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大学生挂科这么多?

谈事论


我个人觉得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相信大多数的都跟我一样,高中的时候,老师都会说,撑过高中你们就解放了,到了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也没人管你们,所以导致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对大学有莫名的向往,毕竟中学时时刻刻都被约束着,都想着到了大学就能放飞自我了。所以到了真的等我们到了大学,我们就会发现大学比想象中的更加美好,就单纯从学业上讲,一周的课不多,一半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我们能自由分配,学业上的压力小了很多,而且有的老师不点名,久而久之逃课的学生就更多了,所以期末挂科也是常见的了。

其次,跟第一点挂钩,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再加上大学里有很多娱乐和其他例如社团的活动,很多人会把自己的重心放在这上面,毕竟这些都是能直接锻炼我们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相信大多数的人心理都差不多,大学不像中学是以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能力,而且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的,如果以后不是要从事本专业或者想继续深造的,大多数的人不会放太多的心思在学业上面。

最后,部分人心理就是混个本科文凭就可以了,读不读书没有多大的关系,讲真的,现在除了社会就知道,很多岗位其实并不一定要你在本专业有多厉害的技能,但前提是你一定是要这个专业的,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本专业的知识课程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些人就直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混大学了。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觉得,挂科的成本太低,即使你这学期挂科了,下学期还有补考的机会,导致很多学生不会太看重考试。

所以,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含金量却越来越少。


沉默中带着傲娇


我是12年上的大学,16年本科毕业,19年硕士即将毕业。实话说,大学里存在不少同学挂科的想象,有的同学甚至挂科有20多学分,最后导致学位证没拿到!

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简单从大众环境和个人来谈谈。

从大众环境来说。大家从小都听周围人说,好好学习要考大学,进入学校老师说好好学习,大学很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特别是在高中期间,升学压力大,学习紧张,老师们普遍都在用类似的话鼓励学生再努力一把,考上大学后就轻松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就导致了我们从心底认为大学就是很轻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所有事!甚至对待学业都是随便学学即可,只要保证“60”即可,也就是“60分万岁”!

从个人角度来说。带着“60分万岁,大学很轻松”等的心态来到大学;从一个整天有老师在后面鞭策学习的环境到一个没人管和督促,时间突然宽裕起来的环境;还有大学生活比较丰富,有社团,有兼职,有家教等,导致了学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且,大部分学校,尤其是普通大学的挂科代价太小!学生这一学期挂科,下一学期补考过了就行,这是大部分学校的现状!

说到底,造成学生挂科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说是综合原因导致了学生挂科多的现象!

那么,大家觉得现在大学学生挂科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考研过来人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挂过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很多同学估计是当真了,对挂科也不那么在乎了!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现在大学是严进宽出,学生们在中学辛苦了六年,也压抑了六年。这到了大学突然就放松了,没人管了,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学习了!



我是2013年开始上的大学,四年的时间也没挂过科,不过我身边却有很多人都挂过科!大家班里肯定都会这样的几位同学吧:

上课是能逃就逃,天天窝在宿舍,考前也不复习,每学期都要挂个几科!甚至连补考都不在乎,结果连补考都没有过!不过人家也不担心,因为大四还有个“清考”啊!



现如今,本科生“清考”也取消了,希望大学生都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专业课,以后找个好工作,加油!


