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为何美国打日本比较困难,而苏联红军打日本关东军却“摧枯拉朽”?

知未是也


实际上,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也不是完全顺风顺水,大家可以看一下”惊天动地“的“苏日虎头要塞”战役。

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耗时六年,役使一万中国劳工修筑的。地理位置之关键,建筑之牢固,曾一度被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日方宣称一旦日苏战争爆发,只要在虎头要塞坚持三天即可赢得胜利。

在此战役中,苏军遭到了关东军疯狂的抵抗,伤亡惨重。甚至在8月15号,天皇宣布“终战”后,大势已去,还进行了11天“死战”式的交锋。直到8月26日,剩下的守备日军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决定全体“玉碎”,全军覆灭。由此,虎头要塞被称为“二战真正的终结之地”。

现今,洒满苏日鲜血的虎头要塞的部分地道、碉堡已经开发成了成了黑龙江省著名旅游景点,每年的门票收入非常可观。

不过,除了“虎头要塞战役”,还有一些日本飞行员不顾停战命令,驾驶飞机自杀性质的撞击苏联装甲部队以外,关东军的确没再进行过大规模“玉碎”式抵抗。

究其原因:

第一、日军的短处碰到了苏军的长项。

苏联经历了欧洲战场的洗礼,已经直接把红旗插到了德国议会大厦;而日本方面,从明治维新开始,海军的发达程度就远高于陆军,陆军是日本军队的短板。

之前,关东军的对手主要是装备更简陋的中国军队、抗联游击队,所以,没觉得差劲,还挺有优势;然而,跟苏联的钢铁洪流比较,那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

关东军从未有过装甲师,主要以步兵为主,配置极少量的所谓的“轻型坦克”,虽然叫轻型坦克,但其实在西方标准里,甚至连装甲车都算不上,个小、皮薄馅大,皮还特别脆。不但上面的火炮无法对苏军坦克构成任何威胁;而且自身防御能力很差,用不着专门的反坦克榴弹,重机枪都能打爆它。所以,武器装备上,两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短小的士兵与迷你坦克)

而且,早前的1938年,关东军的确试探性的揪了过毛熊的尾巴,这就是中蒙苏边界的诺门坎战役。结果手段用尽,还是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1938年的关东军气焰正盛,算是精锐之师,还惨遭苏军碾压;而1945年的关东军,核心的优势兵力早已被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剩下一些能拿得出手的军团和装备也被陆续调往日本本土和朝鲜南部,所储备物资的1/3和大量干部也运往日本国内,准备应对登陆的美军,进行本土决战,实践所谓的“一亿玉碎”。

而且,此时的号称70万关东军,里面的职业军人已经不占多数了,夹杂着不少混饭吃的开拓团日本农民和“二鬼子”~朝鲜裔日本兵。

所以,此时,关东军已经没有什么抵抗的资本和能力了。

第二、再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遭遇。日本海军是日军的精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被调往太平洋对抗美军。

太平洋战场地势崎岖,双方主要以丛林战、山地战以及岛屿登陆战为主。日本人利用主场优势,依地形、山脉挖地道,修筑堡垒,使得美军的重武器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火力优势。况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让美国士兵十分忌惮,尤其是他们那种自杀式的”万岁冲锋“,往往一下子就击垮了美国大兵的精神防线。

太平洋战争前期,与美国对打的是日本精锐的海军部队(日本空军隶属于海军部队);后期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灵活的战法也给了美军沉重打击,比如硫磺岛战役。

而1945年8月,关东军面对的是苏联的“钢铁洪流“,加上东北大平原缺乏战略缓冲带,弱势的日本陆军自然难以同强悍的苏联装甲部队抗衡。

第三、两颗原子弹下,面对苏联的闪电般的装甲部队,关东军军心开始动摇,越发舍不得“玉碎”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苏联把咱们的东北看成所谓的“满州国”,所以当做了战败国对待,在占领东北的初期也做了许多不光彩的事儿.......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美国的“弱”是有原因的,而苏联的“强”那也是有原因的!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虽然同时对日德两国宣了战,但却制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换句话说美国人根本就没把日本太当回事!在美国人眼里,希特勒的威胁要比小小的日本大得多,美军作战的重点自然也会跟着向欧洲倾斜。当然除了美国没有用尽全力外,日本海军自身的实力也不能忽略。

