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曾出逃到西安待了很久,她都在西安做了什么?

绝世坑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慈禧那些事儿。(约600字,阅读需2分)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兵锋直指京师,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至关中的西安,号称“两宫西狩”。

慈禧来到西安后,并不改其讲究排场的奢侈本性。

对于西安的居住条件,慈禧一来就对临时修葺的南院行宫不满意,嫌其规模窄小,下令改住巡抚衙门(北院)。为了讨好慈禧,陕西当局只得征调名工巧匠,强拆附近民房,在北院大兴土木。尽管北院空间不大,但行宫内的陈设与紫禁城相似,这才满足了慈禧的要求。

日常饮食方面,由于西安只是地方城市,饭餐质量自然无法与北京相比。即便如此,西院行宫的御膳房还是仿照紫禁城的格局,分荤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粥局、点心居等,每局设厨师数人。慈禧每次用膳,都有一百多道菜备选,数百人在旁伺候。仅是慈禧的膳食费用,每天就高达200两银子。就这样,她还觉得节俭,对岑春煊说:“向在京师,膳费数倍于此,今可谓省矣”。

按照慈禧的习惯,在冬天,她每日都要喝牛奶。为保证牛奶的供应,陕西当局跑遍关中,搜购到6头乳牛,养在行宫之中,谓之“御牛”,单此一项,每月就需银600两。

到了夏天,慈禧太后又嫌西安天气炎热,想喝冰镇酸梅汤,陕西官员就派老百姓每日到百里外的太白山拉冰。

慈禧还喜欢玩乐,百戏杂陈,也不感到烦腻。当时的西安城只有一个低级京戏班,自然不能满足要求。李莲英就千方百计物色陕西地方戏班,来北院行宫演唱逗乐。


此外,还要制作高级的新衣服,购买新的家具和日用品,总之是花钱如流水。支应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供应皇差,就花费白银29万多两。

据统计,慈禧等人在西安驻跸一年,行宫的总花销,达到一千数百万两白银之巨。上行下效,整个流亡集团内部奢侈享乐、贪污舞弊、敲诈勒索之事层出不穷。

两宫西狩,驻跸西安的这一年多时间,对西安及其附近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皇祸”。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1900年 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在慌忙中挟持光绪帝出逃西安。

这一路上,为了躲避洋人的追捕,慈禧一行人走的都是偏僻的道路。因为出逃时非常地仓促,慈禧顾不得收拾细软。

所以这一路奔波,慈禧也过上了风餐露宿,缺吃少穿的生活,有时候就连饮水都没有办法解决。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慈禧一行人抵达了西安。

慈禧这次出逃,在西安一住就是一年多。那有人会问,这一年慈禧在西安都做了些什么呢?

是啊,在西安呆这么久,这个老佛爷都做了什么呢?别急,有书君来为大家解答。

一、为了住的舒服,修建行宫,大兴土木

陕西巡抚知道慈禧老佛爷要来西安,就给慈禧准备了临时行宫。这个行宫分为南北两院,南院原为陕甘总督府,北院原为抚台衙门。

一开始,慈禧住在南院,但是慈禧嫌南院空间较小,房屋也少,所以又移到北院。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颠沛流离,慈禧一开始对这个比较简陋的屋子还算欣慰。也只是让人把行宫的墙垣涂成红色,“东辕门”“西辕门”也全都涂上红漆。

但是后来,随着各地进贡物品不断地抵达,慈禧的奢靡之心又启动了。

她开始对她的行宫进行修缮,有的地方还开始大兴土木。

门窗全都刷上朱漆,牌碑上都画上云龙,楼阁联宇,雕梁画栋,整个行宫是焕然一新。可以说慈禧给自己的行宫来了个大动工。

而且行宫里当时全都用着煤油灯、蜡烛,在晚上行宫顿时增添了几分华丽之感。

慈禧这才对自己的住处满意了。可是这次的修整行宫,就花去了白银29万两,也可谓是奢侈了。

二、 慈禧开始享受她奢华的饮食

人们都知道慈禧性情奢靡,尤其是她花费在吃饭上的财力物力更是巨大。

逃到了西安,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慈禧就开始了享受,她每日的吃喝是毫不逊色于皇宫里的花费。

