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广东人什么都吃,为什么他们就是不吃燕子呢?

圣母程心


看到这问题就郁闷,我是粤西湛江人,我们很多东西都不吃好吗?我们口味比较清淡,讲究原汁原味,所以加工得太厉害的,或是调料太多的,我们就不爱吃。我们这最普遍的烹饪方式是白斩,也有就是白切,最出名的是白切鸡,还有白切鸭、鹅、狗,甚至是白切猪肉,沾虾酱吃,外地人理解不了的美味。另外,由于天气原因,太热气的东西不敢吃,煎炸也都吃得少。

也许在食物的品种方面,处于祖国大陆南端的广东是丰富些,海里游的,山上跑的,都有。但并不是北方人想像的,我们这整天都在吃穿山甲、果子狸、眼镜蛇等野味。我们平时也跟全国人民一样,主要吃猪牛羊和三鸟,海鲜也吃,日常以海鱼海虾为主。说起吃鸟,秋冬季我们湛江也确实爱吃一种鸟,一般是用枸杞加一点红枣蒸来吃,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但不是燕子。燕子在我们农村还有一个俗名--益鸟,且燕子筑巢在家里是好兆头,意味着福气临门、人丁兴旺等,所以没什么人会吃燕子的。


湛江纵横哥


我应该有发言权。在我们那里,燕子是益鸟,老一辈从小教育我们不能伤害这种鸟,否则会被雷公劈的。小时候我家祖屋的大厅左右两面墙上就插有专门给燕子搭窝的竹签,为了防止燕子的粪便掉落爷爷特意在燕子窝下面加撑了一张纸皮。

爷爷去世以后祖屋就没人住了,燕子好像再也没有在那里搭窝了。10年前我爸对祖屋进行改造,把祖屋改成了花园,自那时起再也见不到这样和谐共处的现象了,怀念儿时,怀念当初,怀念过去。


TWES


首先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广东的北方人我要澄清一个事情:广东人并不是什么都吃的。广东这边美食确实很多,因为有山有海物产丰富嘛,也是最早与国外烹饪风格接触的地区之一,所以广东这边确实有一些其他地方以前不太有的食物,但是这不代表“广东人什么都吃”啊!

接下来咱们说回“不吃燕子”这个事情上来,不只是广东人不吃燕子,全国各地目前也没有听说哪里吃燕子的,我觉得这个事情的原因还是值得说说的。

我们没有吃燕子这个饮食习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抓不着。我们种植谷物作为主食,饲养牲畜作为肉用动物,这些都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但是在那个遥远的远古时期,人几乎是没什么有效的办法能捕捉到鸟类食用的,或者说捕捉鸟类作为食物获得的能量,可能远远大于这个捕捉行动本身消耗的能量了。

所以自古鸟就不在人的捕猎名单前列,自然就少有吃鸟的饮食习惯流传下来。而等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发展到足以捕捉鸟类为食的时候,我们的畜牧业已经发展的很成熟的了。所以真正被吃到灭绝的就是类似渡渡鸟这种不会飞、肉还多的鸟,其他鸟类的灭绝基本都是因为栖息地被人占据、破坏造成的。

而且燕子这种鸟还比较特别,它们可能是跟人最亲近的野生鸟类了。而且也以害虫为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季可以消灭近50万只害虫),在我们这样一个自古是农耕文明的地方,当然就更受欢迎和保护了,所以我从小被教育的观念就不会让我想伤害燕子,更别说吃燕子了,有些地方还流传着“小燕子穿花衣”的儿歌,这就更难以让人们把燕子端上餐桌了。总不能歌词改成“小燕子穿花衣,你敢下来我就吃掉你。”,这就不像是儿歌了啊。

所以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我们几乎都不会以燕子作为食物。虽然广东人总被说“什么都吃”,但是这个说法就跟“一鸽胜九鸡”之类的差不多,就是一个夸张的虚词说法,不用太较真儿。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为什么广东人什么都吃,就是不吃燕子。

不要说广东人了,在整个中国,都很少听过有人吃燕子的。为什么呢,这要从几个方面来回答。

燕子是益鸟,吃很多害虫,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祖祖辈辈的农民们留下来的传统就是保护燕子,它们是我们庄稼人的朋友。燕子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季可捕食各种害虫50万只以上,保护了农作物,极大地帮助了农业庄稼免受害虫侵害。所以我从小就被妈妈教导,保护燕子,不要伤害燕子,就是因为燕子不像麻雀那样偷吃粮食,还对农民做出这么大的贡献,我们才会如此爱护燕子。就像普通人家的牛马一样,耕地种地拉磨一辈子,到最后死了后,很多主人都舍不得吃它的肉,因为彼此之前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像朋友一样。人怎么忍心吃朋友的肉啊,这就像是在犯罪一样。



