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 老九沒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為何拼命幫助老八奪嫡?

忠肝義膽嶽老三


愛新覺羅·胤禟(1683年—1726年),清聖祖康熙的第九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在老四雍正即位之後,改名為允禟。

咱先說這老九的出身,之前文章《胤禩如何由“廉親王”變成了“阿其那”》時,我就提到過說老八廉親王出身一般,而這老九的出身呢,卻是要遠遠高於老八。

老九的生母是誰呢?宜妃。或許光提名字你還不熟悉,那提播個沒完沒了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你一定知道。宜妃就是劇中鄧婕扮演的那位主兒,她可是歷史上,康熙爺正兒八經的寵妃啊。當然啦,子憑母貴的道理誰都懂,老九一出生就比其他阿哥更受關注。

單從出生來看,老九應該領銜老八才對啊,可結果卻是老八領銜老九,甚至老九甘願成為“八爺黨“的一員。究其原因,確實是因為老八太會做人了,自帶“主角光環“,可惜卻一天也沒有真正做過主角。

老八儘管在眾皇子中,出身顯得不夠高貴,但起碼也是一個皇子。少年立志的他,在日常為人處事上,尤其是與阿哥們的相處中,都表現得非常大度和儒雅。久而久之,諸位阿哥都有願意和老八交往,就連老大、老三和老四,在“九子奪嫡“前也對老八的評價很高。而老九胤禟則尤其願意跟隨這個八哥混,簡直當成了自己的“帶頭大哥“一般。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時,老九受封為固山貝子,編入正藍旗。他不同於其他的滿人,自幼便好書嗜讀。還有一點特別的難能可貴,他平時喜歡發明和創造,曾親手設計了新式戰車的模板, 並且首開滿族人學習拉丁語的先河。這些事蹟都是其他的任何阿哥或者王公所不擁有的。

可見,老九根本不是《雍正王朝》中的那種貪婪無腦之輩。

由於老九聰明而且忠誠,所以老八也非常信任自己的這個弟弟。大清朝嚴禁皇子們結交大臣,所以老八與心腹大臣的私密信件,全部都由九弟胤禟用拉丁文書寫,相當於給信件加了密,非常的安全。老九胤禟瞬間就由工程師變成了諜報人員,成為了老八集團內部信息可以暢通無阻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人擔當,喜好施捨, 講究義氣, 這些都是老九胤禟的突出特點。康熙時期,他有一次前往西北大營,途徑鞏昌府(今甘肅省隴西縣)。發現知府何圖頗有才幹,甚是喜歡,遂贈其房產,而且前後兩次為其捐納。並囑託十四弟胤禵:“人才難得,你該為留意。”後來派往胤禵的軍中效力。

老九的確是一直對自己的八哥忠心耿耿,“九子奪嫡”時期為老八與軍隊之間的往來穿針引線,出力頗多。在老八競選皇帝失敗後,甘願和他一起受難,絲毫沒有改旗易幟,更沒有落井下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老爹康熙駕崩,老四胤禛成為大清公司新的董事長。老八胤禩集團徹底玩兒完,從此老九胤禟也開始一起連遭厄運。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老九胤禟被革去黃帶子,去除宗籍。三月,他的名字被老四雍正皇帝改為“塞思黑“。朝廷議奏其罪狀共計28條,內有行止惡亂、奪據各處、希圖儲位、貪得無厭等等內容。在獄中倍受煎熬而死,享年僅43歲。

到乾隆四十三年時,上諭:“就二人心術而論,覬覦窺測,誠所不免。及皇考詔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屢向朕諭及,愀然不樂,意頗悔之,若將有待。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唐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此實仰皇考仁心,申未竟之事,想在天之靈當愉慰也。”

弘曆總算把這兩個苦難的叔叔名字又改了回來,繼續收入族譜,也算是為這哥倆平了反。



文史不假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老九胤禟的出身。老九胤禟是所有的皇子中,身份比較高貴的皇子之一,老九的母親是宜妃,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主子。作為康熙皇帝的寵妃,宜妃的兒子自然也備受寵愛。其實在那些成年的皇子中,老八胤祀的出身是比較低的。但是老八胤祀的能力很強,能夠把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從集團影響力方面,甚至太子胤礽集團都不如老八集團。在整個集團中,老八胤祀是核心,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屬於主要成員,此外還有很多的高級官員。



