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众用双离合没人喷,而国产用双离合就一片吐槽呢?

生活在麻辣烫里的


为什么大众用双离合没人喷,而国产用双离合就一片吐槽呢?

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实际上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大众的双离合或者其它汽车品牌(含自主品牌)用双离合都在被指责,这仍与目前的双离合变速箱还不够成熟有关系、也与很多消费者的认知有一定的关联;但就目前各家车企的双离合变速箱的实际水平而言,也只有大众把双离合的匹配问题做好了,而其它车企弄的双离合即便不谈耐用不耐用,在驾驶感受方面就表现的很不理想!


双离合的优势在于更加简单的机械结构,在工业领域谁的机械结构更简单,那么谁久代表更优秀、更完美,更简单的机械结构就代表了王道;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性能车、超跑都会配备双离合的原因,传统意义下的双离合变速箱具备简单的机械结构,由于其简单的机械结构带给它超高的传动效率(力每经过一次传导就必然导致一次损耗,机械结构简单,传递环节就少,能量损耗自然就少),所以对于同一款动力参数的发动机而言,使用双离合变速箱能比AT、CVT变速箱带来更好的动力响应,而由于能量损耗少,间接的就降低了油耗、排放,而因为其简单的机械结构使得它具有更高的升档速度;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下双离合变速箱的优势之处!

大众研发双离合做到了什么?

双离合的难点不在于生产,因为其简单的机械结构使得即便是手动变速箱企业都有能力对它进行生产,但是双离合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才是最难的、难于登天;大众做到的事情就是将双离合与EA888、EA211进行了相对完美的匹配,大众这么多年做到的就是这点,这也是双离合变速箱能否走的更远的核心问题;就目前而言大众将匹配问题做的最好,这一点没有之一!而DSG核心部件双离合模块并非大众自己所设计研发,而是分别由博格华纳、舍费勒所提供;博格华纳提供的是湿式、而舍费勒提供的是干式双离合,目前大众湿式双离合基本上成熟,基本上能挺到换车,换车之后坏不坏咱们不谈;而干式双离合的先天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么多年来大众也只是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但想彻底到达完美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自主车企的双离合又做到了什么?

如果说大众的干式双离合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先天问题有待解决,但大众终究把双离合变速箱基于机械结构产生的超高传动效率给发挥出来了,抛去寿命问题不谈,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驾驶感受超赞,升、降档更加迅速将车子的动力很好的释放;而咱们自主车企使用的双离合完全没有双离合更快、更强的特性,由于匹配方面存在相当大的短板,所以目前应用双离合变速箱的自主汽车驾驶感觉很差,顿挫问题严重;个别自主车使用双离合后的加速表现居然比同款车型用AT变速箱的还要差,这还叫双离合么?由于双离合变速箱的机械结构与手动变速箱相似,所以认为这是摆脱对AT变速箱依赖的最好办法(大众当时也是这么想),但咱们在匹配上的技术水平对比大众还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自主车企把双离合变得更本不像双离合,所以被指责是少不了的!


双离合主要的两大难题就是寿命、匹配,大众解决了双离合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难题,至于干式双离合的寿命问题,大众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而个别自主车企的双离合变速箱既没有解决寿命问题,也做不好与发动机的匹配问题,相比较而言很多自主车企把双离合变速箱看的太简单了,认为机械结构咱们可以自主的生产,然后从格特拉克采购双离合模块就可以了?实际上同一款双离合变速箱匹配到不同的发动机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自主车企双离合与发动机匹配技术还差的很远!


