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昼与弘时的结局,为何反差如此大?

行者知趣


老八胤禩识人看人的眼光的确不错。

他曾评价道:“你皇阿玛这几个孩子中,最聪明灵透,首推弘昼。”

在《雍正王朝》中,弘昼虽然是雍正诸皇子中最小的一个,但其圆滑世故、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显然是最老道,最成熟的。他知道自己此生注定与皇位无缘,如果与皇阿玛属意的弘历争个高下,难免也会落个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不愿接近夺嫡所带来的血雨腥风,选择知足常乐,做一个太平王爷。



而弘时不同,他是雍正这几个适龄皇子中年龄最大的,也就是说,他虽排行老三,但却是实际上的长子。别小看长子这个身份,它几乎就可以和储君划等号了。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传统,虽然屡屡有人企图颠覆打破这一传统,但它在不少中国士大夫心中始终是大过天的信仰。而作为长子的皇子,往往也抱定了成为储君的目标。

但是,作为长子的弘时却无法得到其父雍正的青睐。相反地,弘时的弟弟,四阿哥弘历后来居上,成为康熙、雍正两代帝王都看中的最佳皇储人选。眼看着弘历更早地被封为亲王,获得更好更重要的差事,弘时又怎能甘心?



在基本失去争储夺嫡希望时,雍正的劲敌,老八胤禩不失时机地出现在他的身边,一番威逼利诱下去,轻易地就将其拉入反对雍正的阵营之中。加之八爷胤禩多次强调,架空雍正后将扶弘时上位,这也让弘时野心越来越大,与胤禩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八王议政阴谋的失败,让胤禩彻底倒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要挑动弘时那颗野心,最终导致弘时铤而走险,派死士刺杀弘历。事泄后,为了避免老一代夺嫡的悲剧重现,给弘历留下一个安定的环境,雍正忍无可忍之际,只好秘密处死了弘时。



而弘昼则早早远离了纷争,抗旨不遵,躲在家里搞起了活出丧,反倒让雍正放下心来,保全了自己的一生富贵。


达摩说


一个为人放纵,不知进退;一个明哲保身,藏愚守拙,弘时和弘昼截然不同的两种处事风格,终究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命运。

弘时序齿老三,虽不是雍正的长子,但在雍正在位期间成年的三个儿子(弘时、弘历、弘昼)中却是年龄最大,所以基本等同于长子,他之所以敢觊觎帝位,大概是同他的这个身份有关,因为古代帝王选定接班人,有立嫡立长之说,但雍正这些存活下来并长大的儿子中没有一个是嫡出,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中就不排除要立长,所以,弘时能产生这种心思并不奇怪。

少年弘时,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再加上等同于长子的身份,不但他自己有非分之想,就是朝臣们也有人认为他有承继大统的可能性,所以身边自然有人来巴结奉承,投靠钻营,这弘时大概是被身边时常有人左环右绕前呼后拥的感觉冲昏了头脑,还真就做起了皇帝梦。

但是,弘时忽视了一个事实,在皇位继承上,立嫡立长固然是传统和规矩,但还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立贤。弘时真应该好好看看自己祖辈上的传统,其爷爷的爷爷也就是皇太极排行老八,其祖爷爷顺治排行老九,其爷爷康熙排行老三,其父雍正排行老四,没有一个是以长子身份继位。

而在立贤上,他也没能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先不说他弟弟弘历曾被康熙养育在宫中,饱受皇恩,就说雍正在立世子时,他都没能够得上。

所谓世子,是指王公大臣家中有承袭爵位权力的儿子,皇位继承人叫太子,王位继承人则叫世子,是要由当朝皇帝来册封的。康熙五十九年,康熙皇帝册封胤祉(康熙三子)的儿子弘晟、胤祺(康熙五子)的儿子弘昇为世子,此时弘时已经17岁,已经到了受封年龄,且其父胤禛同胤祉、胤祺一样都是亲王,地位不相上下,但弘时却没得到受封,侧面说明弘时行为必有不端之处,不配受封为世子。

那么,弘时到底有什么不端之处?

