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和粵語的起源分別是什麼?

用戶73129708748


都來自中古漢語。

國語,又叫普通話,屬於官話方言,分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秦語支——官話方言——普通話。

粵語,又叫白話、粵方言,分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秦語支——粵方言。

漢語嚴格講是一個語族,其內部可以分為三個語支:

秦語支:官話、粵語、晉語、平話。

楚語支:湘語、贛語、客家話、吳語、徽語。

齊語支:閩語。

其中,秦語支和楚語支都來自於中古漢語,由中古漢語分化而來,而齊語支是來自上古漢語。由此可見,粵語和普通話均是中古漢語的正統傳承。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涉及普通話和粵語使用者之間存在的“相愛相殺”,互相進行的語言歧視。首先一點需要了解:普通話是滿清韃子語和粵語是百越鳥語這兩句話,都是扯犢子!

先說普通話吧:

普通話脫胎於北京官話,而北京官話的底層是南京官話。現代北京官話的形成,跟明朝遷都北京脫不了關係,當時大量南京人隨朝廷移民北京,自然帶來南京方言,由於這些人多數都是朝中官臣及其家眷,所以在當時的北京形成了一種有趣的現象:上層階級講的話和普通平民講的話不一樣。上層階級講南京官話,平民講北京原本本土的方言。另外,由於社會階級帶來的語言差異會產生一種現象:那就是上層階級的語言處於強勢地位,所以下層階級會主動學習上層階級的語言,久而久之,南京官話就對北京本土的方言逐漸滲透,二者差距越來越小,但是由於原本差異足夠大,所以這種差異性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逐漸演變成了內城話和外城話,另外,京劇的“京白”和讀書人用的“北京讀書音”也是由南京官話演變而來,而普通話基本上大部分字採用的就是北京讀書音的音系,只有少部分用了北京白讀音,比如“剝”字,在“剝皮”中讀“bao1”,而在“剝削”中讀“bo1”,這就是因為這個字原本在讀書音中讀作“boh1”,是入聲字,後來入聲舒化才讀作“bo1”。所以,普通話基本繼承自南京官話,是沒有問題的,而南京官話,來自古江淮官話,古江淮官話來自中州韻,中州韻繼承自切韻,也就是中古漢語。

再說粵語:

現代粵語的音系可以追溯至唐朝時期,但是粵語的歷史不侷限於唐,最早可以追溯至秦,之所以現代粵語只能追溯至唐,是因為唐過後,粵語才真正成型。

秦時期,朝廷派遣數十萬秦軍南下嶺南,駐守於今天的廣西桂柳梧州一帶,他們帶來了當時的關中方言,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當地土著的語言逐漸融合形成一種皮欽語,這種皮欽語就是早期的粵語,為上古粵語。上古粵語中,百越語的成分佔比很大,所以上古粵語還不能算是漢語的方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量漢人在歷朝歷代中逐漸南遷入嶺南,尤其是漢代於廣信設立交州首府過後,大量的漢人進入嶺南,逐漸形成後來的“廣府民系”,同時他們也帶來了大量中原的漢語融入上古粵語,上古粵語逐漸被漢化,最終演變為中古粵語,並且在唐宋時期在中古漢語的影響之下徹底穩定,並且基本繼承了中古漢語的音系,此時的粵語已經是徹徹底底的漢語方言。

唐過後,中古粵語繼續演變,慢慢地演變為現代粵語,並且隨著廣府人遷徙到了東南亞、美洲、歐洲等地,成為海外影響力最大的漢語方言之一。

所以由此可見,粵語雖然早期存在大量百越語成分,但由於中原強大的輻射力,在中古時期粵語徹底漢化,並且繼承了中原之音韻;而普通話呢?雖然中原地區經歷了多次外族入侵,但是也是一脈相承自中原之音韻,中古漢語為它們都打下了基礎,隨後各自演化出了不同的結果:

普通話丟掉了部分濁音、尖團、合口韻尾m和入聲,平聲分了陰陽;保留了平翹對立、介音、韻母。

粵語丟掉了部分濁音、介音,部分韻母發生突變(比如iang變eong,im變am)、平上去全都分了陰陽,入聲還分出了陰陽中;保留了平翹對立(廣西粵語保留較多,廣東比如廣州話等已經消失)、入聲、合口韻尾m。

