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大学生放弃清北材料之类的冷门专业,而转投复交甚至武大华科的cs或金融?

深水蓝矜


其实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并不罕见,其实就是优先考虑专业,为了专业而放弃更好的学校的情况。

从高考的角度看,虽然北大清华的调档线极高,但实际专业录取线还是有一点差异的。热门的专业,录取线相对更好,而冷门一些的专业,就会相对低一点,某些高考成绩很好,但填报了北大清华热门专业的,也可能导致滑档,最终要么被调剂到冷门专业,要么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

记得2018年高考,有考生报考北大,因为分数相对不太高,结果滑档,被调剂到了考古专业,该生还来悟空问答提问,想听听大家对于“北大考古学专业是否值得读”的看法。这种问题,肯定是见仁见智的,不过,多数人还是认为值得读。

我们都知道,考大学需要学校和专业并重,不但最好能进好学校,还最好能学适合自己的热门专业,因为这样对于自身以后的发展最有利。但现实往往“鱼和熊掌”很难得兼,具体如何选择,往往比较艰难。

对于可以进入北大清华,但分数不太高,只能进入冷门专业的,我个人认为,选择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更好。就像题主问的情况,部分学生放弃清北材料之类的冷门专业,而转投复旦、交大之类的金融或者计算机专业,我认为,这种选择是比较明智的。复旦、交大虽然比起北大清华略有不如,但差距并不大,它们都是内地很好的名校,能进入也并“不亏”。

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在大学阶段学的专业,越来越成为个人将来的“立身之本”。毕业后,参加工作,学非所用的情况当然会有,但已经越来越少见,多数人还是依靠本专业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这使得专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大学阶段,你选择了什么专业,往往意味着你将来很可能就会从事相关的工作,专业的选择,需要慎重。从这个角度来看,宁愿放弃北大清华也要选择热门的计算机或者金融,并不难以理解,也并不让人惊奇,这也是考生理性选择的结果。


燕园博雅教育


假设A同学和B同学高考分数一样,一个选择去清北读材料,一个选择去复交、武大华科读cs或金融。他们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毕业后,A同学拿简历去投材料类岗位,材料类平均起薪6500(应届生求职网数据),清北学校好,多几千,差不多拿到1万每个月。

B同学拿简历去投金融岗位,金融类平均起薪1万1(应届生求职网数据),复交、武大、华科也是好学校,保守估计,差不多能拿到1万5。

对专业的兴趣放在一边,仅仅看薪资,你怎么选?

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读cs和金融是最快阶层上升的渠道。

1、即使是清北的毕业生,材料、化学、农业等冷门专业就业起薪也远远低于第二批次985高校的金融和cs专业。

根据麦可思针对各专业各学校毕业生起薪和毕业后五年、十年的薪资调查,985高校cs和金融行业不论是毕业起薪还是五年、十年后薪资都高于清北从事冷门专业的同学。笔者认为很正常。<strong>

2、个人薪资和待遇,很大部分与所在行业有很大关系。

行业决定薪资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人的高薪其实来自于行业红利。金融和cs行业又恰好是赶上红利的一波行业。过去十几年内,这两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加上国家的扶持,产生了很大的资金流,处于其中的就业者享受的高薪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波红利。

相比而言,冷门专业,即使是清北的冷门专业,很难从行业发展中获得红利。

3、普通家庭的孩子,读金融或者cs是提升阶层的快捷渠道。

所谓一代学工业、二代学经济、三代学艺术。说的就是家庭积累对专业选择的影响。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工作只是兴趣爱好,那么什么专业无所谓。作为还在积累中的普通家庭,孩子选择cs和金融就是意味着更高的起薪和收入,而这些收入不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对下一代的积累都至关重要。

所以现实情况看起来,就是选其他985的金融和计算机,也不选清北材料专业。


小江谈教育


放弃清北材料之类的冷门专业,而转投复旦上交甚至武汉华中的热门专业,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大家也许还记得那个考上了中科大而选择退学复读的李一峰吧!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选择退学复读,18年超常发挥,高出清华投档线9分,大家都以为他会选择清华大学,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选择了川大。为何?因为专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口腔医学专业。