就在行宫里,她的御膳还要设荤局、素局、饭局、菜局、粥局、酪局、茶局、点心局等,这是不是太铺排了。

这还不算呢,这每局司的厨子还要有十余人,这光伺候她的厨子就100多人。而且在每天的晚餐,太监还要呈上一百多道菜的菜单,供慈禧挑选。

但慈禧还是嫌弃这些都是鸡鸭鱼肉之类的,她还想要更好的。直到江南的燕窝、海参等珍贵食材到了,慈禧才满意了。

要知道,慈禧每餐可是花费白银220两,这在当时都相当于3000个老百姓一天的开销了。

而且慈禧还要喝牛乳,但是西安那个地方哪有奶牛啊!为了满足慈禧的要求,还专门给慈禧买了六头奶牛,专供慈禧使用。

这还不够,夏天太热,慈禧还要喝冰镇酸梅汤。在那个没有电,也没有冰箱的年代,上哪去给她取冰呢?

没办法,只能去百里外的长白山的深山洞窟里面凿取寒冰,快马运送,来供慈禧降暑用。

这个老佛爷可是真会享受啊!

三、 慈禧还要有娱乐活动

慈禧爱听戏这是出了名的,而且很次听戏都要听好几个小时。

这到了西安,也不能把这个爱好给丢了。她就叫人搭建戏台子,并让李莲英去找戏班子来行宫给她唱戏。

李莲英出去找了,但是西安仅有一个京剧班子,水平实在是不行。

李莲英怕慈禧生气,就去找了唱陕西地方戏的进行宫给慈禧表演。

而且还把那些在街头以碗碟为乐器的说书人也请了进来。要说这行宫也真是热闹了。

听了戏还不够,慈禧还想着玩。她把那些官员家的女眷叫进行宫,让她们陪她来赌博。赌注不是金球久是元宝,这也是变着法的受贿啊!

四、慈禧开始 卖官酬爵

慈禧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她是明里暗里地管别人讨要。后来她竟然明码标价,买卖官位。只要是给的钱多,她赐的官位也就会越高。

当时著名的清朝女首富周莹,就花了10万两,买来了一个“一品夫人”的名誉。

潼关一大财主想买一道员,慈禧明码标价,认为至少需要白银万两。

城固巨富寡妇衡张氏,为了和嗣子衡长绪争夺家产而寻靠山,出银一万两求见慈禧,买的“二品夫人”头衔。

而一些江南的富商,听闻这个消息,更是千里迢迢地赶到陕西花了一万两黄金向慈禧买官。

慈禧这是又跑到西安收敛钱财,也是引得当地人 民极为地不满。

五、慈禧设粥厂周济百姓

慈禧在西安又是敛钱,又是享受,遭到了许多百姓的怨恨。

但是慈禧不知是为了收买民心,还是看到百姓的疾苦动了恻隐之心,她也算做了件好事,就是设粥厂周济百姓。

当时西安早已大旱三年,恰恰又发生了蝗灾。老百姓没有粮食,度日如年。冬至后又下了大雪,每日都有千人死亡,百姓生活疾苦。

而慈禧行宫前的牌楼下面是西安的市中心,大多都是卖吃食的小贩。

因为郊外死尸没有人掩埋,以至于有人竟然卖起了人肉丸子。这是怎样的人间惨象啊!

慈禧在这个时候,马上命令救济百姓。用各省所进的款项开支共计白银九千余万两,为百姓开设粥棚,救济百姓于水火之中。

百姓这次对慈禧是感恩戴德,慈禧这次也算是做了件善事。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对城内外的居民是肆意搜刮,而且还让百姓充当运送送财货的民夫,百姓是苦不堪言。

而远在西安的国家权利核心慈禧,却依旧是醉生梦死,奢靡无度。这样的大清还能有前景吗?不亡才怪!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1900年8月14日,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挟持光绪仓皇出逃西安,并在这里呆了一年零5个月。那么,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慈禧在西安都做了些什么呢?

