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大清王朝的孝庄太后,死后停尸宫中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其下葬?

吴艺福


御姐读清史,第0003期,关注我获取更多清史故事。


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老婆,顺治帝的老妈,康熙帝的奶奶,她对清初政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年幼的康熙皇帝帮助极大,康熙对这个皇祖母感情十分深厚,但在孝庄死后,康熙却让皇祖母的停灵37年,一直没有入土为安,这是什么原因呢?

孝庄太后临终前,就自己的安葬问题专门留下遗嘱说:

“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太宗”指的是清太宗皇太极,他的陵墓不在关内,而在关外的盛京(今辽宁沈阳);“你父亲”指的是康熙的父亲顺治帝,他的陵墓叫孝陵,就在清东陵(今河北遵化)。

按照历代礼制,皇后是要和皇帝合葬的,但孝庄却不让康熙把自己和丈夫合葬,而是要求葬在自己儿子顺治帝的孝陵附近,并表示这是因为自己舍不得儿子和孙子。

这个借口很不高明,可以说严重违背礼制,但康熙十分孝敬,他遵从了皇祖母的遗嘱。

不过,孝庄是顺治帝的母亲,辈分更高更尊贵,理应建在孝陵中更好的位置,但当时孝陵最好的位置已有顺治帝的陵寝,没法再建,康熙决定另觅地址给皇祖母建造陵寝。

在正式陵寝选址建好之前,康熙帝在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修建了一处宫殿,用于临时安放孝庄的遗体,因此这个殿也被称为“暂安奉殿”。

可后来康熙国务繁忙,忙来忙去,给孝庄寻找合适地址建造陵寝的事就耽搁下来了,甚至到康熙驾崩,这件事也没有得到落实,也算是康熙的一大遗憾了。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认为孝庄的灵柩安放在“暂安奉殿”37年以来,国家昌盛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足以说明此处乃风水宝地,于是直接把这里选定为孝庄正式陵寝所在地,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便建造完成,改称昭西陵。

(▲ 孝庄的昭西陵)

雍正三年(1725年)12月初十日,雍正正式将孝庄灵柩葬入地宫。

孝庄终于入土为安,但围绕她的争议始终不断,为什么她不愿和丈夫合葬?

很多人认为,孝庄在丈夫去世后,下嫁给了多尔衮,她感到在死后无颜面对丈夫皇太极,所以才留下遗嘱,不和皇太极合葬,并且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历史总是充满谜团,真真假假。英明慈孝的康熙帝在孝庄死后30多年未让皇祖母入土为确实匪夷所思,难道他也对皇祖母当初的"绯闻"心存怨言吗?


御姐爱清史


孝庄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是皇太极的老婆,顺治帝的母亲,康熙帝的奶奶,她对大庆王超可以说有着重大多影响,特别是对年幼的康熙帮助极大,祖母情深。

那么,孝庄太后死后停尸宫中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其下葬?下面听听有书君的几点分析:

这要从孝庄皇后遗言说起,她遗言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那么,为什么她要留下这样的遗言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皇太极过世太久

在清朝皇帝跟皇后合葬是礼制,按照程序来说,孝庄死后应该跟皇太极合葬,但她考虑到皇太极去世已久,不愿再去掘了他的墓,扰了他的魂。

2.为江山社稷着想,不愿劳民伤财

要知道,根据清朝后陵规定,皇后比皇帝后死,就需要在皇帝陵墓之外再建后陵,但皇太极葬于盛京,从北京到盛京路途遥远,这一路必定会铺张奢华,劳民伤财,为了康熙帝的名声,她也不愿看到百姓因她而埋怨康熙帝。

3.不舍得自己的儿孙

顺治帝是孝庄一手带大的,为了他的江山,他日夜操劳,顺治帝死后,她又全身心的帮助康熙帝治理朝政,对儿子和孙子都是疼爱有加,自然死后不愿远离。

4.心里有愧

多尔衮少年得志,但作为一个男人,他十分的好色,对自己的嫂子孝庄文皇后也不例外,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一点孝庄也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就在皇位继承的关键,孝庄为了让儿子福临成功继位,不惜使出杀手锏。顺治继位后,顺治想报答多尔衮,多尔衮与范文程秘密商议,指使大臣上奏顺治摄政王虽然是皇帝顺治的叔叔也等同于他的父亲,那么,孝庄便顺理成章应该跟多尔衮在一块儿,后来便有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故事,孝庄死后,自觉有愧,没脸去见皇太极。

既然孝庄太后留下了遗言,为何死后会停尸宫中37年,康熙不愿将其下葬?

