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首芳?

执着的心灵


说起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子女,我们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他的六个女儿。我们会想起名声丝毫不比乃父弱的少帅张学良,我们会想起开国少将张学思,也会想起有美食家之称的张学铭,但是对于东北王的六个女儿,知道的却并不多。

张作霖和他的部分子女

如同民国的绝大多数军阀一样,成为东北土皇帝之后,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也开始了三妻四妾的生活。张学良先后娶了六个媳妇儿,这六个妻妾为他生了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而张首芳,就是张作霖原配赵春桂为他生的长女。

众所周知,少帅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但他并非是张学良的第一个孩子。张学良还有一个嫡亲的姐姐,她就是张首芳,也被称为张冠英。在张作霖的八子六女中,张首芳和张学良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而且两个人出生的时候,还在张作霖尚未发迹之时,两个人的童年,也并没有她的弟弟妹妹们的条件那么好。因此,张作霖对张首芳其实是十分宠爱的,这其中,大概也有弥补张首芳幼年颠沛流离生活的意思吧。

张作霖的六个女儿

在电视剧《少帅》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出嫁的张首芳回娘家时,气势很足,甚至连张作霖的妻妾都有些怕她,从中也可以看出张首芳在家中的地位和强势的性格。张首芳和亲弟弟张学良的关系十分好,张首芳对于弟弟张学良也十分疼爱。

不过,这个颇有些男子性格的张首芳,婚姻生活却极为不顺。从张作霖的行事作风就可以看出,张作霖有浓重的封建家长式作风。在他的心目中,女儿自然是可以疼的,但是,如同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女儿们需要政治联姻乃至和亲一样,她们也需要为家族做贡献,在张作霖制定的家规中就专门有一条,儿女的婚姻必须由他来做主。

张作霖

而对于子女的婚姻,张作霖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必须为张家的“大业”做贡献。因此,张作霖的女儿都经过张作霖的安排,几乎都嫁给了当时的权贵,以帮助张作霖扩充势力和笼络部下。作为长女的张首芳自然也不例外。

在张作霖的安排之下,张首芳最终嫁给了当时的黑龙江督军鲍贵卿二子鲍英麟。选择鲍英麟当女婿,张作霖自然也有他的打算,除了觉得鲍家与张家“门当户对”之外,时任黑龙江督军的鲍贵卿,在结亲以后,也会成为张作霖在东北扩充势力的最好助手。

张作霖

至于张首芳本身的意见和她嫁过去以后是否幸福,则全然不在张作霖的考虑范围之内。鲍英麟曾是张学良东北讲武堂的同学,但是鲍英麟却并未展现多少的才华,反而如同绝大多数的纨绔子弟一样,拈花惹草样样精通。

刚嫁过去时,虽然两个人没有丝毫感情基础,但慑于张作霖越来越大的权势,两个人尚能平安无事,两人婚后也育有三子二女。但是皇姑屯事变,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张首英在丈夫面前的待遇就一落千丈。

张学良

尤其当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丢失东北之后,认为张首英娘家势力不行后,鲍英麟更是向张首芳提出了离婚。不同于思想开放的今天,离婚再去寻找幸福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与封建社会无异的民国期间,离婚对一个女人而言,意味着她赖以生存的天塌了。

因此,骨子里十分传统的张首芳并不同意离婚,但她与鲍英麟的婚姻也名存实亡,鲍英麟更是再娶了她人。九一八事变后,张家彻底失去了东三省,孤苦无依的张首芳则回到弟弟的身边,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张首英的父亲和弟弟

尤其张学良被软禁之后,孤苦无依的张首芳,生活更是极为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听到了张首芳的生活困难,还是总理亲自安排,在北京张首芳才有了住所和救助补贴。1954年,56岁的张首芳在北京病逝。


鸢飞九天2018


张首芳又名张冠英,是张作霖的大女儿,原配赵氏的独生女,也就是张学良的亲姐姐。


张首芳在张家的时候也是家中的一霸,全家上下都不敢得罪她,也就养成了她嚣张跋扈的性格。张作霖为了稳固自己东北王的地位,也为了耳根清净,就把她嫁给了当时的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儿子鲍英麟。这是一场政治婚姻,而在张作霖的几个女儿中,只有最小的女儿六女儿没有被包办婚姻。既然是政治婚姻,那么能够得到幸福可能性自然是很小的,尤其是她还有着嚣张跋扈的性格,在张作霖活着还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而张作霖死后,她的婚姻状况骤变,丈夫想和她离婚,但是她也是一个被封建思想荼毒的可怜女子自然是不愿意的,于是丈夫开始对她家暴,甚至另寻新欢。后来,她实在受不了这种情况,跑去投奔了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也被软禁了,这就导致了她一直没有收入,而且还没有一技之长。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知道她的情况后给与了她特殊照顾,在北京为她安排了房子,并且每个月还发给她补贴,持续到1954年去世。

