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离去叫“回归自然”:三线建设军人20年前决定节地生态葬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4月2日上午,贵州省2019年度节地生态葬启动仪式暨宝福山第九届“义园”节地生态葬公益活动在贵阳启动,一位参加三线建设的军人,在50位战友和亲友的《送战友》合唱中,通过隆重的节地生态葬仪式,实现了其回归自然的遗愿。

有一种离去叫“回归自然”:三线建设军人20年前决定节地生态葬

2019年贵州节地生态葬活动上,35名逝者实现回归自然的遗愿。

​ 黄吉福老先生生前是一位参加三线建设的军人,从老家江苏来贵州后,一直在贵定的一家军工企业工作。“我老伴思想开明,在20多年前,他就决定自己走了以后,要采取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安葬,不留坟头。”宋阿姨是黄吉福的妻子,据她介绍,自己是东北人,老伴江苏人,两个人来贵定某军工企业工作。大概在20年前,老伴那时候大概50岁,他就跟家人表示,自己逝世后,如果身体允许,要捐献遗体,如果不适合,就通过水葬、树葬等节地生态葬的方式与世界告别,而且明确要求“不能土葬,不买公墓,不占用土地”。在老伴的影响下,宋阿姨也在10年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2017年12月19日,黄吉福因患癌症去世,身体不具备捐献条件。“我就跟家人商量,尊重他的遗愿,选择了生态节地葬。”宋阿姨称,此前不知道贵州就在举办这样的活动,今年通过媒体了解到有这样的活动后,就赶紧报了名,女儿也特意从香港赶回来送别父亲。黄吉福的战友等大概50多人,也分别从各地赶来,送别黄老先生。

在此次生态节地葬中,与黄吉福一样参加此次活动的逝者,一共有35位。同样来自于三线建设的逝者还有来自于河南的王姓夫妇。“2017年送别母亲,今年我参加这个活动是送别父亲。”住在贵阳新添寨的王冠,父亲生前是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务院津贴的核工业专家,母亲生前是教师,业余爱好花草,父母生前在电视上和报纸上看到搞生态葬活动,就提出要响应国家号召,不造成负担,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安葬。

据宝福山有关负责人介绍,宝福山对签约义园节地葬的客户实行全免费,并举行集体公祭。

据贵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张键介绍,宝福山是贵州首家、全国第二家开展节地生态葬的公墓。根据宝福山的统计显示,“义园”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了九届,参加人数逐年增加,市民对节地葬的接受度逐年递增,是贵阳市民整体文明素质提升的显现。

相关链接

近年来,贵州省各地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打造绿色殡葬。各地按照相关工作部署,陆续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奖补政策,鼓励和支持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行为。截至目前,全省建成骨灰树葬区31个,花葬区27个,生态骨灰存放格位区40余个。2018年全省各地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人数3188名,奖补金额共计260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记者 李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