西瓜碎碎念


大家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实例,其实9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就有学生挂科,同事的同学,90年代考上了经济类的本科,由于不好好学习,导致挂科过多,最后,补考不过,导致本科降为专科,稀里糊涂的就那样毕业了。还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也是,这种情况,由于挂科过多,晚一年毕业,让父母操碎了心。


大学生挂科多,我觉得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

一,有些大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自我管理能力差。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有父母管着,约束能力比较大,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习惯不好,自我管理能力差,但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后所以考上了大学,甚至是还不错的大学。



但是这些考上大学的孩子,离了父母的约束,就开始放松自己,平时不再学习,只是到了考试的关键前的一两个月开始学习,只求及格。

但是大部分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学习习惯好,学习比较好的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学习,所以在学习上,成绩斐然,还是让父母比较放心的。

二,大学老师管理比较松。

在大学里,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像高中这样,全盯全靠要求比较严格,基本大学老师上完课就走人,孩子毕竟有18岁了,不能再靠老师管着。

所以,一旦在处在比较宽松民主的环境里,就会出现,有些学生不学习,挂科的现象。而且挂科了问题也不是多大,补考,补考如果不及格的话,有的学生还会去搞一些别的路子,比如和老师搞好关系等等。



如果大学老师能够稍微严格一点,起码让学生有一个过渡,从非常严格的环境里,到中等的环境里再到放任的环境里,这样或者学生能够适应得更好一点。

三,大学缺乏严进严出的政策。

我朋友的孩子,在国外读书,非常用功,有时候熬通宵,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如果不努力,很难拿到毕业证。听说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毕业证都比较难拿。



但是国内的大学,采取了一种严进松出的体制。大学生考进大学基本就万事大吉了,只要糊弄着能及格,那么就能拿到毕业证。如果国内的大学能像国外的大学一样,严进严出的。那么,估计很多孩子就要发奋努力了。

所以,如果改变学生挂科这种现象,我觉得高校如果采取严进严出,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是睿妈教育在线,专注教育,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关注我,谢谢。


睿妈教育在线


高进低出的教育现状(考入大学竞争大 但毕业很容易)以我为例 我们学校规定挂科累计十科没有学位证 我挂九科依然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证。

现在普通上大学真正学习的学生凤毛麟角,玩游戏一捉一大把,下课吃鸡或英雄联盟,上课吃鸡或王者荣耀,小部分的人看小说。一个班有一个人学习就够了,作业都可以抄,天下文章一大抄吗。考试靠作弊,如果跟班长好的话不必担心挂科,班长前面一定是个学习好的人,因为安排坐位的一般是班长,我们班长四年唯一挂的一科还是因为监考老师一定要调整座位才挂的。其实,真不想挂科也是不难的,即便你平时不学习,只要期末留出半个月背老师给的题就够了,但大部分的人如我一般满不在乎挂不挂科的。大学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只要胆子大天天是放假,所以有像我一样白天睡觉晚上包夜打游戏的学生。

说那么多不是证明我有多不拘,恰恰相反很后悔,毕业半年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租不起房子借宿同学租的房子还天天吃他的用他的,还借他不少钱。找不到工作。


远游即孤儿


现在到了大学,每天都有许多的个人时间,有的大学生喜欢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睡觉,常常是一个人在玩,另外一个人也跟着玩,最后一个宿舍也跟着全部一起玩。就这样很多的宿舍也是这个样子,很多的大学也有这种风气。


很多大学生常常是浪了一个学期,到期末考试了终于紧张了,不想挂科,挂科没有毕业证书,挂科了影响很多事情,读了那么多年书,终于来到大学了,谁都想有个好的结果回去。所以大学考试成了大学生心里的一道坎,很难跨过去,常常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就会常常见面就谈,议论不止!


一个大学生的改变


 “挂科”是大学生们常用的一个词,意思是考试不及格,不达标。

  大学里挂科最严重的是理科与工科各专业。网上一篇《一位数学专业女生大学毕业前的感慨》,字字血,声声泪,简直就是网络时代的孟姜女哭长城。

  今天我们不说理科,只说工科。

  工科大学生挂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般同学挂,学霸学神也挂;三本院校的学生挂,北大清华的学生也挂;中国的学生挂,外国的学生也挂;非洲的学生挂,欧洲的学生也挂;今天的学生挂,100 年前的学生也挂……可以说,不论黑白俊丑长幼尊卑贫富勤懒,也不论东西南北亚非拉古今中外,工科学生考试挂科,已成为当今大学一大特色。

  挂科对学生的打击是沉重的。挂科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的付出,更是精神的折磨,灵魂的摧残。有不少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品行优良,到了大学却作弊被抓,轻者通报批评,人品有亏;重者开除学籍,撵出学校,名誉扫地……

  挂科,多么沉重的字眼!它的背后有多少学子的眼泪和辛酸!!