从她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尤其是在失去了父亲和兄弟的照顾后。首先,她是一个可怜的女子,被封建思想荼毒的女子,其次在婚姻中她还是一个缺少勇气的女子。所以,个人认为她虽然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她自己缺少勇气。


欢乐的秃子


张首芳,民国军阀张作霖的大女儿,一个看似性格“泼辣”,实则内心非常柔软的东北妞儿。

为了保护弟弟张学良,她敢跟生父张作霖叫板,甚至直呼张作霖大名,并扬言砸碎他脑袋。她嚣张跋扈的性格不但让张作霖屡屡吃瘪,也同时让张作霖几个姨太太都畏惧三分。


人哪有天生“泼辣”的?深谙人情世故的东北王张作霖,与郁郁而终的糟糠之妻赵春桂,怎么可能生出一个性格泼辣,嚣张跋扈的闺女?尤其,早年间张作霖的身家并不富裕,张首芳也没有泼辣的滋养环境。

那为何张首芳给人留下的是一幅泼辣相,甚至泼辣的有些让人心疼呢?

关键问题,还是出在了张作霖身上。

张作霖,一个有智谋、有手段的大军阀,手下四十万兵马雄踞一方,他不怕日本人,不怕蒋介石,姨太太们不敢招惹他,孩子们动不动也要挨鞭子。就这样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大女儿张首芳。

说到底,也是因为张作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张作霖出身很苦,跟赵春桂结婚时一无所有,在乡下呆了三年后做起了土匪,这才开始一点一点发迹。

他与赵春桂结婚后生了三个孩子,张首芳是大女儿,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张学良,一个是张学铭。

做土匪的日子不比在家中务农,可以时时刻刻陪伴家中老小。张作霖在外创业,家里的一切自然要落到媳妇赵春桂身上。毕竟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赵春桂在张作霖背后默默为他付出了很多,尤其随着三个孩子的出生,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张首芳偏大一些,母亲身体抱恙,自然也要学着照顾两个弟弟,而且她并不能时常看到张作霖,所以在心底,就有一种张作霖并不关心他们娘几个的感觉,这是小孩儿都会有的情绪。


张作霖发迹了,有钱有权,再也不用当土匪东奔西跑,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张作霖也没能逃出男人的这点劣性,在发迹后也开始招起姨太太。

赵春桂作为张作霖的发妻,也是糟糠之妻,在张作霖背后默默地付出了那么多,但在张发迹后,赵只是改善了生活条件,并没得到张作霖身心上的回报,反而雪上加霜,这让赵春桂早已被劳累拖垮的身体不堪重负,终于卧床不起。

作为大女儿的张首芳,自然是知道内情的。母亲赵春桂并不在乎张作霖有没有钱,不在乎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不好,她在乎的只是张作霖这个人对感情的忠诚度。

但是赵春桂并没有如愿,张作霖在发迹后逐渐疏远了赵春桂,每日徘徊在姨太太中间。终于,赵春桂忍受不住这种煎熬,郁郁而终。

这时候张学良和张学铭都还小,张首芳能懂一些人情世故,所以也就开始对张作霖有了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看似“泼辣”,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一个生母已经去世的人,只剩下一个不顾母亲不顾孩子的老爹,和两个弟弟。张首芳自然跟两个弟弟比较亲一些,对老爹张作霖,也必然是仇视的。

这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实际上就是张首芳在用自己的行动一步一步紧逼张作霖,试探张作霖。她在试探张作霖是不是一样不关心不在意他们姐弟三人,所以每当张作霖打张学良时,张首芳总是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抵抗。

张首芳年龄大一些,记事要早一些,对张作霖和赵春桂的食儿知道的也就多一些,所以每当张首芳拿出母亲的死来威胁张作霖时,张作霖都选择沉默。

欲望毕竟只是欲望,血浓于水的感情才是难以割舍的。他可以肆无忌惮的教育张学良,但是不敢动早已记事儿的张首芳。其实,张作霖内心是亏欠他们母子的。

张首芳长大以后,被张作霖的第十条家规“婚姻不得自主,由张作霖包办”嫁了出去。这桩婚姻,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是一场政治联姻,而政治联姻多数又要以悲剧收场,所以张首芳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

张首芳被张作霖嫁给了鲍毓麟,这桩联姻巩固了张作霖东北王的地位。有张作霖在背后撑着,张首芳在鲍家也是一个姑奶奶,而鲍毓麟也不敢对她怎么样。

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了,鲍毓麟也开始暴露本性,在外边沾花惹草。张首芳本可以直接跟鲍毓麟离婚,因为弟弟张学良的势力还在,鲍家也不敢怎么样。

