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為什麼沒有比較統一的方言?

用戶92366370785


我感覺可能跟地理位置有關係吧。河北省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濱的省份。你想這地理都這麼複雜了,人能不復雜麼。

從歷史上原因來看,河北省這個地方也是少數民族和傳統漢族雜燴的地方。戰國時期河北省有燕國首都,趙國首都,中山國首都,和魏國大都市鄴城,戰國有多亂?河北佔了兩個半。

而且!不光方言沒有統一。菜系也是沒有統一,你聽說過湖南菜 四川菜,廣州菜,估計你是沒聽說過河北菜…

沒有統一的還有很多,比如建築風格,…


小史倌


河北方言屬於冀魯官話,亦名北方官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分佈於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區(除武清區及市區、塘沽、東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區)、河南省北部、山東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省廣靈縣和內蒙古寧城縣 ,使用人口約9000餘萬。大致可分為三個片:保唐片、石濟片、滄惠片。可再細分為十二個小片。小片中還存在著微片。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河北一省卻有著不同的方言呢?按河北朋友們的解答,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南方一個省,甚至一個縣口音都有差異,相互不能聽辨,咱河北這點差異算什麼?其實,問問題的人不是要拿河北話與南方話做比較,而是想知道,形成河北各地不同方言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歷史因素?我想,河北各地不同口音的形成,必定與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最大的可能,應是來自西晉時期“五胡亂華”亂了燕趙地區原有的語言。

據史料記載,西晉時期,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遊牧部落聯盟進入中原,在百餘年間,各遊牧民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就有五胡十六國。史稱“五胡亂華”。而這一時期的前趙、後趙、前燕、後燕、北燕、南燕等政權都在河北境內。

五胡亂華不但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也使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在這百餘年的時間裡,各個不同民族的政權,在華北地區,你方唱罷我登場,把邊地的蠻音胡語帶到中原,這是燕趙地區上古雅言受到外來口音侵蝕的第一波次。宋代後,北方又被遼、金、元等遊牧民族政權相繼統治,河北是首當其衝,這是河北語言第二波次受到外族口音的劫掠。再後來,便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又帶來了江淮官話的成分。以上便是河北口音龐雜的根源。


若愚趣談


河北語雜原因之一,主要是因山水地理因素,其次是古往今來的交往習俗。石家莊以南之邯鄲、邢臺,特別是邯鄲,自古地相臨,俗相通。春秋就與豫比幾地同為趙地。此地與豫北人交往頻繁。如河南濮陽人呂不韋就做了“奇貨可居”的政治生意,毛遞、毛讓也在邯鄲活動,以致現在還有地緣之爭,還有河伯之爭。新中國成立前後,均為平原省轄地。邯鄲與平原省省會新鄉,中間只隔河南安陽一兩縣。

石家莊西邊的井經,與山西、河南林州,均在太行山東麓,故語言和林州大同小異。石家莊往北,多為燕地,語言相近。承德以東的山海關外,與東北遼寧相近,又通東北話。而張家口在河北西北部,與內蒙古和山西代北相臨,故又說的一樣話,陝西的延安、榆林二市的近30個縣、區,皆與這一帶的語言如出一轍,鼻音很重。


齊聲喚賢


河北省為什麼沒有比較統一的方言?這個問題看從哪方面回答了,其實河北省是華夏文明最早最成熟的地區之一,河北省的幾乎所有方言都一脈相承了古漢語的最典型特徵:“平翹精準,尖團音對立”!其它地區即便是河南省也只有一半人口可以發出翹舌音zh ch sh,更北的遼寧省幾乎沒有翹舌音。翹舌音是古漢語區別於東亞地區其它方言語言的最大特點,整個東亞地區只有華北大平原地區大量存在翹舌音,華北平原周圍的阿爾泰語系(滿語蒙古語朝鮮語突厥語)、晉語(北方唯一非官方言)、西南官話、雜南方言(吳贛湘客閩粵語)、日語都沒有翹舌音,古韻書中的知組莊組就是翹舌音。科學實驗也證明:翹舌音在向遠處傳播發展時很容易變成平舌音,但是平舌音絕對進化不成翹舌音。從這個方面來說,河北省是古漢語保存的最好、幾乎是一脈相承的華夏文明區。


老較瘦55


地理區位:南北拉鋸地帶

自然地理景觀多元:一半山地,太行、燕山一個反寫的“L”;一半平原,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區影響下,文化勢必有所不同。

大的地貌區之下,河北的自然地理單元十分豐富,河流、湖泊、山地、丘陵、海濱、海洋、平原應有盡有。森林、溼地、草原、草甸、沙漠(有爭議)等景觀一應俱全。氣候區,跨半溼潤、半乾旱區。

我們還會發現,河北地區輪廓細長,緯度跨越很大——緯度是決定氣候的重要因素,緯度跨度大,使得其地理地帶性差異變得豐富;河北的地形海拔落差,從0米到近3000米,使得其垂直地帶差異也比較多元。

區域文化豐富多彩:河北省一帶,包括北京天津,號稱燕趙大地,言外之意,這裡由兩種特色鮮明的文化構成。古代河北最早的古國,顯然不止這些。

河北省文物局原局長張立柱先生曾寫過一本叫《古國尋蹤:冀域方國、王國、諸侯國》的書,統計說,從商代到東漢時期,長達1800 餘年的歲月裡,今河北地區曾活動過110 個方國、王國、諸侯國。

