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楚云飞在病床上说的解放军大规模战略与成吉思汗如出一辙,对此你怎么看?

我为你心动你为我行动


《亮剑》中,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楚云飞在病床上听到了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消息,知道国军在大陆的失败已经无可避免,就是因为他看到,解放军这种大迂回的战略思路,不是要把国军赶出大陆,而是要尽可能的把国军消灭在大陆,避免让国军过多的逃往台湾,为接下来解放台湾做准备。

传统上,历代从北向南进攻,多数都会选择在荆襄一带突破南方的防线,同时在长江下游渡过长江,两路进兵,压迫南方政权。即便选择比较大的迂回,多数也是先攻取四川,占据上流的优势,在进攻荆襄地区的时候,同时从四川出发,顺流而下,可以水陆夹攻。但蒙古开了一个先例,有两次比较大的战略迂回。

第一次是在灭金过程中,当时金国已经迁都到了开封,窝阔台率军与金军隔黄河对峙,而拖雷率领的三万蒙古西路军,却从关中一带出发,向南进入汉中,又沿汉水穿越宋朝境内,再向东进入金国境内,从南向北进攻金军。拖雷军突然出现在金军后背后,金军就全线崩溃了,只能放弃开封,继续向东南方向逃跑。

之后,在与南宋的对峙中,蒙古曾经发动过多次对南宋的进攻,每次都把主要进攻方向放在钓鱼城和襄阳两个点上,但始终未能突破宋军的防线。到蒙哥时期,忽必烈奉命镇守关中地区,蒙古命令忽必烈进攻四川,忽必烈也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战略迂回,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进军路线,就是从关中西部地区绕过秦岭,沿着甘南、甘孜进入川西藏区,再一路向南,最后消灭了云南的大理政权,再由南向北进攻四川。

蒙古的这两次战略大迂回,都是在对手正面防御体系已经比较稳固,正面进攻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出奇兵,从对方防御体系的边缘地带进行战略迂回,绕到对手防御体系的后背去,再从敌人背后进攻,就可以突破对手的防御体系。而且,蒙古的这两次大迂回的行军路线,所经过的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非常艰险,没有特别坚强的战斗意志,是做不到的。

而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之后,国军主力军队已经基本上都被消灭了,国军在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等人主导下,曾经试图退守西南,依托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固守待变。但解放军一方面由四野沿今天的京广铁路南下,进行正面进攻,攻占广州后,再由陈赓兵团向西进攻广西和云南,一面由二野秘密从武汉取道陕西,翻越秦岭,进入陕西,再逐步进攻云南地区,进行战略迂回,打乱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退守西南的计划。

此外,在进攻广东时,林彪试图正面一线平推,这样做比较稳妥,而陈赓主张迂回兜击,绕道到敌人后背,这样做可以防止广东的国军退守海南岛。发生争执后,中央同意了陈赓的意见,进行了战略迂回,将广东地区的国军余汉谋集团基本上消灭在了广东境内,既没有逃往海南岛,也没有让桂系军队向西退回广西,为之后解放大西南准备了条件。

所以,从战略全局的角度看,解放军在三大战役结束前后,就基本上形成了通过战略大迂回,将国军分割歼灭的战略思路,让国军既没有机会整体退守大西南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将更多的军队撤退到台湾和海南,导致国军像抗战时期一样,固守大西南,坚守待变的战略计划完全落空。楚云飞感慨解放军的战略思路与蒙古如出一辙,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


萧武


楚云飞讲的大迂回战略是当年元灭南宋时用过的一种战略,但是灭亡南宋并不是使用的一种战略。元(蒙古)灭南宋曾经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战略都不一样。第一阶段是蒙古大汗窝阔台攻宋时使用了全面进攻战略,遭遇长江天险,没有成功。第二阶段,蒙哥大汗吸取教训,采取迂回战略从西南进入,灭掉盘踞云南的大理国,然后从大理出动进入南宋腹地,避开长江天险。但是因为南宋川蜀防线的持续抵抗,截断大理与北方的联系,致使从大理出动的蒙古军力量十分有限,根本达不到灭宋的目的。第三阶段,元世祖忽必烈还是从长江天险作为突破口,费时费力彻底将其摧毁后才完成了灭宋的任务。