但这时候张首芳幼年独立的性格就凸现出来的,父亲死了,有痛苦是从来不愿意跟弟弟说的,所以她一直在默默的忍受着。

后来,张学良被囚禁,张家失势,张首芳的痛苦才刚刚开始,鲍毓麟偶尔会对她拳打脚踢,暴力相加,最后只能跟鲍毓麟离婚。

张学良被囚禁,有跟鲍毓麟结婚,张首芳的日子并不好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周总理给张首芳分了一套房子,才勉强让张首芳过得好一点。

可能是这一生的经历太过曲折,过早的消耗掉了她的心力,在1954年的时候就去世了。


说到底,张首芳是可怜的。泼辣和跋扈,不过是自我保护的一些手段,而后来的政治联姻,也因张家败落而逐步漏出惨象,她的一生,始终没有逃出幼年的阴影。幼年的经历,让他一生都佯装撑起坚强的外表,只有孤身一人的时候,才独自安抚那颗受伤的心。

所以有的时候,女人撒撒娇,命会好一点。

太坚强,多是悲剧。



梁宇航


应该说,做张作霖的儿女是很悲惨的。有人会说:张作霖堂堂东北王,位高权重,作为他的儿女,岂不是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吗?非也。在张作霖眼中,什么都是用来交换利益的,尤其是儿女,她的大女儿张首芳就是第一个受害者。

张首芳的母亲赵春桂为张作霖生下两男一女,其中,张学良是在张作霖被土匪头子金寿山追杀时,生在了马车上。当时照看赵春桂的就是大女儿张首芳。因为从小目睹母亲是如何跟随父亲张作霖艰难生存的,所以张首芳最不怕张作霖,相反的有些恨他。

张首芳性格大大咧咧,但是对弟弟们却异常疼爱。在她的照顾下,弟弟张学良和张学铭都得以健康成长。其母亲因为常年见不到张作霖,所以时常心存怨恨,久而久之,生了重病。当时张作霖还以为妻子赵春桂是赌气才装的病,于是没有理会。当赵春桂病重时,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三个孩子。而此时的张作霖还手搂着五个姨太太享受呢,你让身为大女儿的张首芳如何不恨张作霖。

后来,张作霖派二太太前去看望赵春桂,当时赵春桂已经只剩一口气了,尽管经过抢救,仍然撒手人寰而去。二太太给张作霖发电报,说大夫人病逝,张作霖还不相信。当张作霖亲自驱车回去时,才发现家里只剩下三个孩子了。丧事办完后,张作霖便把三个孩子带去了沈阳,而此时张首芳更加疼爱两个弟弟,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母亲。

来到奉天(沈阳)之后,张首芳才发现,曾经那个落魄的父亲变了。他不再贫穷,当上了奉天督军,住上了雕梁画栋的房子,家里规矩也变多了。因此,一开始姐妹三个不适应,张学良还因此犯了错,被张作霖一顿臭骂,还被按到椅子上抽马鞭。张首芳一看弟弟挨打,于是冲过去对张作霖高喊:你再打小六子(张学良),我砸碎你的狗头。张作霖一愣,才发现,女儿长大了,颇有妻子赵春桂的影子。

慢慢的,张首芳发现,张家规矩甚严,远非当年那个穷家可比。比如,所有夫人均不得询问政事,参与谋划。也不得无故滋生事端,祸起院内。这两条保证了张作霖的后宫平静,使得他可以安于理政。

各房的太太们,都不得以正房自居,统一称夫人,地位平等。各房不经允许,不得私自过生日,不得虐待下人。各方太太们按照等级领取自己的俸禄(等级由张作霖定),全家上下实行等级分餐制,卫兵有卫兵吃饭的标准和地方,下人有下人吃饭的标准和地方,各方太太在各方吃饭,不得聚餐。所有人晚上十点之后,无故不得在外逗留。

张作霖这些规矩很有效,虽然她有五房太太,但是基本做到了相敬如宾,没有争风吃醋,将家里搞得鸡犬不宁。张首芳心想:最起码母亲的正室位置父亲没有忘,正高兴呢?谁知道当她知道最后一条,她几乎要哭了。为什么呢?

最后一条是管子女的:子女婚姻,均有张作霖一人包办,不得自作主张。当时清朝已经灭亡,新学盛行,张作霖还搞这一套,张首芳很生气,但是她没有办法。很快,张首芳知道了这条家规的厉害,因为张作霖要嫁女儿了。那么张作霖将大女儿张首芳嫁给了谁呢?

