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mic神


通常,一個皇帝在生前、逝後,會得到三種稱號:分別是尊號、諡號和廟號。

在中國古代,無論一個皇帝生前作為如何,在死後,大多都會得到一個諡號,針對不同類型的,不同作為的,好壞不一的皇帝,有體現不同含義的諡號。這就是古代的"諡法"。

一個皇帝可能在死後被廢黜皇位,貶為各種王公侯甚至庶人,但是在禮制傳統上,給他一個諡號,原則上是必須的。即使是十惡不赦,人神共憤如隋帝楊廣,金海陵王完顏亮,也可以得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諡號"煬"。


但在中國的元代,有這樣一位皇帝,他在位的年歲不短,正常病死,也不是亡國之君,但他卻沒有"尊號"、"諡號"和"廟號",在後世史書中稱呼他的時候,只能稱呼他的年號。

他就是元代的第六位皇帝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泰定帝的出身是非常不錯的,他的父親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長孫,但忽必烈去世的時候,卻把皇位傳給了甘麻剌的三弟成宗鐵穆爾。到元英宗碩德八剌在位的時候,也孫鐵木兒承襲了父親的晉王爵位,在皇族成員中地位很高。

1323年,元朝發生了一場驚天鉅變,不滿於元英宗漢化改革的一些蒙古守舊派大臣殺害了元英宗,史稱"南坡之變",這幫人擁戴也孫鐵木兒為皇帝。

也孫鐵木兒做了五年皇帝,在他在位期間,元朝的政局基本穩定,但在元朝內部許多對皇位極有野心的人看來,也孫鐵木兒是一個篡位者,他把元朝皇帝的世系改變了。而不滿的人中,最不滿的人就是元武宗海山的兩個兒子,未來的元文宗圖帖睦爾和元明宗和世?,他們也是真金的孫子,只不過他們的父親是甘麻剌的二弟答剌麻八剌。

於是,圖帖睦爾串聯了朝中的一幫對泰定帝不滿的大臣,在泰定帝死後發難,他們不承認泰定帝所立的太子阿剌吉八,而是擁立了圖帖睦爾。

不久,支持不同皇位繼承人的兩派人馬發生火併,這就是元朝歷史上著名的"兩都之戰",兩都之戰的結果是圖帖睦爾派獲勝,泰定帝的兒子天順帝阿剌吉八下落不明。

獲勝的圖帖睦爾,滿懷對泰定帝和天順帝的憤恨,他下令要抹去這父子倆在元朝歷史上的印記。

於是,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不僅被廢黜了皇位,而且成了"三無"皇帝,沒有尊號,沒有廟號也沒有諡號,連作為蒙古大汗所必有的"汗號"都被剝奪,徹底成了"被抹去存在感"的皇帝。

不僅如此,連泰定帝生前為自己的父親甘麻剌所上的諡號光聖仁孝皇帝和廟號顯宗,也被元文宗全部廢掉,並廢其廟室。


煮酒君


元朝,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的疆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時期、它的國祚也是十分短暫的……

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朝代,它的冷知識也是非常多的。

元朝時,有一個官名叫做“怯裡馬赤”。

大家不要以為蒙古族是遊牧民族,而且這個官的名字裡有個“馬”字他就是負責放馬的。人家是一個很高級的官員,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外事翻譯官,沒有文化的人是做不了的。

▲怯裡馬赤

本身蒙古的政權就建立在華夏大地,而且統治的人口漢人是最多的。在面對蒙古語言和漢語無法溝通的情況下,就設立了這樣一個翻譯的職位。

原本怯裡馬赤這個職位只需要精通蒙古語、漢語就可以了。但是後來伴隨著統治者野心的膨脹,直接騎馬乾到了歐洲,這個時候他們作為翻譯官的壓力就越來越大了。

▲元朝疆域

作為翻譯官,部隊出征他們是要跟隨的,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兩軍對壘時雙方使者的溝通翻譯。

那個時候,北亞、東歐這一大片地區小國林立,每個國家的語言文字都各有差異,面對一摞摞的國外文書,怯裡馬赤們看的也是冷汗直流。所以,他們要不斷地學習新的語言知識、語法、發音等等,這個工作量是多麼的巨大可想而知。

▲蒙古文字

有很多前期不願再馳騁沙場的人投入到了翻譯官的這個大家庭,畢竟做怯裡馬赤沒有生命危險,而且在軍中的待遇是很高的;到了後期,他們有紛紛投筆從戎,重新跨上了戰馬,因為這麼多的語言實在是學不過來(這道題我不會做、太難了!)

