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錘歷史
項羽雖然短於戰略,並非看不清局勢。龍且是項羽手下既能獨當一面又能受絕對信任的人,固然重要。但對於項羽的震恐,不只是失去大將,更意味著天下三分,兩歸劉邦,自己將在整體上處於劣勢;
1、龍且敗亡的背景
龍且是項羽手下少數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大將。所以當項羽與劉邦成皋滎陽之戰,項羽在彭越與劉邦之間來回奔波時,龍且率領的20萬楚軍就是項羽四處救火的機動部隊。
此時韓信攻下趙國,進攻齊國,彭越在楚國腹地打游擊戰,不時切斷楚軍糧草,劉邦率大軍在前線對峙,項羽兩面作戰,雖然項羽自己戰無不勝,但戰略上主動權盡失,戰鬥的勝利無法累積成戰略上的優勢,反倒是劉邦屢戰屢敗但越打隊伍越強壯。
所以以項羽的驕傲,都不得不與齊國言和以便專心對付劉邦。
一旦韓信平定齊國,要對項羽形成夾擊之勢,項羽要不想背腹受敵,只能派人阻擋韓信,承擔這個重任的就是龍且與他的二十萬精兵。
2、龍且敗亡對項羽的影響不只是失去一員大將,還讓項羽明白自己難有迴轉之力。
濰水之戰,韓信一場大水淹了龍且二十萬大軍,連龍且本人都被灌嬰斬殺,齊地被平定。
此時項羽來不及傷心大將的敗亡,更要擔心自己。項羽在面對劉邦與彭越本就兩頭難顧全,再加上韓信的大軍,即便是霸王也知道難以取勝。
所以龍且固然重要,但項羽更擔心的是龍且一死而導致的整體的劣勢,所以韓信平定齊地之後,項羽就立刻派人去遊說韓信三分天下。
但是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不肯背離劉邦。而項羽最終的失敗也是在韓信南下之後徹底奠定,劉邦、彭越、韓信三方大軍將項羽圍困亥下,把西楚霸王逼得自刎而死。
壓死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
妖鬼雜談錄
項羽在得知龍且死後,可沒有覺得自己要滅亡了,還沒到那個層面,不過項羽的確已經是十分擔憂、害怕了。害怕到什麼程度呢?項羽還特別命人去遊說韓信,不過韓信沒有聽從。
這在《史記.項羽本紀》裡有記載,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
這其中項王就是項羽,而淮陰侯則是韓信,項羽聽到龍且兵敗,是恐慌的狀態。不過即便是恐慌狀態,也可以得知龍且在項羽陣營的重要性,畢竟能讓霸王項羽害怕的事情,這天底下還沒幾件!
我們先來了解下龍且,龍且是項羽手下大將,他與曹咎、周殷都是楚國大司馬,各分掌楚軍部分的軍權。
劉邦謀士王平曾說過:“忠於項羽的人只有范增、龍且、周殷等幾個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攏的。”這也可以看出龍且忠於項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龍且勇猛,所以項羽也是十分看重龍且。
在公元前205年,也是彭城大戰(此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也是劉邦起兵以來最大慘敗)後,項羽更是將手頭的樓煩騎兵悉數交給龍且統帥。這個樓煩騎兵可以說是當時的特種部隊了,項羽彭城之戰以三萬精兵千里突襲,最終速戰速決大敗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這三萬精兵有不少大概率就是樓煩騎兵了。在《史記·灌嬰列傳》也記載,楚騎來眾!可以知道項羽當時來的是為騎兵。能夠讓項羽託付給自己手下最剽悍的部隊,這足以見項羽對龍且的看重程度!
公元前204年,龍且統兵十萬攻打叛楚的九江國英布,最終打的英布大敗,英布逃亡到劉邦那。龍且獨自打的英布大敗,這也可以得知龍且的能力是多麼強悍。
公元203年,項羽得知韓信已攻下齊、趙,馬上要對楚用兵,於是令龍且率軍二十萬應戰韓信。
這場戰役是二把手之間較量,龍且是項羽最看重的大將,而韓信則是劉邦最得力的助手,兩軍對陣於濰水,不過此戰龍且被韓信打的大敗,就連自己也是被韓信部將灌嬰的手下丁義給斬首。
龍且會敗,還是敗在自己過於輕敵與急躁了。當時韓信派人做好沙袋,將其堵住濰河的上流。隨後率部分兵馬涉水攻打龍且,之後韓信假裝敗退,騙龍且過將來追。龍且以為韓信怕了,果然追過來,於是韓信立即命人決開堵塞濰河的沙袋,河水衝了過來,而龍且的軍隊還沒有完全渡過去,楚軍大亂。於是韓信乘機出擊,打的龍且完敗,龍且身死!