  工科学生为什么挂科?

  表面上看,无非是两个原因:(1)老师没教好;(2)学生没学好。

  但仔细分析,这两个原因都不靠谱。如果说一个老师教不好,那全国、全世界的老师都教不好?如果说少数不爱听课的学生没学好,那为什么从来不缺课的学生也挂科?

  老师没错,学生没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只能在课程本身。

  学生们在哪些课程上容易挂科呢?

  以力学专业为例,数据表明,易挂科的课程有:大学物理、电工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量子力学、概率论、工程热力学等。

  这些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学时就已经有了初步涉及,在大学里只是进一步深化而已。

  质量守衡定律、能量守衡定律、动量守衡定律、牛顿定律等不仅在中学适用,在大学同样适用。

  同样的知识,中学时极少挂科,到了大学里就纷纷挂科,难道中学与大学有什么显著区别吗?

  有。中学与大学的区别之一,是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的不同。

  中学研究的是事物的常态、稳态过程,所用的工具是初等数学(几何、代数、三角),列出的是普通方程或方程组,得到的解往往是简单的数值,如 35,86,197。

  大学研究的是事物的动态、瞬时过程,所用的工具是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列出的是微分方程或方程组,得到的解往往是表达式或方程,如 y=3x^{2}+6 。

  可以看出,从中学进入大学后,使用的手段完全不同,研究的深度增加,难度加大。能否学好高等数学,成为解题的关键。

  工科学生大批挂科,其根本原因是学不好高等数学。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重中之重,是现代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理科、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著名的挂科大课,每年放倒的学生不计其数。

  为什么学不好微积分呢?

  答案很简单:太难懂。

  微积分难于理解、难于掌握,既不能怪老师,也不能怪学生,问题在于微积分本身——它的理论体系有严重的缺陷。这一缺陷使得老师讲不明白,学生听不懂,从而使得微积分的学习如同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像打了马赛克的照片一样,怎么也看不清楚。

  微积分不能由初等数学导出,为了给它安一个基础,让它有一个根源,数学家们创造了极限理论。

  教师们讲微积分,首先从极限概念讲起。

  在柯西时代,极限的定义只是极其简单的描述:

  “如果一个函数可以无限接近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称为函数的极限。”

  然而,到了魏尔斯特拉斯时代,极限的定义被“数学化”为高大上的、“严谨的” \\varepsilon-\\delta 语言:

  “如果对于每一个预先给定的任意小的正数 \\varepsilon ,总存在着一个正数 \\delta ,使得对于适合不等式 0

  这个定义有 60 多字,涉及专业术语 5 个(正数、不等式、函数值、常数、函数),半专业术语 5 个(任意、存在、适合、满足、对应),修饰词 6 个(如果、对于、每一个、给定的、小的、一切,则),变量 7 个( x , x_{0}, f(x) , A , y , \\varepsilon , \\delta ),数字 1 个(0),逻辑符号 4 个(<,| |,=,→)。

  柯西的定义,五年级小学生都能懂。

  魏尔斯特拉斯的定义,足以让发明了微积分的牛顿大呼饶命。

  魏尔斯特拉斯的极限定义是我见过的最狡诈的专业术语,没有之一。

  有了极限定义,再配上一套极限的运算规则、使用规则,就形成了所谓的“极限理论”。

  极限理论正确吗?不正确。不仅不正确,而且还十分地荒唐。

  小学生都明白,0.9<1,0.99<1,0.999<1,0.9999<1,以此类推,无论小数点后面有多少个 9,无限循环小数 0.999…… 永远都小于 1,这本来是全人类的共识,是几百万年来的经验,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不可逾越的底线。