在老八集團中,老九胤禟的地位僅次於老八。為了幫助老八,胤禟可以說是拼命幫忙。清朝高層規定,皇子和官員們不準出現過於密切的來往。因此,老八集團一般都是用書信聯繫。如果使用傳統的漢字,如果自己的書信被對方查貨,那這個問題就太嚴重了。因此,老九胤禟自學拉丁文,利用拉丁文書寫了一套帶有密碼的信件。即使繳獲了信件,也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在保密工作方面,老九胤禟開創了先河。老九之所以做這麼多,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八哥能夠繼位,但一個問題出現了,老九胤禟為何不自己爭奪皇位呢?



老九胤禟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且勢力也不行。如果貿然加入皇位的爭奪,估計很快就會成為犧牲品。與之相反,加入老八集團,自己能夠成為集團的二號人物嗎,何樂而不為?老九幫助老八幹了很多的事情,按照老八的性格,絕對不會對自己的弟弟們下手,尤其是老九。在老八集團中,一直有“毒蛇老九,草包老十”的說法。老九在整個集團中,屬於半個智囊和錢袋子。老九胤禟控制了江淮地區的鹽稅,這是老九最大的優勢。老九希望自己的錢袋子能夠永遠保持下去,如果是其他的皇子上臺,肯定會治理江淮地區的鹽務。只有老八胤祀登基,還會默許自己的利益。



所以說,老九胤禟並不想做皇帝,而是希望獲得很多的利益,成為清朝最大的富家翁。依靠老八的庇護,自己的地位無可撼動。從老九胤禟忽悠百官在正陽門迎接老四胤禛,就不難看出老九的水平之高。張口一句話,已經挖了一個大坑。如果老八胤祀上臺,那老九期望的局面會最終出現。可是老八胤祀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老八集團的行動總是慢了一步,老四胤禛最終捷足先登。在老四胤禛登基成為雍正皇帝之後,老八和老九仍然蠢蠢欲動,給雍正皇帝制造了很多麻煩,很多辦法就是老九胤禟想的。因此,雍正皇帝對這兩個弟弟恨之入骨。



在自己的皇位穩固之後,雍正皇帝決定對老八集團下手。 老八集團遭到了清洗,老八和老九被囚禁,雍正皇帝把他倆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在滿語中,這是豬狗的意思。由此可見,雍正皇帝多麼痛恨這兩個弟弟。老八胤祀是核心,肯定會被打擊。老九胤禟與老八一樣的出發,可見老九胤禟的地位之高。至於那位只會嗷嗷叫的老十胤䄉,雍正皇帝真沒放在眼裡,老十胤䄉一點事都沒有。在乾隆皇帝上臺以後,對自己的叔叔們平反,當時,老十胤䄉還擔任了一些閒職。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允禟是清聖祖一眾皇子當中出身、地位比較中庸的,他是清聖祖早期的寵妃之一、宜妃郭絡羅氏(出身滿洲鑲黃旗)所生,和恆溫親王允祺一母同胞。他的出身比清世宗、怡賢親王胤祥(二人生母出身內務府包衣)等人要高,但是比廢太子、理密親王允礽(生母為索尼的孫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和已革敦郡王允䄉(生母為遏必隆的女兒、溫熹貴妃鈕祜祿氏)要低。同時,允禟在政治方面興趣似乎也並不大,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也不太受父親清聖祖重用(因為會做生意斂財,甚至被父親清聖祖斥為“奸商”),這一點決定了他沒有獨立參與儲位之爭的實力。彼時,允禟能做的,要麼和他胞兄允祺一樣置身事外,要麼投入其他兄弟的陣營。



雖然政治野心不大、政治能力平平,但是允禟為人十分聰明,精通多種語言,而且尤善經商理財。因此,允禟成為了一眾兄弟中的“土豪”,沒有之一。而奪嫡、拉攏人心離不開錢,這也是允禟進入八哥允禩視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齒序接近、年齡相仿,自幼一起讀書,允禟和允禩的關係本就比較親近,加之允禩的刻意拉攏,允禟倒向允禩陣營也就順理成章了。實際上,允禟在允禩陣營充當了“金主”的角色,這也是他在允禩集團能夠穩坐第二把交椅的原因。這一點也是允䄉等人所無法相比的。允禟本身沒有政治野心,他倒向允禩集團,除了兄弟關係較為親密之外,無非是和做生意一樣,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已。因此,允禩對他也不像對恂勤郡王允禵那般充滿戒心,二人合作自始至終都非常愉快。



