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漳州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在市区九龙江两岸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85年九龙江两岸航拍图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2018年九龙江两岸鸟瞰 游斐渊 摄

“记得当时从江边家中向东遥望,一排排低矮的房屋群落里,古城墙东南角的那座威镇阁非常醒目。”在“老漳州”郑振武的记忆中,四十年前的这座多层塔楼已荣登当年的高楼之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两岸疏密相间的灰瓦旧院很快便被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新高楼所取代。1999年,漳州片仔癀综合大楼竣工,22层高的现代化大厦成为当年九龙江畔最吸引人的地标性建筑。随后江滨沿线商品房小区争先崛起,不断刷出“天际线”新高度,与远处郁郁苍苍的圆山遥相呼应。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九龙江沿岸新貌

楼在“长高”,路在延伸。 1985年,原位于江心洲的待御巷被拆除后,市民许江鸿便和家人搬到了江滨新居。“从前两岸都是农田,一到下雨天,村里的土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后来路面铺上了青石板,石板路又逐渐被浇灌上了水泥,现在大家出行再也不用挽着裤脚。”从土路到石板街再到水泥大道,从钟法路到博爱道再至龙眼营,纵横交错的城南路网如血管般,随着城建的声声律动而不断延伸。2007年11月,九龙江西溪北岸的江滨路竣工通车。这条沿江大道如中枢般贯通城南片区动脉,真正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2015年,呼应北岸路网的拓展,南江滨路破土动工,串联起多条交通要道,成为城南规划骨架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横”。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漳州旧中山桥

从北岸到南滨,不得不提到的是跨江桥梁。“30多年前的漳州,最出名的便是东新桥、战备大桥和旧中山桥。”翻着泛黄的老照片,家住下洲村的林国全告诉记者,在旧中山桥因行洪等因素于2005年被禁行后,东新桥也因年久失修从人们生活中淡出。2007年西洋坪大桥(现水仙花大桥)建成通车,2011年新中山桥(现南山桥)在原旧桥上游惊艳亮相,2016年旧中山桥经保护和修复后焕然新生,这三桥与战备大桥一起组成“新四桥”,在滔滔江水中坚定地伫立着,守护两岸居民。“从‘旧三桥’到‘新四桥’,两岸出行更方便了,也平添了一道道美景”,林国全赞叹。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战备大桥 杨建城 摄

时间的年轮不断向前,随着路桥的演变延伸,城市建设愈加如火如荼。近两年,九龙江南岸成了开发建设的“热土”。2017年,修葺一新的南山文化生态园正式开放,圆山文化中心 (博物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文化地标成型。市民们在这里看南湖白鹭、赏堤岸花开,探访漳州历史、音乐、非遗、雕塑等人文底蕴,一幅满溢幸福感的城市发展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南湖公园鸟瞰 游斐渊 摄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圆山文化中心 游斐渊 摄

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高起点、高水平地在城南片区推进“芗江水岸、龙江观竹”“桥南美食家”、中山桥畔、丹霞驿站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全面提升“一江两岸四桥”夜景工程,打造“最美飘带”天桥和“水上看漳州,唱响龙江颂”夜游线路。城南的生态优势不断被转化为产业优势、服务优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了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漳州网红“大吉他” 蔡文原 摄

「沧桑巨变」市区:“生态+”带来九龙江沿岸新景象

漳州南山廊桥 杨建城 摄

房子高了、道路宽了、经济活了、生活好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改变的不只是漳州这座城市的“貌”,更提升了城市的“魂”。从市民们保留下的黑白或彩色的各式新旧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的春风早已吹进每个人的心田。这份汇聚在绿水青山间的力量,让这座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能和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愈加充满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