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頂山”概述

平頂山,別名鷹城。中原經濟區重要的能源和重工業基地,豫中地區的中心城市

[1]。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3°08′至34°20′、東經112°14′至113°45′ 之間。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河南“平頂山”概述

平頂山市位於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現轄2市4縣4區,面積7882平方公里,總人口550萬。2017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2015.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5億元。既是資源型工業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還是中國曲藝城、中國書法城、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唐鈞基地。

[2]平頂山市處於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交錯的邊緣地區,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條河流。

境內叢林疊嶂,山巒起伏,有國家5A級石人山(堯山)風景旅遊區、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白龜山風景旅遊區等。[3][4]

國家衛生城市,[5]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6]

2018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2018年8月份空氣質量狀況,平頂山在169個重點城市中排第151名。

歷史沿革

平頂山市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商周時代,這裡屬應國。

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陽縣。

隋朝時,分屬襄城郡和潁川郡。

唐代先後分屬汝州、許州、襄城郡。宋元起至明清,平頂山境域分屬汝州、許州和裕州。

民國初年屬河洛道、汝陽道,後分屬豫南道、豫東道、豫西道。

新中國成立後,平頂山分屬洛陽專區、許昌專區。1954年成立平頂山煤礦籌備處,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頂山礦區委員會,1956年3月,成立許昌專員公署平頂山辦事處,下轄東高皇、大營、西高皇、井營四個鄉。195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平頂山市,屬省直轄市,下轄二鎮四鄉,即諸葛廟鎮、西高皇鎮和大營鄉、東高皇鄉、井營鄉、姚孟鄉。

1958年,市區設立了五個街道辦事處,城市建設開始起步。1960年撤銷寶豐縣,將原縣屬行政區域劃歸平頂山市,次年又恢復寶豐縣制,仍歸許昌專署領導。

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為平頂山特區,實行雙重領導,以煤炭部領導為主,河南省領導為輔。1968年3月,恢復平頂山市,仍為省轄市。1969年設置新華區和衛東區。1971年建立西區。1977年舞鋼區劃歸平頂山市,1979年舞鋼區又劃歸許昌地區管轄。1982年,舞鋼區重新劃入平頂山市。

1983年9月,分屬許昌地區的魯山、寶豐、葉縣三縣劃歸平頂山市管轄,1986年2月又將許昌地區的襄城縣和郟縣、洛陽地區的臨汝縣劃歸平頂山市。 1988年6月,撤銷臨汝縣,設立汝州市。1990年9月,撤銷舞鋼區,設立舞鋼市。二市均為河南省計劃單列市,由平頂山市代管。汝州市於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省直管體制。

1994年8月10日,平頂山市郊區更名為湛河區。1996年12月,襄城縣又劃歸許昌地區。1997年12月18日,設立平頂山市石龍區。至此,全市轄四縣(魯山縣、寶豐縣、葉縣、郟縣)、四區(新華區、衛東區、湛河區、石龍區),代管汝州市、舞鋼市,全市共有99個鄉(鎮)、25個街道辦事處,299個居民委員會、2584個村民委員會。

汝州市2011年被省政府省發改委確立為河南10個省直管試點擴權縣市之一。2014年1月1日全面實行省直管體制。

2005年,平頂山市鄉鎮區劃調整,撤併5個(原出處為9個)鄉鎮。舞鋼市撤銷王店鄉,併入尚店鎮管轄,尚店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安寨鄉,併入棗林鄉管轄,棗林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山縣撤銷土門鄉,併入背孜鄉管轄,背孜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寶豐縣撤銷觀音堂鄉,併入大營鎮管轄,大營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石龍區撤銷南顧莊鄉,設立相應街道。撤併後,平頂山市全市有93個鄉鎮、39個街道;平均每個鄉鎮人口為5.19萬人,平均面積為84.75平方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