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里的表现?有没有让你重新认识董卿?

rammstein69


从春晚到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诗词大会第四季,一路走来,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接触到了更广阔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而在这种接触之中,给我的感受是,董卿老师真的是其中非常明亮动人的一笔。尤其到了《诗词大会》第四季,随着时间推移,内心时不时地就想感叹:董卿老师怎么这么漂亮有气质,真的是谜啊!!!



这还不算,她的一举一动,她的解说,真的是春风怡人。就拿今晚第八场来说吧,有选手是留学生从国外专门回来参加比赛,董卿老师对学习中华文化的那一段解说,真的太动人。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习,真的达不到这种程度啊。

然后我们就发现,那些年喝过的鸡汤,什么“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放在董卿老师身上,那就是事实,不是鸡汤啊。



董卿老师在一段访谈里提到,她睡前的一小时,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在卧室里,没有手机、电视等任何电子产品,睡前就是一段纯粹的读书、与自己独处的时光。

于是你会发现,永不放弃,始终坚持自我学习的人,真的会美得发光,而且,越来越美丽。


读书灯下


董卿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保障,很多人就是冲着她的主持,从第一季追到第四季的。可以说没有董卿,就没有中国诗词大会,她的端庄大气、成熟稳重、热情内敛,非常符合中国诗词大会的风格,或者说,正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就了董卿,让她站到了人生的新高度。第四季诗词大会,董卿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我们撷取其中三场的开场白看看。

第四季第一场,董卿一袭红妆出场,把新春的喜庆带给观众,接下来她便妙吐莲花: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作旧符。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年一度的相约,携手走过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一年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再次感受中国诗词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

 

第四季第三场是以24节气为主题,董卿一身白衫出场,开口就是一句古诗词: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4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一颗敬畏之心,而无论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是大寒须遣酒争豪,大自然的变化也催生了一代代诗人的诗情。董卿的叙说,表达了对自然和时序的敬畏,实际上整个节目中,她多次生表达出这种情感:世间万物,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

 

第四季第六场以母爱为主题。董卿着黑白装出场,开口吟唱“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这句孟郊的千古名句,继而发幽幽情怀:母亲和儿子们的联系纽带是来自血脉的,所以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走得多久,我们都会忍不住回望出发的起点,那是孟郊心中的三春光晖,那里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那是王冕笔下的萱草花生,千百年来“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母亲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用思念编织成最美好的诗篇,献给我们的母亲。董卿的表述,把每个观众的心拉回到母亲的怀中。

从整个主持来看,董卿心中装着很多的诗词,有着巨大的储备粮,如其中一场一个叫仝学礼的选手提到曾经背诵过李清照的《醉花阴》但一时忘词时,董卿马上背诵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不显得卖弄。



松楠庄主


第六场郦波老师在节目开始就送给董卿这么两句诗: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一直一来认为董卿节目主持的不错,第二季诗词大会让我对她有了另一面全新的认识,她出口成章、才华横溢、妙语连珠、文化底蕴深厚。

王若兮夸董卿——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第一场面对断臂女孩张超凡,董卿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用乐观、坚强,勇敢追求一颗完整的心灵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钦佩的。

丁酉新年诗词会,选手男女老幼有。点评老师才华溢,主持董卿才貌佳!即兴自创诗一首,一表心中钦佩情!




hycx


很多人觉得董卿没有主持春晚,而感到遗憾。当我们看到她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表現时,不觉为她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感到钦佩,更觉得她担任这个节目的主持更为适宜,更有意义。

董卿,是中国当下最优秀的主持人之一。

很多人都是从央视数以百计的大型晚会与文娱节目中认识董卿的,她端庄得体的主持风格赢得大众的欢迎‘央视一姐’的称号,她受之无愧。

而我们在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中,看到了她优秀的另一面,对唐诗宋词的了如指掌,旁征搏引。

当一个百人团的选手出現在大家面前时,她会举出问样在晚年失聪的博尔赫斯鼓励他。当杜工部的一首倾诉晚年孤独的作为应试者解答后,她会举出马尔克斯的名句对死亡与孤独进行阐述。


她舌灿莲花,娓娓道来的主持风格不仅有广度,更有深度,而且与的两位嘉宾老师的评说相得益彰。

董卿胸有文墨,出口成章,而且自成体系。怪不得王若兮夸赞董卿时,曾引用张潮的《幽梦影》说她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这样的说法虽显夸张,但在中国娱乐圈的女主持人中,还没有第二位享受过如此过誉的殊荣。


中国诗词大会,已续连续举办四季了,它使中国灿烂的古典诗词在民间发扬广大,董卿居功至伟。

伟大灿烂的中国古典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当我们看到中国诗词大会陆续有外国友人参与进来,不禁感受到中国文化复兴的力量。

