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沒有這樣劃分?

肥城猩猩哥


實際上,為了便於研究,古代歷史上每個朝代基本都被後人劃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這是一個從興到亡的過程。但是我們知道,唐朝還存在一個盛唐,這讓大唐顯得格外不同,並不能說別的朝代就沒有強盛期,而是盛唐太過耀眼,那是一種極致的強盛。萬邦來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這也是後人無限懷念的原因,而它的驟然隕滅又是那樣的刺痛人心,所以唐朝就獨立出來了一個盛唐時期。

唐朝這種特殊的、非常明顯的時間段劃分還體現在了燦爛的詩歌文化中,每個時期都有代表人物,比如初唐四傑;盛唐的李白、杜甫和王維;中唐的韓愈、白居易;晚唐的杜牧和李商隱。他們的作品中都有明顯的時代烙印。

四姑娘在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大唐帝國的這四個時期:

初唐

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在晉陽起兵,得到了包括關隴集團在內的廣泛的支持,四個月之後攻進長安。第二年,宇文化及帶領驍果軍叛變殺死了隋煬帝,大隋朝正式滅亡,各個割據勢力紛紛獨立稱帝,李淵自然也不例外,大唐帝國建立,李淵就是第一位皇帝。當時的大唐所佔有的地盤實際上還是很小的,隨後就是李世民南征北戰,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黨羽,並在626年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逼李淵下臺。

李世民做了大唐的第二位皇帝,當時中原已經平定,百廢待興,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李世民本人更是成為天可汗,威震四夷。李世民之後就是唐高宗李治,承接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開創了永徽之治,並將大唐的疆域擴大到最鼎盛。後期李治的身體長期生病,武則天開始干政,並在李治去世七年後稱帝,武周王朝應該是比較保守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大唐的疆域有所減少,對外戰事也減少很多。而後就是中宗睿宗為帝時的混亂期。

盛唐

唐睿宗之子李隆基親手結束了帝國的混亂局面,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天平公主等干政的女性全部被李隆基處死。713年,李隆基正式親政,那時的他雄心勃勃,改革內政,變換兵制,重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一批有真才實幹的宰相,實現了開元盛世,到天寶年間,大唐達到了最繁盛時期,萬邦來朝。長安城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有百萬人口,當時全國的總人口達到了幾千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空前繁榮。

但是盛唐並沒有維持多久,唐玄宗在執政後期開始倦政,並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募兵制的發展以及十大節度使的設立為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755年冬天,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擁20萬兵力造反,盛唐的榮光被打破。兩京淪陷,唐玄宗丟下土地和子民狼狽的往四川逃跑。

中唐

馬嵬兵變之後,唐玄宗繼續入蜀,而太子李亨北上靈武僭越稱帝並尋求朔方軍的支持以圖收復失地。郭子儀和李光弼開始收復失地,兩京很快收復,唐肅宗李亨回到長安,並迎太上皇李隆基回到長安,只是終肅宗一朝,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沒有平定安史之亂,反而朝廷中宦官專政的局勢形成。

唐代宗繼位之後重用僕固懷恩壓下了安史之亂,但是安史之亂的影響遠沒有結束,河朔三鎮成為帝國新的威脅,並最終形成藩鎮之禍,藩鎮叛亂一直持續到帝國滅亡。雖然之後有唐憲宗的元和中心、唐武宗的會昌中興和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也只是讓帝國稍微強盛而已,和從前是沒法比,而且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強盛。宦官專政、藩鎮之亂、朋黨之爭始終與影隨行,即便是再強悍的帝王也沒有辦法改變。

晚唐

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終於引發黃巢起義,起義如潮水般很快席捲了大半個帝國,大唐皇帝對此頭疼萬分,但是並沒有得當的方法來鎮壓起義,況且武將都想保存實力以圖自立。黃巢起義讓帝國最後的尊嚴全部掉到了地上,從此再也沒有復興的可能,即便起義最終被鎮壓下去,但是割據勢力真正形成,開始瓜分帝國的土地,唐僖宗和唐昭宗又是那樣的無能與懦弱。

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大唐帝國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它退出的很徹底,即便後來出現了後唐和南唐,卻與李唐毫無關係,不過是打著唐的旗幟為自己謀私利而已。


