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與德國U艇部隊的巨大規模相比,其使用的外國潛艇相當稀少,與德軍幾乎佔領整個歐洲的巨大戰績也不相符。究其原因可能一是港口被佔領的時候船是能逃跑的,而潛艇要逃走就更容易;二是有些繳獲艇過於老舊或損傷過於嚴重,沒有必要加以修復利用。

據統計,整個二次大戰中只有14艘外國正規潛艇被德國海軍留用並獲得了編號,以下我們將一一進行介紹。

土耳其1艘

U-A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U-A艦橋特寫和艇徽

U-A號是土耳其Ay級(不是土耳其後來的209型Atılay class級)潛艇中的一艘,這級艇是在德國IX級遠程潛艇基礎上設計的佈雷潛艇,其外部特徵是指揮塔向前延長並在其上安裝105毫米甲板炮,看上去和IX級區別很大。

這級艇一共造了4艘,其中3艘都是土耳其船廠自建,只有首艇薩爾迪雷(Saldiray)號在德國基爾船廠建造。1939年6月該艇建成,即將交付之時戰爭爆發,於是德國海軍接收該艇並將其命名為U-A號。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U-A的姊妹艇,土耳其海軍阿蒂萊號

因為和德國潛艇同出一源,所以該艇直接作為作戰艇投入使用。U-A號是德軍所有留用外國潛艇中最成功的一艘,共擊沉7艘船合計40706噸,包括13950噸的英國輔助巡洋艦安達尼亞號(HMS Andania),擊傷1艘計7524噸。

1942年8月起,該艇退出前線轉為訓練和教學艇,1945年5月3日在基爾自沉。

英國1艘

U-B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1939年的海豹號

U-B是戰爭中德軍唯一一艘在海上俘獲的敵軍潛艇。該艇原為英國灰海豚級(Grampus-class)海豹號(HMS Seal)佈雷潛艇,39年5月24日入役。40年5月4日,海豹號在瑞典海域執行佈雷任務後遭到德國武裝拖網漁船追逐,逃離時撞上了自己布的水雷遭到重創。該艇上浮後試圖逃向瑞典時遭到兩架Ar-196水上飛機攻擊,見無法逃脫就扯白旗向飛機投降了,稍後被趕來的德國拖網漁船拖到丹麥。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被俘時的海豹號

雖然該艇的設備與德國體系完全不兼容,但德國人還是堅持將其修復,並任命52歲的布魯諾·馬恩中校擔任艇長。事實上該艇除了宣傳和展覽之外毫無價值,1943年起即遭到棄置。1945年5月3日該艇在基爾附近自沉。

然而U-B對德國海軍並非毫無貢獻,她帶來了成熟的英國魚雷引信,德軍由此解決了一直困擾他們的魚雷可靠性問題。

挪威2艘

UC-1和UC-2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挪威海軍B級潛艇

這兩艘船原為挪威海軍B級潛艇B-5和B-6號。該級艇其實是特許生產的美國L級,屬於一戰時的老設計,一共6艘。建造費用來自英國海軍一戰時徵用挪威海防艦償付的經費,但由於物資短缺等原因,這些船的建造週期拖得比較長,B-5和B-6號直到29年才建成入役。

德軍入侵挪威時,除B-1號逃到英國、B-3號自沉外,其餘4艘都先後被德軍拿獲。其中B-6號本已逃出,但因不能潛水而被德軍控制的B-5號迫降。由於這批船的性能和狀況德國海軍都不咋看得上,最終只有B-5和B-6號被留用,並分別命名為UC-1號和UC-2號。

UC-1號1940年11月編入德國海軍,艇長為62歲的威廉·基塞沃特上尉,這位老人家是德國二戰中最年長的U艇指揮官。該艇一直作為教學艇使用,到1942年時發現該艇連教學任務都無法勝任,遂於3月28日退役,後遭拆解。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1943年在卑爾根附近演習的UC-2號