700年后,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也使用了大迂回战略,从规模和战略目标上都和蒙古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按照楚云飞讲话的时间段,解放军一共使用了两次大迂回行动。第一次是打击桂系军阀白崇禧,解放军集中了第四野战军大部和第二野战军一部,总共4个兵团17个军,50余万兵力,兵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第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指挥5个军从武汉出发南下担任正面攻击;东路由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和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第4、15兵团从南昌出发向广东推进,然后沿着南海海岸向广西进攻;西路由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3个军从常德南下,向中越边境推进,然后向西进入广西。

经过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历时八个月,解放军最终歼灭桂系集团全部连同其他一些国民党军队共计30万人,解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中南五省全部。

第二次是解放大西南的战役。目的是为了解放大西南川、康、云、贵四省和防止国民党军在中国大陆最后一个军事集团南逃国外的去路,解放军部署了大迂回战略。

这次解放军集中了第二野战军大部,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共计60万大军从湖北、贵州、陕西三个方向发起攻击。解放军的攻击行动最先从湖北、贵州发起,目的是为了迅速将防守川东、鄂西的国民党军宋希濂集团20余万人歼灭。陕西方向的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暂时按兵不动则是为了抑留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于川北、陕南,好让南面的解放军放手歼敌。

很快,解放军迅速歼灭了宋希濂集团,控制了川东。胡宗南集团如同惊弓之鸟,仓皇向川南川西撤退。但为时已晚,南路解放军向川南、川西快速推进,北路解放军也越过秦岭,如泰山压顶般向成都平原挺进。两路大军如同两把铁钳,将胡宗南集团连同从川东一路西撤的国民党军其他部队约30多万人紧紧包围在了无险可守的四川盆地之内、成都平原之上。与此同时,结束了广西战役的解放军第4兵团也迅速向云南挺进,封锁中缅边境,完全切断了中国大陆上国民党军撤退到境外的一切道路。

大西南战役历时不过两个月,解放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一次战役歼敌数目的最高记录——90万,彻底解放大西南云贵川康四省。

相比这两个间隔700年之久的大迂回战略,蒙古人没有达到灭亡南宋战略目的,但是解放军却完成了解放南中国的战略目的。


大将军威武K


过于美化楚云飞的战略眼光了,并且解放战争收官阶段的战略布局与成吉思汗也不相同,诚不可同日而语。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攻略四川的先后次序不同,在这一点上,虽然是在医院里跟部下的闲聊,楚军长云飞不能欺负我们答友读书少。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自北向南的统一之战,大多是逐鹿中原后渡江南下,而惟独蒙古灭南宋是“右向左大迂回”,即先进攻四川甚至一直打到大理(今云南附近),然后回转,在地势居高临下,在长江顺流而下,横扫华中和东南半壁,取杭州灭南宋。

况且楚云飞的结论中还有个错处,真正完成蒙古铁骑这一战略构想的,已经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们,诸如蒙哥大汗和后来的忽必烈等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打败金国和西域诸国后,还未来得及经略中原,便已挂掉,原句中改成“蒙古军队”可能准确些。



归根到底,还是蒙军大军在陆上无敌,却不习水战之故,苦战襄阳也时日颇久,生怕蹈了曹操的覆辙,《射雕英雄传》里不就有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故事。

而毛主席的战略布局可是大手笔,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左向右大迂回”,首先通过三大战役平定东北、华北和中原,渡江之后第三野战军经略华东,第四野战军追歼华中的桂系部队,之后是两次漂亮的左勾拳,并且是远近两层的大迂回,绝非蒙古人的战略水平可以比拟的。



