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川的袍哥是一群怎麼樣的人?

黎小潔


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稀少,清政府移民很多人到四川,這些移民到四川后,有一些人沒有正常安居樂業開始以搶劫為生,慢慢形成了嘓嚕組織。後來天地會發展到四川慢慢與嘓嚕融合形成新的幫派組織袍哥會。

清朝末年,孫中山領導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孫中山安排同盟會會員到四川聯絡袍哥會一起參加革命活動。清朝滅亡後,由於袍哥會革命有功,在民國時期得道了大力發展。就重慶袍哥成立的 大小工口(碼頭)有上個,當時四川成年男性70%都加入了袍哥,一些女的也成立姐妹社,組織達到幾百個,人員上萬,這些是女袍哥。

四川的袍哥分為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組織眾多,但是他們主要特點信奉關公,講義,要面子,為了面子可以性命不要,這也是抗日戰爭日期川軍出川抗日打得勇猛沒有叛徒的根本原因,由於受到袍哥文化從小到大的薰陶,四川人都不怕死,如果誰投降當叛徒肯定會被同族人瞧不起,不但自己被人瞧不起,一個家族都被人瞧不起,所以到戰場上寧願死也絕對不投降的,這個和日本武士道精神一樣。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南兵也害怕四川兵,因為打死四川兵一個,四川兵會集體來拼命。

袍哥文化講義氣,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現在社會以錢為先,農村消亡,這種講義的文化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了。


奇哥修真


四川袍哥是哥老會在川滇一帶的叫法,袍哥與以前的天地會同出一源,是清康熙年間鄭成功創立的“反清復明”組織。鄭成功死後,會眾化整為零,成了了天地會,取洪字的三點又稱“三合會”,對內稱洪門,其分支就有哥老會、小刀會等。

清末,會眾中的有識之士,取《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意,稱為袍哥,活躍於兩湖、川、滇、黔等地。袍哥成員都是異性兄弟,本意是行俠仗義,但後來有的為惡一方,有的成為危害社會的封建團體。

袍哥會員一律以兄弟相稱,首領被稱為大哥,也可叫袍哥。明末,幫會改為橫向組織,即哥弟平起平坐。“仁義結拜,生死與共”,是袍哥的誓言;“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是袍哥克己律人的信條。大哥要以劉備為榜樣,“仁義齊天左朝堂”;三爺要學恆候,“大吼三聲斷當陽”;講的是“兩肋插刀”的義氣,守的是“扶弱濟貧,尊人妻妹”的信約。

袍哥有著嚴密的組織體系和職責分工,袍哥原有十個首領而設十個排位,後因四、七排居心不良,所以被廢,只設八排。後人冠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字,會內由舵把子嚴管。第一把交椅:比擬劉備,稱龍頭大爺、舵把子等;第二把交椅:比擬關羽,稱聖賢二爺;第三把交椅:比擬張飛,稱糧臺三爺;第四把交椅比擬趙雲,第七把交椅比擬羅成,都留空。剩餘一直排到第十。

袍哥的懲罰措施有,掛黑牌、賠禮道歉及經濟懲罰、矮舉、傳堂訓誡、磕轉轉頭、走知會、擱袍哥、放河燈、草壩場等等。

民國時期,袍哥之所以興盛不衰,是同四川複雜的政治背景分不開的。革命黨人曾利用過袍哥組織,對推翻清政府起到了一些促進作用。會中知名人士有楊滄白、向楚、熊克武等。四川大都督尹昌衡,把袍哥牌子掛到都督府大門前,後來熊克武、周俊等人都利用袍哥增強自己的實力。這樣一來,袍哥便堂而皇之的得到政府的提倡和保護,袍哥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壯大起來。

袍哥畢竟是地方遊民組織,在連年的戰爭影響下,袍哥逐漸蛻變為土匪組織,打家劫舍為禍地方。在國共內戰期間,袍哥被國民黨利用,充當圍追堵截紅軍的幫兇。四川自護國戰爭後長期成為軍閥必爭之地,各軍閥為了擴充實力,想方設法拉攏袍哥土匪。1923年間四川省內共23個師的兵馬,其中收編的土匪高達七成的比例。四川袍哥以軍閥為靠山,大肆進行非法活動。如成立的“徐榮樂”社便是。

四川袍哥武裝不僅在各類內戰中助紂為虐,為虎作倀,而且在平時也耀武揚威,任意欺壓老百姓。頻繁的內戰給袍哥勢力的膨脹提供了有利的政治軍事條件,槍桿子是袍哥為所欲為的基本要素。1933年,原先投靠29軍黃正貴師的賴合山部百餘名匪徒被楊秀春旅5個連圍剿,慘敗後將金堂縣長許達權槍殺。

