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天干地支与乾坤

一年有十二个月,于是有十二个代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算命、看相、看风水都要用到的。古人解释,所谓干就是树干,其实不是。再查古书上,我们“干支”两个字非常有道理。天干是由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变化出来的。

易经:天干地支与乾坤

太阳系统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加上日月,在古代天文学叫做“七政”,道教把他们神化叫七曜,有对应的神仙。我们小时候读《幼学琼林》要背的,“日月五星为之七政”。

子月就是阴历十一月,它的节是大雪,气是冬至,卦象是复卦。也是阳气生长的时节。为什么以子午开始呢?这是根据阴阳消长而来的,“冬至一阳生”,冬至是月中,所以一阳生就是中气开始。这个“中”字就要注意啦,中究竟是哪里?天上的中心,还是地下的中心?在我们身体是哪一个地方发动这个呢?其实是冲脉。

这个冲脉同中气很有关系,我们提到这个中气,就要注意卦象,卦的阳爻是一横,也就是一点,代表这个生命一个阳能,向外发展叫做上升,收缩回来叫做下降。一升一降、一收一放是讲物理的现象,在生命就是一生一死,在学理观念里头就是一消一息。“消息”两个字出自《易经》。什么叫“消息”呢?

易经:天干地支与乾坤

譬如十一月冬至一阳生,阳气生命能刚刚成长,到十二月二阳上来地泽临卦,到正月三阳开泰,泰卦,看到的是阳气的成长上升。看到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我们应该感谢生命。可是《易经》的道理,这个叫做消,消就是慢慢用,直到用完为止。依庄子的道理,生的那一天就是开始死亡的一天,所以生下来是在等死。就算是活了一百年、一千年,“不亡以待尽”,不过是在等最后一天的到来,所以生命的过程是消。道家养生为什么注重清净无为,其实为了保养我们的精气神。

那么死亡了以后,是真的没有了吗?不是没有了,那叫“息”,休息去了,休息是充实充电,所以息的时候不是没有生命。我们习惯了把消耗、活动的时候当成是生命,不知道那个息,表面上看到的是死亡,实际上是在充电,是新的生命正在开始。所以叫一消一息之间,换一句话说是一动一静、一善一恶、一是一非等等。

这个我们了解了以后,十二辟卦从子月开始计算,走一圈到阴历的十月,就完全变成纯阴之体,纯阴的卦是坤卦。这个过程就是一消一息之间,代表了这个天地运行,以及生命运转自然的现象。这十二辟卦的作用,十二个图案就是两个东西,以一阴一阳两个为代号。一个是阳能一横,代表了生、生命、生发的力量。在《易经》里有个专门名字叫做“爻”。一爻中断的就是阴爻,不中断的就是阳爻。就是这一阴一阳,说明宇宙之间的相对性,也就是两个相对的力量。

易经:天干地支与乾坤

这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啊!这是《易经》的相对原理,讲宇宙一切万有生命相对的作用。常有许多年轻人学《易经》,以为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不要乱扯了,是两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说他有些道理,但是不一样。不用把科学拿来给自己撑门面,也用不着把老祖宗跟近代人爱因斯坦排排站!如果说老祖宗的学问同爱因斯坦一样,等于说祖父长得跟孙子一样,这是不通之论。

宇宙间有一阴一阳,就是两股力量。我们的动作也好、说话也好,任何生命都有两个作用,这两个作用是生灭的,消息的,所以《易经》讲消息,就是佛学讲生灭法。有成长就有衰弱,有衰弱就有成长,一边高另一边就低了。那你说一个高一个低不能均衡,这个宇宙岂不就没有均衡了吗?说这个宇宙有均衡的话,是假定的,那是形而上的,也要看你如何定义均衡。形而上是不是这样?不知道,暂时不管。

这个一阴一阳在宇宙的作用由两个符号代表,就是乾坤两卦。现在看乾坤两卦,每卦三画。这两卦三横的画法,在唐宋以后有一个名称叫做先天卦,只有三爻。把三爻卦再加上三爻,就叫六爻卦,是后天的用法。为什么先天卦只画三爻呢?等于老子说的一个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以后不谈了,已经发展到不晓得多少数了。所以先天卦也只画三爻。

六爻卦是后天的用,讲到后天的用,这里有一个奇妙之处,《易经》讲宇宙一切法则,它只画到六爻,没有第七爻了。但是古人将第七层叫做游魂卦,第八叫归魂卦,这个很有意思的。我们人类的文明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宗教、哲学、科学,你看没一个东西到过第七位,只有六位。你看化学的公式化出来只有六位,第七位那个东西是死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当年就知道,宇宙之间一切的应用法则只到第六位,第七位变了,到了第八位是归魂返本还原。虽然是还原,但与原来还是不同,已经变了,所以叫归魂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