這裡還有一個趣聞:

據《草木子·雜俎》記載:“立怯裡馬赤,蓋譯史也,以通華夷言語文字。昔世祖嘗問 :孔子何如人。或應之曰:‘是天的怯裡馬赤。’ 世祖深善之。”

當時成吉思汗曾經問身邊的怯裡馬赤,“漢人所說的孔子是幹嘛的?”回答說:“他是上天的怯裡馬赤”。

▲成吉思汗

這不難看出,雖然元朝時採用四等人制度,但是對孔子還是十分敬仰的;另一方面也看出,怯裡馬赤在當時地位的尊貴。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歡迎評論點贊或關注,不勝榮幸!

老衲法號是道濟


元朝皇帝的名字後綴都是帖木兒,如下:

元成宗鐵木耳

元文宗圖帖睦爾

元惠宗妥懽帖木兒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元世祖平章鐵木耳

元成宗平章也先帖木兒

英宗朝親王也先帖木兒

張無忌的老丈人察罕帖木兒

張無忌的小舅子王保保擴廓帖木兒

伯顏遍地走,脫脫多如狗。元朝比較著名的伯顏有三位,一位是元初勳將伯顏,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徵宋時的最高統帥;一位是元末學者伯顏,曾在丞相脫脫主持下參與編修《金史》。本文說的伯顏,則是元朝最後一位權臣。,伯顏在蒙語中是富裕的意思。

元朝實行過四次海禁,元史《刑法志》裡的處罰規定是“違者舶商、船主、綱首、事頭、火長各杖一百七,船物沒官。”

在元朝到漢人中以張、王、劉、李、趙五個姓氏人員最多,伯顏甚至想殺光張、王、劉、李、趙五個大姓的漢族人民,結果遭到一貫順從的元順帝的強烈反對。

元朝的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嚴重的自然災害,90多年的統治歷史,水災次數高達1870次,為歷代王朝之最。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紙幣作為官方法定唯一貨幣的朝代。元世祖於中統元年(1260年)便印發 “中統交鈔”和“中統元寶寶鈔”。

《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繫。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這就是“綠帽子”的來歷。


文史大觀園


就說幾個小的歷史典故吧:

1、元朝的名字來由——忽必烈取《周易》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之意,發佈《建國詔書》,國號“大元”。

↑元朝畫家劉貫道於1280年創作的《元世祖出獵圖》,白裘男子即為忽必烈

2、元世祖忽必烈聯合藩國高麗,先後於1274年和1281年發動兩次對日戰爭,兩次戰爭中,元軍及其艦船都遭遇到了海上臺風,成為戰爭失敗的主因。

3、元朝創建了24400所各級官學,使全國平均每2600人即擁有一所學校的政績,創造了“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歷史記錄。

4、元朝皇室對宗教的推廣可謂不遺餘力,極力推廣伊斯蘭教,藏傳佛教以及景教。多宗教並行的同時,元朝皇室對儒家文化也表示了足夠的尊重。

↑元仁宗在位期間,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重開科舉

5、1320年,元仁宗去世,到1333年這十三年間,元朝朝廷動盪不安,先後換了八個皇帝,直到元順帝坐穩江山,然而他恰好是元朝最後一任皇帝。

6、“曲聖”關漢卿,出身醫戶家庭,先祖或者父親是太醫院的醫生,按照元朝的政策,關漢卿也是從事醫生行業,收入不低,家庭比較富裕,關漢卿得以接受較高程度的文化教育,也為他兼職創作戲劇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大家看,關漢卿的經歷是不是和現在很多自媒體工作者很像?堪稱兼職創事業的佼佼者。

熱愛自媒體事業的小夥伴們,一起加油吧!