而伟大的古典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爱好者传承的。l

当我们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的组合中,很多是来自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姐妹,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到中国古典文化穿越时间的超人神力:中国诗词是不朽的,更是代代相传的。


骚客文化


董卿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我觉得她的话太多了,本来点评嘉宾点评完后应该马上转入选手答题,但她还在接着嘉宾的话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偶尔发挥一下可以,但每次嘉宾点评完后,她都要继续“点评”,显得啰嗦了,特别是今年康震特别爱讲,且一讲就长,董卿再接着讲,就拖沓了,选手答题也冷场了。同时在介绍选手情况时花时过多。说实话,观众对选手的情况不感兴趣。这个节目的重点应该是选手答题,观众也是奔此去看的。嘉宾点评是锦上添花,不应喧宾夺主。而主持人应该把握好一个度,使节目重点突出且具有连贯性,不至于断断续续的。董卿在这方面没有把握好。


手机用户东方猎鹰


董卿,我们太多人都了解。她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我们在央视的春晚等节目上已经领略了她的风采。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对她有新的认识,是因为她主持了《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


这就要说到对一个人的印象。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是分层次的。


首先是外表。董卿是个美女,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美女太多了。别说是央视,很多电视台都有美女。窈窕淑女,观众喜爱。


其实是谈吐。董卿的谈吐非常优雅,语言舒缓,用词恰当。作为一个主持人,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主持人在一个节目中,其实并不是主角。主持人是一个界面的串联人,里面没有其充分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们以前对董卿的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层面上。


中国诗词大会,无疑给了董卿更大的舞台。诗词大会里面,选手和评委乃至主持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可以对诗词做出妙趣横生的解读。一个人懂诗词不稀罕,一个人懂主持也正常,漂亮的美女更寻常。但把这三者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显得很珍贵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能懂诗书已经非常让人敬仰了。她还是一个美女主持人,这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当然就更能获得了大家的喜爱了。


苏雷读书


喜欢这个提问,就是“重新认识”这四个字,确实很多观众喜欢董卿或者说更加喜欢董卿真的是因为她诗词大会上的表现。

董卿的才华横溢自不必多说,只要认真看过每一期诗词大会,特别是刚刚结束的这一季,董卿确实表现出其他主持人所不具备的底蕴,不仅如此,董卿还做到了重伤不下火线!她的敬业精神真的让人佩服。

可能很多观众不知道其中有一期节目董卿是忍着巨痛完成了录制。由于髌骨意外受伤,她甚至站不起来了。虽然节目组强烈要求停录却被她拒绝,仅仅是在受伤处敷了一层冰,继续战斗在她的阵地。

疼痛是钻心的,但是董卿坚持读完自己的主持部分,让嘉宾老师倍感心疼。她自己却不以为然: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做好是应该的。她没有因为自己受伤感到有特权耽误大家,反倒劝慰别人:没事,多虑了。

录制结束之后却是痛到必须去医院,然而她心里想的是带上第二天的台本和资料,她不但要在医院准备后续的工作,而且她也没打算停止第二天的录制。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只要开场,董卿一定是站立着,而且还是高跟鞋一丝不苟。她说开场必须要这个气势。要知道,仅仅几分钟的开场,她要忍耐的是伤病带来的剧痛。之后,她会换上平底鞋继续坐着主持。



作为主持人,身体不适有特殊要求都是正常的,何况是伤病在身,但是董卿没有。相对于董卿,那些伤了手指要晒图,冬天拍夏天戏要抱怨,台词多了记不住只能说数学的流量明星们,不反思自己吗?


蜗牛悟语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董卿把我们全家老少三代都圈粉了。

先说我自己,我对“文化人”的要求还是有点苛刻的,一个人特别是自诩才子才女的人,一旦犯了点文字性的错误,我都会有你想深刻,比如“羽扇轮(纶)巾”的伊能静。所以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晚会上董卿曾经说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昼)”当时我感觉,长得满有文化的主持人怎么能年初这样的错字。可想而知,通过主持一档诗词类综艺节目而扭转我对她的看法会有多难,董卿可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对于《诗词大会》上的董卿更是赞赏有加,首先做为央视目前最“压得住场”的女主持人,东亲的台风是年龄偏大的观众会喜欢的,而掌握分寸的幽默,真诚的微笑也都让上点年纪的观众点赞。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里也经常要讲一些选手的故事,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比如第三季第一期就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训练警犬的民警,患胃癌来中国诗词大会圆女儿心愿的动人故事。央视之前很多主持人会选择陪着一起掉眼泪或者说一些煽情的话语,但董卿的表现真诚而克制,她更多的是鼓励选手战胜病魔,一遍乐观而坚定德和选手说着”明年见“,一边将刚刚用过的”但愿人长久“的诗句作为祝愿送给这位人民警察,处理的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可喜的是我家5岁的小朋友现在的偶像也是董卿阿姨,不但每晚等着看董卿阿姨的主持,有时还会模仿她朗诵诗此时的样子。一为主持人能做到全年龄段的圈粉,可见最近几年非常努力的丰富自己,才能自然流露一个更立体更美好的自己。(D180337)