(两宫西狩)

慈禧出逃时非常仓促。那天晚上,八国联军的炮火已经在紫禁城东华门响起,眼看宫里不能住了。她也顾不得收拾金银细软,便匆忙换上宫女为她准备的蓝布长衫,又梳了个汉族妇女的便髻,扮成乡下妇人。带上光绪、隆裕等人,穿过紫禁城后门,坐上端郡王载漪为她们准备的骡车,一路往城西逃去。

一路上,为了躲避洋人追捕,慈禧等人都走的是偏僻道路。又逢下雨,未带雨具,一行人顾不得浑身淋了个透湿,踉踉跄跄,马不停蹄往太原方向走去。

沿途所过市县,官员皆已出逃。再加上乱兵贼勇,不堪其扰的百姓亦弃屋逃荒去了。所以慈禧等人前几天不光缺吃少穿,就连饮水都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宿破庙,嚼秫秸度日。

不过,艰苦的日子也只持续了三天。在慈禧来到怀来县时,知县吴永不仅冒雨迎驾,还准备了瓜果蔬菜招待慈禧众人。只是敌不过溃逃的散兵游勇,只剩下一锅小米粥和五个鸡蛋。

虽说饮食简陋,但饿了几天的慈禧,吃得津津有味。吴永亦因迎驾有功,被连升三级,并兼任前路粮台会办,负责先慈禧一步到地方去安排吃住等工作。后来吴永由于筹不到粮食,慈禧又把这个职务让给了勤王的甘肃布政史岑春煊。

不过,吴永因迎驾有功连升三级的先进事迹却传播开来,沿途官员大喜过望,知道这是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于是顾不上食不果腹的老百姓,硬是从他们身上压榨出数万两白银搞面子工程。又是修行宫驿站,又是扎彩搭棚,总之极尽气派。这让一向喜好排场的慈禧很高兴,再加上吃住也较之前精细了很多,因此慈禧还算满意。

(拜见慈禧,图取其意)

那些官员为了能得到慈禧的诏见,亦对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极力巴结,以达成取悦慈禧,升官发财的愿望。

除了官员外,一些大商户们也闻风而动。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慈禧一行人,临走还不忘拿出几十年的积蓄献给慈禧。当然,这些商户们也相应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除了加官进爵,黄马褂那是赐出一件又一件。

10月26日,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慈禧一行人终于抵达西安。

地方官员考虑到慈禧随行人多,便将有数百房间的北院巡抚衙门整理出来,并召集工匠,雕梁画栋,大肆整修,以作为慈禧行宫。

同时,为了安排随行官员住所,地方官员又强令民户搬迁,搞得民怨四起。

到慈禧抵达西安这天,由于尚未完工,只能把南院陕甘总督衙门先拿出来作为行宫,并以粉饰一新。然而慈禧看过后,嫌房屋不够气派,照明亦不好,所以还是住进了北院。

慈禧安顿下来后,各地的税银和贡品也源源不断地押解到西安来了。

一向奢靡惯了的慈禧,又过上了极为讲究的生活。

为了让慈禧住得舒心,地方上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听差跑腿的支应局。结果不到一个月,就为慈禧等人开销了29万两白银。

(慈禧进餐,图取其意)

另外,虽说是行宫,但里面的机构都按宫里的设立。比如御膳房就细分为荤局、素局、菜局、饭局……等十几个局。虽说配备人员不足宫中的齐备,但每个局也配了厨师十几个人。

在吃的方面,更是不敢马虎。每天都煞费苦心准备百余种菜单,然后呈给慈禧亲点。慈禧嫌弃鸡鸭鱼肉都是些俗食,命人从江南采买燕窝海参等珍贵食物,发往西安。

如此折腾下来,一天两宫开销便需200多两银子。

慈禧洗澡要用牛奶。为了提供新鲜的牛奶,地方官员硬是搜遍了整个陕西省,才找到6头奶牛。他们又在行宫附近给搭了牧牛院,并派专人饲养,于是又增一笔养牛费,一月也得几百两银子。

慈禧还喜欢听戏。可是地方上的草头班子,哪里能满足得了慈禧的要求。为了能让慈禧听到正宗的戏曲,于是又不远千里,从各地请来戏班子轮番搭台唱戏,热闹纷呈,慈禧很高兴。

除了每天的吃穿用度,慈禧为了多搜刮点私财,还卖官鬻爵,什么官职什么价,一目了然。

对于那些主动进交白银的,慈禧更为喜欢。比如吴家大院的掌柜周莹,就两次进献几十万两白银。不仅得到了慈禧的诏见,还因为都是寡妇的缘故,被慈禧收为义女,另外还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当然,慈禧还是做了些善事的。