所以,那些語言歧視者可以Shut up了。


吾王54963924


國語和粵語都起源於人類,好在中國比外國人文明,外國人多是吃人飯不辦人事,像滿清時期,外國列強欺壓劫掠著中國人,還侮辱逼迫中國人,讓我們割地賠款,讓我們喪權辱國。

中國向來十里不同音,千里不同語,真正的語種起源很難說的清,就是到現在兩個地域的人說話交流也難聽的懂。儘管故土難離,鄉音難改,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口的流動,文化的匯通,風俗的交融,也已很難尋覓原滋原味的語種語音,中國文化歷史悠久,語言的起源源淵流長,好在漢字全國通用,雖然現在國人都講普通話,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的方言一直在流傳,比較知名的就有客家話,粵語,閩語,贛語、吳語等等。


德厚致遠


唐 韓愈 《送區冊序》:“小吏十餘家,皆 鳥言夷面。”

唐代 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譟,今聽之怡然不怪,已與為類矣”——【與蕭翰林書】

唐代 崔沆---------------------“時循人稀可與言者”

唐代 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 【蠻子歌】

唐代 張籍—————————— “蠻聲喧夜市,海色浸潮臺”——————————————【送鄭尚書出鎮南海】

北宋 蘇東坡父子---------------“南蠻鴃舌”

宋代 周去非-------------------“餘又嘗令譯者以禮部韻按交趾語,字字有異”——【嶺外代答】

明代 徐霖-------------------- “中原雅韻何消記,南蠻鴃舌且休題。”—— 【繡襦記


手指一點地球顫


粵語正名為番禺話,現在很多人,爭論是否起源於中原,所謂粵語的稱號是不正確的,黃帝之子帝俊的五世孫番禺,在公元前3077年開始經營兩廣之地,立都番禺,傳播神州文明。番禺語是正宗的炎黃官話,中原古漢語只是它的分支。粵,同越,百越是指南島語系的所有部族。臺灣高山族各部群,夏威夷土著,非洲之東海島居民,澳洲原居民,等等,所以不能用粵語這個詞指稱兩廣源遠流長的炎黃官話番禺正音,蒼梧古國也是番禺子孫建立的,源出番禺。兩廣白話的正名叫番禺話,說番禺話的黃帝子孫應該驕傲!


法律公信


每逢看到此類言論,令人哭笑不得!古人所諷刺的‘百越語’是有個特點的:捲舌!稍有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古漢語不存在捲舌音!粵語一樣不存在捲舌音!

以古人一句‘百越’,你們又以何知道古人所諷刺的是特指:粵語?

起碼粵語無捲舌音,古人所論的肯定不是粵語!至於何為‘百越’,請你們多讀書!搞清楚百越範圍,百越有多少種語言!無腦噴,簡直汙染網絡!還自嗚得意,不知羞恥!



用戶7093949527


現時推廣的國語是以滿清(金國)母語為主,也即是當年吳三桂開關接金國入關後,改名大清國人推行滿族人的語言。粵語是以秦始皇當年派任囂及趙佗來管理兩廣時留下來中原原語,兩廣人將粵語繼承了併發揚光大,粵語聲調有九個聲調,現時國語只有四個聲調,因此國語裡往往會有多個,甚至幾十個字同一個讀音,但在粵語裡這樣的情況基本不存在。至今我發現陝西有部分口音接近粵語,最近有專家將古詩恢復古漢語朗誦時,驚奇地發現其讀音竟然與粵語相差無幾。


洋桂花


粵吹,請開始你的表演


hanghuinine


粵語源於雅言,是雅言傳承語言。

秦始皇派兵南下百越,秦滅,秦兵副帥趙陀於楚漢爭霸之際迅速出兵統一嶺南三郡,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廣州)。後雖不服劉邦,卻也接受了漢的封號。從此,雅言流傳嶺南。


沒有煙總有花


昨天晚上看到一群農村人被彩票站騙去幾萬塊他們幾年的血汗錢復之東流。你怎麼看











北胡人圈


題主來自臺灣?

民國時期的國語,共和國的普通話都屬於北方官話。不過國語的口音,東南方向的味道比較重一些。普通話的口音採自河北承德,西北方向的味道比較重一些。。。有些臺灣人把‘京片兒’當成普通話,其實北京話也是方言,不是標準的普通話。

至於粵語,,,兩廣外的人常把白話稱為粵語。白話,顧名思義也是一種官話(與官府打交道的話)。漢初的南越國,五代十國裡的南漢國,估計是用這種官話。白話源自兩廣中間的古代廣信府,古代廣信府是蒼梧古國的治所在地,在今天的廣西梧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