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叹檀道济

二叹檀道济

初看电视剧《琅琊榜》时,心中十分疑惑我国那个历史朝代上会出现如剧中所述的巨大冤屈,直到看完南朝刘宋王朝的檀道济时才明白,这种奇冤是确实存在的。

首先还是从刘裕开始。二叹檀道济宋武帝刘裕

在刘裕失去他的两名顶级良将——王镇恶与沈田子之后,北伐的精锐部队也分崩离析。之后刘裕也主要忙于夺权与剪除司马氏。

刘裕去世之后,他委任的顾命大臣不多久便谋划废掉刚上任不久的皇帝刘义符。谋主谢晦担心政变不成功,便想到目前军方的杰出代表——檀道济。二叹檀道济檀道济

不知情的檀道济被召唤到京城后谢晦将计划告知,檀道济也没反对,其实反对的下场无非死亡。政变前当夜在谢晦家,谢晦紧张的无法入睡,而檀道济则倒头就呼呼大睡,谢晦自叹不如。

第二天政变顺利进行,顾命大臣将皇帝废黜后不久便处死(其实皇帝也没什么大的过错,也就是贪玩而已)。而后拥立刘义隆为帝。二叹檀道济宋文帝刘义隆

待文帝刘义隆稳固政权之后新一届执政班子厌恶五名顾命大臣权利之重,同时皇帝也对他们擅杀自己的两个哥哥心存顾忌。皇帝便下诏讨伐他们。

在京城的几个没反应过来便被除掉,只有谢晦占据荆州手握重兵,而且谢晦当初在刘裕身边专门处置军机,难以对付。

于是皇帝便想到了檀道济,皇帝宣召檀道济问可否战胜谢晦,檀道济回答:“当初我和谢晦一起北伐,入关的十道计策,有九道出自谢晦,可以说他才略过人,罕遇敌手。但他的弱点就是从未独立统帅军队,带兵不是他的长处,我熟悉他的智谋过人,他知道我忠勇过人。而今以王命征讨,不不战而擒。”

有了信心后,皇帝派遣大军前去剿灭已经举兵号称“清君侧”的谢晦大军,然而被谢晦击败,处于守势不敢前进。二叹檀道济

不久之后檀道济领军到达战场,谢晦得知消息后惶恐不知所为,谢晦兵众素来倾服檀道济威名,军心顿时沮丧混乱丧志斗志,官军开始进攻便溃散,谢晦失败身死。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文帝派遣自己心腹到彦之北伐,结果北魏军队稍加攻击,到彦之便举措失误,北伐战争全面败溃,可怜北伐军出发时铠甲武器旌旗如何精利鲜明,全都灰飞烟灭。

然而北魏军队还在攻击困守滑台(河南滑县)的宋军,只能靠檀道济了。檀道济在救援的路上便被北魏各路名将率大军拦截,檀道济率领部众奋力攻击,将北魏军队杀得大败,继续向滑台进发,北魏军队也一路不停的拦截,行进二十多天,双方血战三十多次,多数都是檀道济取胜,北魏军队心生恐惧,不再与檀道济正面对战,转而利用宋军孤军作战,使用大量轻骑断绝后方补给,焚烧其前方道路上的村寨房屋与粮食,宋军粮草断绝无法前进。二叹檀道济滑台

滑台被北魏攻陷,檀道济得知消息后开始退军回返,但他的军队中有叛逃者向北魏军队告密宋军粮尽,魏军大举追击,宋军见状都非常恐惧,处于崩溃的边缘。

檀道济则连夜将粮斗全部装上沙子,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米,天亮后包围的魏军看见后认为宋军粮食充足,是告密者欺骗自己将其斩杀。

然而此时,檀道济兵力远远少于北魏军队,北魏的骑兵远远的将宋军包围,檀道济让军士们严装铠甲,自己着白衣坐轿在前带领部队缓缓前进,北魏大军见状认为必有伏兵(估计檀道济擅长奇兵)不敢进逼,眼睁睁看着宋军脱离包围圈,檀道济将这些将士们安全回国。二叹檀道济北魏军队以骑兵为主

此役之后,檀道济成为宋国名副其实的国家防护屏障,北魏军队虽强,却因为他在,不敢随意南侵。

檀道济不仅自身才能出众,在他的带领与培养下,他的部众经历浴血百战,出现了大量的军队栋梁,他的儿子们也都才能出众。

文帝刘义隆即将去世时,朝廷执政者畏惧文帝一旦离世,他们无法驾驭檀道济,便以帝命召其赴京。当文帝处于弥留之际,他们便矫诏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们。罪名是:“檀道济私下秘密散金召集亡命之徒准备在皇帝病重时把持朝廷。”

二叹檀道济檀道济面对逮捕时,目光如炬,愤怒的将自己的头巾拽下扔在地上说道:“你们这么做是自毁长城!”

同时被杀的还有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他们都是檀道济腹心,勇力无匹,,被人们称为当世的关羽、张飞。

北魏朝堂听闻檀道济被处死,都高兴的说:“道济死,南吴(宋)那帮小子就没什么可怕的人了。”

纵观中国历史,大部分的掌权者都是在思考如何保持扩大自己的权势,而不是以国家利益出发,当感觉自己的权力面临威胁时,便不择手段将其除之而后快。

由此可见,无论古今所谓高位者,其德行并不见的比普通人高尚,尤其在权力的侵染下,很容易成为衣冠禽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