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三代人守護73年 無名烈士即將回家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今日的國之昌盛、民之安樂,離不開無數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那一座座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的墓碑,鐫刻著無畏的錚錚誓言;而更多深藏於歷史長河中的無名英雄,更值得後人銘記與懷念。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捐軀。目前,全國有名可考、並收入各級《烈士英名錄》的僅有193萬人,不到犧牲烈士的十分之一。為了幫烈士回家,許多人一直在努力。又到一年清明時,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座標下,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為了無法忘卻的紀念》。

央廣網平遙4月3日消息(記者車麗 李楠)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山西省平遙縣朱坑鄉豐盛村,坐落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上。儘管快到清明,後山的果樹還沒有發芽,風有些大。賈狗心、賈林香夫婦又走了幾公里的崎嶇山路,來為那座石頭壘砌、沒有任何標記的“烈士墓”清理雜草。從1945年至今,賈家三代人一直默默地守護著這座墓, 73年風雨無阻。

賈林香說:“耽誤了啥也不能誤了給烈士上墳掃墓,再忙也要來。要是不來的話也對不起這位烈士為咱們打天下,沒有其他人給他燒點紙錢祭奠祭奠他,再說不來的話我也對不住我的老人。我們兩口子告訴我家兒子,以後我們倆走不動了,你們要來。他們說,不怕,放心吧,肯定來。”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三代人守护73年 无名烈士即将回家

央廣記者車麗採訪守墓人賈林香,兩人在掃墓途中(央廣記者 李楠 攝)

已經六十歲的老漢賈狗心說,為烈士守墓,是父親留下的遺願。1945年7月,距離抗日戰爭勝利僅剩一個月,王震將軍率領的八路軍三五九旅同日偽軍作戰路過豐盛村,父親賈金昌負責為八路軍帶路、分配食宿。兩位在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被安葬在村子的後山上,賈家便從此成了守墓人。漫長的歲月中,烈士早已變成了親人。

賈狗心說:“為咱們後人打天下犧牲了,沒有留下姓名,跟我父親、爺爺、老爺爺一樣看待,因為他們已經是你的親人了。從記事開始,我父親就帶上我就去給烈士掃墓了。找到他的家人,能回他的老家,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三代人守护73年 无名烈士即将回家

央廣記者車麗採訪守墓人賈狗心,一家三代為烈士守墓(央廣記者 李楠 攝)

為了讓烈士回家,他們四處奔走

幫埋骨異鄉的烈士回家,隨著老賈夫婦一天天老去,這願望在他們心中越來越強烈。2014年,賈林香偶然看到一篇題為《王震將軍在黃倉坡底村》的文章,她所在的豐盛村原名就是“坡底村”,而犧牲的烈士據傳也所屬王震將軍部隊。於是,賈林香輾轉找到這篇文章的作者王京利,這是一位出身軍旅家庭,喜歡研究八路軍歷史的65歲老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委託,王京利並沒有推脫。

王京利表示:“2014年開始我就給試著找,村裡有個很好的老漢賈福海,今年84歲了,他陪著我在村裡尋遍了比他老的老人,有90多歲的,當時都沒有線索。”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三代人守护73年 无名烈士即将回家

央廣記者車麗採訪為烈士尋找親人的王京利(央廣記者 李楠 攝)

隨後的日子裡,他四處奔走:找過平遙縣民政部門,到中國文學館查資料並幾經周折找到民政部優撫安置局,後又南下武漢,拜訪平遙籍老幹部,但都沒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找尋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三代人守护73年 无名烈士即将回家

央廣記者車麗採訪山西省平遙縣豐盛村村民、老黨員賈福海(央廣記者 李楠 攝)

幾年後,終於在走訪到豐盛村村民郭秀林時,王京利的眼前看到了一線希望。

“1944年12月上旬八路軍三五九旅主力一部5000餘人,在司令員王震和政治委員王守道的帶領下,從延安出發,延山西挺進華南,執行中共中央湘、鄂、贛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的任務。是日,南下部隊駐紮在平遙黃倉坡底一帶。還有兩位烈士埋葬在坡底……”