张作霖当年被清廷招安后,做了巡防营五营的统领。他的幼时伙伴鲍贵卿出门闯荡,当上了新陆军左镇左翼步兵第二营管带,深受段祺瑞的器重。当时鲍贵卿回老家访亲时遇到张作霖,张作霖于是谈起往事,顺便口头承诺了两个儿女的娃娃亲。换句话说,张作霖想通过鲍贵卿结交北洋系势力,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张作霖将大女儿张首芳嫁给了鲍贵卿的二儿子鲍英麟,而这桩婚事也帮了他大忙。什么忙呢?张作霖成为奉天督军后,急于夺取黑龙江的权利,但是黑龙江当时由徐兰州把持,跟张作霖一样,几乎独立,北洋系都没有办法。

后来,张作霖就给段祺瑞出招,让段祺瑞派鲍贵卿去担任黑龙江督军。为什么呢?因为鲍贵卿是北洋系的人,这样的话北洋系就可以控制吉林军政了,而张作霖会配合鲍贵卿武力赶走徐兰州。段祺瑞没有想到的是鲍贵卿跟张作霖真的穿一套裤子,最后倒是张作霖借鲍贵卿的手把黑龙江给霸占了。

就这样,张首芳成为张作霖和鲍贵卿两家的连线,婚姻成为了政治牺牲品。张首芳和丈夫鲍英麟两人没有什么感情,张作霖活着时还倒好,两人基本能够和睦相处。等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后,鲍英麟马上就翻脸了。

鲍英麟向张首芳提出离婚,被张首芳拒绝。后来,鲍英麟迎娶了新的夫人,张首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至此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随着张学良的起起伏伏,张首芳的生活也变得很不安定。

(张作霖的六个女儿)

张学良被囚禁后,张首芳的日子一度很窘迫,不过即使这样,她仍然挂念这弟弟的生命安危。最后张学良远渡重洋而去,张首芳留在大陆孤独终老。1954年,张首芳病逝于北京,终年56岁。

张首芳的一生很悲惨,但她不是最不幸的,相比于其他几个妹妹,张首芳不算最惨。张首芳的异母妹妹张怀英被张作霖嫁给了蒙古贵族包布,此人是个痴呆儿。四妹张怀卿被张作霖嫁给了张勋之子张海潮,此人是个精神病患者。因此,论起来,张首芳还算是幸运的。


每日趣评


看过少帅朋友们应该会对张首芳印象深刻,这是个典型东北大妞,敢作敢为,为弟弟可以和爹拼命,最后让谁也不怕的张作霖害怕。

但历史上张首芳并不如此。作为张作霖大女儿,张首芳生于1898年,当时张作霖年仅24,刚因甲午战争战败,原本是军人的张作霖,逃回家乡辽西,才和张首芳母亲,赵春桂结婚。由此可知,张作霖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小角色。张作霖在家乡待了几年,不甘寂寞的他开始换活法讨生活,这活法就是土匪,等土匪越做越大后,张作霖才发迹,于1902年被清政府收编,从此走上青云直上之路。

而张作霖原配赵春桂,是张作霖人生低谷时伴侣,也是发迹前的发妻,随着张作霖地位越来越高,男人坏毛病就出来了,那就是喜新厌旧,张作霖开始对赵氏渐渐疏远。为此赵氏郁郁寡欢,年仅38岁就抑郁成疾去世了。

她去世前已经为张作霖生下3个孩子,分别是长女张首芳,弟弟张学良和张学铭。妈妈去世后,作为姐姐的张首芳就担负起照顾二个弟弟任务。张学良小时,深受姐姐疼爱,姐弟关系非常好。张学良只要受欺负,姐姐都会出头。也因此晚年张学良提到姐姐时,满脸都是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个在电视剧《少帅》中有段也表现过。

情节如下:张作霖枪决小舅子戴宪生,张学良得知后,认为戴宪生罪不至死。于是借题发挥把私塾老师气病了。张作霖听闻大为恼火,对张学良大打出手。这时全家苦劝都没用,唯有姐姐张首芳护在张学良身前,拿一把菜刀恶狠狠对父亲说:“你再打六子,我砸碎你脑袋”。随后说:这里不是我的家,我要去找我妈妈。”

女儿的决绝还有男人的愧疚,让想到张首芳母亲的张作霖就此沉默,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张首芳和张学良就这样互相扶持互相照顾,直到出嫁为止。

军阀出生的张作霖,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特别是对待儿女方面,尤其如此,他曾制定十条家规,第十条是,“子女婚姻不得自主,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教条主义,也因此注定了张作霖女儿们的命运那就是沦为其政治交易牺牲品。

张作霖6个女儿,张首芳、张怀英、张怀瞳、张怀卿、张怀曦、张怀敏。在张作霖被死前,前面4个女儿都被其包办了婚姻。而张首芳丈夫就是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二公子,鲍英鳞。

这鲍英鳞和张学良曾一起在东北讲武堂学习骑兵科,是同学关系,也是当时东北知名的官二代。鲍英麟与张首芳结婚后,自然成了张作霖姑爷、张学良姐夫,这桩婚事可谓是亲上加亲,张作霖也因此稳固了东北王的位子。

真实的张首芳从小性格乖张,泼辣刚烈,就连张作霖还有几个姨太太见了她都要让三分。但即使这样的性格,她还是服从了父亲命令,嫁给一个从来都没见过面的男人,不得不说是时代弄人!

