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師從韓愈,張籍在煎熬中等待機會

張籍(約766-830),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傳說張籍十分迷戀杜甫,把杜甫的名詩一張一張地燒掉,紙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孟郊到和州遊歷的時候,前去拜訪,看到張籍正在拌紙灰,很是奇怪。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灰,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孟郊聽了,哈哈大笑,認為此人雖怪,卻也可愛,遂與張籍交上了朋友。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畫像

貞元十三年(797)冬,張籍北游到了汴州,恰好孟郊也在這裡,便把他介紹給韓愈認識。初次見面,二人就心有慼慼,暢談古文、儒道,感嘆佛道黃老盛行,以致仁義不在。韓愈收張籍為"大弟子",推舉他赴京參加國考。貞元十五年(799),張籍一試登第,中了進士。

有了進士學歷,下一步是找工作,找工作需要人脈。張籍最大的人脈就是韓愈,但韓愈多血質性格,比較愛折騰,一不小心就被貶為縣令,到地方上工作去了。韓愈靠不住,別人靠不上,張籍只好老老實實在家裡守喪。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韓愈形象

反對割據,韓愈阻止人才流向藩鎮

安史之亂平定以後,藩鎮割據更加嚴重。永泰元年(765),李正己驅逐侯希逸,自領平盧淄青節度使,後又不斷擴張,把現在的河北南部、山東、江蘇北部一帶變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李正己死後,其子李納封鎖消息,自領軍政。朝廷平定不成,只得招撫,承認即成事實。貞元八年(792),李納死了,其子李師古襲位。李師古裝扮出一副求賢若渴的姿態,出臺措施,向一些不得志的文人或官吏伸出橄欖枝,吸引他們前去投附。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招賢納士圖

董邵南,壽州安豐(今安徽壽縣)人,接連幾次參加進士考試,均未被錄取。貞元十九年(803),心灰意冷的他準備去河北,託身藩鎮幕府。韓愈一貫反對藩鎮割據,就寫了一篇《送董邵南遊河北序》贈送他,說你懷才不遇,要到燕趙謀職,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不能說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有你立足之地。因為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請替我憑弔一下樂毅墓,再到集市上看看,還有高漸離一類被埋沒的志士嗎?韓愈不便明確反對董邵南去藩鎮做事,為虎作倀,只好轉彎抹角地加以勸說。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畫意

兄終弟及,李師道延攬張籍

貞元十七年(801),張籍守喪期滿,北上洛陽,一邊做教書先生,一邊苦苦等待出仕的機會。

等待的日子真是難熬啊!秋風颯颯,勾起了他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元和元年(806),李師古病死在鄆州(今山東東平)。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李師道在附近的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刺史,李師古家奴密不發喪,派人把李師道偷偷接來,準備搞個兄終弟及。宰相杜黃裳想乘其未定,用計分化削弱李家。但是蜀地的叛亂尚未平息,唐憲宗拿不出更多的力量對付李師道,不宜再生亂子,還是先安撫一下吧。他命建王李審遙領節度使,任李師道為檢校工部尚書,兼鄆州大都督府長史,充平盧軍及淄青節度副大使。名義上沒有承認李師道為節度使,但李審是"遙領",並不到任,李師道實際上是平盧淄青當家人。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影視劇中的李師道形象

李師道聽說過張籍的大名,讀過他寫的詩,知道他進士出身,卻始終不得朝廷啟用,鬱郁不得志,於是開出種種優厚條件,派人到洛陽去招攬張籍。

寫《節婦吟》,張籍巧妙拒絕李師道

看到李師道開出的優厚條件,張籍不能不心動。他一直在等待,等待朝廷給予他一官半職,鬍鬚都快等白了。現在終於有人向他拋出了繡球,他本該受寵若驚的,此刻卻左右為難。從內心來講,他是反對藩鎮割據的;同時作為韓門"大弟子",如果接下李師道的繡球,也會在親朋好友中聲名掃地,他不應該,也不能為李師道效力。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畫像

但是,如果直接拒絕的話,李師道又怎麼會輕易放過自己?畢竟李師道勢力很大,得罪不起。在他焦慮不安之際,想起了漢樂府《羽林郎》《陌上桑》,自己為何不借鑑羅敷的做法,委婉拒絕呢?或許能擺脫眼前的困境。於是他提起筆,寫下了一首《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畫意

從字面理解,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還你的兩顆明珠吧,太遺憾了,沒在出嫁之前遇見你!

但張籍寫這首詩別有用意,他把自己比作節婦,把李師道比作"君","明珠"指的是李師道許給的地位、財富,"良人"指唐王朝,說自己"事夫誓擬同生死",等於說自己只能忠於朝廷,不能接受李師道的好意。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恨不相逢未嫁時

據說李師道讀了《節婦吟》以後,雖然心中恨恨,卻怕殺了張籍,會有損他"愛才"的名聲,所以沒有繼續追究。而張籍則在不久之後,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到長安上班,當了太常寺的一名太祝。

死於非命,多行不義心自斃

元和九年(814)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舉兵叛亂。李師道表面聲言支持朝廷,暗中卻幫助吳元濟割據,派人潛入河陰漕院,殺人放火,把江淮一帶的租賦都燒了,接著派刺客到長安,暗殺了力主對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唐代藩鎮割據分佈圖

李師道的恐怖手段沒能動搖唐憲宗扭轉藩鎮割據局面的決心。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在宰相裴度的調度下,隨唐鄧三州節度使李愬大舉進攻吳元濟,僅兩個月就攻破蔡州,大敗淮西軍。吳元濟沒有料到李愬軍如此快速,毫無防備,束手就擒。

唐憲宗乘勢高歌猛進,詔令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諸鎮討伐李師道。大兵壓境,李師道內部矛盾激化。元和十四年(819)二月,淄青都知兵馬使劉悟殺了李師道,投降唐軍,割據多年的淄青齊萊諸地終於迴歸中央。

《節婦吟》:恨不相逢未嫁時

唐憲宗畫像

得知李師道被殺的那一刻,張籍應該慶幸他沒有接受李師道的招攬,而是以一首《節婦吟》委婉拒絕,從而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也保全了自己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