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居然被山野村夫用钁頭刨下了腦袋,是誤殺還是謀害?


李自成之死明顯是誤殺,就算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他手下依然有數萬大軍,村民的武裝如果知道這是大順皇帝李自成,誰敢去擊殺他呢?就算當時李自成只有二十餘騎,村民武裝有上千人,但是村民要是知道這是闖王李自成,必然不敢進攻,一個王必然還有數萬精兵呢;今天你趁單殺了他,明天就有數萬大軍來殺得你雞犬不留!跟李自成被誤殺相比,張楚王陳勝到真是死於謀殺,史載陳勝是被他最信任的車伕莊賈殺掉的,然後將陳勝之首送給秦軍領賞了。

李自成統率大軍到關外與清吳聯軍會戰,也就是著名的一片石之戰,此戰李自成戰敗退回北京;接著吳三桂在清軍的支持下猛攻大順政權,李自成不敵清軍,一路潰敗,最終敗至湖北九宮山附近。李自成一直保持著樸素的生活作風,他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在九宮山時他親自帶領二十餘騎兵去山中尋找食物。所謂尋找食物其實就是搶掠當地百姓,當時兵荒馬亂,各鄉皆有團練鄉勇,老紳土豪程九伯率領千餘鄉勇圍攻李自成,他把李自成等二十餘人看作是土匪了。在搏鬥中李自成擊到程九伯,抽刀欲斬之,這時程九伯的外甥金二狗從背後用钁頭猛擊李自成,就這樣李自成死於非命。

程九伯與金二狗兩人殺了李自成後,搶奪李自成財物後,發現了金印與龍衣,知道了這個土匪不是土匪而是闖王李自成,兩人連夜逃走。李自成的騎兵回去報告了大部隊,說皇帝李自成被村民擊殺了,於是這支軍隊對九宮山地區進行了報復性掃蕩,所過之處玉石俱毀,人畜皆滅。後來清朝認為程九伯誅殺賊首有功,於是封了程九伯一個小官當;清朝還賜給了程家兩塊匾,一塊上面寫著“仗義勤王”四字,表彰他誅殺李自成功;別一塊上面則寫著“理學傳家”,表明程九伯一族是宋朝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的後裔。

歷史上最著名的農民起義有陳勝的大澤鄉起義、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北宋的方臘起義,明朝的李自成起義、清朝的洪秀全起義。陳勝與李自成兩人最終都死於戰亂,陳勝被謀殺,而李自成被誤殺。李自成從一個失業驛卒一步一步成長為皇帝,最終被一個地主所殺海,這完全是一個黑色笑話。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洪秀全當了天王后,學李自成的樣子,最終也導致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大秦鐵鷹劍士


文史頻道第85期闖王之死



1645年,李自成率領殘部進入武昌,打算在東南地區建立根據地,和清廷繼續對抗。

5月17日,在湖北通縣九宮山被當地的村民所殺。

那麼,李自成作為大順政權的皇帝,為何被一個農民殺了呢?

原來是李自成在九宮山地區勘察地形,被當地的村民發現後包圍。

李自成帶來了20多人,而對方人數佔優勢,李自成不敵被殺。

在他死後,李自成的手下殺光了當地百姓,來為李自成報仇。

關於他的死亡原因,歷史上有很多說法。

有的說是誤殺,有的說是死於陰謀。


筆者認為,李自成死於誤殺的可能性不大。

死於謀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為當時的起義軍因為失敗,已經產生了畏懼感。

清兵入關後,懸賞重金捉拿李自成。

加上內部矛盾突出,李自成在山海關失利後,對部下的猜忌心更重。

他的部下把消息透露給當地百姓,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李自成死後,他的弟弟李自敬繼承李自成的位子。

筆者更傾向於謀殺的觀點。

至於李自成究竟是怎麼死的,歷史已經無從得知。

即使他不死也無法戰勝清兵,所以現在談論是誤殺還是謀殺,已經沒有意義了。

—End—



文史頻道


按陰謀論者,沒什麼人殺了他!