龍且是項羽最器重的將領之一,他死了,項羽又少了一名獨當一面的大將,也見識了韓信是多麼強,項羽如何不後怕!
而龍且大敗,更讓項羽的二十萬大軍全部損耗殆盡,其中樓煩精兵也估計是所剩無幾,如此巨大的損失,項羽如何能不懼怕!
當初項羽不親自去對抗韓信,而是自要龍且去,就是因為他自己要對抗劉邦,還有反叛的彭越。龍且兵敗,不僅沒有達到阻止韓信的目的,而且還讓韓信聲勢大增,而之前被龍且打敗英布也是乘機恢復了過來。龍且身死,導致項羽最終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這讓項羽如何能不畏懼!
龍且身死導致了項羽慢慢處於下風,最終確實是逐漸走向了滅亡。不過我想項羽自身在當時肯定是不會承認自己要滅亡了的!
夏目歷史君
項羽自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將才之一,但是作為秦漢之間的霸主,項羽的軍事才能反而成了他的一個致命弱點——他的光芒掩蓋了他手下幾乎所有的武將,致使我們能夠隨便提出劉邦麾下的大將,卻對項羽的武將比較陌生。
歷史上,項羽最仰仗的武將包括龍且、曹咎、周殷(此三人同為西楚大司馬)、鍾離眜、季布、英布等人。大司馬作為西楚最高武將職位,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的自然也是對項羽最忠心、軍事能力最強的人。
西楚三大司馬中,周殷的歷史記載相對較少,他在漢五年背叛了項羽,與九江王英布共同攻打楚國,並攻克了壽春,在將城父屠城之後與劉邦共同會師垓下,所以,他追隨項羽的日子裡,也未必可以讓項羽推心置腹。
曹咎在龍且死後幾乎成為項羽唯一的倚靠,他因為曾經有恩與項梁而受到楚國的重用,但是他的軍事能力一般——彭越在投靠劉邦之後率兵切斷了楚國的糧道,項羽便對當時的海春侯曹咎說:“你好好替我守住成皋,即便是漢軍出來挑戰你也要堅壁固守。我十五天之內必然擊敗彭越班師回來”。但是,就這十五天,曹咎也沒能堅持住,他不堪漢軍整日謾罵,出城與其大戰,結果兵敗。曹咎與長史董翳、塞王司馬欣一起自殺。
陳平在向劉邦獻離間計的時候曾經說過,項羽的忠臣只有范增、鍾離眜、龍且以及周殷四人。在使用離間計之後,范增離開了項羽,鍾離眜受到懷疑,我們不排除周殷最終投靠劉邦也是因為項羽對他心懷忌憚。
所以,龍且死後,“項王震恐”首先就是因為龍且乃是項羽唯一可以信任的、有一定軍事能力的武將。其次,龍且被殺之前是率領了號稱二十萬楚國精兵出擊韓信的,他的失敗讓項羽的整體軍力大幅度下降,也讓楚軍內部開始對劉邦產生畏懼。這也正導致了向來靠拳頭說話的項羽開始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想讓他背叛劉邦,但是龍且死後,項羽是大勢已去了。
國史通論
龍且作為項羽的五大將之一,非常勇猛,他和項羽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項羽對他也非常的信任,龍且對項羽也是最為忠心的!項羽是楚國皇族,龍且是楚大夫之後,地位也很顯赫。他為西楚立下赫赫戰功,一直跟隨項羽,直到戰死,從一而終,可敬!
