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对读者来说一千年前的阳谷县知县是如何除掉县里的两只大老虎的?

mtolao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感觉既像破解一桩谜案,又像打开了隐藏关卡:

第X回,勇武松力斗二虎,巧县令计除西门。


阳谷县有两只大老虎:一在县外景阳冈,名唤吊睛白额兽;一在县内西门里,人称西门大官人。

西门庆住在县西,这个推断是出自《金瓶梅》:官哥儿出殡,送葬的队伍从西门庆家出发,来到东街口,到南门才上马,直往南门外五里原西门庆家的祖坟。

姓西门,住也在西门,巧了不是?


阳谷县知县的烦恼

看《水浒传》第23回至27回,阳谷县令连个姓名都没有。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小说内容,了解到这位无名县令当时正面临着两大烦恼:

1. 县外老虎伤人,影响过往客商

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


2. 县内西门庆依仗财势和武力勾结官吏,包揽讼事,张扬无忌

(西门庆)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舖。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


其中老虎的问题虽然一时间无法解决,其实对县令的影响倒不大;关键是西门庆的猖狂,性质更为严重:

首先,身为县主,对县中官吏无法完全掌控,西门庆对白道方面的渗透,甚至已经到了知县本人这一层。

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说,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出于强龙不压地头蛇的心态,知县自己和西门庆可以场面上敷衍一二,但绝不能容忍手下吃里扒外,这样发展下去,自己未来的官途甚至都有可能受其影响(比如:西门庆手上掌握着一些知县枉法的证据,不时拿捏一下,后者就会很痛)。


其次,知县也不是个吃素的主,来源于诉讼方面的灰色收入是大头;主导诉讼的西门庆,就成为了这项地下生意的竞争对手。

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已来,却得二年半多了;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

知县大人在阳谷县坐堂2年半,就凭借不法手段挣到了“好些”金银(合法收入不会用金银来描述,而且也不会用“赚”这样的说法)。而西门庆的存在,明显影响到知县未来的收入。旧社会里衙门多将像西门庆这样的人蔑称为讼棍,他们在大老爷们心目中的印象可想而知。

虽然可能彼此是见面笑嘻嘻,甚至可以一起喝酒上青楼的朋友。

但不排除背后想插你一刀。

(现在不也这样?细思极恐。)


知县关于老虎的解决方案

处理方法很简单:张布告示,避免更多伤亡出现;同时限令猎户进山打老虎

两个猎户失惊道:“你兀自不知哩!如今景阳冈上有一只极大的大虫,夜夜出来伤人。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本县知县着落当乡里正和我们猎户人等捕捉。那业畜势大难近,谁敢向前!我们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正在这里埋伏,却见你大剌剌地从冈子上走将下来,我两个吃了一惊。你却正是甚人?曾见大虫么?”

(注:限棒是指服役人在限期内未能完成任务而受的棒刑。)


正常情况下,假以时日,多死几个行商、猎户,多打烂几个屁股,老虎终归是能够打倒的(毕竟它是动物不是兰博)。

不过机缘巧合之下,武松酒后打虎(这么说感觉有点怪怪的……),成为救猎户于水火的大英雄,也让知县眼前一亮……


图一:景阳冈打虎


前方脑洞警告:以下纯属原著基础上的想象(乱编的)创作,实际上《水浒传》中穿插有很多人物的思想活动,所谓的阴谋论强行加入,显得比较牵强,也难以自圆其说。故且为答题而尝试之,欢迎读者朋友们的讨论与指正。


知县关于西门庆的解决方案

1. 比起老虎,西门大官人更加麻烦:

他有钱:生药铺一间;

(注:在《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富裕程度更加直观 —— 西门府正宅是个大宅院,原来门面5间,到底7层,值1,200两银子;后来又花540两银子买了隔壁花子虚的住宅,500两起盖花园。西门府正宅大院共值2,240两银子。李瓶儿过门后,她原在狮子街的住宅(花银250两)自然也归了西门庆;原对门乔大户家房子也用700两银子买下。这三处宅院值3,190两银子。)

有势力:“放刁把滥,说事过钱”;