这段从未谋面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这鲍英鳞有着和所有公子哥一样个性,就是风流成性,不顾家,婚后鲍英鳞依然拈花惹草,时不时传来的桃色新闻,让原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人,越来越嫌弃对方,虽如此,但保守的张首芳还是觉得,离婚是件丢人的事,就这样一直维持这段破碎的婚姻。

可惜感情总是你情我愿,随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被炸死。

张首芳在鲍家待遇越来越差,开始几年因弟弟张学良执掌军权,张首芳尚可依仗胞弟势力,鲍家也不敢完全冷落他!可谁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这下张首芳在鲍家地位就急转直下,鲍二少爷另觅新欢不说,还对张首芳报以拳脚。直到后来鲍英鳞提离婚,张首芳也是名门之女,须得照顾颜面吧?不肯离婚有何用?就此,张首芳被鲍家赶出家门。

而自己唯一的靠山,弟弟张学良却因为西安事变,被软禁。姐弟俩一度失去所有联系。直到1947年,张首芳才收到张作霖旧部从南京转给她的信,张学良与张首芳终于联系上了。

张学良在信中告诉张首芳,自己身体很好,精神不错,就是眼睛有点花。张首芳捧着弟弟来信,泣不成声。对张首芳而言,父母去世,弟弟就是唯一,得知弟弟活着,只是被囚台湾,张首芳心终于落下。

1947年新春刚过,张首芳准备前去台湾看望张学良,却因为身份特殊未获批准。同年5月,张学良老部下莫德惠获准去台。张首芳拜托其将一些生活用品、家庭照片和家书带给弟弟。莫德惠回来时捎来少帅亲笔信,信中说要一部《明史》。为此,张首芳专程去北平,买书寄到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定居北京,日子过得很凄惨。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特意调拨一处住房给张首芳,还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使其安度晚年。最后张首芳于1954年病逝。

如何评价这样一个豪门大小姐,只能说时代弄人吧。从小出生名门,自幼娇生惯养,养成任性、拨扈恣态。一旦遇到生活波折,她就没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她其实是封建残余思想的牺牲品!按照张首芳本来性格,如何肯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如果她有自主选择权,又如何会选这样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最后的他还是无法逃脱维系家族门第的颜面的现实,最后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


阿斗不傻


张作霖一生,娶了六个女人,生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

对于张作霖的儿女,多数人也许只知道一个丢了近8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少帅张学良,或者还会知道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的张学思将军。

原配赵氏为张作霖生了一女二儿,卢氏为他生了二女,许氏生二儿二女,张氏生了四个儿子,马氏生了一个女儿。

戴氏因为触怒了张作霖,被迫离开了帅府,后来剃发当了尼姑,一生也没有给他生个一儿半女。

张作霖对待女儿和儿子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这或许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在所有人看来,儿子远比女儿更重要,女儿嫁出去了便成了别人家的人,只有儿子才会己成自己的家业。

她们作为张作霖的女儿,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她们不用为了生活而发愁,不幸的是她们没办法为自己的生活作主,只能沦为张作霖在政治上的一个砝码,一个可以送给别人的礼物。

张首芳也没有例外。

赵氏为张作霖生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女儿即是张首芳,儿子则是张学良和张学铭。

张作霖的父亲被人打死后,他和二哥去报仇,可是却因为枪走火而打死了仇家家里的一个老太婆,不得已而逃亡,后来在赵家庙看上了一个女孩——赵春桂。不过,当时的张作霖哪里入得了赵家的眼?

所以,张作霖只好气呼呼又气馁地走了,后来好不容易在军队里当了一个小军官,便回赵家庙娶了赵春桂。

张作霖早年脾气暴躁,惹怒了不少人,要不是赵氏帮他从中调解,恐怕张作霖也不会有日后的成就,所以说赵氏在他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是,赵氏的命不好,陪着张作霖熬过来最难熬的日子,却没来得及在张作霖发家后享受享受最好的生活,便已经在1912年病逝了。

1898年,赵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张作霖为她取名冠英,也叫首芳。

英雄之冠,群芳之首,这或许便是张作霖给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后来,张首芳被张作霖许配给了鲍毓才。

鲍毓才是一个很平庸的人,被认为“既少知识,又无才干”,所以张家有不少人是不同意将张首芳嫁给鲍毓才的。卢氏和赵氏感情很好,在赵氏死后,更是将首芳、学良和学铭三人视为己出,因此卢夫人的反对最为激烈。

可是,张作霖为什么偏偏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平庸的鲍毓才?这便要从鲍毓才他爹——鲍贵卿说起了。

张作霖和鲍贵卿应该说是老相识了,张、鲍两人是同乡,鲍家在张家的对面,而且当时鲍家经济条件要比张家好上不少,所以鲍家还接济过张家,所以说张作霖早年时受过鲍家的恩惠。