四川袍哥的土匪行徑逐漸為四川省當局所注意,他們在積極組織袍哥武力攻打紅軍的同時,曾以通告的形式企圖制止袍哥對四川社會的破壞。這一縱一收,看似矛盾,但實質都是出於國民黨在四川統治的需要。

1935年,四川省政府以“袍哥會黨種類太多,遺毒社會”為名義,發出了查禁通令。紅軍過境後,四川省主席劉湘要求當局制定禁止哥老會的有效辦法。同年10月,懲治哥老會的暫行條例被蔣委員長批准實施。此後,四川袍哥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野史也是史


四川袍哥由來已久,早在康熙年間就有了這個組織,但那是還是屬於隱秘組織,不為多數人所知,清末時期,社會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人民生活愈發艱難,袍哥這個組織也開始了半公開化,四川的保路運動則直接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爆發,而作為保路運動的主力,袍哥也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保路運動以後,袍哥以功臣自居,四川袍哥的勢力開始了急劇增長,大小鄉鎮袍哥碼頭林立,尤其那成都街頭,隨處可見的袍哥茶樓,儘管後來政府明令禁止民間組織袍哥,但是面對著民間勢力龐大的袍哥也是難以執行,袍哥只是取下招牌,一切照舊,由於袍哥遍佈各鄉鎮,成員極多,地方官員為了穩定局勢不得不屈膝拜訪當地的袍哥大爺,不若如此,不僅官做不好,連小命都有可能丟掉,部分官員就加入袍哥成為其中一員,隨著袍哥的勢力越來越大,袍哥就開始作為武裝力量參與軍閥勢力之間,甚至與軍閥一體化,四川軍閥混戰期間,大多數戰鬥都有袍哥的參與,而袍哥在軍隊中更是司空見慣,比如軍閥劉文輝,他是四川主席劉湘的堂叔,本身就是袍哥大爺,手下官兵袍哥更是不在少數,袍哥在軍隊中屬於合法的存在,軍官階層十之八九都是袍哥出身,藉助袍哥身份增加統治力度。

袍哥借用自己的身份,遊走與各方勢力之間,政府辦不了的事情,他們都能做,如袍哥頭目冷開泰,結識杜月笙、黃金榮、顏家棠等人,是長江沿岸赫赫有名的地頭蛇,當時劉湘意欲購買軍火,因為受南京政府監管,無法運到,於是委託冷開泰辦理,冷前往上海,通過青幫購買軍火,又通過外國軍艦,和沿岸袍哥的幫助下,軍火被安全送到重慶,頓時得到劉湘的重用。要知道劉湘可是主政四川,連他都辦不到的事情,卻被袍哥頭目冷開泰給辦理了。

有曾經參加過袍哥組織的一位老人回憶,在抗戰期間,在四川做生意,為了做生意不被欺負,因此經過當地的管事五哥介紹,加入了袍哥組織,當時他主要去幾個縣城之間販賣東西,有一次,在縣城裡,被當地的稅務官把貨給扣了,實際上想敲他的竹竿,沒轍。他抱著試一試的方法找到了管事五哥,管事五哥當即通過當地的袍哥大爺給稅務局打了招呼,東西完璧歸趙。後來有一次,他運一船貨被大浪打翻,當地的袍哥大爺組織人馬幫忙把東西弄上來,並組織人馬湊錢買東西。1948年的時候,一次運貨,被土匪打劫,啥都不剩,等到了縣城,找到了當地的袍哥大爺,袍哥大爺又給他了一些銀子做路費。·


愛運動的五華


要說民國四川袍哥會,又叫哥老會,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種民間幫會組織,甚至可以與我們熟知的洪門、青幫相提並論,只不過洪門活動於廣東,青幫活動於上海,而袍哥會盛行在四川一代。

今天,縱橫就來講講四川的袍哥的歷史。

袍哥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袍哥,儘管大多數出身於社會底層,是無業遊民,但是也有一定社會地位,是亦正亦邪的一群人。袍,也就是長袍,是針對短衫而言。短衫一般是指苦力,穿長袍的人自然是社會上有頭有臉,關於民國時期長袍和短衫的區別,魯迅筆下描繪的孔乙己是一個典型的人,孔乙己就穿著長袍。

另外,袍哥中的袍也可能取自“與子同袍”,表示兄弟情深,兩個人都好到穿一個衣服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袍哥會不像洪門和青幫把反清復明當作最高宗旨,儘管袍哥也把反清當作重要的內容,但還是把兄弟情義看的最重,在袍哥中,把“忠信為本、義氣為先”當作基本思想,就像我們看《無間道》中的黑幫,義字當先,通過“義”把各種類型的人聯繫在一起。

