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兰州西关有个不大的巷子,名叫木塔巷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西关十字东北角,南滨河路与张掖路步行街之间,西起中山路东至永昌北路,全长约400多米。

随着时间的延续,她是兰州城里为数不多的,且目前仍然保留古巷名称的一个巷子。

几百年来,巷口的木塔寺已经归隐,它也不去向,但巷子一直存在。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走进这样的古巷,虽然已看不到巷名里所包含的古老景色,但依然可以从巷名中嗅到一些老兰州的气息,像看见了一位老人,感到了老人一份说不上的亲切、平和、温暖。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木塔巷一直以金城美食街巷的身份活跃于每个兰州人的心里。百余种享有盛誉的兰州特色小吃和一些全国各地知名美食,让兰州市民和过往游客流连忘返。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里的尕媳妇酿皮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兰州烧饼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很有兰州特点的甜馍馍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兰州百合,在木塔巷的菜市场里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木塔巷菜市场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其实在兰州木塔巷,基本可以吃到兰州所有的小吃,新修建后的木塔巷虽然整齐了很多,但是小编还是很还念那个看起来琳琅满目的旧时代的木塔巷。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据《皋兰县志》所载,木塔巷至少有300多年历史,因巷内北端建有木塔而得名。木塔巷最早叫五树巷,因巷内有古树五株而得名。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木塔寺,原名嘉福寺,又称宝塔寺,位于兰州的靠西边,即现在的木塔巷到永昌路北段之间。

每天的清晨和黄昏,寺顶上的金钟会发出响动,高低远近,鸣声悠长,声浪几乎能盖过全城,一派“万籁此俱寂,惟闻钟馨声”。

明、清时代,木塔寺里香火很旺。

由于地处市区,人们会很自觉地来到寺院。

大雄宝殿门前,一块非常干净的地方,僧人们会打禅,梵香在龛,盘腿静坐,口念佛号,那些燃起的烟火,随着风儿,轻轻飘上天空。一些顺路转街的人,也常常会到寺里,即便没有上香,身子到此,心也就静了。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木塔巷,他有一个塔,在唐太宗的时候修的,有个叫高昌国的国王叫鞠文泰,他到长安去进献唐太宗,回去之后,他派他的使者出的钱修的一个寺院,十三级,也叫宝塔寺,以后也叫嘉福寺,因为有这个,所以这条小巷道叫木塔巷。

到了明代,肃王先后捐资四次续修,成为宽敞壮丽的古代寺院。木塔建筑制式为十三层楼阁式,高50余米,塔身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收缩。

到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时,兰州榆中人麴嘉在新疆建立了麴氏高昌王国。据《唐书》和《西突厥史》记载“麴氏家族是汉族血统,自凉州金城榆中迁来,信奉佛教”,麴氏传了九世十王。尤其到了麴文泰时期,他更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唐玄奘西出取经期间,麴文泰关怀备至,临别时节,他抱住法师失声恸哭,亲自送到100里外的交河城,挥泪相别。麴文泰能在兰州修建木塔寺,除了表达与唐朝王国的情谊之外,更多的是对家乡的一种亲情使然,这个于千里之外统筹国家的家族,遥望寺院,泪亦涟涟……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因为,木塔寺的声声钟响,总在敲击和翻阅着经书,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那枚静静燃着的香火,把清香与梵净,轻轻留在了寺院的四周。于是,人们会聚集在这里,为一种深深的信仰,而守候或守护。所以,在离寺院很近的地方,就被人脆脆地叫成了木塔巷。最初的时候,这里也叫五树巷,就是巷子里生长着五棵柏树,把一个季节蓬勃得有声有色。鸟儿有时在枝桠上飞掠,嘴里还衔着树叶,风中会有阵阵的歌声。后来,那些作为标志的树木,不知去了哪里?而木塔巷,却被叫到了今天。

西关有个木塔巷,这里不够高调,却有兰州最地道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