我們知道龍且是在同韓信淮水之戰,韓信用誘敵之計殺死了龍且,按說韓信才區區幾萬人,是不可能打敗二十萬軍隊的龍且。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驕傲會使人失敗的道理。龍且心裡一直看不起韓信,總用老眼光看人,韓信是吃過漂母的餅,也受過胯下之辱,從軍後跟隨項羽也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不代表韓信沒有才華,只是跟隨項羽時沒有機會展現自己。龍且的輕敵導致了他濰水之戰的大敗,而且送了生命,當項羽聽到消息後,幾乎暈倒。一向馳騁天下的霸王何至如此!
龍且、項莊、鍾離昧、季布、英布五人合稱‘’西楚五大虎將‘’!龍且被稱為之首,他一直跟隨項羽南城北戰,有很多的戰功,由於同項羽的私交特好,項羽對他也是絕對的信任,所以我認為龍且和范增是對項羽沒有任何私心的人,他的死對項羽來說失去了左膀右臂!
項莊是項羽的堂兄弟,也號稱西楚第一劍客,他和項羽都是由叔父項梁撫養大的,鴻門宴上范增就是安排他刺殺劉邦,但由於項伯的通風報信,張良安排樊噲攪了局!
鍾離昧是在韓信投軍後加入楚軍的,而且他和韓信私交甚好,鍾離昧武功高強,也為楚軍立了很多戰功,後來由於韓信投靠劉邦,項羽開始不信任他,打擊他,鍾離昧沒有辦法,只好離開項羽,但他並沒有投靠劉邦,而是隱居了,直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知道鍾離昧在韓信處,劉邦逼韓信交人,韓信不交。劉邦非常不滿,鍾離昧為了不連累韓信,自殺身亡!也是一豪傑!
季布英勇神武,項羽曾親自拜訪,而且同他切磋功夫,項羽打敗英布,兩人惺惺相惜,季布跟隨了項羽。在鍾離昧離開後也離開了項羽,劉邦統一後,在很多人的勸說下,並沒有殺死季布,而且還給了他官做,他一直活到漢文帝時期,也算是落個善終!
英布原來是秦國的囚犯,後來投靠了項羽,英布為項羽做了很多貢獻,但他認為跟隨項羽沒有前途,就投靠劉邦去了,後來為劉邦立了不少戰功,開始膨脹,後來英布造反,被劉邦誅殺!
還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說,陳平,他背叛項羽後,為劉邦獻了離間計,離間了項羽和亞父范增的關係。這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看完項羽身邊的這些人就知道,龍且是項羽的忠實戰士,他的死無疑加速了西楚的失敗,但項羽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也是西楚滅亡的根源!
一本夏
龍且是項羽手下的一員悍將,是當時著名的萬人敵,與英布、季布、鍾離昧、虞子期四人合稱西楚五虎將。龍且率二十萬楚軍北上援齊擊韓信,結果被韓信水淹大軍,趁他們半渡而擊,楚軍折損大半,龍且被漢軍當場格殺。龍且一死,項羽十分震恐,深知敗亡不遠矣,其原因有三:其一、龍且戰死後,韓信取得齊地,三分天下漢已有二,西楚整體實力弱於漢了;其二、龍且一員虎將戰死,項羽折損了一條臂膀;其三、二十萬精兵作了鳥售散,西楚兵力空虛了。
項羽手下有五員虎將,皆有萬夫不擋之勇,其中龍且、季布、鍾離昧是項氏家將,忠誠不用懷疑;英布是驪山刑徒軍,勇力過人卻最終背叛了項羽;虞子期是項羽小舅子,忠誠亦不用懷疑。五虎將之首是龍且,此人智勇雙全,兵法卓著,可以獨擋一面,也算是當世名將,曾經擊敗了英布叛賊。項羽攻擊劉邦的時候,唯有龍且領兵在外單獨作戰,韓信攻掠齊地,也是龍且領兵救援齊國。能力超群又忠誠無比,因此龍且是西楚國的一大支柱,損失了他意味著西楚軍事力量損失一小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何況大將與精兵都折損了,這豈能不讓項羽膽戰心驚。
龍且戰死齊地,韓信收復齊魯大地全境,且有分兵北擊燕地,南掠楚地之勢。當時秦國、韓國、魏國、趙國、齊國五國的領土已屬於漢國了,西楚已經勢單力薄了。韓信攻掠諸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聲勢有超過項羽之實,龍且的大軍被韓信的一支弱旅擊敗,這意味著韓信完全有實力與項羽一戰,且戰勝的可能性極大。項羽後來派人誘降齊王韓信,說三分天下,劉邦、項羽、韓信各得其一,但是韓信拒絕了項羽的這一要求,他忠於漢王劉邦,誓滅項羽。
西楚國兵力強盛之時有四十萬之眾,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中此消彼長,楚國兵力空虛,盟友皆叛,楚國實力已經弱於漢國了。龍且親統二十萬楚軍北上援齊,就是想一舉擊潰韓信,然後收復齊趙之地,結果韓信利用濰河之水擊敗龍且,不僅如此還擒殺龍且,招降楚軍。龍且的失敗代表了楚國一半的軍力損失,楚國敗亡之勢已經不可逆轉。垓下之戰時,項羽的楚軍僅十萬之眾,而劉邦的聯軍卻有四十萬之眾,楚軍作為一支疲師殘兵,再無法譜寫鉅鹿之戰的輝煌!