雖然被追得屁滾屎流,惶惶如漏網之魚,但仍有幾萬人跟著。在這非常時期,這安保工作一定提了檔次,而被幾個拿著鋤頭的農民鋤死,那這九宮山一帶的農民,比座山雕還利害!因而推之,這一切都是假的,是李皇帝作的局!而俠之大者查先生,也採用了這種說法,而且成了奉什麼大和尚,在金庸多部小說中出現過!更在鹿鼎記中,爭風吃酣,目光炯炯,殺氣沖天,猶有英雄氣概!

二是的確死了

死的也冤,典型地大人物被小人物逆襲!一個叫阿九的農民,對這種戰亂的生活很苦惱,也或許起義軍搶過他的糧食,他對義軍不感冒,便與侄子,兩把鋤頭,把疲倦中的李皇帝鋤死了!鋤頭,鋤頭,——再強調一遍,是用鋤頭鋤死的,不是洋鎬,也不是钁頭!

三地形論

地主階級對農民不交租,永遠不會不記仇的!看到失敗的李自成,階級仇勃發,類似於還鄉團的地主武裝,便在九官山包圍了看地形的李自成幾十人!敵人的反撲是兇惡的,於是在援兵不到的情況下,李自成被砸死了!一代梟雄,如水東流!!

其實,死與不死,如何而死,謀殺還是他殺,與我毛的關糸?但鋤頭一論,當持之也!


萬里雪飄74


不請自來,作為中國近代史最後一位成功推翻政權的農民起義領袖,擁有“闖王”頭銜的李自成本身就是個傳奇,至於他的死也是眾說紛紜。



對於闖王之死在民間有兩個流傳最為廣泛版本:一、闖王兵敗,出家為僧,圓寂終老;二、在兵敗逃亡途中在九宮山被殺。



關於第一種傳聞,在乾隆年間一個名為何璃的澧州知州曾在自己的著作《澧州志林•書李自成傳後》中提到,李自成在夾山寺出家,法號“奉天玉和尚”。在奉天玉和尚的遺冢之中,曾發現了許多宮廷用的玉器。



何璃在寺中還遇到一位陝西籍老僧人,據說曾照顧奉天玉和尚40餘年,從他口中得知了奉天玉和尚的相貌與闖王頗為相似。



另外,李自成曾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奉天玉會不會就是奉天王所演化的呢?



武俠大師金庸在自己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中也利用了這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橋段,讓出家的闖王成為阿珂的父親,而母親則是讓吳三桂衝冠一發的陳圓圓。



而這樣的設定把明朝公主九難(阿九),李自成、吳三桂、陳圓圓幾個歷史中的人物巧妙的連接起來,不得不得不佩服金大俠筆下功力之深厚。




關於第二種闖王兵敗被殺傳聞,也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他們認定九宮山就是李自成最後的歸宿。





當然,李自成在九宮山之死也有兩種說法。一個是闖王帶領二十幾名親兵在九宮山被村民認出,逃脫不得所以自盡而亡。另一個說法是講兵敗的李自成逃到九宮山,被當地的寨主程九伯手下剿滅,還因此得到朝廷的賞賜。據說當時朝廷的名官湯若望也曾證實這個說法。



另外,根據湖南通城九宮山續、廖、姚、楊四大姓氏的百姓後人口中流傳的故事中有如下一段:李自成被殺之後,其屍首被侄子李過搶回,並滅了其中一個村子才撤兵而歸。





不管以上兩種關於李自成之死的傳聞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闖王最終的歸宿仍舊是個未解之謎,各位同學覺得呢?