事实上,并非是康熙不愿为其下葬,之所以停尸宫中37年,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是不孝,有违规定需谨慎

对于辅佐了自己一生的祖母,康熙自然是不想违背她的遗愿,又不想违背清朝有关皇后死后要跟皇帝合葬的规定,所以,还需谨慎对处理。

2.给孝庄寻墓地耽误了时间

顺治的孝陵位于清东陵内最好的位置,而孝庄是顺治的母亲,自然辈分要高贵,理应葬在孝陵最好位置,而当时孝陵最好的位置已经有顺治帝的陵寝,没有办法重新再建新的墓穴,于是,康熙决定另觅地址给皇祖母建造陵寝,故而耽搁。

3.公务繁忙而遗忘

孝庄陵寝建好前,康熙在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修建了一处名为“暂安奉殿”的宫殿来暂放孝庄的遗体,结果,后来因为国务繁忙,就把给孝庄皇后造陵寝的事情给耽搁下来了,直到死都没有将此事落成,最后,成了康熙帝的一大遗憾。

综上所述,撑起大清王朝的孝庄太后,死后停尸宫中37年,并非是康熙不愿将其下葬,而是事出有因。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康熙不是不愿将其下葬,而是舍不得将其下葬,一是孝庄太后生前有意,二是自己确实对自己的奶奶孝庄太后有所依恋。

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原名博尔济吉特氏,皇太极侧福晋,顺治的母亲,康熙的奶奶,其一生为大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先是抚养顺治,后又为大清培养出千古一帝康熙大帝。顺治六岁登基,而康熙则八岁登基,所以说康熙就孝庄一手抚养长大的,喂其吃穿,更教其做人,很是疼爱这个孙儿,直到1688年,孝庄太后因病辞世,享年75岁。


祖慈孙孝

孝庄很是喜欢自己的孙子玄烨,并且在其很小的时候就格外的疼爱他,而在顺治神秘的消失之后,康熙登基,而这正是孝庄太后为其出了很大的力的结果,康熙小的时候得过天花,也正是孝庄的亲自细心的照顾方才使其化险为夷,所以说孝庄很疼爱康熙。

因此,康熙也是十分敬爱自己的祖母孝庄,对其孝顺百佳,在孝庄患重病氏,康熙曾亲自向天祈祷,希望以自己的寿命换取孝庄的寿命,在孝庄死后,康熙也曾亲自前去暂安奉殿看望孝庄数十次。

三十七年不下葬

孝庄太后临终留有遗言说:“皇太极有皇后陪伴且下葬多年,自己就不去打扰了”,正是因有此遗言,最后康熙方才没有将其下葬。除此,皇太极埋葬在盛京,而孝庄太后病逝在北京,路途遥远,也不适合长途迁西,而康熙思来想去就将其安放在暂安奉殿,自己也舍不得祖母远去,将其安放在暂安奉殿,自己也能常去陪伴。

孝庄太后三十七年不下葬,并不是子孙不孝,相反是对其十分孝顺的表现,充分尊重其遗言,更重要的是她最疼爱的孙儿,舍不得自己的祖母远离自己,所以将其就近安放,而这一安放就是三十七年。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孝庄太后在临终之前特意让人将康熙帝叫到自己的床前,并和康熙说,自己不愿意和皇太极葬在一起,但是又顾及儿女情长,自己也是舍不得顺治这个儿子的,所以希望康熙帝给自己找一个地方安葬,这个地方既可以不用和皇太极在一起,又可以离自己的儿子顺治帝近一点。所以说当时孝庄这个要求一提出,可真是难坏了我们的康熙帝,一面是养育了自己一生的皇祖母,一面又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不管违背了哪边的意愿都是大不敬的,而且当时顺治帝在清东陵,若是不远离清东陵还要符合祖制的规矩的话,是非常的为难的,若是没有后面这个附加要求,倒是可以在清昭陵旁特意修建一座同样规模的,但是倘若在清东陵中,规模不能超过顺治帝,但是孝庄的位分又在那里,真是骑虎难下,所以当时康熙就将这件事情闲置下来了,并没有将孝庄下葬,而且这一放就将近四十年,毕竟既要不远离自己的子孙也就是清东陵,又要不与皇太极合葬,这两个要求是十分不容易同时满足的,在左右为难之下,康熙只好拖延下来了,甚至是在康熙去世之前,这件事情都没有被解决掉。