大秦鐵鷹劍士
我認為,龍且戰死最大的影響絕不是項羽失去了一員猛將、婁煩騎兵和20萬軍隊那麼簡單,龍且戰死的“濰水格勒”之所以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最重大的因素是“天下大勢”。
自秦末大亂,項羽隨叔父起事至龍且敗於濰水之前,西楚軍隊幾乎是戰無不勝的。項羽的軍事才能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鉅鹿之戰擊潰秦軍斬殺王離,棘原逼降章邯,彭城一戰諸侯喪膽,滎陽破劉邦,成皋再敗劉邦,即使到了該垓下依然斬將奪旗。項羽一生征戰8年,親自打了70多仗,未嘗敗績,可謂是氣吞山河。這幾乎是一個神話,有一個詞叫做聞風喪膽,還有一個詞叫望風披靡,這幾乎可以形容諸侯見到項羽的心理活動。
龍且作為項羽的發小,統帥楚軍精銳,他幾乎參加了項羽的所有戰役,在於同時代猛將的較量中,龍且也有擊潰英布的出色表現。也就是說,龍且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西楚的核心精華,這支精銳部隊就是西楚軍團的軍魂,項羽及其麾下親信將領所率領的楚軍給世人一個無法戰勝的印象,與楚軍對壘,每個人都會無法剋制的恐懼,這種恐懼往往最終釀成一場大潰敗!
所以說龍且的陣亡,給西楚的打擊更沉重的是精神層面的。韓信打破了楚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除了天下人對楚軍的恐懼。大家驚奇的發展,原來恐怖的西楚軍團也是可以遭到如此慘敗的!對於楚軍一身,這一敗對士氣的打擊也是沉重的,士兵們的心理優勢不見了,他們突然意識到,或許霸王和自己一樣,都只是凡人嗎?
精神層面的此消彼長之下,我們發現即使是霸王親自率領的西楚精銳也很難再打出以少勝多的表現。楚國軍隊依然頑強,但也開始有了解甲歸田的心思,這一切也成了鴻溝談判的推動因素。議和後,楚國的普通士兵徹底洩了氣,楚軍戰力大損,最終在垓下之戰的楚歌心理戰術攻勢之下,西楚軍團瞬間土崩瓦解。
戰爭並不是簡單的加減法,對“勢”的把握尤為重要!從龍且陣亡開始,甚至早在范增離開開始,到鴻溝議和為止,西楚的“勢”不可遏制的削弱,瓦解,直到崩潰。可以說項羽在戰術層面是個天才,但是在把握“勢”的戰略層面,項羽無疑只是個初學者!
喜歡的朋友們點個關注唄~٩(๑^o^๑)۶
司馬武侯
(項羽)
龍且之死,對項羽的打擊簡直如“毀天滅地”,從那一刻起,項羽就知道下行避免不了,滅亡開始了倒計時。
龍且太重要了,絕對是項羽的左膀右臂
龍且是項羽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項羽對龍且的信任甚至大於范增。這是為何?