燕、趙文化之外,還有第三方勢力——神秘中山國。

中山雖不是七雄,但很重要,司馬遷卻沒給它寫傳記。關於“中山”的記載,偶爾跳躍出現在《左傳》、《戰國策》、《呂氏春秋》等文獻中。著名的中山狼,說的就是這一帶——其疆域及文化主要分佈在今石家莊、保

定南部一帶。

周邊臨近省份眾多:

西臨山西省晉語區,太行山的南北通道,讓兩側擁有交流機會

東臨齊魯大地,石家莊

跟濟南同屬冀魯官話區

北臨塞外,胡漢文化雜糅融合區,語言文化勢必受其影響;

東北靠近關外,又同東北山林漁獵文化區交界;

南與中原腹地相

接的冀南地區,自古以來是農耕文明燦爛之地。

國家走廊:戰爭頻繁,風雲變幻



巴爾幹是歐洲火藥桶,河北是華北火藥桶

繁榮與戰爭總是相伴。

河北太行山東麓這條走廊,向來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這是一條文明傳播走廊,也是戰馬呼嘯之路。自古以來形成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河北這一段極其重要,南北溝通必經之地、

圖源:鄧輝 譯 侯仁之《北平歷史地理》中文版,

版圖變動十分頻繁

先秦時期,除了燕趙中山國之外,河北部分地區還屬於齊、魏、衛國;漢末三國紛爭,袁紹與河北爭奪最激烈的還是河北平原的幽州、冀州;南北朝時期,這裡跟山東、河南一樣,被南北政權來回爭奪,北朝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北周和北齊,河北也始終處於邊境;另一個分裂時期,五代十國、宋遼金時期,河北仍然是被夾在中間的區域。


所以,歷史上河北所屬的行政區,歷代都不相同。

戰國:燕趙雙雄的中心都在大河北地區

春秋時期北方最強的諸侯國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繼承,趙國原本都城在高原盆地中的晉陽(太原),後因擴張需要,將都城遷到山前平原的邯鄲。趙國鼎盛期疆域,遠大於今河北省,但其主要擁有河北中部和南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地區,為燕國所有。燕趙大地,其實是包括京津在內的大河北地區。

漢至隋:幽州西南+冀州覆蓋今河北地區

漢代到隋代基本以“州”為大行政區。冀州區域,基本上是趙國在河北境內的疆域。幽州,則是燕國舊地,其西南部代郡的一部分+上谷、漁陽、涿郡、右北平郡,基本上為今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區。這一格局基本上保持到隋代。

唐代:河北道構成今河北省的基本版圖

宋金:河北路繼承河北道

後改為河北西路、河北東路

北宋晚期在京津地區增設燕山府路

金朝繼承原有行政設置,名稱

明代:在原河北路基礎上設北直隸

明代北直隸省 底圖為明前期疆域

清代:原北直隸省,改為直隸省,後版圖略有變化,大致形成今河北版圖

不過,民國至上世紀60年代以前,河北北部還曾屬於過綏遠、熱河、察哈爾省

省會變遷頻繁,缺少穩定文化中心

河北的近現代史幾乎是一部“省會變遷史”,幾乎堪稱“顛沛流離”。從民國時期省會變遷算起,到1968 年石家莊成為省會,這50 多年裡,河北省會竟然變動了11次之多——算上清代大名府時期,省會大的變遷就有12次。若算上戰亂時期的“臨時性省會”,那就遠不止這個數字了。

保定、北京、天津、石家莊,四個地方輪流坐莊——河北省會的折騰史,全國首屈一指。河北文化、河北形象的模糊,與此不無關係。

河北與北京、天津雖然同屬大的燕趙文化區、同屬海河流域,但因為京津的經濟文化強勢,這兩者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亞文化,逐漸從河北母體脫離——在京津的襯托之下,河北文化,群龍無首,各地文化又跟鄰省之間交織——河北方言的複雜,其實一定程度是文化中心群龍無首所致。

原創:大地理館(geo-museum) 禁止、謝絕任何轉載、複製,喜歡請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請搜索“大地理館”訂閱關注,永不迷路。


大地理館


河北省是由三個省拼湊起來的,張家口原來是察哈爾,口音與山西內蒙相似。承德原來是熱河,口音接近普通話。河北原來叫直隸,總督府在保定,應該代表著直隸的官話。

現在三省合一,這三個有代表的口音又都比較弱勢。

強勢的地區一個是省會石家莊,一個是經濟強市唐山。但石家莊歷史短,本身就沒有代表口音,更代表不了河北。唐山雖有代表口音,也只能代表唐山,也不能代表河北。

所以河北省沒有統一的河北音,只有各地方的地方口音。


手機用戶73694630726


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下圖扣去的倆塊地可惜不



小時候可愣了


張家口與大同和內蒙的集寧過去同屬察哈爾省,方言比較接近;承德與赤峰通遼朝陽過去同屬熱河省,方言比較接近;唐山秦皇島屬於冀東地區與省內其他地區方言有很大出入;廊坊接近北京天津語系;滄州,保定,衡水各有自己語言特定;邢臺,石家莊語言較為接近;邯鄲話有河南,山西,山東方面特點。總之,一個拼湊的省,自然語言也就五花八門。


清新飄逸103034271


補充一點兒!邯鄲靠近山西的部分講晉語,比如磁縣、峰峰、涉縣、武安、臨漳的一小部分,其它地區講冀魯官話。


北極之巔


全國性統一的方言(普通話),來自河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