非专业车评


大众车主表示,大众的双离合同样有不少人喷,很多人在选车阶段早就不假思索地排除了所有双离合车型。而且最先挨骂并且普遍出现故障的双离合,反而就来自大众的DSG。大众是最先在民用车普及双离合变速箱的品牌,当初因为技术不行又标定经验不足,很快暴露了干式双离合耐热性差的缺陷,并且引发大规模质量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召回,再加上登上了315,可以说是大众永远挥之不去的黑历史。当年的自主品牌还停留在手动挡为主的阶段。

理论上,双离合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相对成本低的优势,用起来还有传动效率高和换挡速度快(其实和标定优秀的AT变速箱比起来也就是连续升挡方面有优势)的福利,这也是大众和一大批自主品牌采用双离合的重要原因。而先天不足也有三点:抖动、顿挫和过热。在大众如今的产品上,湿式双离合基本无视过热的问题。至于抖动和顿挫,可以靠和发动机在软件方面的匹配标定来降低出现的频率和程度,但只能尽力减少,不可能根本消除。而过热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用湿式结构的油液冷却系统。


双离合属于易做难精的变速箱(AT是难做又难精)。题主觉得现在大众双离合没人喷,是因为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发展,大众对双离合的标定不仅远胜自主品牌,也比通用和广汽菲克集团的双离合强得多。如今50万内的车,标定得最完善、驾驶性最好的双离合变速箱就是大众和奥迪的产品,很好地兼顾了换挡速度、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并且和同级别AT和CVT的平均水平相比没有质的差距,并且纵置的表现好于横置。然而自主品牌标定功力不够深(可能态度上也缺乏工匠精神),只会简单地靠调慢换挡速度和半联动结合速度来缓解顿挫(这就是所谓的标定不够,速度来凑)。所以往往在驾驶方面既没有发挥出双离合的优势,也没化解双离合的不足,可以说是又慢又顿挫,还费油。可能唯二的优势就是体积小——降低空间布局难度,以及成本低。

我就以我的蔚揽来说吧,这车搭载2.0T+6速湿式DSG,目前已经开了35000公里。日常驾驶中ECU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防顿挫的标定。

1.低速降挡不同步转速

蔚揽这台代号DQ250的6速DSG齿比范围跨度大,D档减速到30km/h以下时,变速箱ECU执行完3降2后不会像6-5、5-4、4-3的那样马上补油、接合离合器来匹配转速,而是靠半联动把转速压到1100rpm左右(这时候感受不到抖动)待命;继续减速到20km/h时,变速箱会完全断开离合器进入空挡滑行状态,转速会落到800rpm,增加滑行距离;滑行减速到13km/h时仍不踩油门,离合器会重新半联动保持蠕行状态,发动机转速回升到1000rpm;如果继续踩刹车降到5km/h,变速箱会默默地降回1挡。整个减速过程中,变速箱通过标定始终把转速控制在1200rpm以下,非常平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52020006657066a5dfe1\

学究又不正经的杂货铺


双离合变速箱设计的初衷就是为赛道准备的,根本不是为民用的!只是后来民用厂家发现它比AT变速箱省油所以才拿来用。赛车用这个变速箱没问题,因为速度快,所以风冷足够支撑变速箱的降温问题,所以里面的润滑油很少(为了减轻车重,这也是所谓干式双离合名称的来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设计寿命和韧性,职业赛车都是暴力驾驶,在一个只考虑名次和性能的比赛中成本简直微不足道,所以,基本跑完几场比赛,发动机和变速箱就会更换!但是民用忘了这个变速箱的设计初衷,轻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降温问题,民用当然也考虑到降温了,但是只是没想到中国城市的堵车问题这么严重,所以在我们国家的双离合车辆问题很多,由于走走停停发生的频率太高又得不到风冷和油冷,才导致变速箱温度过高问题频出。你们可以观察,只要使用双离合没问题的车辆,它的使用工况一定很少堵车很少红灯!大众最早的TD黄金组合坑了多少国人这个不用我宣传吧?为什么最后大众会耗费资金研发湿式双离合你懂了吧?而湿式双离合也不能说就完全消除了双离合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它的故障率依然高于AT变速箱!


