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文末附《千里江山圖》全卷及細節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歷代名畫解析·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 編著

西泠印社

1999年6月第1版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臨《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用一幅整絹畫成,縱五十一點五釐米,橫一千一百九十一點五釐米。本幅無作者款印,上有清乾隆題詩一首,後隔水有北宋蔡京提拔,尾紙有元李溥光提拔,全卷共鈐鑑藏印三十餘方。見於《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長卷大致可分六段,每段以水面、遊船、沙渚、橋樑相銜接或呼應。開卷守段是近山遠水,近處高山之巔直插雲際,峰巒岡阜延伸而下,與遠處遼闊的水面相接,水天之際幾重遠山,一抹如帶。第二段以山景為主,間有瀑布峽谷,院落舟橋,特別是那座橫臥江面的木構樑柱式亭橋,宛如垂虹,十分壯觀。第三段從連接長橋的臨江坡巒開始,出現許多港灣,綠田阡陌,其中有捕魚、盪舟、村居、行旅等生活勞作場景,尤為生動精彩。第四段山勢逐漸趨向高峻、時見突兀而起的峰巒、環境僻靜,行人稀少。一座橫跨山溪的攔水壩,上面構建一水磨房,使寥闊的山川增添了不少生活氣息。第五段以坦蕩的平遠景為主,有四面環水的小島,植滿綠樹的土坡,沙渚村舍林立,高士亭閣賞景,水面漁人撒網,顯然是秀麗繁華的江南水鄉風光。最後一段山勢由低及高,從平緩坡岸到起伏丘陵,至最後孤峰陡起,直刺長空,中遠景一片江水浩渺,境界雄奇壯闊。縱觀全卷,連綿起伏的山嶽和浩渺無際的江河,將南北山川融於一體,兼有雄偉壯闊和幽美秀麗之美。特別是整個畫面統一於大青綠的基調之中,色彩凝重、富麗堂皇,充分展現了祖國的山河之美。

王希孟,生於公元一〇九六年,卒年未詳。為北宋政和年間畫院的學生,其時他雖不到十八歲,卻已是一位畫院的畫家了。可能年紀太輕,學習、創作的時間還不長,故所畫“未甚工”。宋徽宗發現其性可教,遂親自加以誨諭,傳授畫法。在他十八歲時,花了近半年的時間創作了此圖,進獻皇上。後徽宗將此圖賜給寵臣蔡京,可見趙佶是很欣賞這幅畫的。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蔡京得到此圖時,王希孟已死,年二十餘。清宋牧仲《論畫詩》有云:“宜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王希孟從畫技不甚工到繪製出逾十一米的恢弘鉅作,其間不過四年,留下的這幅《千里江山圖》所顯示的藝術成就,足以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不朽之作而彪炳千秋。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一、材料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一

白絹或仿古絹

墨礦物顏料:

石青、頭青、二青、三青

石綠、頭綠、二綠、三綠

植物顏料:

花青、藤黃、鹿膠、明礬

二、山石設色法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由於此卷以青綠色為基調,且山石在畫面中佔有極大的面積,因此,掌握山石設色的方法至關重要。

1. 勾勒法:先以較淡墨勾勒山石的結構與輪廓,並在重要部位或陽面復勾濃墨,使山石結構有上下、遠近、虛實之別。用筆須轉折、頓挫,嚴謹中有變化。(圖二)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二、圖三

2. 皴染:在山石結構的陰面以淡墨加皴,陽面少皴,多以披麻、丁頭皴為主,間有斧劈皴,緊要處以淡墨染出結構、皴染後墨氣須清,忌汙垢。(圖四)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四

3.鋪底色:在山石結構裡以較淡赭石鋪上三次,切忌一次上足,否則絹面會有粉灰氣,並將墨底破壞,每次須等到快乾時再上。然後,要畫青石的在陽面先敷上一層花青,畫綠石的在陽面先敷一層汁綠,並留出根部赭石的暖調子。(圖五)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五

4.罩色:在青石上先罩上一層頭青,由頂部向根部漸淡,並留出根部赭石的調子。然後以三青在頂部提亮,在綠石上先罩一層頭綠,方法同上。最後再以三綠在頂部提亮。有時青綠二色也可以相互滲用,以避生硬。(圖三、圖六、圖七)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六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七

“青綠山水,異乎雜色畫法,其落墨時,務須氣骨爽朗,施以青綠,方能從容嵐氣,靄然成活潑之地。”【清】方薰山《靜居論畫》

“青綠設色,只可兩次,多則色滯,勿為前人所誤。”【清】錢杜《松壺畫憶》

“設大青綠落墨時,皴法須簡,留青綠地位。”【清】錢杜《松壺畫憶》

“設色妙者無定法;合色妙者無定方,明慧人多能變通之。凡設色須悟得活用,活用之妙,非心手熟習,不能活用,則神采生動,不必合色之工,而自然妍麗。”【清】方薰山《靜居論畫》

三、水口法、遠山法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水口有懸瀑、有溪流,宛轉跌宕,以流暢的線條畫出。水口兩側以墨色略設渲染,陽面多以蛤粉提亮,畫時須流動自然,切忌刻板。(圖八)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八

遠山與中景過渡部分,仍用石青石綠畫出,在天地交界部分,則以花青和墨染出,以示遠近。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四、樹木設色法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此卷樹木多為沒骨,偶有雙勾,但樹身多以墨色為主,樹葉則以顏色畫出。

1. 出幹分支法:以濃墨自上而下畫出樹形,用筆須中鋒,用力沉穩圓厚,並須轉折頓挫,收根有力,欲提還留。然後從幹部分出大枝小枝,用筆須挺健有力,隨意自然。樹與樹之間須俯仰拾得,左右照應,一氣呵成。(圖九)

2. 樹葉設色法:畫中樹葉以梅花、鼠足點葉為主,間有混點、橫點、直點、柳葉、松針、竹葉等。梅花鼠足點多以汁綠和墨法點出,中間偶有幾株以二青、三青點出。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九

混點、橫點多以頭綠、二綠點出。柳葉先以石綠整片寫出,再以墨提形。松葉以石青整組寫生,在頂部穿出松針。竹林有墨綠、石綠兩法,墨綠法直接用汁綠和墨畫出;石綠法則在墨綠基礎上再以石綠提出。凡用石色畫出的樹葉,偶顯斑駁為好。畫法與墨法同,須厚重自然,嚴謹中透出鬆動,每組須有濃淡疏密之變化,也可在陽面和以蛤粉亮出,切忌來回塗抹。(圖十、圖十一)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十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十一

五、屋宇、舟橋、水法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屋宇以墨線為主,平直中見筆意,屋頂多以染墨,偶皴石青、石綠,牆以淡赭為主,偶以蛤粉提亮。(圖十二)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十二

舟橋以墨線為主,粗細相間,起筆收筆皆有楷意,嚴謹中顯鬆動。(圖十三)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十三

水法有單筆、雙筆之分,皆須節奏均勻,起筆收筆,要有筆意,風平浪靜須水紋平坦,風行水上須水紋陡起,並以汁綠渲染。要求飽和透明。(圖十四)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十四

(本文選自《歷代名畫解析·千里江山圖》何加林 編著)


《千里江山圖》細節欣賞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全卷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何加林老師手把手教你臨摹出《千里江山圖》

圖文源自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