有武功:“使得些好拳棒”(武力值不算高,但欺负武大这样的升斗小民肯定没问题)。


对付这样的人,黑白两道看来都不怎么好使了,得有特别的手段。


2. 天降武松

于是看见武松,知县的眼睛顿时一亮:看武松一身虬结的肌肉,一脸的英武,宛若天神下凡、不可战胜。

此人,当可为我所用也。

知县在内心如是说。

不过,首先得留住他 ——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知县原意是想培养身边心腹,未来寻机会向西门庆下手,武松重义气轻生死,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3. 未雨绸缪

武松上厅来禀道:“武松有个亲兄,搬在紫石街居住;武松欲就家里宿歇,早晚衙门中听候使唤。不敢擅去,请恩相钧旨。”知县道:“这是孝悌的勾当,我如何阻你?你可每日来县里伺候。”

武松与武大兄弟相聚后,知县开始着手调查武家情况,得知他家中还有一位漂亮到不像话的嫂子: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
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
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联想到西门庆本是风流成性之人,知县顿时将原来的计划作了大幅调整。


到了十一月里,天气越发寒冷起来,知县打算送金银入东京,本来是一件小事,但他安排武松去办此差事,则是为了一箭双雕。

……却怕路上被人劫了去,须得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去便好。猛可想起武松来:“须是此人可去……有这等英雄了得!”

知县念头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

或许是在想接下来要做的事:武松走后,知县安排人将“武大家里有美妻”这样的消息传播到西门庆的耳中(其实我倒很奇怪,像西门大官人这样的老司机,对本地美女坐标居然不甚熟悉……)。

因此西门庆整日在紫石街晃悠,直到有一天——

当日武大将次归来,那妇人惯了,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然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段“真挚的爱情故事”,加一件残酷的谋杀案。

(注:《水浒传》中潘金莲挑的帘子是门帘,各影视剧不知是否因为视觉效果,都改成了挑窗帘,或者连帘子都省了,直接挑窗格子,也不怕诺大的木棍落下去把人砸死……)


4. 事件的发酵

武松终于回来了。

于路上只觉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赶回要见哥哥。且先去县里交纳了回书,知县见了大喜。

这里知县的大喜,是否有另一层意思在:“太好了,你哥居然死了,你终于回来了!”

(如果说知县的计划中,把武大的死也算进去了,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这是他低估人性丑恶,导致的一个意外;从操作方面,难度也很大,知县是个谨慎到有点胆小的人,做这种容易招把柄的事,不是他的风格。)

在武松第一次上公堂,寻求法律帮助的时候,知县按变更后的计划,说了关键的一句话:

知县道:“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问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你不可造次,须要自己寻思,当行即行。”

知县前半段话合情合理,半点毛病也无,关键是最后一句。

寻思什么?

又要行什么事?

他是否在暗示武松:国法难违,但你可以选择自己干掉西门庆?!

武松直,但不傻。

他听懂了。

图二:喋血狮子楼


5. 双赢?单赢?

且说县官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又想他上京去了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又寻思他的好处,便唤该吏商议道:“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人们招状从新做过:改作:‘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反观知县上一回与县吏讨论关于应对武松的诉状,这一次定夺武松的刑罚,哪里是商议,简直就是自己说了算。

原因也很简单:此县吏的靠山西门庆刚死,正在惶恐不安中,知县趁此机会收拾权柄,并把官威给作起来。

同时,回报武松一点昔日的情份。

毕竟他对自己,是作出过莫大贡献的。

……

想到这里,知县唏嘘了一会,又抬手招来一名内衙心腹小厮,附耳道:

“且去西门府上,告诉吴大娘(吴月娘),那事终于是成了……”