鹿小瘋


公元1644年,這一年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一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為“大順”。同年3月10日率軍渡過黃河,準備攻入北京城。



同樣也是3月10日這一天,大明崇禎皇帝在紫禁城中上朝議事,希望朝中大臣踴躍捐款,能夠共赴國難。並且懇求了自己的老丈人周奎能夠捐款10萬兩白銀。但周奎這個人視財如命,雖然有萬貫家產,但卻一毛不拔,經過反覆思考,決定給崇禎打一折,捐了1萬兩。

周皇后得知自己的父親就捐了1萬兩時,於是湊了5000兩給周奎,讓他以自己的名義捐出,結果這個周奎還扣下了2000兩,捐出了3000兩。這個奇葩也是千古南尋呀,最終崇禎募捐僅得到20萬兩。結果就是北京城最終被攻破。



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後,下令各軍將士秋毫無犯,不過卻對京城官員嚴刑拷打,搜刮財富。從周奎處搜出白銀50多萬兩,其他官員累計搜出7000萬兩。這其中也包括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吳三桂聽聞家財被搜刮一空,愛妾被強行霸佔,父親被囚於監獄,於是投降了滿清。李自成率軍征討吳三桂時,不幸被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打敗,於是李自成退回北京,殺掉了吳三桂全家34口人後,逃往了西安。



但是李自成因為多次失敗,導致軍隊損失慘重,人心離散。最終放棄了整個陝西,率軍逃往了武昌。在武昌逼退了南明守將左良玉,佔據了此地。但其立足未穩之時,清軍殺到,李自成被迫再次南逃。

南逃的過程中,李自成的大順軍被清軍多次追擊,到達了湖北九宮山一帶時,李自成身邊有僅有萬餘將士。五月的一天,李自成帶領這20餘騎巡視九宮山的地形,看看如何組織防禦事務。



就在這20多人巡視的時候,一個當地的農民以為是賊寇入侵,立刻通知了鄉勇的頭目程九伯。於是程九伯帶著幾十個人就衝了上來,李自成見勢不妙和20多人慌忙逃跑,結果遇上滂沱大雨,一時間走不脫,便和程九伯扭打在了一起。

正在扭打之時,程九伯的外甥看到自己的舅舅被人毆打,拿起了鐵鏟就向著李自成揮去,一下就擊中了李自成的頭部,李自成也應聲而亡。甥舅二人草草的埋葬了李自成的屍首。



幾個死裡逃生的士兵通知了大順軍,悲憤交加的大順軍即刻對九宮山一帶的民眾予以了報復性打擊,但是始終無法找到李自成的屍首。

這次事件實際上程九伯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打死的是李自成。如果知道這是李自成,估計借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也得繞著走,所以說這是一場實實在在的誤殺。


我是越關


戎馬倥傯一生 、推翻了朱明王朝的闖王李自成,居然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被山民程九百等人用鐵鏟、钁頭等農具襲殺,見慣大風大浪的他竟意外陰溝裡翻船,也算是一樁出人意料的突發事件。從李自成遇害經過來看,這應該是一次誤殺,算不得謀殺。

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北京後,由於策略和管理上的失誤,軍紀崩壞、渙散下來,一些文化不高的將領也滋生了腐化享樂須趁早的思想,致使京師秩序失控,人心浮動。

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鑑於國仇家恨,和滿清梟雄多爾袞暗通曲款,勾引清軍入塞 。明、清兩軍聯手在山海關一片石擊潰了李自成的討伐大軍。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消息傳到北京後,人心更加惶恐不安。面對內外交困的不利局面,李自成倉促稱帝后匆匆撤離了北京城。多爾袞乘勢在吳三桂的帶領下進入北京,待社會秩序安定後,便令滿漢大軍馬不停蹄地追剿李自成。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京城的消息一傳開,原來被迫歸降李自成的明軍官兵紛紛反叛,清軍迅速佔領了北京和周邊的大片地區。多爾袞運氣奇佳,幾乎不費力就摘了個“大桃子”。李自成為改變極度不利的被動局面,帶著隊伍往西北而去,經山西向陝西的關中平原撤退。

關中是李自成的老巢,因此,他親赴前線指揮防禦作戰,以固守陝西,徐圖發展。此時在湖北的大西軍領袖張獻忠並沒有聲援李自成,而是率部殺進川北,在成都建立了政權。不久,清軍向陝西推進,準備從陝北進攻關中,目的是一舉摧垮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李自成得到消息後,決定加強陝北防禦力量。然而清軍卻出其不意地攻克了潼關。潼關一失,西安便無險可守,危若累卵了。