肉我吃膘你长


关于双离合变速箱质量问题不在于合资或自主,只要质量差评价都是很糟糕的。

大众早期DSG变速箱不仅评价一般而且一度被要求召回,如果以“喷”的标准衡量大众的口碑实际非常一般,不过大众DSG产品线比较丰富,问题机型的占有率已经越来越低,在品牌信仰的加持下少部分不和谐的声音会被迅速淹没。

包括一汽和上汽大众的所有车型里,双离合变速箱匹配的机型有DQ200、DQ380、DQ381、DQ500等,这些机型里只有DQ200算问题机,因为这台变速箱的双离合器是干式。

双离合的雏形等于两台AMT机械齿轮自动挡的组合体,而AMT本质就是自动化的手动变速箱,所以离合器都是干式结构不存在润滑散热。干式则是双离合器的原始形态,手动挡是干式但可以人工操作不让离合器长时间半联动,取决于驾驶技术所以坏不坏看自己;AMT换挡步骤与手动挡相同只是由电脑控制换挡,但因为换挡效率很低所以也极少出现离合器的故障。

但双离合干式有两组执行离合器,换挡的步骤很复杂而且为保证动力在换挡瞬间不丢失所以要两组离合器同时半联动,在低速状态下车速的变化会影响换挡逻辑,TCU一次错误的判断需要多次半联动,半联动过程中两组离合片的结合分离传递会快速的增加热量,而没有散热单元热量堆积到超过TCU可承受温度则会出现严重故障。

这是干式双离合为什么会不稳定的原因,所以DQ200这台机器的稳定性一直非常差,包括体验也是所有自动变速器里最差的。不过匹配这台变速箱的发动机均为1.2T、1.4T,而这些车不仅有这个动力组合还有1.5L+AT,大众入门级如朗逸、宝来、速腾、捷达等车的低价车型均为1.5L+AT,这个组合结构简单质量稳定更适合家用,T动力都知道有问题且价格还要更高,对于更多是为VW车标买单的初级德粉来说不如考虑小排量AT。

干式占比越来越低即使有些问题也会被选择确实质量不差的AT或湿式DCT群体打压,所以口碑还是很诡异的不错。不过这台机器换挡拨叉异响、双质量飞轮异响、换挡顿挫感严重都是事实,客观的说这台变速箱是标准的工业垃圾。


但这不仅是针对大众,包括上汽的7挡干式DCT、传祺JEEP的依维柯7挡干式DCT、以及格特拉克供应给自主品牌吉利奇瑞的干式DCT、早期比亚迪使用的6DT25干式DCT都是垃圾,选择匹配这些变速箱的车没有一台会像AT一样省心。

不过干式双离合再升级为湿式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在离合片得到润滑也油液流动散热,且不需要为了规避高温加快结合分离速度平顺性体验也会好的多,而某些为了平顺的干式会减慢结合分离速度的设计再升级为湿式之后换挡效率也会高一些,所以湿式是双离合器最完美的形态。


双离合变速箱不是都差,差的只是低一级的干式而已,一线湿式DCT的表现不比AT差。



天和Auto


做好双离合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硬件。非常简单,国产可以自己研发也可以直接购买舍弗勒luk或者博士这些大型供应商的货,双离合模块,滑阀箱,齿轮箱,单独或者购买总成都可以,由于这个级别的双离合成本低,所以采购价格也能够做到很低。所以硬件对国产合资来说都不是问题。

第二个层面软件,就是标定。国内厂家用自己团队能做好这个的寥寥无几,如果不是收购沃尔沃北欧团队,吉利也没有这个本事,这个是欧洲汽车工业领先的灵魂所在,当然还有燃烧模拟建模等。当然,国产也可以请国外团队来做,一样做得差不多。如果自己做,多数耳熟能详的大厂也白扯,比如长城的双离合,平顺性全是过关,但是换挡动作和升降档逻辑与合资尤其大众这种顶尖水准差距还有点远,至于吉利在领克和缤越上的湿式7DCT做得和大众一样好,在换挡质量上2-3档比大众还要好。