龍且是項羽純純的發小,在項羽發展的過程中,龍且總是陪伴在左右,在項羽各個關鍵階段,都有龍且的影子。
鉅鹿之戰,項羽以四萬左右的人馬大破秦軍三十萬大軍,這場戰役有龍且的參與。
彭城之戰,項羽用三萬左右部隊大勝劉邦聯合的56萬大軍,這場戰役還是有龍且的參與。
如果說,范增曾經是項羽的左膀,那麼龍且就是項羽的右臂。
但“左膀范增”已經不在了,龍且成了項羽最重要的幫手。
所以,當項羽聽到龍且離世時,知道自己完了。因為“左膀右臂”都沒有了,想要勝利太難了。
龍且被殺時,所帶精銳也受損嚴重
本來龍且是個“鮮有敵手”的存在,可惜生不逢時,碰到了韓信這樣的高手,這是龍且的悲哀,也是項羽的悲哀。
公元前203年,龍且帶著20萬大軍,攻擊韓信。此時,韓信已經名聲在外,獲譽無數。但,龍且憑著他的勇武,和韓信展開了對戰。項羽為了讓龍且拿下韓信,基本上把大部分主力軍都交給了龍且。
韓信的頭腦很夠用,看到龍且氣勢洶洶,來勢兇猛,佯裝不敵,開始“詐”敗。沒想到龍且的判斷和韓信預想得一模一樣,開始追擊韓信的大軍。
這一追,問題出現了,被韓信“決堰淹龍且軍”,這一出,讓龍且大軍開始潰敗,死傷無數。之後,韓信又派遣人專門伏擊龍且,龍且沒有“經受住考驗”,被韓信兵士所殺。
當項羽聽到龍且被殺,20萬精銳被漢軍所消滅時,就此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龍且之死,讓項羽感覺大勢已去的原因是,龍且這個最重要的助手走了,自己方損了一員大將;另外,龍且所帶走的精銳損失過大,讓自己方實力大不如前。
藍風破曉
龍且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並稱為楚軍五大將,官拜西楚大司馬。在正史中關於龍且的記載並不多,所以他的身世、年齡,甚至性別都存疑。但在後來的歷史演義中,龍且的地位卻不斷地被拔高,最終成了項羽手下的第一戰將。
龍且的名氣不斷增加的很大原因是他的忠誠,對項羽從一而終,直至戰死。由於性格原因,死心塌地追隨項羽的將士並不多。韓信曾對劉邦說:“項王勇悍仁強,然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劊敝,忍不能予。”意思是項羽打仗勇猛,對人仁慈,但等到人家立功該封爵的時候,他卻把印章稜角都磨圓了,也捨不得給人。這樣婦人之仁的領導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擁護呢?
但是龍且卻是個例外,他對項羽的忠誠或許超越了物質的概念。首先他和項羽皆為楚國貴族,從小一塊長大,情同手足。項羽的多次成名之戰,龍且都在其左右。有意思的是,正史反覆強調龍且深得項籍信任,這也可以看出項羽生性多疑,就連亞父范增都要懷疑。
第二是意氣相投。龍且和項羽一樣,驍勇善戰,有萬夫莫當之勇。在東阿大破秦軍,打得章邯倉皇而逃。在淮南與季布,激戰數天,一直打得季布只剩下幾名隨從。這種暴力美學的信徒,只會佩服比自己更強的人,而項羽恰恰就是。
最後,龍且不慕名利。龍且立下赫赫戰功,但史書上並沒有他封侯的記載,更別說王了。如果項羽只信任這種人,那他只能是眾叛親離。
公元前202年,韓信擒魏,取代,破趙,協燕,順勢進攻齊國。項羽大驚,連派龍且率20萬大軍援齊。其實河南戰事也非常吃緊,但項羽還是讓主力去參戰,可見對這一戰役的重視程度。
人生充滿傳奇色彩的龍且,最後還是栽在了曾經的手下韓信手裡。打心裡龍且是看不起韓信的,自己征戰南北,鮮有敗績,韓信當初在楚軍不過是無名小輩而已。可是,韓信當初的默默無聞,並不是韓信的問題,而是項羽的問題。
龍具並沒有聽取謀士提出的深溝高壘,以守為攻的策略。而是急功冒進,輕敵大意。被韓信設計伏擊於濉河之上,楚軍大敗,龍具被殺。
這一戰是楚漢爭霸中的決定性戰役。楚軍失去最後一塊屏障,被漢軍形成了戰略性包圍。項羽的精銳被全殲,楚漢的實力第一次發生了逆轉。項羽也不得不簽訂鴻溝協議,畫疆而治。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很熟悉,劉邦擅自撕毀協議,偷襲楚軍,將項羽圍於垓下。四面楚歌中,項羽深感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宣告楚漢戰爭的結束。