袍哥會要求會眾對組織保持絕對的忠心和依賴,並且提倡桃園結義這樣的兄弟道,關二哥是袍哥會信奉的人物,他們強調義氣結合、豪俠仗義、團結互助、平等對待等口號。實際上你要是不理解的話,多看看香港的黑幫片,以這個為參照物瞭解,就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了。

袍哥會在民國時期的歷史作用

袍哥是一個牽涉面及廣的社會組織,是近代史上一個十分重要且複雜的幫會組織。

革命活動從來都跟幫會存在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比如孫中山曾經加入過洪門,而蔣介石跟青幫的黃金榮也有一定的關聯,但是過往的時候我們比較關心洪門和青幫,對袍哥會了解的並不多。

實際上在晚清的時候,袍哥會已經發展的極為龐大,因為袍哥中很多都是下層人士,和洪門、青幫還有著一些差別,在武昌起義前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實際上就有袍哥會的影子,而在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鑑於袍哥在四川的影響力,因此積極吸收袍哥成員加入革命組織,依靠袍哥開戰武裝鬥爭。

正是因為袍哥在辛亥革命運動中的作用,因此對袍哥採取縱容的政策,造成袍哥擾亂社會秩序,一度遭到政府的打壓,但是考慮到袍哥的影響,在四川軍閥混戰期間,袍哥依然成為大大小小軍閥拉攏的對象,比如熊克武、劉湘、楊森、潘文華、鄧錫侯等在爭奪地盤的過程中都利用過袍哥隊伍。

在抗戰中,袍哥也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因為四川有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男性加入袍哥組織,所以在川軍出川抗日,徵用壯丁中都有袍哥的影子,因此,可以說袍哥在抗日戰爭中做了很多貢獻,包括很多時候就連國民政府都要請求袍哥來幫忙,據相關部門1949年統計,袍哥有一千七百萬人,可見其影響。

當然了,袍哥說到底還是一個民間幫會組織,由於隊伍沒有硬性的紀律和規章制度,所以很多群眾都是迫不得已加入到袍哥隊伍中以求自保,實際上只能在特殊歷史時期起到一定的作用,到解放後,袍哥遭到了極大的打壓。


史論縱橫


為什麼叫做袍哥?

袍哥是四川哥老會的別稱,早期的時候是一個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後來演變成了互助互救的民間組織。袍哥和青幫、洪門同為民國時期四大民間幫會組織。

至於為什麼會叫做袍哥,目前有四種解釋:

1.出自《詩經》

《詩經》中有句話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袍哥”的意思就是入會以後大家都是兄弟,有飯一起吃,有衣服一起穿。這是目前大家認可比較多的解釋。

2.出自《三國演義》

我們知道關羽在民間地位極高。《三國演義》中武聖關羽被迫降曹以後,曹操賞賜給他一件錦袍。關羽把這些新袍穿在裡面,舊袍子穿在外面。曹操表示不理解,於是問關羽原因。關羽說新袍是曹丞相賜的,舊袍子是大哥劉備給的,不敢忘記大哥劉備的恩情。因此,用“袍哥”來作為幫會的名稱,表示“兄弟情深,忠義兩全”。

3.出自諧音

“袍”和“胞”諧音,表示同胞之兄弟。《漢留史》記載:

“異姓如同胞,見面稱哥弟,取“胞”、“袍”諧音之義”。

當然,也有少數人認為“袍”是同“保”聯繫起來,意思是保衛一方安寧。


4.出自服裝

漢人的漢服便是“袍”,四川以漢服為組織之名,意思就是入“袍”則為兄弟。目的在於以“袍”激勵大家不忘記漢江山,同時也是為了轉移清朝的注意力。


袍哥是一群怎麼樣的人?