第三个层面,质量稳定性。大众这种一等一的高手尚且出现DSG死亡闪烁,抖动搓车,异响这些问题,甚至上了3.15,国产自然也值得怀疑,所以大家都会抨击。其实,像吉利这样的双离合未必在质量层面会比大众差,虽然也有待于观察,但是总体来看,质量层面湿式双离合都没有大问题,干式的就难说了。

国产车在产品力层面已经有达到甚至超越部分合资车的水平了,只是质量层面还没能够给人以信心,所以才会出现质疑国产用双离合的声音。







页sure




回答问题之前先科普一下双离合变速箱,双离合变速器的英文缩写是DCT,大众的双离合又叫做DSG,它是根据MT(手动变速器)改进而来的自动变速器,它有两套离合装置来分别作用奇数档和偶数档,这也是双离合变速器的由来。

与传统的MT、AT、CVT相比它的特点是传动效率高、换档迅速、燃料油经济性表现突出等,缺点是散热不好、故障率高。

双离合又分湿式双离合和干式双离合,它们的区别就是散热处理不同,湿式双离合就是离合器浸泡在油液中,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依靠油液进行散热,也可以称之为油冷;而干式双离合的离合器是通过自然通风来散热,也可以称之为风冷,仅仅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出,湿式双离合的散热效率要高于干式双离合。除此之外其工作原理基本没什么不同。


题主说大众的双离合没有人喷?这显然是没有了解过大众双离合前几年的艰苦岁月,早在十年前大众就推出了6速湿式双离合,由于当时技术比较保守,大众DSG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在国内很多人都不认可,所以没过多久大众选择舍弃6速DSG。随之而来的是大众7速干式双离合,本想着用7速DSG搬回国人的信任,没想到由于干式双离合的先天缺陷造成了更多的故障缺陷,最严重的就是动力中断。

2013年我过的“3.15”晚会曝光了大众DSG的设计缺陷,大众也被迫宣布召回缺陷车辆,一时间大众双离合不行传遍汽车市场,闹得国人谈双离合色变,从此双离合也跌入低谷,这种情况直到大众DQ380的出现才慢慢好转。


最近喷大众DSG的也有,但是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结合我国严格的排放标准迫使包括大众在内的多家知名车企都在主推双离合,再加上双离合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双离合慢慢开始被广泛的接受了。 所以大众的双离合不是没有人喷,是经过起起落落之后其双离合技术在慢慢改进,各方面表现的越来越好,有了部分技术沉淀,有针对性的解决部分高频率故障,以至于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说过“双离合还是看大众”。

那为什么国产车配备的双离合都谁时不时被喷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跟不上。


双离合变速箱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实际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还算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比高阶位AT还要简单一些,难就难在与之匹配的程序上面,也就是双离合软件开发。 为了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运动,很多知名品牌的进口车、合资车都选择了双离合变速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本底气不足的国产车企也不得不顺应潮流选择双离合变速箱。

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技术,所以如果想要配备双离合那就需要购买国外品牌变速箱,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车辆利润降低,这不是长久之计。 这就逼迫一些国产车企开始“逆向研发”双离合,硬件的逆向研发其实很简单,买来一台变速箱拆开看看,照葫芦画瓢一样能做出来。可是软件并不是可以照葫芦画瓢的,因为虽然变速箱同为双离合,但发动机是不一样的,输出的参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难办了。所以所谓的国产双离合基本上是一遍摸索一遍生产,出现问题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当然会被喷。


消费者喷是正常的,因为双离合本身就不成熟,就算PDK也会有其自身的缺点,何况是赶鸭子上架的国产双离合。或许国产双离合就像几年前的大众DSG一样,也要经历大起大落,毕竟我国汽车制造技术落后了西方国家很长的一段距离,或许冷不丁哪一天国产的双离合突破了技术性难关以为可知。

总之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不要人云亦云,购车选车也要理性一点,要对国产车企宽容一些,正是有了我们的宽容,国产车才从开始的拼凑、模仿、抄袭慢慢变得越来越成熟,才能让我们少花钱买好车不是吗?