↑1958年蘇聯境內發現的關漢卿紀念郵票


我見青史多嫵媚


1、元朝的阿難答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有希望成為皇帝的穆斯林;

元代的蒙古貴族們普遍還是信封佛教的,但當中也有小部分蒙古貴族是信奉伊斯蘭教,阿難答就是其中之一。

這位阿難答是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在元成宗去世後,曾經與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對帝位展開爭奪,還差點就成為元朝皇帝,不過最終還是被海山擊敗。而是海山是一位崇信佛教的皇帝,因此他的繼位避免了中國的伊斯蘭化。

2、“環保帽”起源於元朝;

“綠”是一種顏色,但這種顏色的帽子可是廣大男同胞們都很忌諱的,而這一切據說就是源自元朝。

《元典章》裡有一條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需裹青頭巾。於是,“青頭巾”就和娼妓的男性親屬關聯起來了。而“青”與“綠”相近,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今天的環保色了.......

3、元朝蒙古統治者的人名很有趣;

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元史》中出現的人物,就有124個帖木兒、80個不花、23個伯顏和8個買住......

關鍵是,元朝有很多歷史人物,他們的名字普遍都特別的長,而且還很拗口。比如元仁宗,人家全名叫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還有一個大官,名字叫公哥列思八衝納思監藏班藏卜。

這些人的名字,如果你能記下,算你厲害!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關於元朝的冷知識還蠻多的呢。我在另外一個元朝有哪些冷知識的問題下面回答過一次。這裡也貢獻一個。

有多少人知道,元順帝末年曾經想過到高麗避難?

大概在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六年的時候,眼瞅著元朝大勢已去,順帝想了個主意,打算去濟州島避難。這件事在中國的史料中沒有記載,是記載在《高麗史》中的。

至正二十七年,元順帝派使者高大悲去高麗王京,賞賜高麗王和宰臣,《高麗史》記載說是因為元順帝打算要前去避難,所以在濟州存了很多金銀財寶綾羅匹緞。又派使者從濟州前往高麗王京進行賞賜。

為了做前去避難的準備,元順帝還派了一幫工匠前去濟州營建宮殿,然而還沒等宮殿建好,大都就失守了。

過了兩年,高麗恭愍王找這些工匠來參與營造影殿的工作,他們對宰相說:元朝皇帝就是大興土木所以失了民心,自知不能保有四海,所以派我們來濟州營造宮殿,還沒建好元朝就亡了,我們也無以為生。現在讓我們來造影殿,讓我們有活可幹,當然是萬幸,可是元朝就是因為大興土木而滅亡,高麗難道不吸取前車之鑑嗎。希望宰相向王諫言。(其實有點懷疑這些話是宰相自己編的)

除了建宮殿,元朝早先還在濟州島養了兩三萬匹馬,還有養馬的牧子也是相當彪悍。當然這些馬和牧子後來也沒用上,明初朱元璋派人去要馬,結果高麗王派去取馬的官員竟然被負責養馬的牧子全部殺掉了,當初元順帝打算去濟州島避難,應該也有以這些牧子作為武裝保衛力量的想法。(也有點懷疑所謂把使者都殺掉了是高麗人不想還馬的藉口)

說起來元順帝對高麗還是挺有感情的,早先被流放大青島,估計就覺得這個地兒不錯,後來打破傳統冊立奇皇后,也顯示出對高麗情有獨鍾,結果沒想到朱元璋北伐勢如破竹,速度奇快,一個月之間,徐達、常遇春統領的東路軍就切斷了從山東前往濟州島的道路,所以避難濟州的計劃沒能實現,元順帝只能逃亡上都、最後死在應昌,實在令人唏噓。