UC-2號的情況也差不多,作為教學艇用到1944年11月退役,1945年5月3日在基爾自沉。

荷蘭5艘

UD-1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荷蘭海軍O 8號

UD-1號原是1915年在加拿大下水的英國H級潛艇H-6號,1916年1月該艇在荷蘭斯西蒙尼克島擱淺後被扣留,荷蘭政府將其買下並命名為O 8號。

德軍佔領荷蘭後該艇被繳獲,經檢查發現幾乎完好無損,於是被命名為UD-1號用於訓練和教學。由於過於老舊,該艇於1943年11月退役,1945年5月3日在基爾自沉。

UD-2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荷蘭海軍O 12號

原荷蘭海軍O 12號,為O 12級的首艇,於1930年入役。德軍佔領荷蘭時O 12正在做定期維修無法出海,艇員只能將其鑿沉。隨後德國海軍將其打撈修復後命名為UD-2號,1943年1月作為教學艇投入使用,1944年7月6日退役,1945年5月3日在基爾自沉。

UD-3、UD-4、UD-5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荷蘭海軍O 21級

這三艘船是荷蘭O 21級的姊妹船,原編號為O 25—27。該級艇是臨近戰前設計的現代化潛艇,水面排水量990噸,略小於德國IX級遠洋潛艇,每一艘艇都安裝了潛航用的通氣管,比德軍採用這項技術早得多。

德軍入侵時該級艇尚未完全完工。O 25號尚無自主航行能力,也沒有合適的拖船帶其逃跑,於是被自行鑿沉。德國人將其打撈修復後命名為UD-3號,先後在幾個潛艇艦隊作為訓練艇使用。41年底至43年初,該艇作為作戰艇參加戰鬥巡邏,擊沉了一艘5041噸的挪威貨船Indra號(不知道咋翻,因陀羅?)。1943年3月後該艇被轉為潛艇學校的教學船,44年10月13日在基爾港空襲中受損退役,1945年5月3日在基爾自沉。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德軍手中的UD-3號

O 26號在德軍入侵時尚未完工,被直接在船塢裡擒獲,德軍將其繼續建造完成並命名為UD-4號。該艇一直作為訓練艇和教學艇使用,1945年3月19日退役,1945年5月3日在基爾自沉。

O 27號被德軍在鹿特丹船廠內繳獲,德軍將其繼續建成後命名為UD-5號並於1942年1月30日服役。該艇最初在第5潛艇艦隊當訓練艇,42年末至43年1月4個月時間裡,該艇在第10潛艇艦隊作為作戰艇使用。1942年10月29日,UD-5號在弗里敦以西巡邏時擊沉了7628噸的英國貨輪櫻草山(Primrose Hill)號。其後該艇一直被潛艇學校用於教學。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1949年的O 27號

1945年5月9日,UD-5號在卑爾根投降。其後該艇被荷蘭政府要回,重新恢復原名O 27號,並繼續服役到1959年退役。

法國3艘

UF-1、UF-2、UF-3

這三艘潛艇都屬於法國海軍極光級(Aurore-Class)的姊妹艇,該級艇也是戰前完成的現代化設計,德軍入侵時大多數艇還在建造中。

這三艘艇都是40年6月在船廠被繳獲的,其中最愛(Favourite)號已基本接近完成,被德軍命名為UF-2號,並於42年11月加入第5潛艇艦隊作為訓練艇使用,其後又轉入潛艇學校作為教學艇。該艇於1944年7月5日退役,1945年在戈登哈芬自沉。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非洲國家號模型

至於另兩艘潛艇非洲國家(Africaine)號和阿斯特里(Astrée)號,雖然被命名為UF-1和UF-3號,但整個戰爭期間都沒能完工。德國投降後,這兩艘潛艇繼續建造完成並以原名在法國海軍服役,都一直使用到60年代。