作為教師的郭秀林,曾組織學生為烈士掃墓,並整理村志,將參戰老民兵的講述記錄成冊。

郭秀林說:“埋葬後他們見過墓地前插著烈士的牌子,一個姓‘鄒’、一個姓‘桂’。後來牌子沒有了,人們也就遺忘了烈士的名字。我記下來就是希望把這段歷史傳下去。”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三代人守护73年 无名烈士即将回家

央廣記者車麗採訪豐盛村村志作者郭秀林(央廣記者 李楠 攝)

郭秀林口中姓“桂”的烈士,是八路軍冀南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桂幹生,1950年已經找到了家人。於是王京利又找到了桂幹生烈士的兒子。

王京利告訴記者:“他說自己小時候看過一個資料,在幾頁紙上寫的,材料是當時給他父親開追悼會的人的談話記錄,這裡面提到了鄒開勝。我就有個很大的疑問,那會不會在坡底村的烈士就是鄒開勝呢?”

烈士家人五年後才收到他犧牲的消息

根據河北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檔案室文件記載,鄒開勝烈士當時被炮彈彈片打穿腹部,沒有衛生員、又無法止血,他就自己把掉出來的小腸塞回去,用搪瓷缸子堵住傷口,繼續跟著部隊前進,當晚就犧牲在了坡底村。

鄒開勝犧牲時只有29歲,女兒尚未出生。鄒開勝烈士的外孫女張女士說,整整五年之後,家人才收到他犧牲的消息。“他犧牲的時候是1945年,直到50年代初,他犧牲的消息才告訴家裡,送來一個‘光榮牌’。之前他的媽媽一直覺得兒子還在,一直在等,每天坐在村口的樹下等兒子回來,每天都哭,哭的眼睛都瞎了。”

而直到18年後,鄒開勝的女兒才從母親和繼父口中得知生父的信息。張女士告訴記者:“我外公犧牲前最後一句話就是‘一定把孩子養大’,這個話戰友轉告了我外婆,我外婆跟我姥爺講了,他們倆商量好把我媽媽很好地呵護著長大,等她18歲再告訴她。”

張女士說,全家一直在尋找外公的遺骨。1980年,聽說河北邯鄲有一批烈士遺骨,鄒開勝的女兒趕緊趕過去,一個一個墓碑尋找,但是沒有。2006年又找到記述鄒開勝經歷的文章,可遺骨依然不見著落。“我媽媽就說,哎,‘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我們家幾十年就一直是這個狀態。”

73年後,烈士遺骨終於踏上返鄉之路

2018年11月12日,DNA比對結果確認,賈家三代人守護的烈士遺骨,正是家人找了幾十年的鄒開勝烈士。已經73歲的鄒開勝女兒看到這個結果,止不住地流淚,一滴滴掉在鑑定書上。

生命被定格在29歲的鄒開勝烈士終於即將踏上返鄉之路。今年清明過後,烈士遺骨將回到到祖籍湖北省紅安縣,長眠於烈士陵園之中。賈林香說,烈士忠骨返鄉後,她要把墓地原址種上蒼松翠柏。

賈林香:每次走到這的時候,心裡就挺難過的。因為心裡一直有個疙瘩,找不到他的家。

記者:現在這個疙瘩終於解開了。

賈林香:對!去年11月結果一出來,就覺得心裡沒事了。為他高興!可能也到了他回家的時候了。多少年來,他終於能回去,能團圓了。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三代人守护73年 无名烈士即将回家

賈林香帶領央廣記者車麗來到鄒開勝墓地(央廣記者 李楠 攝)

69歲的王京利如今已是兩鬢斑白,卻依然精神矍鑠。為了讓無名烈士回家,他已經走過100多個村莊。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平遙的另一個無名烈士墓。

王京利:在咱們村埋葬,侯郭村有3個烈士墓,對吧?

老人:對呀,對!在廟的旁邊。

王京利:其中有一個從財主家拿了一口棺材,有這回事麼?

老人: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