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百强海航债务危机爆发,它会成为下一个乐视吗?

拜孟


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乐视不好估计,但是海航的未来可能不是以前那么风光!

首先,海航过去10年期间(08-18)资产链拉的太长。从旅游一直延伸到地产差不多10几个板块投资,虽然民航业有良好的现金流但是密集投资举债发展就是他们的秘诀。去年不断媒体报道出海航的一些短期理财开始延期兑付说明了其资金流并不是很健康。

其次,中央政策的去杠杆使海航的现金进一步进入窘迫。过去十年海航不顾风险控制,在全国各地拿地造酒店建房。其资金来源就是通过员工、社会大面积融资其资金成本非常巨大。民航业的利润并不支撑这些资金利润覆盖。

最后,内忧外患的海航目前经营压力巨大。为了转移民间借贷兑付,他们选择了用机票抵债的思路。着同样是饮鸩止渴,如果波及到主业造血海航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综上所述,在2019年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海航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以上是我答案欢迎探讨!


坐井观牛


感觉海航和乐视差的可是十万八千里,起码海航有好的现金流和真金白银的东西,而乐视就是一个概念什么都没有,比如乐视体育估值240个亿没有任何意义,可能24个亿都没人要,或许也值这个钱但是100亿肯定没人要,而乐视体育仅仅融资就融了快100个亿了。很多版权只要花钱就能买,而海航可不一样,算是半垄断行业了。就连阿里腾讯百度想做海航这样的业务都不可能。



而海航企业可能不盈利,不盈利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员工工资过高,管理混乱,但企业内部只要健康政府一定会救,就怕内部乱成一锅粥,自己都分不清东西南北就完了。政府可能不会救公司创始人,但是这个公司一定得保留下来,毕竟有这么多就业岗位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银行不那么狠抽贷乐视的贷款,继续给乐视贷款维持公司正常的运营或许乐视可能不会这么快的倒闭,但乐视的股价和乐视的银行抽贷拒绝贷款给乐视致命的打击,就好比优酷网,如果现金流突然断了也立马无法正常运营一样!

如果各大银行立刻抽贷海航的贷款那么海航股价肯定大跌,甚至和乐视网一样一跌到底,企业如果没有资金无法正常运营了失去了信用那么什么都晚了。

所以只要海航内部没有问题,没有财务造假违法的事情,没用过多的负债,政府一定会救的,只要银行不断贷不抽贷信用还在就没问题,但是现在给海航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也让海航的经营会很被动!


追梦的山东人


一键代偿观点:海航和乐视完全是两种类型的公司,海航不会落得乐视最终的结局。

自从乐视债务危机爆发,贾跃亭跑路美国之后,很多人就开始吧债务危机和企业倒闭划等号了。而前一段时间海航的债务危机爆发后,也引起了社会上很多怀疑,不少人都认为海航会步乐视的后尘,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一下乐视为什么会倒。乐视之所以会倒,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而银行之所以会对乐视抽贷,则主要是因为乐视的估值完全是基于一个商业概念和模式方面,而不存在什么实物资产。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则是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乐视成功或者乐视失败。因为贾跃亭所宣传的生态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并且世界上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另外,再加上乐视也没有什么实体资产作支撑,所以银行指定是要做最坏的打算的。

并且,你会发现,乐视宣城做要做的生态其实是和全互联网行业为敌,别人做的,他都想做入自己的生态系统里。所以,你会发现,乐视出问题以后,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出来帮他,最后出手的也就是融创和恒大这两家地产行业。

因此,从风险把控的角度考虑,银行自然很难去选择支持乐视。

不过,海航则和乐视是完全不同的公司,相比较于乐视,海航的抗风险能力则是要高出无数的档次的,比如海航旗下有酒店、商超、航空等实体资产,并且这些领域也都是属于高现金流行业,本身就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说现实一点,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危机了,顶多就是出售一些实物资产,缩小一下企业规模就是了。就好比之前万达卖给融创酒店一样,这些实物资产是真真实实可以换成钱的。但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就不一样了,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公司运营跟不上,那么之前所有的估值都将化为泡沫,这些风险对于任何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样的。

所以,同样是负债,但是本质上可能完全是两码事,对于乐视来说可能是生死存亡,对于航海来说就是规模的扩大与缩小。


一键代偿


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行业里有人说,能借款就借款,债务越多,越安全!

