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掉的息肉,怎麼變腸癌了?3個原因不能小看

大腸息肉的複發率極高,約三分之一的大腸息肉屬於多發性,所以在息肉摘除後,很有可能在別的部位再長。大腸息肉的生長情況如草地上的雜草,儘管可以將肉眼看到的息肉剔除乾淨,但由於土壤環境和雜草生長的原因未改變。所以息肉極有可能再次滋生。因此,曾患有大腸息肉病史者都應複查。

大腸息肉復發的原因

導致大腸息肉復發的原因多種多樣。

首先,由於大腸走向屈曲,受粘膜皺襞遮擋的影響,腸鏡檢查時漏診率極高,所以第二次檢查出的息肉有可能是第一次未發現而遺留的,因此患者應根據情況多次複查。

切掉的息肉,怎麼變腸癌了?3個原因不能小看

其次,食用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增加對胃腸道的負擔,容易導致復發。息肉患者應清淡飲食,保持大便的柔軟,減輕胃腸負擔;增強鍛鍊,肥胖者和血脂水平較高者息肉發病和複發率可能都高於常人。

另外,大腸息肉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許多家族出現聚集現象。因此對於可能攜帶息肉家族遺傳基因的患者,更容易復發,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大腸息肉的複查時間的選擇

切掉的息肉,怎麼變腸癌了?3個原因不能小看

臨床上,對於大腸息肉的複查時間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切除的完整性、腸道準備情況、息肉家族史、既往史等因素決定。

對於高復發風險者,包括有息肉家族史的患者、息肉切除不徹底者及檢查時未充分做好胃腸道的準備,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行胃腸道腸鏡檢查時,應提前數日食用無渣食物,檢查當天需要飲用大量的洗腸液。還包括息肉數量較多或者較大者和病理分型型為易癌變型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數目可達數百數千,使整個腸道粘膜佈滿息肉,易發生惡性病變。尤其是絨毛型息肉容易癌變為腸癌。

為了保險起見,以上情況的息肉患者可在三至六個月內複查。若無異常,可延長至六個月至一年。如果發現癌變的息肉切除後應進行更加密切的跟蹤複查。單個的良性息肉可每年檢查一次,連續兩至三年若無復發,之後可改為三年檢查一次。而對於40歲以上者,若從沒有進行過胃腸鏡檢查,有條件的人群應做一次腸鏡。一般認為,息肉到75至80歲才會出現停止生長。

切掉的息肉,怎麼變腸癌了?3個原因不能小看

若發現大腸息肉,我們高度的警惕和定期的複查,尤其對於惡性程度高的腺瘤性息肉中的絨毛狀息肉、高級上皮瘤變、鋸齒狀腺瘤,更需要密切的跟蹤複查。我國是腸癌的高發地,許多腸癌患者未能早期發現及時診療,延誤了病情。而息肉是導致腸癌一個重要的病因。因此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