由於具有商業頭腦,允禟除了作為允禩的金主之外,也成為了允禩重要的智囊之一。雖然政治上無所建樹,但是商業操作和政治鬥爭多少還是有共通之處的,這也是允禟一直為允禩所器重的原因之一。相較於只能起鬨架秧子的允䄉,和打著自己小算盤的允禵,允禩自然更加倚重允禟。至於為什麼康熙四十七年允礽第一次被廢后,允禩受到老爺子清聖祖刻意打壓,允禟卻依然堅決支持允禩奪嫡而沒有改換門庭,原因其實不復雜。他在允禩一黨陷得太深,已經無法撇清自己了。而且,即便改換門庭,自己最多也就是一個外圍人物,很難再進入核心。從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支持允禩奪嫡是最佳選擇,因為只有允禩成為了皇帝,允禟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到這個時候,實際上允禟已經是孤注一擲,在賭身家了。知子莫若父,清聖祖給允禟“奸商”的評價一點兒不委屈他。更何況,彼時的允禩只是遭到了父親的打壓,卻沒有完全失勢,加之還有後來允禵的崛起,允禩集團翻盤的機會還是相當大的。作為“商人”的允禟斷然不會就此改換門庭,失去“賺大錢”的機會。



終究事與願違,清世宗笑到最後成為了皇帝。這個時候泥足深陷的允禟已經沒有抽身的機會了,只能跟著允禩一條道走到黑。作為允禩的“金主”兼智囊,在允禩徹底失勢之後,允禟的威脅遠比允禩要大得多,因為他是允禩翻盤唯一可以依靠的經濟力量,而任何上層建築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更何況,“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誰能保證允禟在被逼無奈之下不會孤注一擲?因此,清世宗在清洗允禩集團時,將允禟和允䄉、允禵等人進行了區別對待,留下了威脅較小的允䄉、允禵的性命,卻堅決要置允禟於死地。說到底,清世宗讓允禟“暴斃”並不完全是個人恩怨,更多的還是防患於未然。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這個問題細細琢磨一下,確實有點意思:若說聰明,這老八集團裡,我認為老九可以排第一,就從這自學拉丁文這一項技能,就可以看出其聰明程度;若說經濟實力,老九也必然第一,若說這出身,老九的出生明顯高於老八一大截,可為什麼這方方面面都高於老八的人,卻沒半點心思去爭奪皇位呢?咱們接下來展開聊聊。


首先,咱們來聊聊這老九的出身,前文我提到這老久的出身遠遠高於老八,老九的母親是宜妃,很眼熟對不?沒錯,正是《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那位宜妃,歷史上的宜妃也是康熙的寵妃之一,所以,子憑母貴,老九出身一開始就比較高,遠高於領頭人老八,老八的生母則是良妃衛氏,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原系辛者庫至賤籍,是康熙妃子中父母地位最低的一個。從出身來說,老九完全可以領銜老八,但結果卻是老八領銜老九,其原因則是因為老八比老九在其他能力強。

老八雖說出身不高,但怎麼說也是一個皇子,再加上他深知自己沒有好的根基,所以在日常為人處事上,與官員們的交往中,都表現出一種儒雅、大度的形象,久而久之,無論是大臣,還是其餘皇子都比較喜歡和這位八哥交往,這就是老八能力強的一面:懂得如何籠絡人。老九也正是看到了老八這一點,所以,即使自己比老八聰明,但老九卻依然心甘情願的輔佐老八,老九為了老八可謂盡心盡力,為了能夠幫助老八籠絡人心,當時不允許皇子與眾官員走的太近,但這規定並不影響老八集團,因為有聰明的老九,他竟然學會了拉丁文,用拉丁文編寫了一套有密碼的信件,這樣,不懂的人即使收到信件,也看不出其中的內容,這也正是老八集團可以和官員之間暢通無阻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九在老八身邊時間越久,則越是發現自己籠絡人心的能力無法超越老八,與其自己與老八成為競爭對手,還不如努力幫助老八奪取皇位,老九除了幫助老八籠絡官員,還為老八集團的行動提供經濟支持,若僅靠老八老九老十這些人的俸祿,來辦事兒,那幾乎辦不了什麼事兒,所以,老九又出面幫忙了,他控制著江南一帶的鹽稅,這在當時來說,江南可就是個寶礦啊,有源源不斷的銀子往北京送,所以,老九能夠源源不斷的幫助老八。