此時,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成定局,否則必遭清軍圍殲,於是率軍撤離西安,經藍田、商洛等地撤往河南、湖北交界地區。放棄關中是大順農民政權的一次戰略大轉移,也可視作大撤退,此後,李自成的處境愈發不妙,行軍作戰也越來越困難了。

李自成退出西安後,經河南湖北交界處轉向東南方向逃竄。清軍銜枚急追,曾橫掃明軍的大順軍屢戰屢敗,再也未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1645年3月,大順軍逼近承天(今湖北鍾祥),鎮守武昌的左良玉向南京的福王朱由崧(南明弘光政權)告急。李自成聲稱要攻奪武昌,左良玉異常恐慌 。一個多月後,大順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攻取了武昌,但由於清軍緊追不捨,行動迅速,李自成在武昌只待了兩天,便被清軍趕出了武昌城,順流東下, 退到江西九江。

當李自成率軍來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追蹤而至,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李自成的軍隊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嚴重。李自成被迫率殘部從九江掉頭向西南方向退卻,想擺脫清軍的追擊。當大順軍餘部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時,清軍再一次趕了上來,隨即對大順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圍攻。《小腆紀年》、《南疆逸史》等史籍記載,這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親率20騎入山查看地形(有些文獻記載是進山打糧?),路遇一古廟, 自成心情鬱悶,令隨從在山前等候,獨自一人登山進廟燒香,後因睏倦已極,不知不覺在廟裡睡著。鄉民程九百、金一柏等人偶見廟中有一形跡可疑的大漢在酣睡,其腰間佩劍、金印等物顯然不是一般人所用,疑心他是強盜魁首,於是以鐵鏟、钁鋤猛擊其頭,可憐無數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李闖王, 被砸的肝腦塗地,瞬間化作南柯一夢。由此可見,李自成被山民襲殺,是一次突發事件,山民們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所以純屬誤殺。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明史記載,李自成幼牧羊於邑大姓艾氏,及長,充銀川驛卒。善騎射,鬥很無賴,數犯法。有安塞馬賊高迎祥者,自成舅也,與饑民王大梁聚眾應之。迎祥自稱闖王。

最後,還說:自成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聲如豺。性猜忍,日殺人斮足剖心為戲。明史最後記載:竄於九宮山。秋九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

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時我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獲自成兩從父偽趙侯、偽襄南侯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又獲偽汝侯劉宗敏、偽總兵左光先、偽軍師宋獻策。於是斬自成從父及宗敏於軍。

從這裡,我們知道,李自成從小就喜歡弓馬騎射,有一定的底子。當時在陝西甘肅,明軍重鎮從小學習弓馬騎射的少年數量還是很多的,李自成的水平應該在當地屬於還不錯的。否則也不能叫“善騎射”。

後來,李自成跟隨親戚高迎祥一起起兵造反,但是,李自成其實很少親自參加戰鬥。他起點比較高,一直都是帶兵指揮的角色。

後來,李自成帶領20多名騎兵到湖北九宮山偵察地形,但是在山上遇到民團堡壘,被困在山上泥潭當中。戰馬不能奔馳,最後民團看到李自成人少,蜂擁上來擊打,結果一個村民一鋤頭打中李自成頭部,導致其死亡。

當時記載: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直接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入泥漿;一時沒拔出來。正在這時,程九伯的外甥金某衝過來,從背後以鋤頭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

其實,當時民團沒有人知道,這個人就是李自成。而且,李自成雖然善騎射,但是顯然,水平不屬於很高的那種。後來,鄭成功大將甘輝被清軍追擊,也是隻剩下30多名騎兵,而且甘輝腳部還中箭,一樣30多人斬殺對方一百數十人才力竭失敗。