她来的这年,正逢大旱。一路上饥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慈禧看到这些景象,不免流下泪来,说久居宫中,竟不知民间是这等惨景。

到了西安后,她坚持穿布衣,生活也有所省俭,并命设锅熬粥赈民。饥民得到消息后,从四面八方涌入西安。众多饥民对慈禧感恩不迭,连称她为“观音娘娘下世”。

不过慈禧的俭省并没有维持几天。在地方官员的铺排下,她的生活越来越奢靡,她渐渐淡忘了才看到的惨景。

(参考史料:《庚子国变记》《庚子西狩丛谈》)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00年8月15日的凌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激烈炮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人们。紫禁城内灯火通明,一片混乱, 太监、宫女们熙熙攘攘,正在忙着搬运东西。

慈禧太后身穿蓝布大褂,挽“旗头座”式发髻,怒气冲冲,神色严俊,她刚刚指使手下太监,把光绪的爱妃珍妃推下井去,以便胁迫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与她一同离开北京,逃往西安。光绪皇帝头带瓜皮小帽,衣着青洋绉纹大褂,手持一杆金水烟袋,神色沮丧,呆若木鸡,沉浸在失去爱妃的痛苦之中。

天麻麻亮,慈禧与光绪一同上车出发,随行人员有皇后隆裕、璀妃、大阿哥溥隽以及王公大臣几十人。他们有的乘车,有的骑马,还有的徒步,个个神情慌张,步履凌乱。这支大约1000多人的队伍,经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向西而去。上午八时左右,慈禧一行走到西直门,天忽然下雨来。由于出城慌忙,谁也没有携带雨具,衣服都被淋湿,但他们不敢停留, 只好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

10月12日,两宫在太原休息了了一个月之后,再上旅程。10月26日,两宫到达西安府。全部行程历时70余天。

早在 1900年6月,慈禧太厚的亲信、军机大臣荣禄就秘密派遗心腹到西安,会同陕西巡抚端方作“迎驾”准备。端方接到密令以后,立即在西安满城内选址地址,拟定速修行宫蓝图。8月21日,太后还在西逃途中,就谕令端方审度形势,在西安府城“酌备驻之所”。端方接旨后,即与两司商议,成立“支应局”,专办“迎銮”事宜,同时,命令潼商道陈兆琐,在潼关督造御舟,准备两宫渡河使用。

慈禧、光绪一行到达西安后,因行宫时还未竣工,地方当局决定将原陕甘总督衙暂作行宫。并且将总督衙门的改刷朱红油漆,牌坊上也绘以云龙,大肆修整,装饰一新。谁知慈禧太后嫌总督衙门房间少,布置和陈设物品都不合心意,不愿住在这里。无奈,陕西当局立即将两宫暂时安排住在巡抚衙门,将六部堂官安置在贡院,并且立即对原来打算作为行宫的督署进行改建。在改建过程中,陕西当局强拆民房,大兴土木,广招各地工匠,一切仿照北京宫殿的式样,雕梁画栋,砖铺地面都凿刻花鸟鱼草。慈禧太后这才搬进了宽大、华丽,有几百间房屋的督署。古城西安,一时成为清王朝临时政治中心。

慈禧太后虽说年逾花甲,自京师来到陕西,辗转数千里,颠沛劳顿,却丝毫看不出有风尘疲劳之色。可是正当壮年的光绪皇帝却是容颜憔悴,郁郁寡欢,从来没有片刻的开朗或偶然强作欢笑。

庚子那一年(即1900年)正值陕西大旱,庄稼颗粒未收,地区达60多个州县。当时陕西人口800余万,灾民人数达300余万。八百里秦川,田地龟裂,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可是,慈禧一伙根本不顾人民群众的死话,仍然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设在西安专办皇差的支应局,开局不到一个月,就耗费的白银29万多两。

在西安南院门的行宫里,地方虽然狭小,但也按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格专设了御膳房。御膳房虽说只是一个厨房,里边的组织却分为蒙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近十个局,每个局都设一个太监专管其事,每局设有厨师十几个人,为了宫里几个人的吃饭喝茶,厨房里就需要一百多人伺候,每餐必须先由太监呈上菜单百余种,由慈禧挑选。两宫每日膳费需花费白银200多两,按当时关中粮价,每石白米值银六两计算,约折合大米30多石。

