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未来之路,工笔、写意和新水墨,哪个会更有发展?

毕生书画艺术


工笔、写意及新水墨都是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具绘制而成的中国画,三者相比较,工笔最受大众喜欢,因为它色彩华丽,通俗易懂;而写意呢?在古时候都是士大夫随性泼洒的游戏,因性随形,故一般观众不是太能理解画面的含义;新水墨是当代中国画洋为中用后发展起来的趋势,颇具先锋性,但大多还在探索的层面,虽然艺术市场颇有前景,但能上榜的画家寥寥无几,不大众。



我看好水墨写意画的前景,是因为自唐王维以来它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底蕴深厚,早已根植于中国的哲学文化之中,很大众!再则,近几年国家层面也开始引导它的发展,有个引起大家注意的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前几年有很多权威的国画家,理论家大声疾呼:现在的全国中国画展览走进去一看就是工笔画展览,写意画屈指可数。而中国写意画本是中国画的主流和正脉,却被人为地忽略了,因为市场需要看得懂的工笔画,老百姓需要画什么像什么的工笔画,但市场不代表文化,中国的写意画是饱含东方意蕴最有代表的画种,基于此,国家现在有意愿,专家现在有责任去引导,去丰富,去繁荣它。





我相信,新的全国美协主席范迪安院长上来后,会很好地展开这项工作,大家一起期待吧!欢迎朋友们点赞。


陈会衡山水画家


纵观中国画几千年历史,不难发现,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水墨,包括文人画,历尽朝代的频繁更迭,经过历史的曲折演进,它们都在砥砺前行,不但没有被冷落、被淘汰,而且还有所传承、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它们并肩前进,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工笔画注重写实,笔法细腻,色彩鲜话,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工笔画具有较好的展厅效应,是近个时期一些大家们推崇的画种,因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工笔画也有不同的看法,1、是笔墨较死、不够活泼; 2、是色彩艳丽、不够雅道 ; 3、一目了然、不够含蓄 ; 4、是费时费力、不够快捷等。

写意画概括洗练,气韵生动,笔墨效果好,画面效果墨、色均可,回旋余地大,既可倾向具象的小写意、也可以为粗放、概括、抽象的大写意…………

传统水墨这一块,笔墨倾向于大写意,也有小写意的…………用笔更加生动活泼。它的突出特点是少用色彩,一般由墨色取代,水墨淋瀝、淡雅天成。墨分五色,说的就是这一块。这种技法难度较大,具有一定造诣的写意画家,才能运用自如,创作出上乘之作。

其不足之处,就是不懂的人多,距离大众化更远了一步。

" 新水墨 " ,这个词是从哪来的?该如何定义?是不是有待商榷?

大家还记得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西方美术思潮 大举袭入我国,一时搅得天浑地暗,大有颠覆东方美术之势,特别是青年一代,接受新事物快,什么抽象派、野兽派、印象派、'后现代派、等等等等,西方美术思潮冲击着整个美术界。传统美术思想受到了严重挑战。翻阅一下那个时期的美术类杂志、报纸,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气息。

时代的烙印是不易消除的。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国展吧!用制作手段作的一幅山水画,整幅不見笔墨效果、没有峰峦迭障、没有云腾溪流、没有屋宇桥揖、没有人物活动、更没有生动的构图模式,有的只是满纸的灰朦朦、乱嘈嘈、分不清个的估计象野树样的制作效果,说不清它的主题是什么!就是这么个 "货色 ",竟然拿了全国美术最高奖……………除非拿了作者的賄胳,再想不出別的道道来了。这可能是外来思潮吗?大家有什么看法?

有一次,我和一个大学生说美术界这些乱象,他说,老师你别说看不懂?在学校就是这样教的…………真是这样的话,不说误人子弟,美术还不知再 " 进化 " 成什么样子的!

所以说,工笔、写意和新水墨谁能发展的更好一些,还真的说不定呢!引导很重要,您说是不是?

