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平房人家,锅台比汉族矮,黑锅镶在炉灶上,满屋大炕特暖和


看图片,华夏朝鲜族第一村,说的就是沈阳的满融朝鲜族屯,后来改叫满融村,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朝鲜族聚居村,如今大部分年轻人都去青岛、威海、韩国打工或做买卖,现在这大屯子里只剩一些老人和孩子,少量年轻人还在坚守。

马路两边陈列的朝鲜族民族文化遗产,图为“假面”,在朝鲜族传统的家族祭祀和舞蹈、街头演出中常常用到,记得韩国有部电影《王的男人》,里头的男主角走街串巷卖艺时戴的就是这个假面,有点儿像中国的傩戏,有情节、有台词、有笑料、有传承……

这也是朝族特色:象帽,通常在象帽的顶端会系着长长的彩带,象帽舞起时,舞者转动脖颈带动帽子和彩带转动,形成多姿的彩环,听朝族奶奶说,以前屯子里逢节日就会有老师父带着徒弟为乡亲们表演象帽舞,现如今多少年没看过了……


主街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这里除了朝族也有汉族居住,但是从楼房外立面看,只要带白色大锅盖的就一定是朝鲜族人家,这是电视信号接收器,可以看韩国的电视节目。

别看主街像个小城市一样,往副街里转转,还是能看到满融屯城市改造之前的样子,在楼房建起之前,整个满融都是平房,有一趟一趟的,还有这样的四合院,带个大院套,通常这样的房子住着一家子人,阳光最好的正房一定给老人住,朝族尊老观很严格。

因为好奇,我想看看如今这些平房里的百姓,是不是还用着朝族的传统大锅台和满屋炕,于是找了一个有人的院子进去瞅瞅……

春寒料峭的东北,棉门帘子依然在发挥御寒作用,这玩意儿摘下去至少得四月份。

敲门进屋,嗬,锅台确实是朝鲜族人家的,你看啊,它普遍偏矮,因为一般朝族女人烧火做饭都坐在小板凳上,所以故意改良成矮锅台,大黑锅镶嵌在炉台上,也是典型的朝族样式,但是这卫生情况堪忧,乱糟糟的,应该已经不是朝族人家在住了。

跟小伙子唠了几句,他说他是租房子的,这一大片平房里基本都是租房住的年轻人,他们在附近打工,也有收废品做生意的人,锅灶就烧火用,很少做饭,都是出去买着吃,炕还是原来的朝族满屋炕,从外屋地脱鞋进屋就得上炕,别看屋子很破,但依然很暖和,只是这些传统小民居被造这奶奶样,着实有点儿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