在张作霖还在为了活下去而东窜西窜的时候,鲍贵卿已经在北洋军中当了军官,也得到了段祺瑞的赏识,军职也因此“突突突”地往上窜。

这时候的张作霖在干什么?他在1902年才接受了清政府的招安,当上了一个营长,起步很晚。可是,他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很快,1912年便已经成为了27师师长,这时鲍贵卿却只是一个旅长,被张作霖甩在了后面。

不过,张首芳的婚事却早在张作霖执掌奉天以前便已经定下来了。

鲍贵卿在升任北洋第二镇步队协统后,曾回过老家一趟,路过新民府时遇到了张作霖,此时张作霖的军职和鲍贵卿已经不相上下,两人又是同乡,所以他们便很默契地选择了“合作”,以后遇到什么事也可以互帮互助。

怎么合作?中国人历来便喜欢用姻亲来巩固所谓的“合作关系”。

所以,张作霖便将张首芳许配给了鲍贵卿的儿子鲍毓才。

当卢氏表示反对的时候,张作霖则表现出了他果断的一面,以及作为封建家长的所谓威信,他用不可质疑的语气说道:“人家孩子是官宦子弟,准错不了!”

是的,张作霖将女儿许配给鲍毓才,从来不是看重了鲍毓才的什么才识,而是看中了他的家世——他爹鲍贵卿的军职不低!

张、鲍两家的联姻,将来在政治上、军事上,鲍贵卿很可能会对张作霖有所帮助,张作霖是看到了这一点。

对于张作霖给自己包办婚姻,张首芳是什么态度呢?

张首芳性格较为内向,也不爱说话,所以对于张作霖的安排,她的反应反倒远远不如卢氏,卢氏为她的婚事操碎了心,她却沉默地承受这一切。

卢氏为了让张作霖取消张首芳的婚事,对张说:“咱们这个丫头太老实,冷丁离开走走这么远,会想咱们的。再者,我又怕她吃不好鲍家的饭菜。”

张作霖听了,却冷冷地说:“真是妇人之见!这都好办,给她一名厨师带过去,她身边的丫鬟老妈子也都跟过去,还有啥不随心的?”

卢氏一听,便知道张作霖是铁了心要将张首芳嫁给鲍毓才了,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1917年,张作霖趁乱拿下了黑龙江,然后推荐了自己的儿女亲家鲍贵卿出任黑龙江督军。

鲍贵卿虽然当了一省督军,可是他的儿子并没有那么争气,毕竟在所有人看来他也只是一个平庸之辈,即便一个小小的营口海防联军营营长也是张作霖交给他的。

张首芳因为性格、性别的原因,所以在历史上并没有张作霖的儿子们那样那么鲜活,在嫁给鲍毓才之后也只是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后来从营口移居到北京,在1954年病逝。

张首芳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没有因为她的父亲是张作霖而变得伟大,也没有因为她的父亲是张作霖而变得渺小,过着平淡、普通生活的张首芳反倒最显真实。

张作霖的六个女儿中,除了在张作霖身亡时只有4岁的小女儿张怀敏的婚姻没被他包办以外,他一手包办了5个女儿的婚姻。

不过,他的五女儿张怀曦虽然已经被许配给了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的儿子,可是张作霖在1928年突然被炸死后,婚事便被取消了,后来去了美国。


吾与吾国


张作霖,谁都知道是盘居在东北的大军伐,可他反日,故在后来就有了列车在皇古村被日本人炸死的事件!

1898年,张作霖与第一夫人赵春桂的女儿出生了,由于女儿是张作霖的第一个孩子,故取名首,而芳通常表示好看也代表是女孩的意思。其实张作霖只是草莽之辈,当然,此名也由别人给取的。

张首芳一年年地长成了大姑娘,旧时有女大不中留的说法,张首芳也该嫁人了。


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过去女儿出嫁或男孩招亲都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张作霖又在6个老婆和6个女儿的大家族中还规定了:嫁女一律由他作主。这就造成了张首芳后半辈子的悲惨遭遇。

旧时,儿女成婚特别是有权势或显贵的达官贵胄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张作霖也不例外,他看中了黑龙江省督军的二儿子鲍英麟,督军鲍贵卿与张帅同样掌管着军权,算是门当户对吧!而督军次子鲍英麟年龄与张首芳也相仿,算是般配吧!