国内的环境把企业给引领到这个份上,一旦企业规模足够大,涉及面比较广,债务大员工多,你想想你倒得起吗?为什么会出现政府救助和补贴,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地方税收和就业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所以就有人把其定义为越大越安全!海航爆发债务危机不是今年的事了,其一直都高度资金链紧张,必须有更大的实力公司或国家协助解决。单靠自己的力量早就驾鹤西去了,而目前没有就说明了问题!


古道西风远


乐视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想做生态了,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生态做的最好的其实可以说是腾讯了,但腾讯从没有说过自己要做生态,而是从单点突破之后再渐渐的由点到面,这也是一个公司成长为一个集团的过程。而乐视在自己的视频、影视等业务尚未发展健全,市场占有率还没有答到垄断地位时就开始为下一步做准备,开展线下店,造车等等,这个步子扯的有些大了,说汽车是导致乐视资金链断裂的最大原因也并不为过。

而海航也是一个体量很大,涉及多行业的集团,但是他们的航空业务做的非常好,他们如果出现危机对于民生的影响将会非常大,所以海航的债务危机即使爆发,也不会像乐视一样整个业务接近于停摆状态,只会把不挣钱的地产业务渐渐抛售,来保证集团当中的流动性,目前就判断海航会渐渐倒台为时尚早。他们的核心业务仍在继续进展当中。


铅笔道


我刚在关于乐视的提问里写过一篇关于乐视的文章,把文章的逻辑分析海航同样成立,就是资金链的问题,

我先解释一下现代企业运转的金融逻辑,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大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必然是负债的,按照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公式,一个公司要发展没有融资是不可能的,融资要么通过银行,要么通过股市,公司和银行形成一个合作关系,银行放贷挣利息,公司借钱做生意挣利润,但是一旦这个合作关系中断,对于公司的影响是致命的,虽然公司资产大于负债,但是公司为了还债必须变卖资产,按照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公式,负债少了,资产规模也小了,自然公司贬值,而且催债的不仅是银行还有供货商货款,员工工资,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很有可能摧毁一个公司,哪怕他之前经营正常,规模庞大,乐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乐视16年财报是盈利的,资产也大于负债,但是银行抽贷可以让乐视垮掉,让乐视不再属于贾跃亭,顺便说句题外话,没了贾跃亭的乐视想再辉煌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海航债务危机爆发是否会成为另一个乐视,万达已经给了答案,就是唯一的条件,能否获得再融资,如果能,就不是乐视,如果不能,就是下一个乐视,


万事皆空70


我一直以为海航是房地产企业,到处是海航的楼盘,非常牛的炒房商


黄玉芒果


我有很多的朋友在海航,而且是做财务融资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海航跟乐视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乐视是纯炒概念,都有点涉嫌诈骗了,所以贾不敢回来。但是海航其实是实体和金融两条腿走路的,很多人只看到了海航的债务高,没有看到这些贷款都用去干嘛了。其实都去买实体资产了,而且很多优质的资产,比如希尔顿酒店的股权、德意志一行股权等等,当然海外房地产也很多。

其次就是海航的业务其实是比较稳健的,尤其是海航吃过2次现金流差点断裂的亏,基本接入的行业都属于高现金流的行业,可以亏损,但是必须有大量的现金流。比如航空、商超、酒店、物流、金融等等,都能提供大量现金流的企业,而且运营的都很不错很多都是世界范围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比如飞机租赁、集装箱租赁公司、IT分销公司等等,具体产业就不一一细聊了。

再次,海航的危机和乐视很像但是本质是不一样的,都是现金流危机,但是海航靠出售优质资产可以缓过气来,无非是卖资产降低点规模。乐视是业务彻底废了,给他钱也不可能再活过来,商业模式就不对。

最后,强调一下,海航其实遇到的这次危机更多的是政策层面的问题,信贷收紧,对外投资转向,没有给海航这样的民企太多的反应时间。再健康的人突然让你10天不吃饭,你也得挂,要挂的人,给你山珍海味补着还是救不回来。


每日焦点财经


海航应该先把它的股权结构说说清楚。一航空公司底子,硬是靠大规模负债扩大规模,不是党给它撑着,破产100次了。至于那些逼逼海外有很多资产,这TM不就是资本外流吗?国内负债,海外资产,出了问题,这些资产也就不是国内负债实体的资产了,早就变成权贵资产了!还有那么多二货洗地,叹为观止


宁波天鹰


知道海航的后台不,乐视能比的了?没机会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