簡單說,李自成的功夫就是一個鄉鎮武術冠軍水平,還達不到,甘輝這些真正的猛將水平。所以在混斗的時候,被人一鋤頭打中頭部,也就不奇怪了。


深度軍事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把一次戰鬥描述成了一件刑事案件。

襲殺李自成的應是通山縣當地的鄉勇,也就是團練、保甲之類的地主武裝。李自成之死,不是一個殺人案件,而是明末若干次不同武裝之間戰鬥中的一次而已,只不過李自成白龍魚服,死於小人物之手才那麼出名。

李自成的打扮就像一個普通的農民軍

當時大順軍雖然屢遭挫敗,但仍然是一支至少有十萬以上的大軍,但由於李自成自己不謹慎,僅僅帶著28名騎兵走在大軍之前。各種史料都表明,李自成雖然稱帝,依然保持著樸素的作風,戴著舊氈帽,穿著普通戰袍,看起來一點都不顯眼(後來找不到屍首,應該就是因為穿著太一般)。對於鄉勇來說,他們只是一些守土防匪的農民,消息閉塞,不知道突然出現的這支小隊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順軍,更不會知道其中就有大順皇帝。

當一名死裡逃生的騎兵將這個噩耗帶給後面的大順軍主力時,大順軍悲怒之下,對通山縣境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毀戮四境,人民如鳥獸散,死於鋒鏑者數千”。這是始作俑者的那支鄉勇所始料未及的。

據個別史料記載,殺李自成的為程九伯(名安思,字九伯,號南枝,有字有號,顯然不是一個普通農民)和其外甥金某。康熙年間費密撰寫的《荒書》中說:“李自成率十八騎,由通山過九宮山嶺”時,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敗。”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人泥漿;一時沒拔出。正在這時,程九伯外甥金某,從背後以鏟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程九伯因此後來被清政府委任為德安府經歷,給了一個芝麻官。後選陝西西安府守備,未赴任而逝。


海軍史研究會員


在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已經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北京城破,明王朝滅亡。而李自成認為江山已經打下來了,就不必再小心翼翼的活著,放肆的在皇宮裡尋歡作樂,不思進取,他手下的將士們也四處強娶掠奪,個個沉溺於玩樂漸漸的鬥志都被磨滅了!而李自成用了18年打下的天下,只花費了幾十天就把基業消耗殆盡,當初大名鼎鼎的闖王的結局竟然被山野村夫手持種地用的钁頭誤殺了!真的是不可思議!這種悄無聲息的死法實在是墮了他的名頭!

明朝末年,田地連年乾旱,又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百姓過的那是食不果腹、衣不附體的生活。李自成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幼時就因為家庭生活困難被送往寺廟當僧人,可是父母也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相繼離世了,只剩下李自成一個孤家寡人,無依無靠的活在這世上。在殘忍的現實下,無力償還債務還被下過大獄,就連老婆也與他人通姦,背上兩條人命的李自成最終選擇逃往邊境地區當一名小兵。可是當邊兵不僅軍響被剋扣,還要忍受老兵的侮辱打罵,在這種飢寒受凍的情況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李自成起事了!

李自成怒而殺了當地縣令,發動了兵變。而戎馬一生,有勇有謀的李自成是怎樣落得如此下場的?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後,手下的兵漸漸沒了鬥志,只知道搶奪錢財。再加上李自成不自量力的想要招降吳三桂,結果反被吳三桂和睿親王多爾袞聯手打上門來。戰鬥剛開始時,吳三桂便先帶領大軍向李自成的部隊衝去。而李自成因為兵多,選擇採用兩翼衝鋒的方式將吳三桂的軍隊包圍起來。不過就在人數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吳三桂的部下依舊殺出了一條血路。


正在這時,天上突然颳起一陣狂風,也許是老天都不庇佑李自成吧!多爾袞趁著這個時機,下令清兵出擊,於是吳三桂的部隊和多爾袞的新兵兩面夾擊,李自成兵敗後連忙逃出了北京城,起義失敗了。而在出逃到牛跡嶺時,李自成一干人被認為是土匪,所以遭到了以程九伯為頭目的當地村民武裝突襲,就這樣李自成在陰溝裡翻了船。