這個有趣的情節是內師大歷史系的李嶺老師發現的,論文發表在.《北大史學》上,當時我還在上博士,我導師負責《北大史學》組稿工作,某日特意對我說:有篇文章很有意思。因此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原文。


pku小動物


歷史極其的相似,完全漢化對漢文化極其推崇的真金啟用大批漢人學士有能力之人改革開拓,竟因為南臺御史上表,認為忽必烈年事已高請求禪位真金,去做太上皇養老,同時請剛剛正位為皇后的南必不要干預政事,這個奏章無異於逼迫忽必烈退位,真金作為受益人難逃主使之嫌,甚至可以定為有意叛亂。一旦忽必烈看到表章,真金太子的位置,甚至性命都難保。所以真金知道情況後心情嫉妒緊張。好在御史臺的都士尚文乘其他御史都不在時把這份奏章秘密的藏了起來。但這事最後還是讓阿合馬的黨羽答即古阿散偵聽到了。為構讒言於忽必烈,加害真金,經歷這些事之後,長時間精神緊張的真金也最終精神崩潰,患重病抑鬱恐慌而死,年緊43歲。真金一死,漢人儒臣們最終失去靠山,金蓮川幕府的舊臣也死亡殆盡,漢人們再也無力與回回抗爭,只能任人宰割了。(參考了周良宵《忽必烈》一書)。漢武帝晚年與太子一事,明太祖晚年立建文,三個人都用了孫子,還有其他不列舉。

忽必烈一生與唐太宗李世明頗有些類似。兩人都是次子,都曾經征戰沙場,為創建大元或大唐基業立下赫赫戰功,也都曾經為爭取皇位而與其兄弟刀柄相見,骨肉相殘。忽必烈因為抱負高遠,所以長期以來有意效仿李世民的為人處世。有一次他聽王思廉講《資治通鑑》,特意讓他講給皇后聽接受教育,可晚年就不一樣了,李世民愛妻逝世後常獨居一室不近嬪妃。忽必烈則冊封年輕新皇后,常常通過皇后傳達詔令長期不見外朝想臣百官,給皇后干政創造了條件,這幾乎是歷史上的規律。

元人眼光沒有停留在國內,丘處機《長春真人遊記》就述到中亞,印度一帶。這時期湧現了許多不怕危險的海外旅行家,最有名的汪大淵,兩次泛舟,抵達了紅海附近和非洲。寫了《島夷志略》。

陳大震著有《南海志》,周達觀著有《真臘風土記》。

郭守敬與天文曆法。

潘昂宵《河源志》,關於河源《元史.地理志》

李澤民著名地理學家《聲教廣被圖》

忽必烈命令札馬刺丁、虞應龍編纂《大一統誌》

朱思本繪成《輿地圖》,這幅圖不僅在歷史上有里程碑的地位,對明、清兩代領土地圖繪製產生決定性影響,在政治上也有特殊意義,它可以作為歷史上我國對某些地方擁有領土權的鐵證。還有《聲教廣被圖》。

數學與宋元“四大家” 宋元時期,數學得到長足發展,有人稱之為“中國古典數學的最高成就”時期,其表現是珠算盤的廣泛應用,天元術、四元術、“0”和十進制小數表示法、楊輝三角、高階等差級數研究與應用等。宋與元有近40年的並列,有很多的數學家生存於兩朝無法確定到底哪一朝人,放一起講述,元代的成就在宋代的基礎上發展的,達到更高水平,應該沒有任何問題。元代算盤的普及史籍中歷歷可見。如陶宗儀說,等等、、。天元術,元人李冶所創,見於元人朱世傑著作中。宋元間人秦九韶《數書九章》,以上僅僅是其中幾個例子且不論早於西方多少年,只要承認到元朝,中國的數學不落後於他們,就可以粉碎各種謠言。

王楨登場,《農書》,名為農書包含水利學思想,其中專門有《灌溉篇》。元朝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儘管享國年短這方面並未荒廢,賈魯治河,疏,浚,塞綜合利用,近一年治服黃河,使黃淮人民免受河害。