意大利4艘

UIT-22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柳齊級首艇柳齊號

該艇原為意大利海軍柳齊級(liuzzi-Class)潛艇阿爾皮諾·阿提里奧·巴格諾里尼號(Alpino Attilio Bagnolini ),在意大利海軍中頗有戰功,曾擊沉英國老式巡洋艦卡利普索號(HMS Calypso )。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UIT-22出港進行最後一次巡邏

1943年意大利投降,該艇正在法國波爾多基地,遂被德軍拿獲並命名為UIT-22號。由於該級艇性能與德軍IX級比較類似,所以被編入第12潛艇艦隊加入戰鬥巡邏。然而該艇第一次出擊就於1944年3月11日被英國皇家空軍第262中隊的PBY卡塔琳娜水上飛機於好望角附近擊沉,艇上43人全軍覆沒。

UIT-23

該艇原為意大利海軍柳齊級潛艇雷金納多·朱利安尼號(Reginaldo Giuliani)。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1941年訓練中的朱利安尼號

1943年該艇被選為意大利與日本進行稀有物資交換的聯絡運輸艇並進行了改裝,改裝後該艇可載貨160噸,儲備浮力從20-25%降低到3.5-6%,武器也只攜帶防空機炮。1943年5月16日該艇帶著130噸汞出發,8月1日抵達新加坡。誰料意大利政府於9月8日投降,該艇當即被日軍扣留,並於12月將其轉交德軍。德軍將其命名為UIT-23,劃歸第12潛艇艦隊。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英國海軍T級潛艇塔利霍號

1944年2月15日,Uit-23號帶著135噸橡膠和70噸錫駛向法國,3天后在馬六甲海峽被英國潛艇塔利霍號( HMS Tally-Ho)用魚雷擊沉,36名乘員陣亡,4人獲救。

UIT-24

該艇原為意大利海軍馬塞羅級(Marcello-class)潛艇卡佩列尼司令官號(Comandante Cappellini),這級艇水下排水量1300噸左右,相當於德國海軍IXB級。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1944年UIT-24在日本內海

卡佩列尼司令官號在意大利海軍中擊沉和擊傷合計3.1萬噸敵方船隻。1942年9月該艇在著名的拉科尼亞號事件中參與救援倖存者,後作為運輸聯絡艇到達日本。意大利投降時該艇在印度尼西亞沙璜被日本海軍俘獲並轉交給德國海軍。德軍將其命名為UIT-24,歸屬第12潛艇艦隊,由意大利和德國水手混合操作,此後該艦一直留在太平洋。

1945年5月德國投降,該艇再次被日本海軍俘獲。日軍將其命名為I-503(伊-503)號,用於港口間的運輸任務,由德意日三國水手混合操作。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於1946年將其鑿沉於神戶港附近。

UIT-24是唯二兩艘懸掛了德意日三國軍旗的潛艇之一。

UIT-25

該艇原為意大利海軍馬可尼級(Marconi-class )潛艇路易吉·託雷利號(Luigi Torelli ),該艇在巡邏中擊沉了7艘敵船並擊傷2艘,表現非常出色。1942年6月3日晚,該艇在西班牙海岸外成為第一艘被惠靈頓轟炸機用利式探照燈攻擊的潛艇,但最終仍成功逃到法國波爾多。其後該艇被選為赴日本的運輸聯絡艇。

狼群中的哈士奇,二次大戰中德國海軍使用的外國潛艇

1940年在波爾多港的託雷利號

此後該艇的經歷與UIT-24別無二致,意大利投降後她成為德國海軍UIT-25號,德國投降後她又成為日本海軍I-504號,45年8月在神戶港投降,46年被美軍鑿沉。該艇是另一艘懸掛過三個軸心國旗幟的潛艇。

日本投降後,不少單位爭奪打了二戰最後一槍的榮譽,I-504也是其中之一。據該艇的意大利艇員聲稱,他們曾在戰爭臨近結束時擊落過一架美軍B-25轟炸機,應該算是軸心國一方最後一次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