燕子是中国福鸟,是所有的鸟种最愿意亲近人类居住的鸟类。在我们陕西关中的农村,老一辈人还保留着这样那样的规矩,让我们尊重燕子,爱护燕子,爱护燕子的巢穴。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吧。老一辈的庄稼人视燕子在家筑巢为燕子对家人最好的祝福象征,谁家只要有燕子筑巢,就说明这家生活美满幸福,家庭和睦。为啥呢,笨想一下,一个整天打闹吵架的家庭环境,怎么能够给燕子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氛围来筑巢生活呢。所以呀,燕子在谁家筑巢,谁家的就是幸福美满的家庭,我们老家人可愿意燕子在家里筑巢了,就是这个原因。



燕子是一只勤劳、辛苦为家庭付出的鸟,能够极大的唤醒人的同理心。燕子是一只勤劳的鸟,像农民一样,燕子是一只辛苦的鸟,像农民一样,燕子爱护喂养自己的孩子们,也想农民抚养自己的孩子们一样,农民看见燕子,就像看见自己一样。



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这些都是燕子一口一口,一趟一趟从外面叼回来的,辛苦可想而知。而且燕子的宝宝们在小时候都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探出头叽叽喳喳等着妈妈来喂食,燕子妈妈一趟接一趟地飞来飞去,一个一个喂着自己的小宝宝,一点儿也不嫌苦,不嫌累。你看这像不像小时候我们在家里等着父母出去劳动,回来给我们做饭吃呢,多接近人类的燕子啊。我的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就是说有个小孩子,在燕子妈妈出去找食物的时候,打死了它的燕子宝宝,燕子妈妈叼着虫子回到巢穴一看,小宝宝死了,燕子妈妈当场啼血就背痛着死了。妈妈教导我们,燕子也像人类一样,我们就和燕子的宝宝一样,都要好好保护,我想我的妈妈能够感受到为人父母对儿女的爱,和燕子是一样的。

就这些,决定了广东人,陕西人,中国人不吃燕子,因为从燕子身上,他们看见了自己的辛勤,辛苦以及为养育子女为家庭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所有艰辛。


三月长安


这习惯是祖辈延习下来的,自小的时候,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一到两窝燕子,每天我们都看着燕子生蛋孵鸟长大,小鸟掉地上我们把它们放回去,每天它们飞来飞去找吃,田间我们也看着数十上百的燕子在空中追逐蚊虫,就算不能把玩,我们也已经把它们当成了家人,把燕子神化了。这是一件好事,试问对人类有益的小鸟,为什么不去尊重和保护她们呢。

我们真的没有见过听过有人吃燕子的,就算有人吃,也只会偷偷吃,因为如果让别人知道了,是会受到指责的。


教你孩子学英语


广东人什么都吃,就是不吃燕子,原因有二——第一个是科学的原因。因为燕子是益鸟,据说一个燕子一个季度可以吃掉25万条害虫,帮助世代的农民保护田里的庄稼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农民感激燕子,那就不可能去吃燕子的。第二是文化的原因。他们认为燕子是报喜鸟报春鸟,只要燕子一来春天就跟着到,只要燕子会到你家屋檐下做窝,就以为你家是风水宝地。燕子无论从哪里飞过,发出什么叫声,都认为是有喜事的前兆。所以一旦形成了对燕子这样的认识,人们还会去打燕子吃燕子吗?包括广东人也一样,不吃燕子那是有文化和科学两个方面的原因的。


声声曼语


广东人什么都吃更多的只是一句调侃语。

关于为什么他们不吃燕子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不是饿到影响生存的地步,中国人都不会吃燕子。

燕子是一种益鸟,也是民间的一种吉祥鸟,虽然现在很多城市里都很难看到燕子筑巢,但是我们祖祖辈辈都有着保护燕子的习惯,还记得小时候,即使是村最调皮的小孩,也不敢去随便捅燕子窝。

保护燕子,已经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扎根。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这句歌词,不管是男女老幼基本都能哼的出来吧。

保护燕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的体现,民间也有“燕子低飞大雨到,燕子到春来了”等谚语。

大雨垂帘,与燕子同处一屋檐下,听着叽叽喳喳。这是童年的一片剪影。

我们眼里的燕子从来与吃无关,所谓的山珍海味,鲍鱼燕窝中的燕窝并非是我们屋檐下的那个小精灵。


阿旺读石


广东人没有什么都吃呀


娴妹的成长记


大家都不吃,不只广东人。可能喜爱它。


方兰野携手凌云志


老人说燕子是吉祥鸟,如果在自己的屋檐下筑巢,说明自己屋子有福气。

以前读书的时候,隔壁邻居屋檐下就有燕子,因为每天燕子拉屎总掉到门前,他们家老人嫌脏,趁大燕子不在把窝给捅了,结果小崽死了,燕子再也没回来了。过了一段时日,那老人的儿子去世了,什么疾病忘了,听说在吃饭的时候突发的,肺进水还是什么的。

其实,在他们家捅掉不久,还没隔壁阿叔还没去世的时候,我家也有燕子筑巢了,当时我们没有捅,燕子窝下边垫一块纸片没让鸟粪掉满地,结果那年我姐生了个男孩(潮汕地区)。家里开的小店生意也很好。(第二年又筑了一个燕子窝,第三年我姐又生了一个男孩)

所以说燕子是吉祥鸟,会来带好运的,千万别捅掉窝,不然会倒霉的,亲眼所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