最后,发上一组我的绘画作品,请大家评赏











筑梦年代135923300


国画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写意画就是水墨画。水墨画分为大写意,小写意,都是用生宣纸画,好的生宣,墨韵感越强。工笔画就要用熟宣,半生半熟宣,白描打底,跟着线条走一层层上色。相比下来水墨画好画许多,随心所欲,注重意境没有定格。

工笔画,写意画的走向趋势取决于人们的追捧。工笔画有着无可挑剔的美感,无从释放的画法,对于画家而言只有改变它的画法才能传承下去。写意画有着无拘束自由的灵魂,笔随心走,墨由意生,描绘出水墨唯美的意境……






羽墨书画


不管是工笔,写意,新水墨,还是新文人画,这几种绘画形式在过去和未来都存在了很长时间。也是绘画实践当中值得继续不断探索的绘画形式。

中国画需要探索和拓展的核心部分,是笔墨语言和绘画思想。“笔墨当随时代”是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说法,但是笔墨需要跟随时代的本质,是艺术思想跟随时代,而不是说某种绘画形式落后或者创新了。

工笔绘画从唐宋时期就存在,发展演变至今,技法技能的变化其实并不大,但是我们会看到各个朝代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特色。写意绘画也是同样的历程。

至于当今出现的新水墨,新文人画。我们可以具体到时代背景来分析,他们并非一种彻底的创新。

新水墨和新文人画针对的是“食古不化”而言,而不是彻底否定“古代”,就好比年轻人总要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会用排斥的方式去接受新事物,改造老事物,但是最终还是会在古与今中找到平衡。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历史发展规律。

所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内部都有不断拓展创新的可能,任何时代都会出现本领域内的创造性大家。而不是说新水墨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出现了,别的艺术形式就要彻底消失在历史里了。

不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几个艺术概念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被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思想主张或许会被歪曲和利用了。市场行为和艺术思想本身的价值还是需要去理智分辨,不能一刀切一棍子打死。

下图:1.江宏伟工笔花鸟 2.李老十写意作品 3 徐华翎新水墨 4.朱新建新文人画






诸城胡子


您好,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从事国画创作工作和喜爱国画的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属于国画范畴,“新水墨”这个称谓的由来只是就绘画的样式和风格而言的。

写意或工笔,只要是风格,样式或技法有别于传统,都可以称之为新水墨。从国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每个历史时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变化。宋代水墨对于唐代水墨而言是“新水墨”,民国水墨对于清代水墨来说是“新水墨”,以此类推。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出路有发展,这适用于写意也适用于工笔。工笔也好写意也罢,同是画中国画的没必要相互贬低或带着一种“我的画派才有水平”的观点,要知道,国画艺术博大精深,风格技法各异,你的画法或画派只是一小部分。天外有天,艺外还有艺。时代发展了,在传承的同时还应该创新,今人的画如果跟前人没区别那未免太怪异了。

当今的国画画坛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出现了很多好的新水墨作品。它们风格各异,题材有新意,对技法和画材也有大胆的尝试和改良。所以我的观点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要在传承前辈技法的同时创新改良才有发展。闭关自守的抱着老传统会制约中国画的发展。

下面分享几副新水墨,有工笔也有写意请大家欣赏,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尽请笑评。最后两幅是我的绢本工笔拙作,请指教。










璐璐玩艺术


就艺术而言,任何画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大的画种,画不好也是个小,再小的画种,画好了就大了。所以,不论是写意国画,工笔画,还是新水墨,不发展,不创新,不突破,那个都是死路一条,只有独劈溪径,创新路子,找突破口,那个都有发展前景。

当今的时代已进入一个以画说话的年代,那些以主席,院长论身价的现象己慢慢的缩小,各艺术团体都在寻求自我的突破,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模式,摸索更适合当代的笔墨语言。就拿国画来说,画家们也正在丢掉那些所谓学术性的黑,丑,野,怪的形式,积极探求符合大众审美诉求,符合当代特色的绘画题材,绘画最终是要挂在老百性的墙上的,不只是挂在展览馆展展而已。

工笔画的画家们也都在寻找突破,从过去那些院体的传统工笔转化为更符合时代气息的新工笔。西安的新工笔画院的李敏就带着她的团队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所画工笔作品色彩清新典雅,画面更加鲜活灵动,表现形式多元多样,题材越来越拓展,为工笔画发展带来一丝亮光。这是一个非常好艺术现象。

