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度,对于摄影有多重要?

柳侍墨


很多朋友在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都会被别人说片子模糊,太“肉”,不够锐。那如何能让我们拍摄的照片更加的锐利呢?我来分享几个小技巧:

1.要保证一个安全的快门速度

最好理解的方法,就是焦段的倒数。比如现在用70MM的镜头拍摄,那么快门速度起码要达到1/70秒,甚至更快。当然,这也和手持相机的姿势,是否有依靠点等有关。

2.手持拍摄的时候,开启镜头或者相机的防抖功能

防抖功能可以缓解拍摄时候的抖动,帮助我们获得更加锐利的片子。

3.使用最佳光学质量的光圈,一般来说,F8-F11左右的光圈,画质最好。

4. 使用高质量的滤镜,保持镜头和滤镜的清洁

镜头再好,一片劣质的滤镜,马上让你画质全无。选择滤镜,不要被商家忽悠啊。

6.保证焦段的正确,自动对焦,手动对焦都是可以的,但前提一定是要精准合焦。

8.合理使用ISO,弱光下使用三脚架,打开反光板预升

ISO越高,画质越差,当光线不好的时候,请使用三脚架,打开反光板预升保持画面的稳定和锐利。

9. 适当的后期处理,特别是RAW阶段的锐化和JPEG网络交流小图的锐化。

图片有5000万像素,32M大小。这样大图片直接发朋友圈肯定是不合适的,会被压缩的很严重。

首先来缩小。网络交流的图片,2000像素最长边就可以了,可以保证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

打开Photoshop,图像-图像大小;

点击图像大小,弹出界面。注意,需要把单位改成“像素”。

然后把宽度手动输入2000,也就是2000像素边长。

点击确定。这个时候,图片大小就从8000像素边长,变成2000像素边长了。

马上进入第二部,锐化:点击滤镜-锐化-USM锐化

在弹出的界面中,把数量调整为20%,半径0.8

点击确定。缩小和锐化都完毕了,最后一步也非常重要啊。就是不要直接存储图片。一定 要选择“存储为”。

然后重新命名一下,注明是“小图”。然后点击“存储”

最终小图边长2000像素,大小2M。非常适合网络交流,发朋友圈,而且画质很棒,细节毕现。

怎么样?这9个小技巧,可以帮你实现画面的锐利。你也尝试一下吧!


网际飞侠


锐度对于摄影有多重要的问题,关键要看摄影的题材和摄影人的心态了。其实锐度这个属于被人们又爱又恨的性能。

首先什么是锐度,所谓锐度我们可以理解成清晰度。画面锐度越高,越清楚。锐度高的画面,画面的明暗对比比较高,细节比较突出。过于高的锐度有时候不是一定好,人像照片锐度特别高的时候人物面部上的纹理细节会进一步被展示出来,更多缺陷细节对于人物的刻画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希望拍到的妹子是面若桃花,肤如凝脂。而不是坑坑洼洼,枯藤老树般的皮肤。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喜欢高锐度呢?一般风景,静物等题材,我们喜欢锐度好一点,为了展示更多的画面细节。尤其高锐度的风景能够给人舒适感。

如何提高画面锐度呢?一般情况下,镜头最大光圈锐度会比较差,收缩几档锐度会有明显提高,还有就是高感光度带来的噪点对画面锐度也有影响。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来保证画面的纯净度。剩下的需要靠优化了,一般相机内会有锐度优化功能,可以适当提高。或者后期提高锐度。


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锐度而造成画面失真。我们更多的是要追求一个画面的平衡感。无论是构图还是用光。

感谢您的点赞转发,更多攻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优秀摄影作品,学习实用摄影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锐度,其实就是成像的锐利度,直观体现就是画面中各种物体边缘和细节的清晰程度。在一些镜头评测中主要以分辨率来加以考量:



锐的反义词是“肉”,这也是很多摄友经常听到的一个词。通常情况下,锐度越高,画面观感越好,对于摄影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风光类的摄影作品:




要保持良好锐度,就要了解锐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光圈值



一般情况下,每只镜头都有一个锐度峰值光圈,通常是最大光圈收两三档,如果再考虑色散控制,一般f8左右综合表现较好:





二、对焦精度

对焦是否准确,也会简洁影响画面锐度。对于具体操作,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对焦区域和对焦模式:



对于初学者,小k建议使用单点单次对焦,比较容易掌握:



三、快门速度



快门太慢,可能导致画面抖动,也会间接影响锐度。安全快门的大小与焦距等因素有关,可以简单估算为焦距的倒数:



四、感光度

感光度越高,画面颗粒感越强,产生的噪点也会对锐度造成影响:



五、提示与建议

要想获得理想锐度,总结起来就是几点:光线良好、参数恰当、对焦准确,这十二个字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关于摄影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关注小k后私信下图中各类关键词,获取小k为您整理的独家摄影技巧,祝您摄影愉快🌹: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还是那句话分题材分领域,对于人像摄影锐度重要但不是非常重要,因为过度的锐化会对人物的皮肤产生颗粒,反而适得其反,但是风光摄影和静物摄影其实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摄影师都会在最后出片的时候加锐化,锐化的工具有很多,也有很多用法,不在一一阐述,因为咱们讨论的是重要性,不是技术操作

人像锐化

1、又要说那句老话,尼康风光,佳能人像,这其实主要解释的是佳能在人像方面没那么锐,拍摄的人像比较柔美,皮肤色彩还原真实鲜艳,显得非常耐看,这也是人像需要的,如果锐度高的机器拍出来女孩脸上的斑点,小坑都表现得非常细致,就太尴尬了,这也是江湖中总说的佳能人像的一个方面

2、所以在拍摄人像方面,摄影师对锐度的提高并不是显得那么重要,色彩,虚化,柔美,才是人像摄影师想要的,最后稍微加一些锐化提高清晰度就够了

风光锐化

1、说到风光就要说尼康了,尼康相机确实在拍摄风光时比较锐利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摄影师也需要这种锐度来提高远近景的层次,如果一团糊就尴尬了,另外风光摄影就是需要提高暗部亮部细节,还需要拉高阴影和曝光来增加整体的层次,这对画面很重要,最后在对细节加以锐化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了

2、静物摄影摄影师对锐度的提高也非常重视,因为产品细节需要体现出来,为了增加清晰度拍前期拍摄时候还会使用更小的光圈,后期还需要对产品细节进行相应的锐化

总结:不同题材对锐化有不同的要求,他们对锐化都有着一定的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看重锐度的提高,正如上面分析的,希望可以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


原创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帮助,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点赞评论,哪里说的不对多多指教,谢谢^-^


色影君


锐度,也叫“清晰度”,它是反映照片清晰度和被摄体边缘锐利程度的一个指标。摄影时,锐度最明显的就是图像边缘的凸显度。如果将锐度调高,获得的细节更高,也即看起来更清楚。

但并不是将锐度越高越好,如果锐度调得过高,则会在黑线两边出现白色线条的镶边,图像看起来失真而且刺眼。比如,在拍摄不大的人脸上,就会使人脸边缘出现白色镶边,而且在眼眶、眉毛、鼻子、发际、嘴唇这些黑色和阴影部位边上出现白色镶边,看起来很不顺眼,严重的简直不堪入目。

如果在人像摄影当中,过高的锐度,人皮肤的小疤痕、疙瘩将会被放大凸显(比肉眼看上去更明显),会使得面部粗糙,有干涩感,因此,在人像摄影时,应选择锐度适中的镜头才会得到较好的效果,而且锐度使用得当,会使得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照片的锐度呢?

1.定焦镜头的锐度比变焦镜头高;

2.相机的任何震动将造成锐度降低,保证好的锐度就是要保障相机的稳定;

3.光圈对锐度也会造成影响。绝大多数镜头的最佳锐度在最大光圈小两到三档处,通常采用缩小光圈的办法来提高成像的质量;

4.采用高速快门来拍摄会获得更好的锐度;

5.对焦不正确也会影响锐度的质量;

6.选择低感光度拍摄可获得好的锐度效果;

7.用“点测光”模式测被摄体,准确的曝光将获得好的清晰度。


用户104576744618


摄影锐度简单说就是拍摄照片的清晰度,提高锐度可以获得清晰地画面,但也不要调的特别高尤其是拍人像时过高的锐度会出现白色边影响画面。拍照时最怕拍出不清晰的画面了,尤其是在电脑上放大的时候,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摄影画面的锐度?

我们在手持拍摄时不管用相机还是手机记得要防止抖动,不过相机还是有防抖功能的,尽管使用了防抖但手抖动了也会影响画面质量,如果场景适宜可以使用三脚架。

镜头是比较脆弱的,沾上了灰尘和指纹要及时清理,镜筒内比较脏的话要进行专业的清理,我们也可以用保护滤镜但同样的要保持它的清洁。

拍照时我们要选用适当的光圈,景深的大小是由光圈造成的,如果使用过大的光圈会使画面的焦点减少,过小的光圈会使画面出现衍射,也会找不到画面的焦点。将快门速度提高也会提高画面的清晰程度,快了可以防止抖动,抓拍就是利用的速度高得快门,但是要充足的光线不好的地方就是会造成较浅的快门。