我國醫學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之說。劉完素人稱“ 涼寒派” 張從正人稱“攻下派” 李杲人稱“補土派” 朱震亨人稱“養陰派”。四人傳世著作《素問玄機原病式》《傷寒值格》,《儒門事親》,《內外傷辯惑論》、《脾胃論》,《格致餘論》、《局方發揮》。還有著名醫學家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滑壽《十四經發揮》。元代經色目人從中亞、西亞引進新的醫療方法,組織人翻譯了《回回藥方》頒發全國推廣。

元朝印刷術創新在於王楨發明的轉輪排字法。元朝刊印書籍風靡全國,文人集社湧現大批的書籍推廣。不想認字都不行,家裡必須出一個學生朝廷供給廩米。

太多了講不完,參考《風暴帝國》,感謝作者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帝國的興衰和新的世界認知。


呼呼睡覺獵戶座


所謂“冷知識”常常指“小眾”、偏門、過於專業的知識。下面就介紹有點專業色彩的知識。

回鶻文的演變:

畏兀兒(宋時稱回鶻人或者高昌回鶻)人使用回鶻文,這種文字在元代稱為畏兀兒文。

這是回鶻人840年西遷以後逐漸採用的一種文字,它的字母取自粟特(西域古國,有說伊朗)字母。

與其他阿拉美系統的字母一樣,每個字母都分為開頭形、中間形和結尾形。

敦煌發現過元代的回鶻文木活字,這說明當時曾用活字版來排印回鶻文書籍,回鶻文對我國曆史上一些北方民族的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據文獻記載,遼代人迭剌創造契丹小字時就受了回鶻文拼音的影響,而契丹文又對金代女真人創制女真文產生過影響。

蒙古滅乃蠻(古代突厥部落,蒙古高原以西)後,蒙古族開始用回鶻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此後經過改制,成為今天通行的老懞古文和託忒體蒙古文。

十六世紀末,滿族又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創造了滿文。

元代畏兀兒文使用的範圍並不限於畏兀兒地區,隨著蒙古征服者的擴張,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都把畏兀兒文作為官方文字之一來使用。

明代的帖木兒帝國也使用過這種文字。

直至十七世紀(康熙年間),甘肅酒泉還用畏兀兒文刊刻佛經,清初朝廷致新疆地區的官方文書也用這種字書寫。


閒看秋風999


冷知識應該就是比較冷門的,是大家不怎麼注意的、偏門的、也是一些零碎瑣碎的知識,其實每個朝代都有很多冷知識,比如宋朝生活水平開始提高,有了夜市就出現了夜宵一說。題主說到的元朝,其實元朝在歷史上所有朝代裡也不是那麼起眼,很少有人談到元朝的歷史。


那麼元朝有哪些冷知識呢?

  1. 元朝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奴隸社會;

  2. 倭寇是從元朝就開始入侵的,很多人都以為是明朝;

  3. 元朝首次以書面形式規定寡婦不能改嫁;

  4. 首次閉關鎖國、禁海的是元朝、不是清朝;

下面再說些元朝的冷知識裡面的一些好笑的知識

  1. 元朝有個官職叫作怯裡馬赤,也就是翻譯官,忽必烈問別人孔子是什麼人?那人說孔子是老天爺的怯馬裡赤,忽必烈很是高興;

  2. 研究元朝人物的歷史學家稱,這個朝代的人物是最難記的,據清朝魏源統計,元朝時期有124個叫“帖木兒”、80個“不花”、8個“買住”、23個“伯豔”,就這些人名放一塊能把你看暈;

  3. 元朝人的名字都特別長,還經常帶有動物的名字,比如狗、馬什麼的;

元朝冷知識還有很多,其他朝代也很多,有空去翻翻書,確實挺有趣的。


羽評郡主


元文宗圖帖睦兒是古代唯一到過海南的皇帝。元英宗至治元年,時為親王的圖帖睦爾因宮廷內爭,被放逐瓊州,生活了兩年多。在海南島時,20歲的圖帖睦兒愛慕歌姬李青梅,但是青梅已有婚約,未能如願。後寫下了詩歌“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銀杏弄金桃,溟南地僻無佳果,問著青梅價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