  然而,通过极限理论的文字游戏,数学家们居然像变魔术似的让两个不相等的量相等了,0.999… = 1,这相当于“部分等于整体”,进而演绎出无数荒唐的命题:“三七二十八”、“0 等于 1”、“数学没有确定性”、“无穷旅馆”、“托里拆利小号”、“勇士追不上乌龟”、“英国海岸线无限长”、“2.5 维空间”、“11 维空间”、“36 维空间”、“无穷维空间”等等,强迫学生接受这些耸人听闻的结论,对正常人来说就是残酷的精神折磨。

  极限理论表明:过去几百万年的人类全部错了(认为0.999…<1,部分小于整体),只有数学家们才是正确的(0.999… = 1,部分等于整体)!

  可见,现代极限理论有两大“特色”:

  (1)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空洞无物,晦涩难懂;

  (2)偷天换日,浑水摸鱼,无中生有,颠倒黑白。

  极限理论与现实严重冲突,彻底颠覆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具有邪教教义的典型特征。

  荒谬的极限理论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微积分的基础。

  用极限理论来导出微积分,是认错了祖宗,找错了坟头。

  因此,在现行的数学理论体系之下,数学老师想讲清楚微积分是不可能的,学生想正确理解微积分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理解不了微积分,就抓不住微分的本质,学生就难于运用微分工具准确地描述现实事物的瞬态过程,就不能列出正确的微分方程、积分方程,而这些方程正是大学物理、电工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量子力学、概率论、工程热力学等挂科大课的主要研究内容。

  除了极限理论的荒谬之外,在数学中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虚数。

  解微分方程,形式特殊的可以简单地解决,复杂一点的需要做拉普拉斯变换或傅立叶变换,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求出解之后,再做逆变换,得到原微分方程的解。

  但是,要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必须理解虚数,即根号负一。

  因此,解微分方程实际上涉及三门课:微积分、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复变函数是微积分的拓展,将普通微积分从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

  虚数是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没有虚数构不成复数。同样地,没有虚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就无从谈起。

  如果不理解虚数,抓不住虚数的本质,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就不可能真正理解。

  打开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的课本,几乎每一页都少不了虚数、复数的符号 i 、 z 。

  虚数是如此地重要。但是,当今世界,全球七十亿人中——

  有人懂虚数吗?

  有人懂虚数吗?

  有人懂虚数吗?

  没人回答。

  可能有人会问:数学家难道也不懂虚数吗?

  数学家说:我们不懂什么是虚数,我们只会使用虚数。

  意思是说,数学家也不理解虚数的本质。但是他们会根据一套大家公认的运算规则来使用虚数。用这套规则去做题,总是能得到正确结果。在数学中,凡是遇到虚数的时候,数学家们就用这个办法对付过去。

  几百年来,这个办法屡试不爽,没遇到过太大的麻烦。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甚至没有人关心虚数到底是什么了。

  数学家不懂虚数,但又不能说自己不懂。那样太没面子,会失去学生的尊重。

  怎么办?

  数学家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只有1个字:装。

  这是数学界的超级机密,圈外人都不知道。

  偶尔有不长眼的学生请教虚数的意义,老师只用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

  “课本上不是写得很清楚么?自己看书去!”

  可怜的学生们就这样,面对整页虚数、复数符号的课本,两眼发直,硬着头皮往下看……

  数学,远没有人们相像中的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

  实际上,数学是当今自然科学体系中最落后的学科:僵化,保守,颓废,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当今的数学,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是名副其实,恰到好处。  

  由于数学的缺陷,与之关系非常密切的工程科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株连,使得各专业课程难看、难教、难学、难用,是工科大学生挂科的根本原因。

  挂科,是工科学生的噩梦。长此以往,优秀的学生都不敢报考理、工科专业,转而报考不易挂科的文、经、管、法、教、农、医类专业,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安153821076


不邀自来,大学在读,我自己差点挂科!一学期下来我们班40+的人,已经挂了十几个,据前几届的学姐说,到大三大四没有挂科的人可能一双手数得过来!应该算是挂科比例较高的了!那为什么呢?