在太平洋战场,美日之间主要是海军之间的对决,而日本海军的实力完全不输美军。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日本海军在战争爆发前已经跃居到了世界第三位,其综合实力更是已经远超美国太平洋舰队。除了舰艇数量以及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外,日本海军还组建了拥有几千架飞机的海军航空部队,所以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从海军实力上讲,美国都不可能轻易战胜日本。

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日本关东军。1945年,虽然关东军的名字没有变,但这时的关东军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精锐之师”了。从1943年下半年起,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式越来越差,兵力也越来越捉襟见肘。日军统帅部不得不从关东军中抽调精锐部队,派往太平洋战场。除了大量部队被运往其他战场外,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也没能幸免。虽然在1945年初,日本大本营对关东军进行了一次“武装”,但“武装”后的关东军依然可怜的要命。不仅兵员素质极差,坦克、飞机等重型武器装备更是奇缺,很难想象七十万人的关东军竟然只有160辆坦克!

参加对日作战的苏军部队,经过了欧洲战场的残酷洗礼,不管是在兵员素质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具备着压倒性的优势。日军本来就应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却要面对刚刚钢赢德国的苏军,不被狂虐才怪!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历史文斋!


战情解码


谢头条!🙏🙏🙏🌹🌹🌹



日美交战,一是日本正处于战争疯狂期。即刚刚偷袭珍珠港获得大胜,把美国从亚洲战场打败,赶出了菲律宾,军队士兵正旺,战斗力正强之时。二是日本不是孤立作战。在世界上他有同盟德国和意大利,而且德国在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节节打败对手,明显处于胜势,某种程度上对日本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三是亚洲战场主要是海上作战。美国此时太平洋舰队刚刚受到重创,正处于最困难恢复和调整期,海军战力明显弱于日本海军。



苏日作战,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打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出于后期,战争态势同盟国明显处于优势,苏军此时刚刚打败德军,士气、战斗力正处于鼎盛。日本此时在中国战场正节节败退,在东线太平洋战场也不断吃到败仗,美军直逼日本家门口,中美苏从三面同时对日本展开反攻,日本三面受敌,本国国土又受到美国原子弹打击,此时处于惊弓之鸟,关东军虽然有七十万,但苏联红军有百万之众,明显处于优势,日本再厉害,也经不住中美苏三国同时发动进攻。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军事形势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故苏联打日本比较轻松,美国打日本比较困难。


知未是也


那是因为苏联出兵时间算得好,也就是说斯大林算盘打得精。

苏联出兵时间是1945年8月9日凌晨,而日本投降时间是8月15日。也就是说 苏联乘日本将降未降之际突然出兵,太早苏军伤亡会很多 再晚没机会了。本来苏联军队集结在中苏边境迟迟不动,没想到美国扔下二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日本内阁已经讨论是否要接受“波茨坦公告”问题,只是内部有争执最后等待天皇圣栽。不说关东军经多次抽调已经实力大降,当时日军就是处在等待投降命令下达的壮态,军心涣散 大家都在想后路的壮态,这时斯大林急了怕曰军马上投降命苏军立刻大举进攻 这时候日军有心思应对吗。更何况 苏军 都是机械化军队 坦克 飞机呼啸而至,日军被迫抵抗 其实很勉强的。

此前日苏在诺门坎打过一仗 其实打成平手,苏联消耗的物资是日本数倍。

美军在太平洋上 实打实的和日军干 硫磺岛战役美军牺牲了6821名士兵,而日本则损失了23,786名士兵,除1,083人被俘外其余22,703人全部阵亡。美军在进攻日军堡垒时伤亡惨重。实际上美军战力远胜于当时苏联。中国远征军曾在松山上进攻日军堡垒,中曰伤亡比是一比十。

斯大林善于算计 打了一星期战 从东北抢走二十亿美元物资。他再精明也算不到死后不到四十年苏联帝国崩溃。




陈哥论史


完全是不一样的。

二战初期,日本处于进攻状态,而且日本海军从战斗力来看是远超英国的,而美国启动军工生产进入战争状态需要时间,大多数资源用于欧洲打击德国,所以美国海军与日本作战很艰苦,到1943年中才开始逐步反攻,日军防御圈缩小,兵力猬集,美军作战难度再次提高,直到打到1944年底,日本才呈现失败。