可是,张首芳早已見过鲍英麟,她并不满意未来的这个夫君。但在那个半封建残余势力的社会中哪有女人做主的份儿?尽管张首芳自幼养成了骄扬拨扈的性格,也由于张作霖喜欢这个女儿,使得张首芳养成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秉性,就连那些姨太太都惧她三分。

皇古村事件的发生,张作霖炸死。


张首芳在鲍家的势力一落干丈,开始几年因有少帅张学良执掌军权,张首芳尚可依仗胞弟的势力在鲍家还没有完全被冷落,要知道,张首芳那种脾气,鮑家是谁见谁怕!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西安事变,张学良给老蒋软禁了起来。这一下张首芳在鲍家的地位也就不存在了,鲍二少爷开始在外另觅新欢,张首芳稍有不满,鲍二少爷就报以拳打脚踢,全副家暴不用其极。到了后来,鲍英鳞干采提出离婚;张首芳也是名门之女,须得照顾颜面吧?张首芳不肯离婚又有何用?鲍英鳞过去惧她几分,现在你张首芳又有谁为你撑腰?于是张首芳被鲍家赶出了家门。


一个出生于名门的千金小姐,一身养尊处优,曾几何时受过如此的凌辱?又如何去面对复杂炎凉的世态?张首芳没有几年就几乎沧落成乞丐...

幸好,新中国成立。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按排人将张首芳作出了妥善的住宅和生活。张首芳于1954年寿终。

张首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由于她出生名门,自幼娇生惯养,因此养成了任性、拨扈一副高高在上的恣态。然而一旦遇到生活的波折,她就没有能力去面对或应付复杂的社会。同时张首芳也是封建残余的牺牲品!以张首芳的性格,按现代人的择偶意识叫做两情相悦,断不会从父从夫?正因为时代弄人,张首芳维系门第的颜面,怯怯终送了自己的一身幸福!


星空89831416


张首芳是张作霖的大女儿,张学良的大姐,出生于1898年,原名张冠英。

张首芳虽然生在有钱有势的张作霖家,但是她的童年过得很凄惨。她的母亲叫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春桂跟着张作霖也是很苦,两人有感情的时候,张作霖没什么时间在家,而且起初没钱没地位。张作霖成天在外打打杀杀,让赵春桂在家担惊受怕,后来张作霖有钱有势力了,却抛弃了赵春桂,令人心寒。



赵春桂因伤心忧虑,后来生了病,过早离开了人世,留下女儿张首芳,儿子张学良和张学铭,当大姐的张首芳才15岁。三姐弟从此失去了母爱。于是张首芳自然地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有好吃的留给弟弟,帮弟弟盖被子,哄弟弟开心,洗衣服,甚至帮弟弟打架。

因为张作霖对孩子十分严格,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经常打骂孩子。有一次,张作霖狠打犯了错的张学良,张首芳看着心疼,可是又拉不开父亲,她情急之下拿起一把菜刀,冲着张作霖说:你要再敢打我弟弟,我剁了你的脑袋,这是你的家,不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回去找妈。

妈……当时张作霖面对如此强势的女儿,都愣住了。他没想到女儿竟如此疼爱自己的弟弟,顿时觉得自己也有些不对。一提起赵春桂,感觉十分愧疚,心疼不已。

张首芳生在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不幸,没有享受到父爱,也没能自己找一份惊天动地的爱情,甚至没有机会说喜不喜欢,只有配合父亲的政治需求。张作霖把张首芳嫁给了黑龙江督军的儿子鲍英麟。两人面都没见过,更没感情可言。张作霖连问都没问就把张首芳嫁了过去。

婚后的张首芳是个传统的太太。在家不出门,操持家务。而丈夫成天在外拈花惹草。张首芳很失望,无奈地折磨着度日。因此张首芳的童年不幸,婚后的生活也是痛苦。

张作霖死后,张首芳离了婚并被赶出家门。没有去处的她找到了张学良。张首芳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几个孩子对她来说也算是安慰。

张学良在西安出事后,张首芳快要急疯了,她四处打听还托人捎东西过去。1954年张首芳病逝于北京,终年56岁。因此张首芳是个国民好姐姐,既当姐姐又担负起母亲之责,特别疼爱弟弟。其次是个传统的中国女子!不反抗包办的婚姻,也不愿提出离婚。三是悲哀而喜剧的人生!生在有钱有势的家庭却不幸福。

所以说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楚,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哪一个都不是绝对的好和坏。

期待关注!我是史里淘声,请赐评。


史里淘声


张首芳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是有点陌生的,突然提起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谈起张作霖和张学良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详了,这个张首芳就是张作霖的大女儿,张学良的大姐。

张首芳出生于1898年,原名叫张冠英,虽然自己的父亲是个有权利有金钱的人,但是她的童年过的很凄惨。

张首芳的母亲叫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一起跟着张作霖吃苦,两个人有感情的时候,张作霖不仅没时间在家,而且还没有钱没有地位,一直过的很贫寒,张作霖是个混部队的,整天打打杀杀,日子也是担惊受怕。

后来张作霖有自己的势力了,但是却抛弃了这个女人,很是让人寒心,哪个妻子是只为了和你吃苦而存在的?