蕭曉四姑娘


其實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唐詩的四個分期和發展階段,出自明代高棅《唐詩品彙·總序》。在介紹唐詩的時候,一般會把作者所處的時代,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進行劃分,比如初唐四傑等。

歷史學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作為分界線,把唐代社會歷史分為前後兩大時期。然而,一方面,唐詩的發展與唐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詩作為展現唐代詩人心靈奧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的一種文學形式,它的發展又與唐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盛衰有著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詩史學者根據唐詩發展的特殊情況,習慣上把唐詩的發展分為這四個時期。

初唐,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稱武德至開元初)之間,即公元618年—712年。初唐時國力強盛,有貞觀之治、永徽之治等,唐朝威名遠播。初唐詩人代表人物: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

盛唐, 指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大曆元年約五十年,即公元713年—766年。此時的中國物產豐盈,國泰民安,邊疆穩固,物華天寶,一派盛世景象,盛唐後期雖然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但中央還完全有能力鎮得住四方。盛唐詩人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等;

中唐,代宗大曆初至文宗大和末即公元767—835年,共六十四年。這時候的唐朝已經開始有著內外兩大矛盾,但還沒有到農民起義的程度。中唐詩人代表:白居易、元稹等;

晚唐,文宗開成元年至唐朝滅亡,即公元836年—907年,唐朝進入了晚唐時代。黃巢之亂以後,唐王朝逐漸沒落,各藩鎮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晚唐詩人代表:李商隱等。

歡迎採納,謝謝!


對話歷史


實際上,每個朝代都被分為了初期、中期、晚期,比如明朝,從朱元璋建立之初,到明宣宗時期,共5朝,就是明初;再到萬曆年間,張居正去世,也就是1582年,共8朝,為明中期;張居正死,明朝開始走下坡路,知道歪脖帝崇禎自縊,明朝滅亡,為明晚期。

初、中、晚三個時期的劃分,也是一個朝代興亡的見證,一般來說,初期就是建國之初,國力是呈上升趨勢的;中期就是這個朝代的鼎盛時期;晚期則是走下坡路到滅亡的時期,由興而盛,由盛而衰,週而復始。


別具一格的唐朝

唐朝有多強呢,外戚、宦官、權臣、藩鎮、奪權等等,這些對於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絕症,染上其中一條,必死無疑,強如兩漢,分別亡於外戚和宦官,只有唐朝,從建國之初就搞出個玄武門奪權的事,中間還有武則天,到中晚期有各地藩鎮,可以說唐朝從一開始就在犯病,一直到滅亡,把所有的絕症輪著得了個遍,但他愣是續了近300年的命,還搞出個所有朝代的巔峰時期——盛唐!

這也是唐朝別具一格之初,除了初中晚三個時期,中間還被插入了一個盛唐,每個朝代都有鼎盛時期,但是盛唐太過璀璨,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發展,都是我國曆史上不可超越的巔峰,其他朝代再怎麼昌盛,也摸不到盛唐的腳底板。

史學和文學對盛唐的定義

有一點頗值得注意,唐朝這四個時期的劃分,從歷史和文化的定義各有不同。

文學上,盛唐是指唐詩的巔峰時期:

這個概念是由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彙·總序》中提出的,也就是唐玄宗即位的713年開始,到唐代宗766年止,時間只有短短几十年而已(或說到杜甫去世),相比初、中、晚三個時期,盛唐是最短的,在唐詩的成就上卻是最高的。

這一時期的詩歌,熱情奔放,每一個字都透露著那個時代獨有的自信,那是融入一個時代血液裡的“盛唐之音”。

其中不僅有李白、杜甫所代表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也有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派”,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所代表的“邊塞詩人”,不客氣地說,這個時代的詩人,隨便拎一個出來放到其他朝代,都是執牛耳的存在。

“盛唐之音”的消亡,是隨著詩聖杜甫的去世,從此江湖上只有盛唐的傳說。

史學上,盛唐是指唐朝國力的鼎盛時期:

持續時間就比較長了,唐高宗被評為具有“貞觀遺風”,所以史學上的盛唐,也從他開創“永徽之治”(650年)開始,中間經歷了唐玄宗最為鼎盛的時期,到唐憲宗“元和中興”(820年)為止,這一時期的唐朝,政治清明、文化發達、邊疆穩固、國富民強,雖然經歷了安史之亂,讓國力有所下降,但藩鎮割據還沒有被擺到桌面上來,唐朝還有能力守住國家。


重回漢唐

我們常說,要重回漢唐,不僅是因為這兩個朝代,是中華民族國力最鼎盛的時期,更是因為這兩朝的文化和精神在歷史長河中永遠發光發亮,所謂重回漢唐,不是說我們要發明時光機,回到過去,而是要重塑那個時代的輝煌,找回那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液中的自信啊!