孔夫子說歷史


1644年的李自成,就像坐上了過山車。

他率領大順軍攻陷了北京城,隨著崇禎帝自縊身亡,李自成自立為帝,建立了新政權。接著,由於自己縱情聲色,粗心大意,考慮不周,結果引得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在吳三桂與清軍的聯合夾擊下,李自成不但打了敗仗,而且被攆出了北京城,逃回陝西。接著東躲西藏,四處漂泊。最後被一個農民用钁頭敲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李自成)

由於清軍和吳三桂步步緊逼,李自成先是逃到西安,接著又率殘部退到襄陽。

一路上,李自成且戰且敗,且敗且逃,又轉至武昌、江西等地。

在逃亡的過程中,一些追隨他的農民軍將領,眼看李自成大勢已去,於是改投清軍。這讓李自成疑心重重,因此冤殺了手下不少將領,這最終導致農民軍更加人心渙散。

到了最後,真正追隨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少之又少,只有十幾個人。

李自成逃至湖北通山九宮山牛脊嶺一帶,由於山高林密,又逢大雨,李自成將十幾個人分成幾組,分開走。

李自成獨自一人勒馬登嶺,打算看一看周圍地形再做決定。

然而,就在李自成登高遠眺時,他們被人發現。

發現他們的人,見他們只有十幾號人,又手持武器,以為是流寇入鄉作亂,於是報告給了寨勇程九佰。

程九佰別號三蠻子,因為他在家裡排行老三,長得牛高馬大,百來斤重的大磙都能舉過頭頂,再加上他又習得一身好武藝,所以得了這個名號。

程九佰是個不務正業的粗人,動不動就喊打喊殺,後來參加了當地的寨勇,由於他武功高,被推為隊長。

(李自成潰逃)

程九佰聽說有流寇作亂,立刻追到牛脊嶺。待跑到山頭,果然見一土匪模樣的人正在山頭張望,於是從後面悄悄摸上前去,將李自成撲倒在地。

雖說程九佰武藝高強,但李自成也常年征戰,三五個回合後,李自成已從泥地裡翻了個身,騎在了程九佰的身上,想拔出腰間的佩刀,殺死程九佰。

程九佰不能敵,於是大聲呼救。

偏偏李自成腰上的佩刀由於沾有血漬,又在混戰中被泥漿糊住,因此竟一時半會也難拔出。

就在這緊要關頭,程九佰的外甥金姓小夥拿著钁頭趕到,於是揮起钁頭砸向李自成的頭。

李自成被砸死後,程九佰還不放心,又拿钁頭對著他的頭狠狠地砸了好幾下。

此後,程九佰在李自成身上搜出金印一枚。於是程九佰拿走了他的金印和佩刀。

十幾號人分別趕到約定地點,卻等不來李自成。於是派人一路回頭去找,結果發現李自成已死在了牛脊嶺上。大家聽說後,經過商議,最後一起到武昌城自首。

當時駐守武昌的是清朝總督,他聽說李自成已死,於是四處查訪。程九佰聽說後,才知自己殺的是大順皇帝李自成,嚇得汗流浹背,亦不敢出認。

(通山九宮山闖王陵)

直到順治二年7月15日,朝廷為了弄清楚李自成被殺的經過,“行查到縣”,並表示要嘉賞殺害李自成的人。程九佰聽說有獎勵,這才跟隨縣令去見駐武昌總督。

此後,朝廷命阿濟格入九宮山,查驗死者是否真是李自成。

然而,此時已過去數月,阿濟格去後,也只見得一具顏臉被毀的朽屍,根本不能取證,於是便以李自成已死結案。

朝廷見後,便示意武昌總督授予程九佰德安府經歷一職。

但程九佰去做官沒多久,就有些瘋瘋癲癲,常常怔怔而語,說他不該殺了李自成。

由於不能好好工作,後來被朝廷辭退,程九佰又回到了九宮山。

程九佰回來後便在床上病了三年,臨死時突然清醒過來,囑咐子孫們不要給他起墳做碑,免得被人刨墳。

(參考史料:《甲申三百年祭》《甲申歲弋闖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