很多家长和学生为他的选择表示惋惜:明明可以上清华的,却选择了川大!孰不知,川大的口腔医学专业可以全国数一数二的,考上就是金饭碗。

因此,在选择学校时,学校重要,专业也很重要。即使清华北大这两所顶尖名校,也有冷门专业。相反有些院校虽不是985、211却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对这一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同样可以选择报考。


学校是招牌,专业才是以后安身立命的资本。当然,名校的招牌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不过,像题主说得放弃清北而选复旦、上交,完全可以。因为复旦、上交虽不如清北,但是无论名气还是实力也都是杠杠滴,能到这些院校上一个心仪的专业,可以说是“鱼与熊掌兼得”。


再者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普遍是比较高的,而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在遇到学校和专业有冲突的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呢?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等花开2579


学了环化生材,等于就地活埋。不论任何学校,只要是这四大坑,毕业就找不到工作。



当然一月两三千你愿意干,就当我没说。

你会说:扯淡,现在装修工人一天至少五百。请个餐馆服务员包吃包住一月也不会低于三千。

我说,很对 ,但是环化生材,本科生,他一个月3000都不少了,研究生最多给3500。不论啥985/211,但是计算机,就是三本,起薪也不会低于一万。金融,那更高。




当然金融只认清北复交,这个是后话。

为啥个工资低?创造不来价值啊。一个岗位,投了几百份211本科生。干得还不如餐馆服务员呢。

我直说,到了211,985这个层次,学校已经不重要了。专业是最重要的。

比如都是清华硕士毕业(本硕都清华),你会发现。计算机起薪20万,手里offer五六个。金融起薪30万。化学材料呢,年薪五万,竟然没人要。。。。

10年后呢。人家都年薪百万了。环化生材年薪还没十万呢。。。。大部分都开始转行了。。

这个情况在其他211普遍存在。普通的一本二本更严重。

好的是普通院校环化生材专业人数较少。一般集中在重点院校。

回到正题,有的人说去清北环化生材本靠清北金融计算机容易。。。

我告诉你,做梦,清北复交的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保送占了90%,靠的话,一般非科班出身的几乎机会为0。

而保送里面却有小半是非清北土著。。。甚至有非211,



环化生材为啥垃圾,为啥不说数学物理专业垃圾,因为数学物理学的数理课特别多,转专业特不容易。很多金融计算机明文说喜欢有数学物理背景的,,,当然我不推荐学数学物理。



而环化生材呢,数理训练基本为0,编程基本不会,学的专业课基本和文科差不多,就靠死记硬背,毕业了啥也不会。。。转专业吧,一看别的专业课程,满屏的数学符号一个也不认识。。。。。

一个字:惨。


高校专业那些事


作为材料专业出身的我,看到这种问题难免感叹一番!本人211院校研究生毕业,专业就是材料工程,四大坑之一!

清华施一公说过,对清华毕业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转头金融感到可惜!

我想说的是,是什么让他们都毕业了还要费劲往金融行业钻呢?读研的时候都不是很明白,工作后的我找到了答案!现在给大家分析一下材料专业。

毕业后做研发是材料的就业方向之一,这部分比重很大!但是新材料的研发国内本身毫无优势。不论是基本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国内都处于落后阶段(不排除有个别领先国际,但总体上落后是事实)。这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企业技术落后导致在国外公司面前缺乏竞争力,最终结果就是国内企业缺乏盈利能力,不挣钱怎么能给员工更好的工资呢?而且材料技术很难仿制,没有配方可能你一辈子也弄不出来!所以长期落后是事实!这就导致你的工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增长。能考上清北,说明家庭背景还可以,早就看清这些问题了!只有我这农村来的还在傻傻坚持!

再说金融类,我只说一点,目前A股金融和房地产干两个行业利润占整个A股65%!谁在挣钱?创造财富的制造业已经被他们吸干了!那么这是谁的问题呢?不说了,我去搬砖了!