當我們的女媧、盤古能像哆啦A夢和鋼鐵俠一樣影響著整個世界上的年輕一代的時候,就是我們重回漢唐的時候!



也可自話


歷史上,王朝的劃分大體上為初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這也是對一個王朝發展走勢的概括。

唐朝從公元618年建立,到公元907年滅亡的289年裡,卻劃分了初、盛、中、晚四個時期,我認為這背後是有兩大因素的。


首先,近現代學者文人對唐朝的惋惜。

漢唐,漢唐,這是兩個讓人懷念的朝代。她們創造了屬於她們各自那個時代的燦爛文化,但又是一脈相承的同一種文明的繁衍。

兩大王朝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分伯仲,而她們滅亡的方式卻不相同。

“故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王夫之讀史之後的拍案而起的感慨,就是近現代文人學者對唐朝的悲鳴和痛惜。

正因為如此,唐朝由盛而衰,一個安史之亂造成了唐朝的兩極分化,不得不說這是歷史的一大遺憾!


然後,唐朝的詩歌充分代表了四個時期的特性。

唐朝是一個詩歌文化強盛的時代,充滿了詩人們浪漫、自我、現實的色彩,也能體現唐朝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的最真實情況。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初唐陳子昂的“言志詩”,盛唐李白的“逍遙詩”,中唐白居易的“現實詩”,晚唐杜牧的“懷舊詩”等,就是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最真實寫照。

這樣通過唐朝人的作品對唐朝的發展進行劃分,研究各階段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是最為科學的方法之一。


其實,我也傷感唐朝衰敗的太快。如果安史之後,唐朝重振雄風,是否就沒有了後面那麼多事?

文人的痴念病犯了,莫怪莫怪!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首先我們要了解唐王朝建立之初宏大的歷史背景。

唐初

唐朝繼承的制度和疆土是隋留下的。在唐朝初年,以關隴集團為首的世族門閥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隨著科舉制的不斷推行。世族門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盛唐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李治提供了深厚的國力基礎。

積極對外進行擴張,其中包括李靖徵突厥,蘇烈滅百濟。

到了李治,武則天,李隆基早年時期,外部沒有壓力,哪怕武則天代唐建周,和李唐宗室發生權利鬥爭,甚至是戰爭。但國家整體還算平穩

中唐

節度使本來作為臨時性的地方軍事主官,在李隆基一朝由四鎮增加至十鎮。節度使本身握有節制,度支,按察三種職能,即軍,財,政。在地方上,每個節度使都管轄這幾個州郡。節度使逐漸脫離中央控制,進而威脅中央權利。即安史之亂為案例

晚唐

安史之亂後,唐皇室的威望大損。地方節度使依然對中央陽奉陰違。為了制衡地方,皇帝才是採用宦官抑制地方節度使。但收效甚微。

以李亨為例,李亨在馬嵬鼓動禁軍兵變。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但他身邊缺乏可以信重之人,他選擇了支持和護送他即位宦官李輔國。李輔國因此加殿中監,兵部尚書。再後來李亨駕崩,李輔國力保李豫即位,並將有心染指皇位的越王李系殺死,囚禁了意圖控制朝政的張皇后。

立帝,殺王,囚後。可見李輔國的權勢。此後的宦官如出一轍,“天下事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耳”控制著中央朝政。

在地方上,和節度使互相勾結。

唐順宗時期,曾想改變這一局面,認命劉禹錫,柳宗元意圖廢置宦官,收回節度使任免之權。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聯合劍南節度使韋皋,河東節度使裴鈞,廢順宗,立其子即位,並將改革派悉數貶黜。

這種情況直到朱溫大殺宦官才結束,當然,唐王朝那時也快亡了。


堂燕銜來二月花


唐朝的分期有四種不同劃分標準:

1、政治標準,以唐玄宗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為標準分為前期、後期;

2、經濟標準,以唐德宗供應780年兩稅法頒佈為標準分為前期、後期;

3、文學標準,以唐詩不同階段(元朝楊士宏《唐音》、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籤》)為標準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階級標準,以范文瀾《趙國通史簡編》“統治階級內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為標準分為進步主導的唐高祖至唐玄宗開元29年(618——741年)的前期、中央集權VS地方割據的中期、宦官VS士族的後期。

安史之亂前後的唐朝

安史之亂前的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武將開疆闢土建功立業,文臣穩定朝廷,是唐朝的鼎盛時期;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歷8年的安史之亂,導致藩鎮割據,國力衰退,從原來的對外擴張的蓬勃開放,轉向內部爭鬥的內縮型發展。


兩稅法前後的唐朝

北朝時期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買賣兼併,讓所有人都有田地耕種,本質上是國家對土地所有權的限制。

唐朝前期實施的租庸調製,本質上是對北朝均田制的發展和改歷:從均田制存粹的以戶為標準,發展為以丁口為標準。

兩稅制一改均田制、租庸調製下的實物交易為主的賦稅制度,變成以貨幣交易為主的賦稅制度。均田制、租庸調製是以戶口分配土地、權力和義務,兩稅制是以土地、房屋等資產來分配權利、義務。

兩稅制實施後,放鬆了人們對土地的依附關係,讓人們有能力出走更遠,而非在均田制下以土地耕種時間來決定出走範圍,於是才有招募制軍隊的盛行。

兩稅制後,各王朝的土地制度和財稅制度基本是以兩稅制為基礎。

唐詩不同階段的唐朝

元朝人楊士宏按照唐朝詩人在唐詩中所表達的精神不同,將唐朝分為:

進取的初唐:唐高祖——唐睿宗;

盛世的盛唐:唐玄宗——唐肅宗;

掙扎的中唐:唐代宗——唐文宗;

沒落的晚唐:唐武宗——唐哀宗。

楊士宏將所有唐朝詩人都按照他們的出生日期這個階段劃分歸入相應的階段,只有3個人例外:李白、杜甫、韓愈。

階級鬥爭下的唐朝

范文瀾在其《中國通史簡編》將唐朝按照階級鬥爭劃分為:

前期:唐高祖到唐玄宗29年,618-741年,主要矛盾是“中央統治集團內部腐朽傾向和進步傾向的矛盾”,但進步傾向佔據主導優勢,因此唐朝能夠強盛;

中期:唐玄宗天寶元年到唐憲宗元和15年,742—820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權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但中央集權勢力佔據優勢,因此能夠保持形式上的統一;

後期:唐穆宗長慶元年到唐哀帝天佑4年,821—807年,主要矛盾是“中央統治集團內部宦官勢力和士族勢力的矛盾”,宦官勢力佔據優勢,最後在宦官和士族內鬥相互玩完、農民起義削弱下,地方割據成為唯一勢力,唐朝滅亡,進入以地方割據唯一的時代——五代十國。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唐朝建立後,尤其在初期,中央政治局勢其實並不穩定,每一次政權轉移,都面臨著殘酷的政治鬥爭。

不僅皇后干政,連公主也要干政。到了後期,宦官、方鎮坐大,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時刻伴隨左右,使得整個唐王朝充滿了血腥的爭權奪位的氣息。

不過就在如此殘酷的政治鬥爭之中,唐朝的發展並未受到多少干擾,而是循著事物運行的規律,堅定的向前走著,並且創造出一個輝煌的時代。

近三百年的唐王朝歷史之中,可以大致劃分出四個時期,即初唐時期,盛唐時期,中唐時期,晚唐時期。

初唐時期從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經過唐太宗李世民父子兩代的辛苦經營,國家漸漸穩定,經濟開始好轉,如初升的太陽,開始放出萬丈光芒。

盛唐時期始於唐高宗李治登基後,經過武則天,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時期,國家邊疆穩固,國泰民安,經濟極大的發展,如太陽正午,對內對外影響力達到了最高。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好景不長。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王朝陷入了巨大的內亂。經過八年的戰爭,唐軍雖然贏得勝利,可是國家再不復往日強盛。唐王朝如西斜的太陽,逐漸向衰落走去。所以人們將唐代宗至唐文宗這一時期,稱作中唐時期。

