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影片《兵临城下》的故事发生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期,瓦西里原是一名猎人,练得一手好枪法,因而应征人伍后在战场上几乎弹无虚发,不到10天就狙杀了46名德国兵,塑造了“瓦西里神枪”的神话,不久苏联军队的狙击手们接连被德军的一名狙击手所射杀,瓦西里遇到了劲敌马亚库上校,战斗就在他俩之间展开,直到其中个被消灭。与此同时,一段三角恋情也在瓦西里、他的上级兼好朋友克里斯格.康莫和他所喜欢的女战友塔妮娅三人之间发生。在这里,战争中的爱情只是战争的点缀,英雄需要美女来陪衬。也许是编导太喜欢浪漫了,不分场合,即使在阵地上和敌人对峙时也不忘加一段温馨的对话,那是美丽的塔妮娅和英维瓦西里的缠绵,缓和了战争的残酷和狙击手之间斗智斗勇的紧张气氛。

《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在影片中 苏联红军方面主要装备的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德军使用的狙击枪要是毛瑟Kar98K步枪。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双方狙击之战空前激烈,一场极具戏剧性的狙击高手之战由此上演。

《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最初,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采用的是4倍率PT型瞄准具,但鉴于它的种种缺陷, 1931年苏联推出了它的改良型VP型瞄准具。但苏方在屈光学技术上的欠缺,新型号仍不是一种理想的瞄准具。

《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1936- 1937 年,VP型被PE型瞄准其取代。PE 对提高命中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它可对1400 米距离上的目标进行射击。一但瞄准具在行动中受损, 可依靠瞄准导轨进行射击。

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的设计缺陷在于:重量大,瞄准镜的倍数小,再加上因为瞄准具重叠地安装在机匣盖的后方,挡住了弹夹插口,狙击步枪不能使用普通的5发弹夹装弹,只能一次装一发子弹,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战斗效率。

《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未期,苏军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日军有不少机枪手和步兵死在苏军狙击手的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下。 越战时,有不少侵越美军也被手持莫辛-纳甘组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击毙。莫辛一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 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1963 年开始改用半自动的SVD。

德国在1898年采用毛瑟Kar98K步枪,融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加以改进,首先有98a,仍然是29.1英寸枪管,但是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后来有98b,是缩短枪管为23.6英寸的骑枪,或称卡宾枪型。

《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1924年,毛瑟厂推出了标准型的民用步枪,实际上是98式步枪的改良型。事实上,标准型也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枪,毛装厂奉送图纸,进行仿造。称之为“中正式”。1935年,德国正式采用短卡宾98式,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德国的主力步枪。其间经过多次设计更改,大多是为了易于生产。

短卡宾98式的特征:除了标准毛瑟的刺刀座、叶片保险、分岔左枪栓闭锁榫(sun)和弹壳片外,还有在左侧的枪背带、准星护罩、下弯拉柄、枪托在拉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枪托中间有供分解撞针用的金属洞等。

1935到1945 年间,短卡宾98式的总产量有1000多万支。但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生产的短卡宾98式的质量是最好的,随着战争的进程,短卡宾98式在加生产后,生产工艺和质量都下降了。在1940年毛瑟公司参与了为德国军队研制款型半自动步枪的竞争,但瓦尔特公同的样枪击败了毛慧公司的样枪,被德国军队正式命名为Gewehr43 (C43), 但由于G43推出时间太迟,而且德国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弱,因此简化型的短卡宾98式仍然在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

《兵临城下》——莫辛纳甘,98K——狙击教科书

短卡宾98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算是一种性能突出的武器, 但它毕竟不烧火棍,凭着可靠的枪机和良好的射击精度,在灼热的北非沙漠和寒冷的依罗斯季都证明了短卡宾98式的存在价值。而且凭着“毛瑟”这个响亮的名字,使得这种落后武器在战争结束后被许多盟军士兵带回家去收藏或者卖给其他收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