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遭受了多大的损失?

战斗机解说家


1940年12月6日,约德尔委托国防处处长瓦利蒙特拟定对苏作战指令。最终在原有的计划方案基础上制定出著名的1940年第33408号绝密文件、国防军统帅部第21号训令《巴巴罗萨方案》。12月13日,各集团军群接到了东方战局的预令;12月18日,希特勒以预防性措施的名义批准了该方案。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应在对英战局结束前,以一次快速战役消灭苏联。为此将投入陆军、空军的主力。而在西线以及其他占领区,只留最低限度的兵力。;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军装甲部队应在航空兵的配合下,在普里皮亚季两侧大胆契入苏军纵深,将其围歼在国境地带,并阻止残部退过第涅伯河和西德维纳河,占领波罗的海地区和列宁格勒。

  在经过这一决战阶段后,德军在第二阶段的任务要轻松的多,主要是继续追击苏军残部,并打垮其战略预备队(按德国估计,苏联人应该组织不出来多少预备队),同时占领莫斯科和顿巴斯。`

  第三阶段,德军将几乎不受抵抗地开到阿尔汗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德国的轰炸机将从那里起飞,对苏联在乌拉尔的工业基地进行轰炸。

德军的行动分三个战略方向,每个方向配置一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进攻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攻击乌克兰;而兵力最为雄厚的中央集团军群则进攻白俄罗斯,利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有利地形歼灭那里的庞大苏军部队。然后根据希特勒的意图,中路德军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应分兵北上协助北方集团军群消灭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的苏军。对此持不同意见的陆军在后来的补充命令中则规定,一旦北方德军顺利完成任务,中央集团军群就不必再向那里派出部队,而直接占领莫斯科。

  另外,计划还规定在北极发动一个辅助攻势,以夺占苏联港口摩尔曼斯克,确保重要镍产地佩琴加的安全。德国在战场南段将得到罗马尼亚、匈牙利的帮助(匈牙利在战前还未做出参战决定),而在北段则有芬兰军队配合行动。虽然后者只承认自己是德国的战友而非盟友。1941年1月31日,陆军总司令部《关于部队的集结》的命令规定了各集团军的具体任务以及作战分界线。

1941年6月16日,东线德军开始下发作战指导纲要。6月17日,希特勒下达了《巴巴罗萨方案》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实施的最后命令。6月18日,东线德国陆军总兵力已达145个师(包括陆军总司令部东线战区预备队),其主力已经在苏德边境展开。同一天,从6月10日开始大规模调动的德国空军主力也在东线集结完毕。


边境交战示意图


截至7月10日,德国军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在北方,德军推进了400-450公里,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以及俄罗斯的部分领土,其前锋直指列宁格勒。在中部,他们突入苏联纵深450-600公里,抵达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一线,夺取了几乎整个白俄罗斯,由第2、3装甲集群编组而成的第4装甲集团军正在克鲁格陆军元帅指挥下扑向通往莫斯科的重镇斯摩棱斯克。在南方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地区,德国人也打到了旧国界线,前进了300-350公里,乌克兰首府基辅处于危险之中。

据统计,在1941年6月22-7月9日(西南、南方方面军的统计截至到7月6日),红军及红海军(不包括芬兰方向苏军)一共损失了778751人,其中死亡、失踪、被俘(即所谓纯减员)598305人,伤病员180446人。纯减员与伤病减员不成比例的状况反映出大量苏军遭到了合围(包括众多的伤病人员)的事实。

  在技术装备方面,红军损失了11703辆坦克,火炮、迫击炮18749门,作战飞机3985架。这些武器绝大部分是在弹药和油料耗尽,或者发生技术故障又无法修理的情况下被遗弃或报废的,战斗损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红海军在这一时期损失了1艘驱逐领舰(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号),3艘驱逐舰(2艘波罗的海舰队、1艘黑海舰队),12艘潜艇(11艘波罗的海舰队、1艘黑海舰队)。

遭到空袭的红军机场


在为期18天的边境交战中,德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按照德方当时的统计,仅在6月的9天战斗中,东线陆军就损失了41087人(其中死亡8886人,失踪2707人,受伤29494人,不包括病员以及德国海空军、盟军在东线的损失,也不包括在芬兰战线德军的损失)。而在7月的头13天,东线陆军又损失了5万余人。其在边境战役中的总损失达92000余人,其中死亡约2万余人。

  上述数字显然已经不小,但根据德国1999年公布的最新数字,6月份东线德军的实际死亡人数达25000人,7月死亡63099人(德国战时统计为6月死亡8886人,7月37584人)。由此推算,边境战役期间(6月22日—7月10日)德军在东线的实际死亡数字估计在5万左右,而伤亡总数按照前苏联军事历史研究所所长在80年代末的保守估计,应该在15万左右。在北极战线,德军另外损失了3000余人。