豆浆配油条Lala


弃清北冷门,去复交热门是较理智的选择,选武大华科就过于离谱了。不同情况可根据分数线的客观现状,及未来实用性等方面考虑。

1.分数线的现实情况

每所大学的分数线都是一个区间段,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所以不同档次的大学之间是有一小段重合的。有重合就意味着这些学校可以争抢重合分数段的生源。



如上图:复交的最高分(如金融、经济、计算机、医学等专业)会强势插入清北中间偏下分数段。同理,华五的另三所(浙大、南大、中科大)和人大的最高分,也勉强超过清北的最低分(如新闻、考古、马克思等专业)。再往下,航开济(北航、南开、同济)的最高分也会时不时超过清北的最低分,比如北航计算机和航天、南开的金融和数学化学、同济的土木和建筑等专业。再往后的中坚九校(包括武大和华科等9所),与清北分数差太多,与清北分数线是没有交集的。

所以问题所述的情况,在复旦和上海交大上经常发生。存在即合理,弃清北选复交未尝不是个好选择。分数线是长年累月的大众选择,反映了社会与公众的认可度,也真实反映了大学实力与性价比。

但是,问题所提到的武大和华科是不可能抢到清华北大生源的,武大华科最高分都远远够不到清北最低分,所以现实中也极少有人这样选。

2.从未来实用性方面考虑

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行业变动、对学科的兴趣、学校优势与劣势学科、未来想去的城市、对家乡和地域的感情等都是重要因素。

仅从行业角度出发,热门学科反映了当下就业与出路最好的专业,性价比也更高。如复旦交大的经济金融确实比清北的考古、马克思等专业就业好很多,未来的选择也更多。往往行业准入严苛的领域,不仅看学校牌子,也看专业背景,不是聪明就够了,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很重要。所以弃清北冷门是比较推荐的。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行业是不停变换的,所以你要对热门专业押好宝,看准哪些是朝阳产业,哪些专业只是一时热。比如土木与建筑是清华当年的第一王牌,而随着房地产行业冷却,计算机、金融等早已抢了土木与建筑的风头。

当然,上述出发点都是比较功利性与现实的,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些人天生不喜欢数字、不善交际、不喜欢金钱交易,这种人选择金融的话,以后会很痛苦。这种情况,不如发掘自己特点,选择喜欢的领域,踏实钻研一项技艺。也许刚毕业不如热门行业风光,不过难免会成为另一行业新秀,或者成为科研领头羊。

看准大学的专业优势也很重要。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要理性选择。但非常不建议为了专业,选一个分数线低好几个档次的大学,在相邻段位内选择即可。比如舍弃清北,选择复交是理性的,选择华科武大就略显莽撞。因为即使某校的专业再牛,对外认可度上也差清北太多,这种差距已经不是专业层面可以弥补的了。夸张点思考,某专业第一的二本与专业中游的清北竞争,清北绝对是完胜的,所以你要把握好度,参考上面提到的分数线交集部分。

最后,未来就业与家乡地域的因素也是很值得考虑。以后就想留在上海,又去不了清北最好的专业,何不留去复交?这样以后毕业也方便找工作。但如果你真的是个人才,地域是局限不了你的,所以如果你的思想境界足够高,是不建议优先考虑地域的。当然,我们大部分还都是普通人。所以仍见仁见智。

3. 其他

最后就是些额外的因素,比如未来硕博想留学,那非常建议优先选择留学率高、国外知名度大的大学。一般综合性、有历史积淀的大学会比专业性大学、年轻的大学有优势。但也不是千篇一律。不过你留学势必要换专业,那专业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清北的冷门就会比复旦交大的热门专业有优势,因为唯一的优势就是你的优秀度和学校光环了。

所以,还是理性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LLKK1350


我还是认为,平台比专业更重要,如果有机会进清北,那就先进去。专业是可以辅修的,以前有同事就是清华物理系的,辅修的中文专业,拿了两个学位;但平台是改不了的,选择了复交武大华科就选不了清北。

