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的婆婆對兒媳,一般都是個什麼心理?

戴著小紅帽的老巫婆


婆媳關係是千年不變的一個敏感話題。是所有女人的一個飯餘的談資。

從古代《孔雀東南飛》裡的惡婆婆到現代社會提倡的中國好兒媳,那到底婆媳關係的根源在哪裡呢?

一、傳統的孝道文化認為孩子必須要聽父母的話,所以媳婦進門以後也要聽婆婆的話,婆婆要掌控孩子的所有生活,對於沒有生,沒有養的媳婦來說,有壓迫就要有反抗,所以就會造成矛盾和衝突。

二、從精分角度來講,中國家庭的父親普遍缺位,所以媽媽和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關係就無法分離,有時候男孩子在精神上甚至代替了父親的角色,所以當男孩有了媳婦以後,媳婦就好像是拆散母子的第三者,婆婆會有很深的失落感,所以婆婆和媳婦當然不會和平相處了。

三、現在的年輕人往往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可能婆婆不能接受媳婦的生活模式而產生矛盾。

四、如果家庭本身有良好的關係秩序,大家能互相尊重,彼此有界限,那這樣的婆媳關係就會很好。很幸運,我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我將來也會當婆婆,所以也會很好的處理婆媳關係。

五、筆者還發現一個現象,母子關係不太好的家庭,婆媳關係往往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呢?






愛恨情仇婚戀心理


我是婆婆,我退休後小兒媳生下孫女我沒伺候月子,我們這裡伺候月子都是兒媳的媽,孫女剛滿六個月媳婦和孫女住到我家,八個月兒媳就不管了,我給孫女餵奶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沒離開我一步,這樣直到上小學三年級,他們想孩子來看順便吃頓飯,完了走人。這既是他們的意願也是我的意願。我願出錢出力,也不願和他們繞在一起最後彼此生怨。親生兒女長大了天天和父母在一起也都有意見,兒媳更如此,距離產生美。


海浪139634508



馨香山園小梅


有很多人說,老人家老了就不要和他們計較太多,免得傷了和氣。但是我認為婆媳關係,在於老公的助力,看看老公是否能當婆媳之間的調和劑。如果做不到的話,婆媳之間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而每天爭吵不斷。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我認為還是分開住的好。第一,避免過多的矛盾發生。畢竟老公夾在中間也不好過。

第二,距離產生美。不住一起,偶爾有時間回去看一下老人家,比住一起要好得多。

第三,思想觀念落後。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們自己,想法比較前。老人家他們的觀念比較封建落後。

第四,避免爭風吃醋。很多公婆看不慣自己的兒子多兒媳好。什麼都聽兒媳的,覺得兒子娶的妻子太不懂事或者其他的。其實說白了,是公婆看不慣自己的兒子脫離他們,對他們沒有小時候的依賴。


小小帆麻麻


我是媳婦,我婆婆對我不冷不熱,也沒像親閨女,也沒像仇人,感覺像路人甲,我有兒子了以後也會當婆婆,我不會干預他們的生活分開住!如果我有能力我可以幫點忙,只要能走能懂我不會麻煩他們,等動不了了再說!只希望他們過得好!隔三差五過來看看我們就行


手機用戶81572930761


現在的婆婆,對兒媳多是敬畏。因為愛,媳婦俘獲了辛苦養大兒子的心,和家裡所有積蓄。這麼大的代價,無形中把兒媳地位推上至高無上的地位,結婚後生了孩子,變得更加珍貴,地位再次拉高,婆婆必須小心伺候,唯恐兒媳婦不滿意。這就是現實社會的悲哀,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可現實就是這樣!如果遇到懂事的兒媳,可真是婆婆的大幸,家庭關係就好處了。


溫暖wo的心


因為愛兒子,結婚初期婆婆會像愛女兒一樣對待兒媳,甚至會更客氣一點。但婆婆終究不是媽,或許你掏心掏肺地對她好,有一點小事沒處理好,這就能推翻之前的一百個好,從此記恨在心,不能釋懷。久而久之,婆婆的疼愛之心被時間慢慢消磨掉了,也懂得了媳婦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硬貼也貼不上,痛過之後心就麻木了,一切順其自然剛剛好。餘生還有一段路程要走,不心瞻前顧後想得太多,苦了自已沒人心疼。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兒子兒媳生活幸福就是一個婆婆最大的心願,別無所求!


小萍6272


有的婆婆變態催生,把孫子當兒子,把兒子當老公,把公公當傻子。把自已當武則天。媳婦真生個孫子幫帶又媳婦當仇人。應該去看心理醫生。或與孫子分開一段時間,不然累的成狗卻找媳婦出氣,兒子也莫名其妙,外姓人爭地盤爭霸主,女人都是傳宗接代角色,別毀三代,婆婆應多纏公公,少跟兒子洗腦爭寵


79667986312


我是婆婆,反正我把兒媳婦當女兒對待,至於在她心裡怎樣想,都不重要,反正我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但我不會干擾他們的生活,做好自己的事,至於將來沒想那長遠。因為我沒女兒!


向光瓊


我覺得以前好一點了。有一些家婆都開明很多,不過也有大部分家婆喜歡端著架子來對待。喜歡說她以前是怎麼怎麼過來得,這些年多麼辛苦。我覺得家婆怎麼過來跟媳婦無關吧!要想家庭和睦幸福,就要把媳婦當女兒一樣對待,以心換心,將心比心。畢竟新媳婦是從她的家來到你的家,完全是個陌生的地方,特別是生了小孩頭幾年,很需要一位良友來指導而不是需要一位領導的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