他人,这将是老皇帝无法容忍的,更是无法原谅的。胤礽与胤禛都将无法幸免,八爷党将成为最大赢家。


正如刑部大案一般,太子的罪状在谁手里,谁都没有好果子吃。这就是形势,假如高福叛变,雍正将无继位可能,等待他的将是同样的"铁窗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