赵春桂也是伤心忧虑,后来疾病缠身,早早的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女儿张首芳,儿子张学良和张学铭。

此时年龄最大的张首芳也才只有15岁,孩子失去了妈妈就像失去了一层天然的保护层,父亲再怎么样,也很难像母亲一样不让孩子受一点气,于是姐姐就天然的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

有好吃的留给自己的弟弟,帮弟弟盖被子,哄弟弟开心,给弟弟洗衣服,甚至是帮弟弟打架。姐姐护着弟弟还曾有过这样引人深思的一幕:

张作霖是个对孩子十分严格的父亲,奉承的也是“棒棍之下出孝子”,所以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一次张作霖痛打犯了错误的张学良,张首芳很是心疼,但是也拉不走自己的父亲,无奈就拿着菜刀冲了出来,冲着张作霖就去了:要是再敢打我弟弟,我非要杂碎了你的脑袋。这里是你的家,不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回去找妈妈。。。。。

当时张作霖面对如此强势的女儿,都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能做出这么激动的事,也没有想到这个姐姐如此疼爱自己的弟弟,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父亲他行为的不适,而且作为父亲,他在孩子的心里形象是不太亲切的。

但是张作霖最不能面对的是自己的原配夫人赵春桂,几个孩子一提起,他是十分愧疚的,这也是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触及就会疼痛难忍。

生在这样的人家,可以说是张首芳的不幸,他没有享受到父慈,也没能自己找一份惊天动地的爱情,甚至是没有机会说喜不喜欢,只能是去配合自己父亲的政治需求。

张作霖把张首芳嫁给了鲍英鳞,这个人的父亲是黑龙江的督军,这个人也是张学良的同学,家世确实不错,但是他和张首芳没有情感可言,两个人见都没有见过,也没有人问过张首芳行不行,就是下个命令让张首芳嫁过去。

婚姻都成了命令,这难道不悲哀吗?虽然张首芳一直护着弟弟,一直很强势很独立,但是她也不得不服从,她早就觉得无奈了,有好多层任命的意思,反正争辩也争辩不了,就由他去吧。。。。。。

婚后的张首芳就是个传统的太太,在家几乎不出门,操持家务。但是他的丈夫鲍英鳞是个不老实的人,没事就出去找女人,从来没有本本分分的在家里和自己的妻子相处。这一切让张首芳很失望,原本就没有感情的两个人变得更加的陌生痛恨,相互折磨着度日。

因为张首芳是个传统的人,又生活在那个传统的年代,离婚成了丢人的事,就是感情破碎了也要继续的走下去,镜子碎了,捧着碎片也要继续一起走。如果说张首芳的童年是不幸的,那她婚后的岁月更是痛苦。

但是她用自己的幸福,换来了自己的父亲张作霖王位的稳固。但是张作霖死后,鲍英鳞随即就提出了离婚,让张首芳离开了自己的家。没想到忍让也没能换来长久,苟且偷生都要被赶出家门,心里是怎样的憋屈?

张首芳一个人孤苦无依,只能是回到了自己的弟弟张学良那里讨个生活,这样其实也好,和自己的弟弟一起生活,除了面子上不好,别的还都是很舒心的。

张首芳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相对来说总算是稍许的安慰。

虽然自己的一生道路坎坷,几多不顺心,又伤心又伤情,但是她始终十分疼爱张学良,把他当做自己唯一的亲人,张学良在西安出事的时候,姐姐张首芳都要急疯了,一直想办法打听消息,后来张学良也是一直和这个姐姐联系着,她经常给张学良捎东西,可以说一生都把这个弟弟放在了心尖上。

1954年,张首芳于北京病逝,终年56岁。

对于她的评价,我愿意给出几个这样的标签:

1,国民好姐姐!

她从小就代替妈妈照顾着张学良,弟弟受过她比谁都难过,这是一份十分难得而又深厚的姐弟情,这其中掺杂着的是浓浓的母性之爱。

2,传统的中式女子!

她没有反抗自己的父亲包办婚姻,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提出离婚,没有在失去依靠的时候自食其力。

3,悲哀而戏剧的人生!

小小年纪丧母,在自己还需要照顾的时候却照顾起了自己的弟弟,因为张作霖的势力享尽荣华,但是婚姻不幸,在金钱不缺的情况下也依然活的痛苦,最后还被离婚,再次成家,一生伤情不要太多。。。。

很多时候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甚至是相信投胎的说法,时常问自己为什么在投胎的时候没有选一个有钱的人家。但是长大后就不了,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痛苦,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哪一个都不是绝对的好坏。

欢迎大家斧正,关注~


历史试卷


打小母亲早亡,后来和张学良一起被张作霖接回。小时候脾气暴躁,但确实一个好姐姐。也算享尽了荣华富贵,毕竟是大帅府的大小姐,后来被安排了政治婚姻。随着奉系军阀的倒台,一切开始悲催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