但說完上述的,我還是想回到老九的聰明上來,咱們可以再分析一下,雖說坐上那個皇位,成為帝國的掌舵者,是每一個有能力皇子的最終目標,但當皇帝是辛苦的,這一點老九從其父親身上就可以看到,當上皇帝之後,對於老九來說,不僅不會更好,相反反而會更辛苦,老九當然選擇不去當這個皇帝。


另一個就是老九的心思在哪兒?在銀子上,在電視劇裡咱們可以看到,每年江南都可以源源不斷的向老九輸送銀子,可當上皇帝呢?一是自己就不能再做這私下勾當了,這直接與老九的願望是相違背的啊。但輔佐老八上位就不一樣了,倘若老八上位後,以自己與老八的關係,老九的地位肯定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老九的日子會非常舒服,其次就是,老九在舒服的同時,可以繼續享受江南那邊的銀子。這種日子多瀟灑,這正是老九所想要的日子。

所以,對於老九來說,獲得最多的利益,且自己能過的舒服,才是自己的目標,當皇帝去受苦,可不是自己的目標。但只可惜,老九跟錯了人,老八雖然有不錯的“社交能力”,但卻缺乏了一個真正當領導該有的能力“果斷”,老八集團在連續幾次的重要關口,都是因為老八的猶豫而葬送機會,可以說,老四的上臺,除去老四自身的努力和鄔思道的bug,老八集團的“暗中相送”也是一大助力;所以,老八的優柔寡斷,不僅葬送了自己當皇帝的夢,也葬送了老九過逍遙日子的夢。


但你老八、老九葬送了自己,已經很可憐了,卻沒有動搖老四對你們倆的仇恨之心吶,老八集團內每個人究竟幾斤幾兩,老四很清楚,這集團靠的就是老八和老九兩人,所以老四上臺後,對老八集團的清理,最重的也就是這兩位,將兩位改名為“阿其那和塞其黑”,狠,夠狠,直接改為豬狗了,而之所以對老九下手,也正是因為老四看到了老九的聰明,因為老四知道,老九正是老八集團的“賢內助”啊,沒有老九,老八集團的這些點子哪來?


所以,老九不當皇帝,沒有其他,我認為就是老九的志向不在此,並不是所有士兵都想當將軍,也並不是所有皇子都想當皇帝。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其中很多細節和人物關係都值得玩味。


由於康熙皇帝太能生,而且兒子的質量都比較高,終於演變成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奪嫡中主要有三股主要力量,分別是以太子胤礽為首的”太子黨“,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和最終獲勝的”四爺黨“,九阿哥胤禟就是八爺黨的骨幹。

帝位誰都想做,若論出身九阿哥比八阿哥稍有優勢

八阿哥的母親是良妃,出身較低,據記載良妃曾被以“辛者庫賤婦”受過侮辱,相比之下九阿哥的出身就高貴一些,其母為郭絡羅氏宜妃,也就是很多影視劇中陪康熙微服私訪的宜主子。

宜妃在康熙朝備受寵愛,除了他一共為康熙生育了三個兒子,分別時皇五子,皇九子,和皇十一子,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五阿哥胤祺,胤祺“心性甚善,為人淳厚”康熙甚愛之,康熙四十八年封其為和碩恆親王.