远方观世界


你确定大众双离合没人喷吗?前一段时间我中肯地写了写大众双离合,被喷的都不敢看评论了!


车道至简


大众双离合变速箱没人喷?大众差点就被国人喷的找不着家了,幸亏德国人立场坚定,不然早就换AT变速箱了。现在只要一说双离合变速箱甭管你是什么品牌,肯定有一票人在喷,开过没开过都来喷一下,搞得没开过双离合变速箱的人都蒙圈了,到底双离合能不能买自己的都没谱了。双离合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弊端,其他类型的变速箱也是一样的,那个变速箱也不是完美的,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了。


售后服务技术总监


故意挑起水军喷水,实际大众双离合基本没有可靠性问题了,顿挫也相当轻微,至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比很多AT真的更好,至少坐过这车的人从来都没有关注到顿挫,但是本人坐过某家的AT车,在副驾驶也明显感觉到顿挫。

实际现在大众双离合越来越成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恐慌,不遗余力地抹黑,每天头条必推荐抹黑文章,难道这一现象不是事实吗?谁在背后捣鬼想必都知道,别装逼,装逼必自毙。


joshen1


说起双离合这个变速器,第一次接触是在九十年代的汽车杂志上,换挡速度快,低油耗是这个变速器的特点。再后来渐渐的大众的很多车型搭载了双离合变速器,慢慢的,双离合的口碑越来越差,其实也只能说是大众的双离合口碑越来越差,那时候,因为搭载双离合的车型还不是很多。真真接触到双离合变速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大众车型,朗逸的1.4t,新车,跑了一万多公里,起步车子要哆嗦几秒钟才能起步,4s店售后要换变速箱,后来接触到的3台奥迪2.08t的也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我个人不在去关注大众系列车型。2015年,亲戚买了台观致31.6t两箱版,这个车子搭载的也是双离合变速器,不过是格特拉克的双离合变速器,也是干式的,不过换挡机构由电机来执行,为了变速箱的稳定性,在1-2档切换的时候刻意的调慢了换挡速度,在实际驾驶中,这个慢直接导致车子起步,发动机转数偏高,市区走走停停的路段油耗会高一些。这台车子3年多了,行驶了6万多公里,这个干式的双离合变速器一直工作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顿挫,蠕动等双离合变速箱的通病,周边朋友买观致3的,最多的也已经跑了十几万公里了,也没出现大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给双离合变速箱的一个正名吧。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车上使用了双离合变速箱,有干式,湿式,根据品牌不同,某些变速箱也会出现问题,但是比起当年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问题来说,已经好很多了,这也和这几年双离合变速箱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汽车这个品牌,合资进入中国三十年,尤其是在几十年代的时候,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切诺基,还有当时大批量走私过来的日系品牌在和当时的国产品牌北京牌,上海牌来说,可靠性,稳定性强的太多了,也在普通百姓的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自主品牌从90年代末开始加入进来,从模仿到逆向研发,产品质量从问题百出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有了自己的平台,质量也是越来越好的,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印象中,还拿着当时的大众日系来看待现在的合资,也拿着当时的眼光来看待自主品牌,岂不知,大众日系已不是当年的大众日系,奇瑞吉利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奇瑞吉利了。从汽车这个产品的特殊性来说,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技术先进是最好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汽车需要的是安全性和可靠性,一台跑在路上,搭载最新科技的汽车远不如一台安全可靠的车子让人放心。归纳以上所说,进口车,合资车几十年来在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影响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一个对汽车一无所知的人会建议朋友买大众,买日系,不会去建议买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国产车,也就不会因为大众双离合的问题去喷合资车了。以上所属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图片出自网络,如借用,请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