龍具是項羽的左膀右臂,後來擊殺龍具的漢軍將領皆被封侯。這一戰楚軍主力盡失,項羽也迅速滅亡。但項羽的失敗是由這場戰爭決定的嗎?不是,早在鴻門宴上,范增就預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可見項羽的失敗源於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的性格。這一切在他放走劉邦,逼走范增,建都彭城的那一刻,就已註定。
歷史,素顏一些會更美。素顏歷史,期待您的關注。
素顏歷史
龍且一死,項羽就感覺自己距離滅亡不遠,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一下四點:
第一,龍且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為楚軍五大將,曾被封為司馬,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項羽最重視的就是感情,當年為了叔父項梁不被折磨,寧願自己前去自首,只求痛快一死,龍且被殺,宛若項羽失一手足,親兄弟被殺,豈不是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都在刁難自己乎?
第二,世人只知英布之勇,卻不知當年英布背叛楚國時,項羽讓龍且帶領軍隊十萬攻打英布,龍且大敗英布大軍,英布逃到九江歸降漢朝。英布尚且如此勇猛,那打敗英布的龍且豈不是堪比項羽,如此猛將被殺,誰人能心不痛。
第三,濰水之戰是楚漢相爭時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濰水之戰中龍且二十萬大軍攻打韓信五萬大軍,龍且戰敗被殺,丟掉了戰略要地齊國,令項羽從此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最終只能無奈地被迫以鴻溝為界,與劉邦議和,曾經的一個小赤佬,現在不僅達到了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實力上甚至還超過自己一分,這種差距的感覺,可一點都不好受。
第四,龍且戰敗,也就意味著楚國失去了二十萬兵馬,項羽總共也才四十萬兵馬,現在一下失去了一半的兵馬,仗還如何往下打,亞父范增在鴻門宴的時候就說:“你現在不殺了劉邦,將來必背劉邦所殺”,現在這句預言已經立馬就要成真了,項羽是比較迷信的,因此,項羽的征戰之心減少了很多,知道自己離兵敗被殺之日不遠了。
盪漾飛劍356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項羽對龍且是非常信任的,當年陳平使離間計,使鍾離昧季布等人受到項羽猜疑,范增更是負氣出走慘死半路,但是龍且卻依然受到項羽的絕對信任,可以說龍且在項羽的心裡是和項莊項伯同等地位的,把龍且當家人了。
龍且不僅是一個勇士,也是一個有大將之才的人,就連鉅鹿之戰勇猛無敵的英布也敗在了龍且手裡,但是他的一身毛病也和項羽非常像,驕傲自大,貪功冒進。最終被韓信用計打敗,不得不說韓信確實厲害。
韓信破齊之後項羽就陷入了被兩面夾擊的境地,此時的彭越也經常活躍在項羽後方斷他的糧道,項羽急需一個人來打破這個困境,於是便讓龍且帶二十萬人北上攻打韓信,結果被韓信打敗被灌嬰斬殺。
(最喜歡這張劇照)
此時的項羽不會感覺自己離滅亡不遠了,畢竟沒有失地,楚軍精銳也在自己手裡,並不是不能一戰,但是項羽是真的害怕了,首先楚軍實力大損,其次現在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劉邦,還有北邊韓信的威脅,國內又非常空虛,不至於滅亡,但是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要不然一向高傲的項羽也不會派人去勸說韓信,並且迅速退兵回援,只派了曹咎,鍾離眜守城。
並且後來因為四面受敵,糧草不濟,不得不和劉邦講和。
可以說,龍且之敗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項羽和劉邦還處於相持階段,甚至還略佔優勢,龍且之敗和其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導致項羽迅速衰敗,劉邦迅速壯大並擊敗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