九阿哥雖然出身較好,但是在眾多皇子中也排不上號,想靠出身爭奪皇位也沒什麼優勢,相比之下八阿哥胤禩雖然出身一般但是能力卻比較突出,在康熙三十七年時就受封為貝勒,而且胤禩非常會為人,口碑非常好,所以在他身邊聚集了一批人。

一些野史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八阿哥胤禩的嫡福晉郭絡羅氏是宜妃郭絡羅氏內侄女,也就是八阿哥還得管九阿哥他媽叫一生姑姑,不過目前還沒有史料能夠證明這種關係。

八阿哥和九阿哥兩人年齡相仿只相差兩歲,而且分府另居後兩人的府第相鄰,所以兄弟之間的感情更深厚。

可惜就算有老九的鼎力相助八阿哥最終還是奪嫡失敗,雍正繼位後九阿哥的結局可謂悲慘,雍正四年胤禟被削除宗籍定二十八條大罪囚禁致死,相比之下八爺黨的另一骨幹十阿哥胤䄉就因為出身高貴,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而逃過一劫。


一點點歷史


首先老九有沒有奪嫡之心這個真不好說,但他幫老八,其實也是在幫自己。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講個故事,我們都看過西遊記,西遊記裡,孫悟空有實力,也聰明,如果拋開唐僧他能成功嗎,答案是不能,因為他缺少一個平臺,豬八戒這麼懶,總想回家,可他為什麼後來成功了,因為他跟對了人,沙僧為什麼也能成功,是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沒腦子,沒實力,但只要跟有勢力的人,也能成功。所以八爺就是唐僧,九爺就是死心塌地跟他的人,這其實也不能說明九爺就是那幾個徒弟,也不能說明就不是,畢竟九爺也有門人,也有勢力,但他為什麼還要幫八爺呢,這隻能說明他對他自己的不自信,為自己留條後路,首先我們說不自信,八爺號稱八賢王,在大臣們的心目中,八爺是個好人,而且是特別有頭腦,在八爺九爺關係都不錯的時候,九爺的有些事都是八爺給他出謀劃策,給他幫忙,在九爺出了問題的時候,也是八爺給他解決,這樣時間一長,九爺自然就對八爺馬首是瞻,包括九爺的那些手下,也就覺得,九爺辦不了的事,八爺能辦,而且勢力很大,所以我們看電視劇,每次九爺有事,都去問八爺,而且出什麼問題,擦責都幫他解決,這就說明,在自己沒實力沒頭腦的情況下,只有跟對了人,自己還是能夠成功的,所以,九爺這個時候不管八爺有什麼事都要去幫他,而為什麼又說為了給自己留後路呢,因為,自己雖然幫著八爺,但畢竟自己不是主犯,最多就是從犯,即便後來對手贏了,我的罪過或許會小一點,也不至於像八爺一樣,成為第一個被殺的。所以九爺去幫八爺是兩面性的,我努力幫了,如果八爺贏了,我的功勞也不小,八爺肯定不會虧待自己,如果八爺輸了,我也只是跟班的,但從當時的勢力分佈來看,八爺是最有可能的,而且也是勢力最大的,對於幾乎沒有勢力的雍正,九爺不幫八爺幫誰,所以九爺這麼幫八爺,主要還是為自己。


不要懷疑我的未來


那你說,老十三幹嘛拼了命幫老四?

老十三幫了老四,最後成功了,他權傾朝野做了鐵帽子王,但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自己的治國理想。

政治人物,多少都是有一點理想主義的。那些非常現實,事事講得失講算計的人根本搞不了政治。政治鬥爭的風吹雨打早就打得他心灰意懶了。

比如三阿哥為什麼不爭了?就是爭了一下遭到打擊不願意再爭了。後來那個弘晝為什麼不爭了?也是在政治上遭遇了挫折以後的選擇。

老八老九老十,都是幹勁十足越挫越勇的人。怎麼能做到呢?最重要的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八阿哥也不是非當皇帝不可,他後來擁立弘時同樣是發自本心的。他要的是權力,有了權力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這個國家。

老四說國家決不能交到老八這樣的人手裡,其實老八也一樣,他也覺得天下決不能交到老四這樣的人手裡。

九阿哥和八阿哥志同道合,所以一起奮鬥。就像老十三死命幫著老四一樣。

不能因為他是反派就把他看扁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在《雍正王朝》中,老九胤禟是“八爺黨”里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是“八爺黨”的首席智囊兼財政大管家。

胤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點:



第一,門人眾多,且大多充斥在江淮富庶一帶的關鍵位置上,自己也善於經商理財。胤禩自稱賢王,既然賢,那麼按照中國傳統的儒家觀念,手裡就不能沾錢,更不能從事商業。而且一旦直接沾錢,就很容易授人以柄。但是奪嫡這種事需要收買人心,結黨更需要金錢,錢從哪裡來?就從胤禟這裡來。在劇中,我們發現胤禛和胤祥來到揚州籌款,卻苦於當地官員和富商暗中抵制,而這些財神爺們多數都是老九胤禟的門人故舊。諸如兩淮鹽政、漕運這樣的要害部門也多被胤禟門人所把持。就連小小的地頭蛇劉八女,在當地那都是富可敵國、囂張跋扈的存在,也可見胤禟的勢力和財力了。

第二,為人精明,善出損招。在劇中,八爺黨多次以各種方式難為胤禛、胤祥等人,而這些損招大多數都出自胤禟之手。相比於老十咋咋呼呼、大大咧咧的性格,老九胤禟則更加精明深險。比如在胤禛、胤祥籌款歸來時,王公大臣們設宴等待的主意就是胤禟出的;再比如針對旗人自耕自種的新政,胤禟又因勢利導,出主意讓旗人把土地租出去,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那麼,為什麼胤禟自己不奪嫡,卻拼命幫助老八奪嫡呢?

除去出身不好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除了太子胤礽以外,老八胤禩奪得皇位的希望是比較大的,而一旦胤禩奪嫡成功,繼位為君,肯定會推行相對穩健保守的國策,保護王公貴族和官僚士紳集團的既得利益。於是,胤禟的既得利益就能夠得以維護。但如果是老四胤禛繼位,他這麼多年在江淮地區的精英以及聚斂的財富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連部分特權都會被剝奪,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此外,作為他們這個層次的皇族人士,三瓜倆棗的得失可能已經不重要,因為即便是獲罪遭到圈禁,生活上也不會有什麼窘迫,國家朝廷自會出錢養著他們。所以,決定他們行為的往往基於一種政治哲學的選擇,即一個人對國家建設和理想社會的願景究竟是怎樣的。胤禟的選擇可能更接近胤禩,就是要保守穩健,傾向精英階層利益,所以他才會拼命幫助老八胤禩去奪嫡,而老十三胤祥在這方面可能就更接近老四胤禛,所以他才會去支持胤禛啊。個人志趣這東西,往往是沒什麼道理可講的。


達摩說


歷朝歷代都有這種問題,並不奇怪。

你說李元吉幹嘛要幫著李建成對付李世民,李隆基為什麼和太平公主一起對付韋后?不都是同一個道理嗎,椅子就一把,誰不想要。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時候,找幾個同盟,一起捏成一股繩,一起幹政敵。如果李建成贏了李世民,你猜李元吉能不能善終,你猜李元吉想不想再往前走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最後的結果不就是血淋淋的歷史嗎。

阿拉伯人有句諺語:“團結堂兄弟打外人,團結親兄弟打堂兄弟。”都是聯合親的人打不親的人,聯合更親的人打次親的人,而最後的結果正好用我們的一句老話來給阿拉伯人加個結尾。榻臥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迷茫冰城


《雍正王朝》是為數不多的比較好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出生在帝王家,註定了與權謀脫不了干係,老九,老十,十四是老八的忠實擁護者,當然,最後十四做了大將軍王后,權裡慾望膨脹,也是有做皇帝的心思的。

老九拼命用戶老八,是因為外界看來,無論他怎麼撇清關係,他都是老八的人,和老八是一條船上的。老四的隱忍與城府,老九其實是有所知曉的,八爺黨為了奪嫡,對老四和十三下過黑手不少,他深知,如果老四勝利了,那等待他的將會是萬丈深淵。也許在他看來,老四登基,會要了他的命,畢竟老十三獨自一人在養蜂夾道過了好些年,身體心理各方面受損很嚴重,而十三是老四的最忠實的心腹。

相反,如果老八勝利了,他便會飛黃騰達,以他的智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不錯的選擇。

再有,老八也不是善茬,黨爭本來就是無情的,一旦選擇戰隊了,必須堅持下去,他和老八一起共事那麼久,密謀過很多事件,反水對他來講,犧牲太大,風險太大,一旦不擁護老八,那結果就是老八會害他,老四不信任他,等待他的結果必然是眾人唾棄。一旦一開始參與進來黨爭,很難再全身而退,所以老九隻有一個選擇,堅定不移的支持老八,把他扶上皇帝的寶座,給自己掙一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