冷门热门不是一直如此的,今天的热门,比如金融,过几年也许就冷了,或者供过于求。社会变化太快,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创新支付手段,哪个是做金融的人搞出来的?计算机科学也在向人工智能演进了。如果仅仅因为追一个热门专业而失去进清北的机会,我认为是不值得的。

好的平台,给你的不仅是专业训练,还有各方面的支撑,还有“品牌”效应,还有一个关键时刻很管用的校友圈。我们招聘的时候,来自清北这类院校的简历会被重点关照,不要小瞧了这种“关照”,这对应聘的人来说就是多了很多机会。

还有就是,这年代一流大学里出来的顶尖的或复合型人才,更有机会得到行业顶尖的发展。就拿材料来说,看起来比较“冷”,但如果你学有所成,这个领域的商业机会可比金融领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门槛高,没有技术靠炒概念你成不了任何事;此外,你也可跨领域发展,比如学材料的去修法律,专攻材料领域里的知识产权,以后这一类的官司一定会越来越多,懂材料的律师比起那些不懂材料的,在这个领域的起点高多了。

我的意思是,能进好平台,先选平台,即使专业冷门,你也可以向纵深发展,在冷门里成为“顶尖”,或者走复合发展的路,需要的时候你傍个热门就行了。数学也比较冷,但好大学的数学系学生,成为顶尖程序员的可不少。


职场简史



任何高校都有30%垃圾作业,985学校包括清华北大同样30%专业是冷门。除了官二代或富三代,一般大学生无论深造还是留学,万本不离其中最终回归就业。

许多家长还是准大学生,上大学时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特长、兴趣等等,能上985就必选985,最终自己分数原因调剂到垃圾专业,进入高校后才知道自己“男的入错行”,部分学生失去自我,要么挂科要么逃课,甚至退学,部分985高校退学率高达5%。

在清华、北大中国最高等学府,高中“学霸”金字塔的集合体,部分学霸在竞争中成为学渣,加上冷门专业的学习,让其失去“出人头地”,最终在“适者生存”自然规律面前败北。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了2017年的全球CEO母校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lma Mater Index (Global Executives) 2017”),武汉大学跻身全球第七,亚洲第一。同时也是亚洲唯一的一所排名前十的院校。





上面统计数据,足够证明部分学生放弃清华北大,选择武大、华中也是成才之路,当然还是以自已能力、才学、智商等为首要,在北大清华读冷门专业或“摇尾巴”,到其他985高校当“凤凰”不失明智一选。


浮云悠思


非常正常

现在就业市场

就是信息类 经管法好

但是经管法对学历要求很高

基本上,清北之外无经管法了

因为市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

清北的产量已经满足市场需求了

信息相对需求大多了,收入也高。

但是,清华北大其他专业的学生

就很难进入这些热门行业。

信息类行业

一般来说清北华五北航同济两电一邮东南华科的信息类专业就业都没问题

清华北大的文科类 理学 传统工科

都没有机会进入这些热门行业

就业甚至不如华五北航同济两电一邮东南华科的信息类专业毕业生


名校历程


鸡头凤尾的纠结人人都有,就个人的经验来说,我选鸡头!清华北大是我国高校的泰斗!但并没有达到一骑绝尘,俯瞰众校的地步!所谓的名校效益在未来的事业上帮助很小!靠的几乎都是自己在大学所学!也就是你的专业!清北的历史 考古 材料……等等冷门专业,录取分数和华五武中华西哈的王牌专业相差无几!有许多高中校长为了本校的荣誉,让踩线的考生报考冷门专业上清北(反正光荣榜上只会写学校又不会写专业🤑)!考生也不想,就忽悠大学转专业!名牌大学的专业又那么好转的?本来招生就少,热门专业的都是省状元 市状元,人家要你?比你成绩差的选了复旦的金融 人大的法律 甚至是武大的测绘 华科的计算机 中山的临床等等,大学毕业后差距就出来了!别人的选择千万个,你的选择寥寥无几😅。前断时间有个学生去了川大口腔!说明理智的人还是有的!清北还没有达到哈佛麻省那样神级的地位!不要过度迷恋!脚踏实地才能仰望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