正确的对焦会提升画面的质量,在定焦画面中使用的是大光圈其成像的画面锐度比小光圈的会比较高,变焦镜头使用的镜头多光线也比较复杂还会形成过多的光斑。

欠曝的画面看不清,过曝的画面过于强烈,所以我们要有准确的曝光,不同的环境要使用不同的曝光,例如表现色彩时就要用高一点的曝光。再者使用低感光度去拍摄也是很好的。


摄影的秘密


锐度是拍好照片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的重要性直接影响拍摄作品的质量。一个好的作品是以清晰为前提的。锐度直接反映图像的平面清晰度及边缘锐利度。比如拍摄一位饱经沧桑的藏族老人,要刻画他的面部表情,你就要着重拍摄他的很深的皱纹、胡须、斑点、眼神,这些必须用恰到好处的锐度做保证,才能拍出细腻的神态。没有清晰度就没有好效果。当然锐度是一把双刃剑,不是什么都越锐越好。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锐度太高图像失真,有些细节消失,太低图像模糊,看不清细节。把握适度的锐度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使用三角架拍摄2、选好光圈值3、注重镜头的选择4、调好合适景深5、提高快门速度6、对焦要实7、选择低感光度。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深刻了解锐度的重要性是你拍摄好作品的重要保证。


caomin58


一张图片其实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技术。内容是图片要表达的主题,技术包括曝光、构图、清晰度等等。

当内容足够重要的时候,技术的标准就会放低,一张图片的生命在于内容而非技术。

一张并不清晰但内容足够精彩、重要的图片,价值远高于一张技术完美但内容空洞无力的图片。

当然,翻拍和产品图录另当别论。




棣哥在路上


事实上锐度,是包含分辨率和反差这两个概念在内的,锐度可以通过后期提升,但受制于器材本身性能、照片输出尺寸和镜头焦距/拍摄距离。脱离前提谈锐度显然是无逻辑的,大家说的XX机身XX镜头锐度高,往往说的就是器材性能本身(虽然大多数时候这种印象都错误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忽略照片输出尺寸和拍摄距离这两个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比)。

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器材和设置下,分辨率和反差对提升整体照片锐度的作用,可参考以下样张:

先看一张标准的高锐度照片,有着高分辨率,细节展现完美,也有着高反差,层次过渡明晰。然后对比同样是高分辨率,但反差降低的照片:

应该是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色彩边缘的过渡降缓,但没有出现分辨率不足所产生的的马赛克,对比高分辨率高反差的照片来说,整体有点像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薄纱而形成模糊。那如果反过来,分辨率低但反差高又是如何呢:

可以看到整张照片的色彩过渡很快速,但因为分辨率不足出现了锯齿,画面也相当“干燥”。所以好的高锐度,是分辨率和反差缺一不可的。

那么,反差和分辨率上分别有哪些特点?首先,反差是不同色调之间转换梯度,以下图为例:

可以看到高反差的过渡速度非常快,可以形成非常明确的边缘,而低反差存在一定的过渡缓冲,表现在成像上就是模糊的边缘。反差的高低主要源自于镜头,后期锐化针对的都是反差,比如PS里的USM锐化(非锐化掩蔽),就是先将原图模糊,再用原图减去模糊图像得到的差值模板,再把这个模板加到原图里去,大致概念如下:

非锐化掩蔽带来的典型结果就是过冲,也可以理解为目标值溢出,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锐化溢出对比:可以看到图片下方是明显的锐化过度。

所以,针对反差的调整可以明显增强照片的“清晰感”,不过既然说到了USM锐化,不妨说说它的小Bug:就是当锐化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成像边缘容易出现亮色勾边,比如像这样:

可以看到字体边缘有比较明显的青绿色勾边,这正是USM锐化过冲所导致,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打开文件后复制一个图层,再在这个图层上照旧使用USM锐化,此时得到的结果还是上图,但把混合模式选择为“亮光”后你会发现,字体边缘的绿色勾边消失了,然后最后再合并图层即可完成没有瑕疵的USM锐化效果,如下图:

决定镜头反差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球面像差、像散、色差等等,就不一一展开了,但我们知道每颗镜头都会有一个MTF表来展示其性能,但MTF表有几个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的阅读前提:第一是它展现的是镜头解析多种方向线对的能力,但这个能力实际上包含的就是分辨率(能分辨出多高频率的线对)和反差(能区分出多小间距的线对),两者缺一不可。第二,最终的成像MTF是由镜头MTF乘以传感器MTF,换句话说光看镜头MTF确实可以用来作为镜头之间的对比依据,但并不等于你接上相机后一定能拍出符合其曲线水准的照片。

如果说反差是受镜头和后期所决定的话,那成像分辨率就是单纯由机身决定。此前有朋友在评论区提问是不是存在“老镜头无法喂饱高像素机身”的说法,小胖的答案是至少从分辨率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事实上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模数信号转换时,要求CMOS分辨率在垂直/水平方向至少是镜头2倍,采样后的数字信号才能理论上完整保留原有模拟信号的信息,比如1X1的模拟信号就得使用2X2的数字采样。而实践中这个倍率甚至可以达到4倍以上,才能完全避免信号混叠所产生的伪色、摩尔纹等现象。