纠结5182


看过《孝庄秘史》的人,对孝庄皇后这个人物肯定不会陌生。电视剧把孝庄皇后刻画的可谓是淋淋尽致,与孝庄有着莫大关系的多尔衮皇太极等人,也被描写的惟妙惟肖。

Δ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生可谓是如履薄冰,从后宫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大批人。皇太极死后,又经过了腥风血雨,扶持着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

但是福临太不争气,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临了却要去做和尚,最后福临究竟是怎么死的,可能也只有孝庄知道。接下来孝庄皇后虽已年迈,但是硬生生的辅佐小孙子康熙继承大统,从此开创康乾盛世。

孝庄皇后也就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贤后,一辈子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但是终究逃不过病魔。1688年,这位辅佐了三代帝王的皇后,没能战胜病魔,撒手人寰。

Δ康熙

临死前,孝庄嘱咐康熙:自己死后,不要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只需要把我葬在顺治陵附近就好了。也许是出于年轻辅佐顺治登基,对自己这个儿子念念不忘,亦或者是对顺治心有惭愧。才留下了这样的遗嘱!

辅佐了自己一生的孝庄皇后,康熙当然不想违背她的遗愿。但是现在无陵可葬,只好把孝庄先行安置在“暂安奉殿”。但是一放就放了37年,这个不怪康熙,实在是没有办法。

顺治帝是孝庄皇后的儿子,但是在孝陵里面,最为尊贵的位置,已经是埋葬了顺治。如果现在再把孝庄安葬在里面,是乱了辈分。但是孝庄之前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自己作为孙子不能违背遗嘱,只好出此下策。

Δ雍正

一直到了康熙去世,孝庄还是没有下葬,这就把事情留给了雍正。自己父亲康熙的陵墓已经选择好了,定址在景陵地宫,但是自己祖奶奶的地址还没有下落。下面就开始有大臣上书,要给孝庄皇后修建陵寝。

自己父亲康熙都没有解决,自己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背上不孝骂名。雍正将大臣聚集起来,先歌颂了孝庄皇后的丰功伟业。然后引经据典,讲述了合葬的情况。又指出现如今大清国力蒸蒸日上,说明祖奶奶的停放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而且祖奶奶也留有遗旨要与顺治合葬,我们还是从了祖奶奶。

能在朝廷值班者,都是精明之人。雍正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群臣商量之后就请求在“暂安奉殿”建陵,雍正当即同意。至此停留了37年的孝庄皇后,才算是真正的安息了。

不是康熙不愿意安葬祖母,而是孝庄太皇太后死后留下一个难题给康熙。

康熙从小跟随孝庄太皇太后长大,感情超越了很多的祖孙,康熙对这个祖母也是非常的孝敬和尊重,一旦祖母有什么决定,康熙是必须尊照去办的,但孝庄太皇太后死前曾告诉康熙,自己死后不愿意葬回到丈夫皇太极的身边,而愿意留在顺治父子的身边,那么这个难题就来了。

按照大清的规矩,不管是皇后还是嫔妃,去世后都要与皇帝葬在一起,即便不是合葬,也要葬入妃园寝,不能离的太远。

孝庄太皇太后,因为儿子顺治帝登基,她的身份已经算是皇后,她死后应该与皇太极合葬,可她心里却舍不下儿子顺治帝,还放心不下孙子康熙,所以官方的说法就是孝庄太后舍不得顺治父子,就要葬在东陵。

康熙若是遵照祖母的意思去办,等于置祖宗的家法规矩不顾,若是不按照祖母的意思去办,就等于是违背了祖母的懿旨,也算是不孝,所以才迟迟未葬祖母,让孝庄太皇太后几十年没有下葬,到了康熙的儿子雍正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根据畅读文研院发现,康熙帝不安葬孝庄太后,而是出于两难的境地。

孝庄病逝后,曾嘱咐康熙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至于孝庄为何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一处,众所纷纭,畅读文研院不在此多加赘述。而根据大清早期的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前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因此康熙非常为难,只能在清东陵外建一座“暂安奉殿”,先将孝庄梓宫停放于此,以便日后在想良策。

这一停就是37年,终康熙一朝,也未能解决孝庄的陵寝问题。既然“暂安奉殿”已经建在清东陵,为何不进陵区,而仅是在陵外呢?