新水墨刚提出也是饱受争议,光怪陆离,为人们不能接受,近几年经过一番沉淀,已向正确方向发展,一些新文人画别具一格,让人呯然心动,以别出新裁的画面表现不一样的新题材,己引起评论界的好评。

总之,这个话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至于那个画种能发展的更好,只有用时间说话,让我们拭目以待。








笔墨瞬间


中国画不论大小写,还是工笔各有所长,我都喜欢。但是我更偏爱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寥寥几笔就能概出物神,把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展示得栩栩如生。当然今天是讨论写意与工笔谁更有发展前景,我这样说:一种展现给人们的是精细和具体,一种展现给我们的是粗放和概括,所以对这两种画风的取舍因人而宜。但是从表现力讲,写意画的表现力更加充分一些,它可以把对象的形、神、意展示得活灵活现,可能工笔画在这放面受到的限制就要多一些,尤其是对“神”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写意画的发展前景要大些。一一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顺良9


这样大的题目于我等这小人物而言,确有以大欺小之嫌,硬着头皮试答吧,见笑了。

中国山水,包括其它的画种和素材,应以厚重为上,辅以虚灵,这两者都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任何的画种对于每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画家而言,其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

可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画正在走向衰落和萧条呢?大抵是人们看到的所谓国受到西方表现派的影响与日俱增,光影,明暗,色彩搭配,追求极似,似是有悖于传统的中国画,这种情形不仅存在我国,就是西方的油画与雕塑也不及几千年前的经典,而这其中缺少的元素是相同的,就是历史的厚重感。

我一直以为人们对厚重感的认识是有误区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画家专注的笔端,大部分来自于上百几千年的流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试想一下,当今一幅精品,若干年以后,厚重感和古意也会增加的,特别是古意,那是历史干的活儿。

年龄阅历知识有限,不免以偏盖全,见笑了。




读书耕田人王七


很难说。工笔一直是老百姓喜欢的,也是国展喜欢的,虽然费时费力,但很难体现国画的高度深度性。而写意是高度概括提炼的,需要很不错的水墨技巧和悟性才能画得好,但不受官方国展重视,因为其实官方展览也还是田园式审美,没有突破。新水墨比较自由和有思想性,但其实很多画家不具备文人素养,缺少阅读缺少文化吸收,只是技术上的一大抄。新水墨也包括工笔和写意,形式表达上自由一些,可能未来发展会大一些。但要出大师级的,可能很少,因为现在的人很难静心少一点功利心去做艺术,艺术是寂寞之道是一个人的隐匿清欢,不需要太喧嚣。


百家艺术


学习者是学习先进理论。有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能产生出优秀、不一样的优秀创新作品问世。而且,通过这样的先进理论,使之创新实践方式方法丰富多彩。

有了先进的理论引领艺坛走向,创造、创新将不断涌现出来,这才是艺术正常、正确的发展。才是艺术工作者的正确工作状态。

至于画的品种,都是创新出来才会有的。有了先进性的理论,任何新的品种都是能够发现、发展诞生的。

画的品种,不能作为引导前进方向的标杆!

任何创造、创新都是在人的思想状态下诞生出来的。没有人的思维劳动,就没有一切!!!

任何品种形式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人的思维才是可以改变一切、诞生一切的。任何示范给人看的都是固定的,只有教你怎么样思维的人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你一笔一画、怎样画的是不称职的先生。

学问、学习方式方法,是学先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学先生的一招一示。

先进的理论~指导、引领一切!

先进艺术实践产生出先进的艺术理论。先进的艺术理论指导新的艺术实践!二者就是一个互相转变、相互替换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没有这个方式运动,艺术是停滞不前的。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规律!任何事物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的,马克思曾经这样论断的。

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其目的是节约宝贵的探索、摸索时间,达到极早地创造、创新之目的!!!

当一种新的先进艺术理论与正确实践诞生了,就是洪流。这个洪流将势不可挡!这也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对艺术创新更多、更好需求的发展必然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