我大慨看了下,挂科的分为三类!一曰为体育类,二曰专业课,三曰其他课尤其是考察课!



顾名思义,体育类,就是体育挂科,可能有人会好奇了,体育也会挂科?我就从来没有下过80分体育……,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首先1000米,一个班就总会有几个人过不了,1000米挂了在我们这就算不及格了,还有其他可能,比如早退翘课,其他体育项目太差!还有体育老师布置下去的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的!这都可能挂科!



再者,专业课,我们是历史专业,文科背背就好?想太多了,我是平时听课比较认真的,专业课成绩也OK,但是有的人可能不那么认真听课,到考试的时候老师重点不给,还有好几门课一起考!肯定会挂不少,我们班中国史就挂了好几个。

还有最坑的就是一些公共课,考察课,平时分很重,如果老师看你不舒服,你就很可能挂科了,当然一般不会无缘无故挂你,可能你翘课迟到啥的次数多了,不过这类课,经常有网上视频!你如果不好好完成,或者没有按时完成就也会挂科,我今年一次网课,因为某些原因不小心退了出来答题的时候,结果就嗯嗯差点不及格了,因为它自动帮我交卷了,这种情况去哪里申诉都没有用,因为你只是个例!



一言以蔽之,挂科的大学生不少,但是你平时认真点,考试的时候小心点,还是可以避免的!加油!


爱鱼子酱的喵


毕业于国内一所985高校,见过朝六晚十二并持之以恒然后获得清华直博机会但最终选择海外留学的顶级学神;见过天资聪慧游戏追剧学习两不误最终直博的非主流学霸;同时也见过做人处事到极致并因一个酒局获得保研机会的社团大牛;当然,也见过颓废不堪挂科无数无法按时领取毕业证的同学,为什么不是学渣,因为他们并不缺乏学习能力,绝大部分人都一样,并不缺乏学习能力。

明明是按同一起点线进行划分的,为何最后良莠不齐,绝大部分在于个人,当然学校方面也有这一定的责任(不是指责,而是说明一个事实):

个人方面

其实大学的课程安排较高中来说已经算是很轻松,可能想拿高分想彻底理解一门课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如果说仅仅只是想通过考试,那么还是很轻松的。如果挂科,那么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个人:

1、自制力差。

高中和大学教学方式不同,对于部分同学,高中是约束性学习,大学需要的则是自学能力。教室不固定、课程地点分散、教学办公分区,意味着与老师互动的时间其实很少,为保证能跟上课程节奏,那么需要明确两个:一个是听课的效率(意味着上课不能刷手机,不能打瞌睡);一个是课后的研究练习(意味着减少游戏娱乐的时间,需要多自习)。只要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我想成绩不会太差。但刚从高中毕业,脱离了束缚,很多人第一想法都是先放松一下,结果这一放就收不回来,一旦跟不上课程节奏,那么就会听不懂,但一看时间表,诶,时间还早,考试之前多刷刷题吧!无限期的拖延=挂科。

诱惑更多,环境影响大,进入大学,意味着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可以去刷剧,玩游戏,各种活动聚会各种浪,可能更多的并不是自己想去,而是朋友的怂恿,被怂恿的次数多了,自己也就沦陷了。

2、没有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

挂科并不是因为课程难,而是因为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迷茫是很多大学生的一个痛点,迷茫有两个结果:找出路和沉沦。