其一,大清祖制中没有单独给太后起陵的制度。

其二,顺治的孝陵位于清东陵内至尊无上的位置,而孝庄是顺治的生母,不论葬在任何地方,地位都低于孝陵,这与其辈分不符。

虽然终康熙一朝,未能解决孝庄的陵寝问题,但康熙经常去祭谒孝庄,平均每年0.74次,而且大都集中在冬季。他有意将谒陵安排在地冻冰封、难于行进的日子,是为了要在临近当年祖母与他诀别的时刻,去拜谒、慰藉孝庄,可见康熙对孝庄的感情至深。

雍正继位后,认为自孝庄安奉“暂安奉殿”以来,国家昌盛,四海皆安,子孙繁衍,历数绵长,想必孝庄在天之灵极为安妥,“暂安奉殿”必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将“暂安奉殿”改建成陵寝。因与沈阳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体系,故孝庄的陵名叫昭西陵,以此说明昭西陵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将孝庄葬在东陵陵区之外,以示区分。

最关键的是,在清朝,无论皇帝,还是钦点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分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因为孝庄是清东陵中所有内葬人辈分最高的,所以在谒陵时,每次都必须先从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必经之处,而昭西陵位于大红门一侧,对于谒陵来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再有,清朝以左为尊贵之位,昭西陵也正是建在大红门左侧,由此反映大清皇室子孙对孝庄的尊崇景仰之意。且从清东陵地势来说,右侧低洼多石,又濒临西大河,常有水患之虞,所以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也是理所应当。

孝庄文皇后卒于1687年,死后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为什么孝庄太后的尸体会停放了37年不下葬呢?直到雍正的时候才下葬,是因为康熙不孝吗?当然不是,康熙是顺治帝的儿子,他非常尊敬孝敬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孝庄病危时,他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康熙从小就失去父母,是孝庄一手带大的,孝庄陪伴帮助康熙三十多年,康熙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康熙对孝庄是心怀感激的,他甚至愿意减寿来祈求祖母的平安。所以康熙并不是因为不孝没有安葬孝庄。

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孝庄37年没下葬的原因:

1.孝庄有遗嘱,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皇太极)山陵(北陵位于盛京古城)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指顺治帝)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遗体运往盛京和皇太极合葬,而且我心里很舍不得你和你父亲,就把我葬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

那为什么康熙还不遵照遗嘱把孝庄葬入清孝陵呢?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康熙不孝。而是因为顺治帝乃是孝庄皇后的儿子,孝陵范围内,最尊贵的地方已经建有顺治帝的陵寝,如果将孝庄皇后葬入其中,是乱了辈分。而孝庄皇后生前又不愿意于丈夫合葬,因此后世子孙只能重新寻找合适的地址,再建造一处陵寝。

所以孝庄的遗体就暂时安放在东陵边修建暂安奉殿(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文皇后葬入地宫。

所以为什么孝庄在死后37年后才得以安葬就很清楚了。并不是子孙不孝,而是情有可原。

在清朝的267年历史中,留给了我们许多谜团,包括顺治出家、太后下嫁等,至今史学界任在争论不休,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说到“孝庄太后宫中停尸37年不能下葬”的原因,就不得不说太后下嫁的历史谜团。

究竟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至今史学界支持太后下嫁说的史学家,其一个重要的历史依据就是孝庄停尸37年未曾下葬,为什么这么说?假如孝庄未曾下嫁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母亲,她完全可以葬入昭陵,可是她为什么遗嘱不葬昭陵呢?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遗嘱,就连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都束手无策,可见难度之大,最后还是雍正皇帝,发明了祖孙合葬,才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孝庄太后才入土为安。

我这几年也翻阅过一些历史资料,也看了很多史学家的论述,本人偏向于太后下嫁多尔衮说,这样孝庄37年不能下葬的原因就很容易说的通。至于这么大的事,为什么正史没有记载,原因也很容易解释,从来历史都是由统治者书写的,对于这样的皇家丑闻,试想那个史官敢如实记载呢?所以,我认为,孝庄太后37年难以入土为安,原因就是她下嫁了多尔衮。


禾子大人说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谁能知道当年宋庆龄为什么立遗嘱不和孙中山和葬,这两位伟大的女性想法可能是一样的吧,致于康熙皇帝,这位杰杰出的政治家,千古一帝,和祖母情深,自不必说,和皇太极合葬,有违孝庄的本意,不合葬,说实话也有点大委屈这位为大清国有杰出贡献的女性,在选址上也有举棋不定。康熙皇帝晚年,皇子争储,朝庭上朋党之争,励治急待刷新,也分去康熙精力,因此孝庄在康熙朝没有安葬。


瓜果香飘


康熙与孝庄情感很深,祖母对他有养育和辅佐之恩。万般不舍下更有孝庄临了遗言,要求与顺治安葬一个地点,因此康熙才开始建造陵寝,所以费时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