两宫到达西安,正值炎炎夏日,慈禧坐在宫里难耐酷暑,于是,她吩咐手下人,送上冰镇杨梅汤。可是西安没有存冰,怎么办?这可难为了陕西的地方官。这时,有人出了主意,说距西安城约200多里的太白山石洞里,有万年不融之冰。于是,官府便派当地农民,用大车往太白山取冰,以供御膳房使用。慈禧嫌宫里国太热, 地方官又想方设法找到儿口绿色琉璃大缸,派专人不停地打井水注人缸里,为房中降温。

有一天,慈禧太后在宫中闲得无聊,便叫太监带她出来逛逛街。她出广济街,来到西大街攆止坡老童家门前,忽听到叫卖迎客声、问道“这些人在干嘛?”太监急忙回禀“这是老童家在卖水盆羊肉。”太后揭帘察看,一股诱人的肉香随风钻鼻,便示意太监供奉。她品尝一口,就连连称赞说“味道真不错。” 太监说道“老佛爷,此家的腊羊肉比水盆更佳。”太后又令取来品尝,果然很好。她在此饱餐顿后,打着饱嗝方才离去。

为了供慈禧在西安食用牛奶,地方当局专门开辟了一个牧场,由一个五品官专门管理,每月花费白银600多两。两宫到西安八个月内、就耗费白银12万两之多。可慈禧却说, “向来在京,一费何止数倍,今可谓节约矣。”

慈禧太后是个京戏迷,喜欢听戏,高兴时还能唱几句花旦。到西安后,李莲英召来了西安的一个京戏班子。可这个戏班子水平太低,念打做唱都不合慈禧的口味。于是,李莲英又召一个陕西地方戏班子入宫演唱,也被太后赶出宫门。她生性好玩乐,有时与命妇们作牧猪奴的游戏以取乐,并用金球、元宝作赌注;有时写字作画,下棋唱戏来消遣。

慈禧及王公大臣们在西安尽情奢糜享乐,而广大人民群众却在死亡线上挣扎着,严酷的天灾,加上繁重的皇差和各种苛捐杂税、徭役,使陕西人民已经濒临绝境。当时,灾民在西大街头卖儿卖女、啼饥号寒的情景,惨不忍睹。慈禧太后一顿饭的花费,就可供5000个农民吃一天。

慈禧在西安,可谓对西安城百姓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五毛钱觅食


我猜,女人当家瞎胡闹这句话肯定源于慈禧。

对万国开战时,她杀了主张议和的五大臣。逃到西安后,还不知道大清前途如何就大兴土木建“行宫”,弄得臣子们苦不堪言。

还没等建完,又在西安拟旨议和,又杀了一大堆和她齐心抗敌的主战派,一年半的时间里杀完主和杀主战。西安行宫还剩很多没盖完时,又跑回了北京。到了北京后,为了在洋人面前讨好,竞将之前替自己“争脸”的义和团红灯照斩尽杀绝。这就是她逃到西安干的那些事儿,也好,终于把家闹没了。


骁勇34


逃跑到西安还能做什么?当然保命第一呐!


关中李疯子


1900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四日) 到达陕西省城西安府。

慈禧在西安的一年是奢侈和腐败的。据史料记载,设在西安专办皇差的支应局开局不到一个多月,就耗费白银29万余两。行宫中也按紫禁城的规格专设了御膳房,下分荤局、素局、菜局、饭局、茶局、酷局、点心局等近十个局,每局有厨师十几个人,共有100多人,每餐先由太监呈上菜单百余种,由慈禧挑选,两宫每日需花费白银200多两。

在西安的慈禧忐忑不安的关注着时局。当她发现外国人只要割地赔款,而并不反对她继续统治时,不禁大喜过望。

1901年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在西安待了一年的慈禧起驾回京了。这可与逃出北京的狼狈光景大不相同了。从西安起程时,百姓挂起彩灯伏在地上欢送。回京的数万人马,按照京城的仪仗制式列队行进。从西安到北京一共是2700多里的路程,建造富丽堂皇的行宫就达到37座。浩浩荡荡的回京人马,犹如打了胜仗似的凯旋而归。