这一点史书记载很少,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主要原因就是同八王爷胤禩走得太近,众所周知,胤禩是胤禛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康熙年间最大的政敌,甚至在胤禛即位成为皇帝后,胤禩非但没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还处处掣肘,培植势力图谋东山再起。

此时的弘时,从种种迹象中大概已经判断出其父立储密诏所载的继承人不是自己,因为雍正即位后连续两年到景陵祭祀康熙忌辰,都是派小自己7岁的弘历代为前往,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在位皇帝特遣未来皇帝向升天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计已定,储位已有所属,并祈求先帝在天之灵佑护”。

弘时并不是傻子,当然他也能读懂其中深意,应该颇为沮丧,再加上八爷一伙人想拉其加以利用,很自然便倒向八爷这一边,这自然是触犯了雍正大忌。

雍正五年,弘时被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为由受到严惩,到底严惩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的是被雍正用毒酒赐死,其实纯是后人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弘时被严惩到再无翻身可能,而且此后不久便死去,只不过,被杀的可能性不大,患病抑郁而亡或自杀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至于弘昼,开头说了,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同乃兄弘历同年生人,雍正即位时都只有11岁,他早就看出其父雍正属意的继承人既非三哥弘时,也不是自己,根本就无意去争,只想安安分分、舒舒服服地做个王爷。至于他所做出的活人出殡等荒唐事,目的就是为了向其父兄表明,我是个无能之辈,荒唐之人,无意争宠争储,你们放心好了。

事实上,弘时死后,雍正膝下只有两个儿子,虽然后来又生了一个弘瞻,但年龄太小了,能辅佐帮助弘历的亲兄弟只有弘昼。为了不使弘历继位后孤立,雍正在世时对弘昼百般培养,非常溺爱,乾隆继位后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骄纵,疼爱有加,以至于弘昼变得性情乖张,极其骄横,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红枫文史娱


根本的原因是雍正觉得弘昼是和光同尘,而弘时却无恶不作。

雍正在《雍正王朝》中是以一个明君的形象来塑造的,对于历史上种种诽谤他的解释,这里都做了情有可原的描述,比如为什么杀弟,因为弟弟们没有真正为国家做事的责任感,尽管雍正显得有些无情,但是其在君主的吏治建设上却是一把一的好手。

同样在弘时这件事上,这部影视剧暗含着雍正是为了清除弘历以后的政治麻烦就像当初八弟九弟十弟这三个人一生和他作对一样,他想通了,他要亲手把弘时处理掉,让弘历没有心理负担的做一个千古万世之贤君,如果我们真正理解这他的做法,也就理解了二月河为什么这么写的一片苦心。

但弘时的结局说到底还是咎由自取,或者说他是中了八爷的套子,我们知道在八爷被抄家的时候,他交给了弘时什么?是一封长长的朝廷的八爷党,他留给弘时是想让弘时建立一份功劳,以至于可以与弘历争争王位,但是说到底还是没有争过,反而却因为其刺杀弘历被雍正察觉出来,派李卫和图里琛保护回京,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说的弘时。

但是对于弘昼的放纵可不仅仅是因为雍正喜欢弘昼,而是因为弘昼确实看透了王宫里的尔虞我诈或者因为他阿玛也就是雍正这一辈人对于皇权的残酷斗争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以至于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想要避免参与到中间,所以当皇上命令他们即弘昼与弘时一起去抄八爷的家的时候,他开始是假装死了,还演了活死人丧礼,当他一再坚持不去而弘时拿圣旨压他的时候,他还是说圣旨下来他扛着,他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洞察到雍正并不会怎么责怪他,这才是他的精明。

性格的差别才是真正的差别,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


大师神马是大师


这哥俩的结局让人叹息。弘时想成大事,但是不择手段,伤及手足,雍正子息不多,乃是大忌。弘昼识时务,知道自保,也知道自己长短高低,所以生在帝王家的子女都不容易。


大李36


弘时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暗杀亲兄弟弘历,勾结八爷党弹劾雍正。最后被雍正赐死。

弘昼表面上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实则有自知之明知道自保,在最后时刻联合十三叔保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