容克-87轰炸机的宣传海报


  德军技术兵器损失也很大。据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日记,截至7月10日,首批投入进攻的17个装甲师已损失了41%的坦克(约1500辆),但其中大部分得到了修复,最终彻底损失的坦克、强击火炮有616辆。另外,德国陆军还损失了12154辆汽车、牵引车,9000多辆摩托车。

  自战争开始以来,在6月份,德国空军在东线战斗损失的飞机数为699架(水平轰炸机286架)。到7月5日为止,已经在苏联的战斗中损失了807架飞机。到7月12日前,损失数字上升到886架,因为故障和事故损失的飞机不包括在其中。在人员方面,仅在6月份的9天战斗中,德国飞行员(不包括地勤人员)在东线就死亡了156人,另有229人受伤,418人失踪。

  在边境战斗中,德国的盟友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其中罗马尼亚军队从6月22日到7月26日,在对苏作战中一共损失了22765人(4271死亡、12326受伤、6168失踪),飞机被击毁58架。匈牙利和芬兰军队的损失情况不详。连同这部分损失,德国集团在边境交战中的损失大约在20万人左右。

战前红军伊-16歼击机机群


荣华之武器堂


巴巴罗萨行动中虽然德军把苏军打的很惨,但是德军自己的损失也是很大的。

最初,德军预估到1942年5月总计伤亡人数为62.5万人。而到了1942年6月,统计部的数据则表示总体伤亡为74万人。截至1942年3月,就损失了36500辆卡车以及44000辆摩托车,2100辆坦克。这些数据给人的印象可能不是很直观,我们看看德国陆军参谋部下属的组织部对此的评估吧。

根据总参谋部该下属部门的评估:将部队的战备水平分为5个等级,1级最高5级最低,其中1级可执行任何任务。5级仅可执行最有限的防御任务。

1941年5月时: 36个师处于1级状态,8个师处于2级,19个师处于3级,22个师处于4级,24个师处于5级。

1942年3月时:8个师处于1级状态,3个师处于2级,47个师处于3级,73个师处于4级,29个师处于5级。

也就是说按照德军总参谋部自己的话说:在巨大的消耗面前,德国陆军从一支几乎适用于所有任务的陆军变成了只能防御的部队。

德军战前有40万预备役,用于填充战斗的损失。然而还不到半年40万预备役就用完了,还要额外再找30万征召兵。决定一个军队战斗力的下级军官和士官的损失比例极高。只有部分精锐部队还维持着较高的战备状态。

而且德军本身机械化程度就不够,除开装甲师外,机械化步兵师的数量也不多,大部分部队只能依靠徒步或者畜力行军。德军确实在开战初期占领了大片领土但是“消灭大量敌军部队”的目标实际上是没有达到的,当然这一定程度上跟苏联那恐怖的动员能力有关系。但是很明显,德军并没有吹嘘的那么厉害。


贞观防务


巴巴罗萨行动是德国针对苏联的一次进攻行动,尽管当时德国和苏联签署了和平协议,但是希特勒认为现在不打苏联,将来就没有机会取得胜利了。

巴巴罗萨行动原定计划于1941年3月进行,但是由于意大利入侵希腊的失败,德国不得不帮助意大利军队,而且还要确保南部不受英国的进攻。计划被推迟到1941年6月开始。

巴巴罗萨行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三爪行动,中央集团军群直捣莫斯科,两边分别占领基辅和列宁格勒。第二,追击残余的苏联军队,并打垮苏联的预备军。第三,取得大片苏联土地的德军可以轰炸苏联纵深地带的工业基地,从而打垮苏联的战斗意志。

很显然,计划失败了。由于希特勒错误的决策和恶劣的天气,导致德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苏联有机会征召大量的士兵入伍,并且工业机器全力开动,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被送入前线。

在这场行动中,德军动用了450万军队分别从波兰,芬兰和罗马尼亚地区发起进攻,在起初的一周内,德军就向前推进了330公里,摧毁了苏联4000架飞机,60万苏联军队。

这场历史上惨烈的行动中德军共损失了78万士兵,而苏联由超过80人被杀,600万人被俘虏或受伤。


星点聚影


巴巴罗萨行动应该是指从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进攻直至7月中上旬打到苏联旧国界线为止,前后20天左右,共消灭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及难以计数武器装备。

但是因为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力,德军也相应的付出了重大代价。据统计,德军(包括仆从国军队在内)共战死20万人(其中德军15万)。损失坦克1600余辆,占整个东线德军的40%以上,其中彻底报废的超过600辆。另有12000辆各类汽车、9000辆摩托车在战役中损失。空军损失各型作战飞机约900架。


大将军威武K


整个苏德战场,德军阵亡381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另有罗匈意芬等仆从国军队阵亡超过70万,另有超过220万德国平民死亡,国民经济被摧毁。但最重要的是,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既无法获胜,也无法体面的媾和,所以战后被全面清算。

一是德国被分割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一直到90年代花费巨大代价才重新统一。

二是德国全部或部分的失去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等领土,战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三是整个东欧地区的日耳曼人被全面清算驱逐,德国失去重要的文化影响力。

四是背负上沉重的历史道德政治负担,在国际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