影视观察家


如何评价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里的表现?有没有让你重新认识董卿?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觉得,自己和董卿差着十万八千里,不敢说评价,毕竟人家真的太优秀,只能说是想要发表一些自己对于看到董卿的感受。

说到董卿,把她和《中国诗词大会》联系在了一起,那我就用一句诗来形容一下她了,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是我见过的所有女主持人里我认为的最端庄优雅、大方得体的主持人,没有之一。

我们常常说,看一个人不能够只看她的长相。要看她的内涵和气质。而她身上的气质,可谓是隔着大屏幕都能感受的到,她身上还散发着由内而外的一种女性的知性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我想,大家说起央视第一女主持人,应该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说出董卿的名字。从前的我觉得董卿,是央视的女主持中的担当,自从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我真的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先来说一说《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吧。因为我自己是一个业余的诗词爱好者,我很喜欢中国的诗词,喜欢收看各种各样关于的诗词节目。它呢是一档大型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用选手参赛的形式,回答各种各样关于诗词的问题,从而起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诗词文化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主持这样的一档文化类电视节目容易么?

答案自然是不容易的。如果主持的好了,或许不会显现出来,毕竟选手们的风采和中华的诗词文化魅力都太大,大到足以掩盖主持者的风姿;可是如果主持的不好了,就会十分明显,因为诗词这种东西它是不能够装的出来的,到那时必定会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也会让自己之前在大家心目中留下的好的主持的印象收到影响。

然而,董卿丝毫不畏惧,毅然站在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不仅没有让节目的收视率受到影响,更是让这档节目凭借她游刃有余的主持技巧,优雅大方的主持风格“更上一层楼”。我也想说,这一档节目,如果不是董卿主持,未必会有今天的收视率。

在舞台上,她从不与选手争风采,而是十分的谦虚,处处把展示的机会留给选手。她会在选手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很恰当的诗词,来表示自己对选手的祝贺;也会在选手落败之时,很及时的送给选手一句鼓励的话语。选手与选手直接上台的衔接,以及每一个环节与环节的衔接,她都能够很好的完成。

听起来好像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只要是有足够主持经验的人都可以照着台本念下来。可是大家知道么?董卿她每一个看似很轻松就能说出口的,还可以运用在很恰当的地方的诗词大多都出自于她自己,并不是有台本提前准备好的。每次引用诗句的时候,她都是在台下对这句诗词有很深的了解,想要在台上运用之时还会在心里几番斟酌,然后才会很得体的说出来。她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会看到她,凌晨几点钟还在读着诗词,准备节目。

这样的董卿怎么能够不让大家赞赏呢?其实就诗词本身来说,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你要想运用自如,就必然会对它有一个很深刻的研究。说到这里,是不是对她有了更深的敬佩之心了,我也是如此。

董卿之所以能对诗词运用自如,全靠她平时对于诗词的积累以及她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到董卿平时的一些习惯,其中就有她说到的关于自己读书的习惯,她自己非常喜欢看书,不管每天的工作有多繁重,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读书。她的卧室没有电脑、手机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只有书籍。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回到卧室安静的读一个小时的书,然后就可以休息了。

说了这么多,董卿她是一个不仅颜值很高,而且很有文化内涵的主持人。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节目,她还主持过很多的央视节目,无不展现出她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较高的个人魅力,只是这一档节目让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董卿。

我是希望自己可以向她学习,多读书,继续热爱中华诗词,培养自己的性格,注重自己的自身修养,成为一个更好的,更有内涵的人。


月影姑凉


先抽出点空开背,留出口成章了。主持人必备的基础素质。翻出老掉渣的历史诗词,其作者及诗词意识和现代生活离开得很远的。手工操作时代的诗词和机械化时代人的思想意识审美需求是不同的,哪些田园抒情,升迁落魄的感慨,家国之忧的呻吟,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了。有闲情逸致者不愁吃穿住行的,吟诵休闲很惬意的,匆忙求生存的人群确实不需如此。继承历史灿烂文化挺好的,推新适应当代人奋斗图强,振兴国家富裕人民的新诗歌、新戏曲、新文学、新曲艺,是当务之急。整不出新的来,就只能翻出老货继续显摆有传统,传统也有叫人家拿枪炮打开大门,随便杀人,见啥好东西随便拿走的老货,常拿出来看看会惊醒现代中国人更知道国不强要被人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