密探零零发


1900年8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

八国联军开始攻打北京城。慈禧接连5次召见军机王大臣等,决定“出京”作“暂避之计”。王文韶当日记道:“我蒙召见五次,至刻刻召,仅有刚、赵二人同在,太后云:只剩你三人,务须随驾,其余之人各自回家,已丢我母子不顾矣。”除刚毅、王文韶、赵舒翘三人在值外,御前王大臣等均散值,各自回私宅,慈禧对军机大臣王文韶说:“尔年高,吃此辛苦,我心不安。尔可随后赶来。刚毅、赵舒翘孝能骑马, 必须同行。”

1900年8月15日清晨6点,(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凌晨)

慈禧率光绪及大阿哥溥俊等仓皇出逃。天未明时,负责紫禁城宫中值班的镇国公载澜飞驰入宫,说八国联军已攻东华门。太后知事情已到最后关头,要跳水自杀,载澜拉住她衣服说:“不如且避之,徐为后计。”太后这才哭着徒步出宫,发不及簪,光绪穿着素服在后跟随。隆裕、瑾妃及大阿哥等一同登车,王公大臣或骑马,或徒步,跻跃跄跄,形成一支千余人的扈从队伍。出神武门由景山西街经地安门,沿着鼓楼向西顺城墙根到了德胜门,中午在颐和园饱餐一顿后,慈禧没敢耽搁,继续向西北逃去。

1900年8月15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上午8时)

天忽然下起了细雨,从者皆未携雨具,全被淋透,狼狈不堪。随驾西逃的要员有端亲王载漪、庆亲王奕劻、肃亲王善耆、那王那彦图、溥俊、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载泽、溥兴、溥伦、军机大臣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右都御史英年及内监李莲英等几人,加上随行官兵以及神机营和虎枪营的八旗兵和练军,和由马玉昆指挥调度。随行的后宫女眷有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和瑾妃,庆亲王的两个侧福晋和三个女儿,桂公的夫人等约千余人。

椐军机大臣王文韶记录了慈禧出逃时的情形:慈禧和光绪都换上了汉人的服装。慈禧穿着蓝夏布衫,梳起一个汉族老妇人的大髻,打扮成一个老村妇的模样。光绪穿着黑色长衫,裹上黑布战裙一条。

从此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慈禧到西安时,陕西当局先打算把有数百间房屋的北院巡抚衙门作为行宫,乃大兴土木,进行整修,北邻的陕西中学堂亦被占用,迫使学校停办。为修北院行宫及其它宫廷官员住所,截止慈禧入陕,已用银子近5万两。慈禧一行入陕后,又因赶修不及,急忙把原陕甘总督衙门(即今南院、市委机关驻地。此时总督衙门迁往兰州)作为临时行宫,用红油漆将门、柱油刷一新,牌坊均画以云龙。但慈禧一行到西安后,却嫌房屋太少不愿进住,仍住在北院巡抚衙门。 护理陕西巡抚端方为迎接慈禧等人,专门设立支应局办理“皇差”,不到一月时间,就用去白银29万余两。


羌国老赵




逃到西安之后,首先大兴土木,建造行宫。



其次,广设粥厂,收买人心。当时西安发生了蝗灾和旱灾,人心动摇。而慈禧一行人依然奢侈无度,以致民怨沸腾。慈禧为了安抚民心,下令设粥厂周济百姓。


再次,坐镇西安,示意李鸿章,向侵略者示好,签订《辛丑条约》以博“外国友人”的欢心。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老太太风风光光的御驾回銮了!而中国彻底陷入深渊之中!


梦魂惯得无拘检


据民间说,曾作过一次秀,追思过一次先贤。

关中有个谒后语‘光绪他娘拾麦---不为拾麦为散心’。据说当年大旱,也恰值麦收,慈禧心情很不好,曾装扮成关中农妇到挎个篮子去拾麦,一方面是散散心,另一方面也抚慰一下官心民心。

甘棠遗爱,武澄之侄武敬亭到西安,向逃避八国联军而驻跸西安的慈禧太后请得白银5000两,创建召公祠。光绪二十九年,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甘棠遗爱"巨匾,悬挂于建成后的祠门之上。作为勤政爱民的象征,后人一直怀念召伯甘棠,不仅画图刻石,还写诗歌咏,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独特的"甘棠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