100pl/mm算是高端全画幅镜头的基本分辨率了,代入到在36mm X 24mm画幅上的镜头分辨率为864万像素,再在垂直/水平方向各乘以2,也就是CMOS至少要3456万才能满足基本的模数转换需求。达不到这个分辨率怎么办?低通滤镜来帮忙,它应用就是降低镜头分辨率,从而降低对CMOS分辨率的要求,因此那些取消低通滤镜的机身往往都会有“高分辨率”的宣传点。所以单从分辨率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像素即正义”,4亿像素新哈苏机身笑而不语。

但为什么一些老镜头,比如佳能35mm F1.4一代在5DSR等高像素机身上拍出的照片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质,实际上这是镜头工艺和设计的原因,35mm F1.4一代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作为一颗毫无数码优化设计的胶片时代老头,20多年前的工艺使它的缺点:色差球差大、边缘结像不实等等,在5000万级的数码机上得到了全面的放大,但你试试缩小光圈拍标板,分辨率一定是绰绰有余的,下图为一代16-35mm F2.8的16mm端F8在5DSR上拍摄,ISO 100。

至于锐度与照片输出尺寸的关系,现实中最容易找到的例证就是商场里的大幅面落地广告,如果你对其使用的器材等级有怀疑的话,可以去找一些奢侈品的户内墙面广告来看,大多是欧美顶级摄影工作室操刀,广告喷绘制作工艺也肯定不会差,尤其是腕表、珠宝类的广告,他们对照片锐度的要求可以说是商业摄影里的最高水准。但你凑近一点看,也一定会发现依然会有模糊,甚至会有明显的噪点,如果你在它们官网看这些照片就不会有这些问题,这就是出图尺寸带来的体验差异。而不同焦距在不同拍摄距离带来的锐度区别应该也不用多说了吧,同机位的14mm和35mm风光照若是比数树叶那显然是14mm吃亏,同为135mm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和10米拍摄的细节自然也是没办法对比,这些道理大家应该都不难想通的。

总结而言:对于相同机身而言,大光圈镜头的锐度主要受各种像差影响,但近年来成熟结构的优化、镜片工艺的提升和装配精度的进步,基本上可以让一些F2.8级别的大光圈镜头实现“全开即最佳”的表现,事实上所有镜头的设计初衷也都是如此,比如上图是佳能16-35mm F2.8 III在16mm端的MTF,可以看到全开的素质已经非常高。目前大多数镜头在F5.6-F8之间才是最佳光圈,但仔细看分辨率测试的话也不难发现,F5.6-F8往往是为了提升边缘,中心部分有时候甚至会比更大光圈时更低。而在F16或以下光圈时,所有同画幅镜头的锐度表现几乎都没有差别。

在缩小光圈拍摄和的情况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极限光圈衍射这个概念,这严格来说是一种物理上限,不是靠镜头设计就能改变的,相同画幅的情况下像素密度越高,极限衍射限制光圈就越大,衍射会非常明显地降低反差,使画面模糊。

但这只是理论上,因为衍射对视觉效果的影响也受输出尺寸和观看距离的限制。抛开镜头像差的因素只看锐度,由佳能5DSR拍摄的照片,打印为对角线1米,挂在墙上并站在1米外观看,基本无法分辨F11和F22在锐度上的区别,但如果凑近到半米,你就能察觉到一些不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显示器,哪怕在4K显示器上看5DSR的5000万像素以F16拍摄的照片,铺满屏幕时你也看不出跟F10的照片在锐度上有什么不一样,比如上面这张照片,你在手机上看得出是5DSR在F14下拍摄的么?但随着一步步放大照片,因衍射所带来的细节差异你就能看出来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噪点,此前文章说过好几次,在这就不复述了。

所以,照片的锐度绝不会是XX品牌锐度高这么简单就能囊括的一个话题,它取决于非常多的方面,对于镜头设计来说,好镜头不见得有高锐度是,对于摄影来说,高锐度也并不代表就是好作品。毕竟摄影并不纯粹是光学,它还有很多哲学和玄学意味在里面,佛法无边啊~~


建筑业新手


锐度,对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相当重要的。

摄影爱好者要了解锐度,先要了解镜头的结构原理,一般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解像力要高,因为变焦镜头要变焦镜片数多,衍射光多,光圈值小。再一个就是原厂镜头优于副厂镜头(一般情况下),还要了解镜头的最佳光圈值,在拍摄时一定使用稳定的三角架,相机反光板预升和快门线,这样就能把锐度发挥到极致。

当然人像摄影和纪实街拍就另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