而晚唐時期則是唐文宗到哀帝這個時期,方鎮崛起,宦官當政,唐朝如太陽落山,徹底陷入了黑暗之中。


煮酒君


這樣的劃分在於告訴人們這樣的事實,即唐朝所謂的“強盛”僅僅指的是“盛唐”。如果你是一個穿越迷,如果穿越的話,一定要選擇好時間段,如果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中晚唐,那樣,你會過得很慘。

中晚唐,大唐國土豆剖瓜分,各路藩鎮裂土稱王,唐天子龜縮在長安,每隔幾年就要扶老攜幼來一次驚心動魄的“京郊一日遊”,或“環關中多月遊”,一不小心就“天子九逃”了,好不容易魂不守舍地回到帝京長安,還要動不動就目睹一場血光之災,實在消受不起啊。

“安史之亂”使得當時的中國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廢土焦瓦。民間如此,皇室也忙活呢,在皇室成員的“消遣清單”中,除了自大唐高祖皇帝開始就一直傳承下來的宮廷內鬥戲劇(政變)之外,又加入了宦官和權臣,一時間大唐皇宮裡雞飛狗跳,好不熱鬧,各路神仙也好不寂寞,他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而來,他們齊聚大明宮,為皇帝陛下早日得道昇天而努力工作著。

軍閥頭子們,有時想皇帝陛下了,就會捎人去帝京長安給自己的兒子侄子們討個賞,如果您不答應啊,那我就帶著兵啊,咱們長安見啊。

總的來說,中晚唐就是精彩紛呈,堪稱恐怖大片的現場直播。

其實,即使你回到“盛唐”也不見得會好到哪去,唐朝依然是一個極端的專制統治王朝。我們所知的“盛唐”,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統治者窮兵黷武式的開疆拓土,以及偶爾歇斯底里式的與民休息(折騰累了)的印象,而已。

以上這些所謂的“強盛”,當然和普羅大眾幾乎沒什麼關係,不但沒關係,為了營造這種“盛世”,在你微薄的收入中,可能還要被官府搜刮一部分,用來補貼那些“萬國來賀”的外國使臣們,畢竟天朝最講究面子了,人家大老遠來朝賀你,是為的啥?不就是為了撈點外快嗎?你有面子,我有裡子(賞賜),皆大歡喜。再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筆錢不從你這裡剋扣,難不成皇帝自掏腰包?

為什麼中國的朝代,只有唐朝會這麼劃分呢?大概就是為了告訴你,下次再說“重回漢唐”,一定在“唐”後面備註,此“唐”乃“盛唐”。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其他朝代也有的,至少初,中,晚上是有的。

初唐,是大唐整個朝代的開始之時。盛唐是大唐在整個歷史上鼎盛的時候,中唐是整個唐朝中間時間段。晚唐是整個唐朝最後一個時間。

中國之前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興亡,他就有朝代初期,朝代的中期,朝代的晚期。

至於鼎盛時候,有的朝代出現過值得後世稱讚的盛世,鼎盛時候,有的就沒有。沒有的話就有這個。

初,中,晚卻是有的,比如。西漢初期,西漢中期,西漢末期。

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晚期。

大明初期,大明中後期。

這樣的還有很多。


中孚鑑


唐代的歷史分期當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盛唐。這是文學史的分期影響了政治軍事史的分期。

盛唐最早是一個文學史的概念,大體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的前期。這時期在唐詩創作上出現了井噴的局面,諸多天才詩人在這一時期留下了眾多的不朽篇章。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都是當時詩人的傑出代表。因此將這一時期命名為盛唐時期。

這種歷史分期方法後來被其他專業領域的學者所借鑑。唐王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開元時期確實有其他王朝難以企及的盛世氣象。因此這種分析方法被廣泛認可。

這種文學史的分期或者術語被引入到政治軍事史當中的現象其實在國外也有。美國夢最早是一個文學史研究的概念,後來擴展到社會各個領域,成為了美國曆史研究當中的重要概念。歷史研究當中各專門史,通史和斷代史會有這種學術上的相互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