关东军情况不同,太平洋战争后,日本抽取精锐加入对美英作战,而日本陆军始终是日本的次要发展目标,资金、技术、石油等资源都是优先供应日本海军。所以苏联打击关东军是以最强而且参加对德战争的优秀陆军进攻已经二三流的关东军,而此时日本失败在即,效果当然非常好。


四川達州


美国打的是满状态还贴了buff的日本,苏联打的日本已经血条见底了还贴了debuff,所以哪个好打?

美国与日本开战的时候,正是整个二战最艰难的时刻,综合整个战局考虑,罗斯福做出先击败德国在对付日本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以大西洋为主,太平洋为次。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损失惨重的太平洋舰队,

面对日本气势正盛的联合舰队一开始只能处于守势。将太平洋战场稳住,不让局势太过恶化,等到收拾完德国,再回过头来收拾日本,所以时间拖了比较久。

而反观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的时候,二战已经接近尾声了,日本不过是垂死挣扎。而日本关东军面对的敌人可是已经把红旗插上德国的国会大厦的苏联红军。
经过二战最残酷的苏德战场磨练出来的百战之师,去锤已经很久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战斗,且士气低落,装备落后的日本关东军,那不和玩似得,分分钟给锤进土里!


七七六十一


美军遭遇史上最残酷的战斗莫过于太平洋夺岛战役,(参考美片《父辈的旗帜》)

太平洋诸岛日军先入为主,构筑无数军事设施,守株待兔。美军远道而来,且新兵众多,面对老到凶悍的日军,死伤惨重。如果不是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硫磺岛、塞班岛、瓜岛等战役美军基本无胜算。

苏军兵进东北,关东军虽系日军精锐,已非1939 年的关东军,东北大平原也非常适合苏军机械化部队作战,华西烈夫斯基元帅指挥11个集团军共150余万压倒性兵力,全线发起总攻。加之当时日军人心惶惶,斗志低下,苏军势如破竹,双方优劣立见高下,红军仅以1500余伤亡致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军出兵是美英苏雅尔塔会议结果,斯大林要价不低:一、承认外蒙独立;二、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先权利;三、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四、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


又来啦230


美军反击日本必须先解决日本的海外基地和以基地为中转地的海空军主力,而美联军的海空军技术和实力与日本没有代差的优势只是战时工业延续供给能力强于日本以及运输保障能力是日本的数倍,在战术战略上日美没有太大区别,美国凭借战略物资消耗战把日本精锐的海空军消耗殆尽,把失去物资补给孤悬海外失去海空掩护的日军基地逐步占领,逐行围困日本主岛,进行战略轰炸意图消灭日战争反抗资源和意志!而苏联红军在消灭了德国在欧洲对苏联的现实威胁就在积极准备对日作战加大了军事部署和军事侦查,意图扩大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力!而日本对苏联虽有防备但无奈国内工业相对落后和南进后军事经济工业力量在海洋方向的倾斜,对付苏联只能是以堡垒化要塞化的军事基地死守控制交通要地的方式经营,相对苏联重工业的发达以空军装甲军及重炮火力装备为主的苏联机械摩托化陆军,就是一个被动挨打的而无积极机动打击力量乌龟,在海量火力摧毁下被打烂了乌龟壳,束手就擒或深埋地下了!


赤虎煞


第一,美军是受到日军的突然袭击才参战的,所以前期损失惨重打的比较艰苦,到了战争中后期美军已经开始碾压日军了。

第二,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打击日军时,日本法西斯已经频临崩溃,兵员的战斗素质也已经大不如前,而且苏军本身的伤亡也不小。

第三,苏军是精锐之师对阵不入流的日本陆军,而美军要对阵当时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军令小助理


1945年的日本关东军,已经是空壳子了,士兵都是刚入伍的娃娃兵,当然没什么战斗力。这就像清朝时期的八旗军,清朝初期的八旗军骁勇善战,清朝后期的八旗军养尊处优,自然没什么战斗力,一样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