第一层,是占领南京的第二野战军主力两个兵团,以及配属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两个军,紧随追杀白崇禧四野的身后,秘密由湘西杀入川东,一举打垮宋希濂兵团,杨勇五兵团同时占领贵州,切断了四川境内所有国民党部队南逃的道路,之后配合陈锡联三兵团北渡长江攻取重庆和成都,在贺龙率领一野18兵团自秦岭南进的配合下,将准备“川西决战”的胡宗南集团消灭一大半,争取起义一小半,胜利解放全川。

由此,胡宗南残部能够逃走的只有一个方向:西康,在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川康交界,最后肯定是死路一条。



第二层:是临时划归林彪指挥的二野陈赓四兵团,其实这事挺尴尬,陈赓是黄埔一期生,早年还是林彪的上级。但陈赓坚决贯彻了毛主席大迂回战略,自江西出动,一路杀进广东、广西和云南,在地图上画出来一条漂亮的弧线,使试图出海逃往海南岛的白崇禧桂军、余汉谋粤军全部被兜截,在身后四野大军的掩杀下基本灰飞烟灭,少部逃往越南和缅甸。

如果不是陈赓兵团的长距离大迂回成功,让桂系残部逃上海南岛,后面的事情还真麻烦了。



在云南边境,陈赓的部队再次进行了小规模迂回包围,将自台湾飞来指挥的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生俘,陈赓用兵,令人叹为观止。期间两次抗命,让林彪很是不爽,但在毛主席的坚决支持下,陈赓兵团十万大军圆满完成了战略大迂回的任务,是平定西南、歼灭国民党军残部的功勋部队。

其实由于学期较短,黄埔毕业生除少数在陆军大学进修过的高级军官外,战略眼光并不准确。在抗日战争初期,担心日军复制当年蒙古军队路线的,也是军事委员会的保定系军官团,黄埔五期的楚云飞在《亮剑》里逃离大陆前,捧把泥土桥段不错,而关于战略层面的感慨,在笔者看来,完全是画蛇添足。


度度狼gg


楚云飞说解放军与蒙古军战略如出一辙,大概意思都是由北向南,都是集中兵力进行“兜击",但有所不同。蒙古军打的是右勾拳,最先攻南宋是窝阔台大汗,采用全面进攻,西路取四川、中路攻襄樊、东路侵两淮,不算成功。后蒙哥大汗听取谋士建议,采取重点进攻策略,主力攻四川,想入川后,效法三国晋伐东吴,沿江而下,由西向东,最后平南宋,因蒙哥在钓鱼台城受伤而亡,攻宋受挫。忽必烈取汗位后,采取中路突破,把攻击重点放襄阳方向。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郭大侠就是战死在襄阳城。蒙古军总体战略是由西向东,意图先获取南宋陆上要地,进尔将南宋政权逐步压缩于东南沿海,最后驱逐于海上而歼灭。解放军是打的左勾拳,主要由东向西,目的是防蒋军效法郑成功,将主力撤往台湾,并依托台湾海峡和海空军优势,踞守台湾和东南沿海一些岛屿顽抗,尽可能将蒋军主力歼灭在大陆,为日后解放台湾扫清障碍。所以渡江之后先由三野取浙闽,封锁蒋军退台之路,建立海空军,训练部队登陆作战能力,伺机攻台湾。四野入湖南、取两广、夺占海南岛,二野入川云贵横扫大西南,一野取陜甘青宁西北诸省,最后入藏、疆、蒙而解放全中国。


静水深行


一样个锤子,蒙古那是少数民族抢地盘。是解放战争是国共内战,争夺的是政权的合法性。你想一想你如果想要抢地盘怎么抢,肯定是先近后远,能占领就占领,能抢光就抢光,能杀光就杀光,不用想怎么治理,反正不是我老家,先捏软柿子。而你要想争夺政权,想的肯定是占领制高点,包括人口数量多,兵家必争之地,政治经济最强的,打蛇的九寸,毕竟是自己的土地,你不能全搞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