补遗:水浒故事发生在距今约900年前的北宋时期,不到1,000年。

根据宋史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图三:醉打蒋门神



【关注历史,戏说故事,我是夜未央】


万里长空夜未央


关于阳谷县的除掉两只老虎,知县的作用有多大,还真没思考过。不过也确实有些道理。景阳冈上的大虫,阻碍了阳谷县的经济发展,过路的客商不用问,或绕道,或结伴而行,甚至于放弃了阳谷县的生意,而本地物价会飞涨。阳谷知县先是要求猎户限期抓到,又根据时限,渐次加重惩罚。而武松恰巧的路过,莽撞之中解决了这个影响阳谷县经济的大虫。是巧合还是故意不说,施耐庵做出了巧妙的安排。武松因此被知县任命为都头。其实,在北宋时代背景下,都头隶属于府兵官职,知县无法任命。倒是有可能是县尉手下的头目。或许从这里,阳谷知县做出了一个决定或者计策,也就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念头,三十六计里算作驱虎吞狼之策。果然时间长了以后,西门庆作为当地的土豪,掌握一定政治经济实权,对县域政治结构占有一定地位的人,成为了武松的刀下之鬼。而武松也因为杀人,被刺配。知县的驱虎吞狼之策实现。


江琯


《水浒传》中的两只大老虎应该是景阳冈的“大虫”与地头蛇“西门庆”。两只老虎兴风作浪,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仗势欺人,伤了不少人的性命。

在《水浒传》中,阳谷县的县令连个名字都没有,说明并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施耐庵就没把他当回事,跟谈不上除掉两只老虎!最多只是贴了告示――两只老虎,凶悍霸道,千万别招惹他们。

因此,阳谷县当地人非常害怕两只大老虎,往往忍让他们,处处小心翼翼,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直到有一天武松的出现!武松武艺高强,为人正直,抱打不平!他在酒肆听说景阳冈上有只大老虎,根本没放在眼里,喝了十八碗酒,趁着醉意,打死了大老虎,解除当地人的“苦难”,成了英雄,受到了县令的嘉奖,并任命他为都头,管辖地方治安!

没想到,另一只“大老虎”西门庆谋害了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并且霸占了他的嫂嫂潘金莲。这件事情被武松发现了,他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为他知道当时的社会腐败黑暗,即便他去告状,县令会碍于西门庆的势力而“不予理睬”,毕竟人家西门官人朝中也是人的!他家是做药材生意的,家大业大,人脉广泛,武松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既然比不了西门庆的势力,那么“我”就单打独斗!这就有了后来的武松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的事件!闯了大祸的武松为兄报仇之后,匆匆离开家乡阳谷县,投奔梁山去了!

在整部《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描写是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施耐庵把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了武松,给他写了一首赞歌!并且巧妙地设计了打死两只老虎为所欲为的情节!尤其以打死“大虫”开端,为斗杀西门庆埋下伏笔!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写作手法!



武松不仅是打虎英雄,也是打黑除恶的英雄!施耐庵有意淡化县令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武松的所作所为。而且当时处于北宋末年,宋徽宗任用奸臣,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社会腐败,官吏无能,民不聊生!试问县令又如何摆脱这样的大环境,而设法去除掉两只大老虎?


昼锦还乡


千年前的阳谷县有两大老虎,一只是啸聚山林的真老虎,一只是生活在县城的人老虎——西门庆。

知县是如何除掉的呢?就是知县得知武松回来后,特意安排人在景阳冈前智激武松,之后把他灌个半醉,如是武松进入山林把老虎打死,为阳谷除掉第一只虎。

之后把武松吸纳进衙门,后特地外派出差。使西门庆和潘金莲有机会通奸,从而谋杀武大郎。武松为报仇雪恨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样,武松为知县除掉了西门庆这只老虎。



飘云千里


阳谷县两只虎,应该是景阳冈的真老虎和县里的地头蛇以西门庆为代表。1.真老虎表面让猎户们去捕虎,实则是一种手段,肯定会向当地富户打秋风,要求“赞助”。老虎的存在,肯定影响当地的经济拍,间接减少当地地头蛇的财力。其他富户影响不小。但西门庆经营生药铺,意外的因老虎伤人药材生意兴隆。2.县老爷闹心的时候。武松的出现迎来了转机。利用民情,重用武松,成了制约西门庆的棋子,一举两得。利用西门庆的好色特点,派王婆导演了一出好戏。然后利用武松大闹狮子楼,杀了西门庆。从此阳谷县就是县老爷的天下了。


华尼臣


组织猎户杀的


谈文论史


邻近的猎户,组团打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