找出路: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是转专业还是顺利毕业后转行;喜欢这个专业,那么是毕业即就业还是读研或出国;不管怎样,只要去进行了思考,那么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准备,等等这些就是一个职业规划的过程,做了规划,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态度端正了,那自然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沉沦:奉行船到桥头自然直,但问题是你这船能不能开到桥头,说不定半路上就沉了,对专业不感兴趣都是借口,那个直博清华最后留学的学神,就是转专业过来的,他不喜欢原来的专业,但为了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将那个不喜欢的专业学到年级前十。更有甚者,你可以复读啊,真实事件,一个同学,高考算是失误,只比一本线高五六十分,去了北方一所学校,学了一期回来复读,理由是不喜欢那个城市的天气,后面以高一本线七八十分的成绩就读南方一所985。你,有这个勇气吗?


教育制度方面

说制度,并不是将我们自己的责任甩锅给学校,也不是说制度补全了就可以杜绝挂科的现象,只不过说现在制度确实存在缺陷,也需要进行优化。

1、缺少职业引导。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该专业后,我需要做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哪些技能。。。等等,很多人刚刚在高考大擂台上搏杀完,身心俱疲,根本不想去思考这些,先让我爽一爽再说;还存在一种情况,部分同学因为家庭背景的限制,没有人去告诉他们需要这么做,在需要当头棒喝的时候,学校选择了沉默。一是没有系统性的专业介绍,二是没有激励学生自我了解。所以你学得再好,刚入职场照样是个小萌新,因为职场和学校完全不同。如果在大一多进行专业的介绍,多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而不是临近毕业的就业指导,促使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增加他们的危机意识,我想情况会改观很多。

2、不够狠。部分高校为了学校的就业率,为了学校自己的名声,不太会去卡学生毕业,来这儿读了四年大学,结果不能毕业,你这学校肯定也有责任啊。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犯错成本太低,不care!甚至有调侃,不挂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浪!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或者刚入学或者正在迷茫的伙伴们一个建议,当你感到困惑了,赶紧去找出路,不要烦躁不要泄气,去思考,去尝试,去执行,只有做了你才能得到结果

纯属个人看法,不足还请指正。


写在职前


如果挂科很多的话,说明了很多问题

1.自身原因


极少数同学染上了网络游戏,从网络游戏中获取快感,从而厌恶学习。因为学习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才能有所收获;而这些极少数大学生,由于个人原因,来到了大学,突然没有人看管,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再者本身自制力很差,大学上课人多,老师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再加上外界一些诱惑,很容易学习松懈。所以自然而然挂科了。

2.外界因素

有一些人的生活,是这样——社团——宿舍——社团——社团——课堂,这些学生,忙于各种社团的工作。第一次来到大学里,没有别人的劝说,认识到大学不能只有学习,还需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加了好多社团,举办无数的活动,导致自己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面对各种科目,自己的自学能力又比较差,导致很多东西跟不上,所以挂科了。因此,我们需要劳逸结合,知道自己的能力,保证不挂科才可以!

3.喜好的问题



一些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干脆选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导致上课的时候很难听进去,这样导致了挂科。改变的方法是,多问问题,问问同学,他们会帮忙解答的!如果一点也自己觉得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的话,可以选择转专业和跨专业考研等多种途径。

4.身体素质原因

大学里会有一些科目,如体育等,考验我们的身体素质,一些同学由于身体素质等原因,也会挂科的

5.课程的难度



一些选修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都没有搞懂,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钻研选修课程。导致一些同学临阵磨枪,到考试的时候才去学习选修课程,所以挂科了

一些必修课的内容是有难度的,一些同学虽然努力学习了,但是如果不能理解到位的话,也会挂科的

6.转专业



一些同学到了大二转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自己有很多科目没有学习,所以需要重新学习新专业的大一课程,然后自己的时间大大的被占用,再加上没有大一基础课的基础,所以不得以挂科了



总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只要认真对待每一科,再加上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认认真真的学习,相信我们不会挂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