道光年間的時候,郭永泰在四川永寧創立了“藎忠山”,會員達到了四千餘人。之後迅速發展,一共有12個大的袍哥組織。等到了咸豐、同治年間的時候,袍哥已經在全國普遍存在了。其中,曾國藩的湘軍和左宗棠的楚軍更多。

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以後,很多將士沒有了安置之處,加上戰爭的破壞,使得很多人無法生存而加入了袍哥。由於袍哥勢力的增加,常常會有反抗清政府和洋人的行動發生。比如“李永和、藍朝鼎起義、九龍山事件,餘棟臣教案”等等。


此時,四川袍哥會已經發展壯大了,清政府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即使鎮壓也無法根除這些民間組織。特別是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四川大部分的男性都加入了袍哥,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


參加袍哥的人員十分複雜。從人員組成上來說,早期的袍哥大部分是中下層人員。據記載袍哥有“僧、道、隸、卒、驚、培、飄、猜、風、火、爵、耀、戲、解、幻、聽”等人。很多中下層的袍哥,比如“飄、 猜、風、火、爵、耀”,他們就是以各種手段騙人錢財,甚至害人性命。

原因很簡單,因為袍哥成立的目的和天地會一樣,都是為了“反清復明”。當時上層社會人士為了自己的利益,大部分都擁護清廷的統治。因此,這些上層社會人士自然和像袍哥這樣的組織勢不兩立。袍哥也自然不可能把上層人士作為發展對象。


等到了民國的時候,由於民國政府統治無力,袍哥的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招收社會各界人士,加入的標準也隨著降低。三教九流中下九流的人有資格加入,而上層社會中的官員、鄉紳、鉅商也都能夠入會。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在這複雜的社會中生存和維護自己的利益。

不過不同階級、不同行當的人加入的堂口是不同的。比如軍政委員、地主鄉紳只能入“仁”字堂口,“下九流”只能入“信”字堂口。因為通常情況下,仁、義兩個字輩的堂口都是一些非權即貴的人物,智、信兩個字輩的堂口多是社會下層人士,社會地位最低。


由於袍哥在當時影響力實在是太大,很多軍事將領如熊克武、劉湘、潘文華、陽頌堯、鄧錫侯等都加入了袍哥。他們利用袍哥的隊伍,增加勢力,爭奪地盤。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四川的袍哥其實是明末清初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天地會的一支,又叫哥老會。袍哥有自己的一套手勢和暗語,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是每一個袍哥都非常熟悉的。當然了,由於這些人在社會上有些地位,因此,袍哥實際上在四川的社會結構中扮演著社會中堅力量的角色。



四川袍哥在清朝末年又重新形成了會黨,是革命黨的一大依靠力量。清末瀘州的袍哥頭目佘英,就曾在日本拜見了同盟會總理孫中山,並且回到川南發動了一次起義,雖然起義失敗了,但這是四川袍哥的第一次大規模反清運動,佘英後來被追認為國民革命軍中將。

由於有著這樣的一些特殊緣由,因此,辛亥革命之後的袍哥迎來了一個好時代。民國時期的袍哥終於不再是清朝時期的黑社會,地下會黨性質。袍哥可以公開建立堂口,招募自己的會員。辛亥革命之後的四川軍閥尹昌衡就曾在成都公開建立過袍哥堂口,自己做袍哥的龍頭大爺。



當然,袍哥也分為兩種,一種叫清水袍哥,一種叫渾水袍哥。清水袍哥一般只做碼頭上的生意,即是給商船開紅票,保證商船在自己這一段水路上的安全。甚至清水袍哥還做一些扶危助困的好事。渾水袍哥除了自己碼頭上的事情外,也幹一些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事情,甚至還自己做走私生意。

清水袍哥與渾水袍哥之間過去是老死不相往來的,見了面也容易發生事端。但是,大家都在同一個地方混飯吃,界限與規矩還是亮明的,同樣是拜關二爺,因此,大家不會太過意不去。



另外,在四川民間,袍哥的勢力非常大,嗨袍哥在四川甚至是一種有本事的象徵。至少在民國期間,跟著袍哥混,不會受欺負。


傅斯鴻


哥老會最開始為天地會分支,發源於清朝初期,逐漸流入四川,乾隆年間融合了當地異姓結拜團體嘓嚕,哥老會在四川便通稱為袍哥。

隨著勢力擴展,晚清時期袍哥主要活躍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區,組織成員從店鋪雜役到本土紳商,在湘軍等軍營中也發展極快,不少知識分子也參與進來,幾乎分佈於各行各業,三教九流,抱團取暖。因此有仁字號旗士庶紳商,義字號旗買賣客商,禮字號旗耍刀弄槍的說法。

可以說是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在清末民國初期,四川當地人袍哥盛行,民眾甚至以做一個袍哥為榮。據說有袍哥身份的就佔70%以上,這當然是有一點誇張的說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晚清之際,許多袍哥首領在保路運動中非常活躍,吸納本土的身家清、己事明之人,以袍哥組織作骨幹,聯合民眾,許多地方新軍將領和之後的小軍閥就是袍哥。可以說,四川之獨立,哥老與有力焉。

清末的袍哥已經分為了清水和渾水,清水有金帶皮和下九流,渾水等級森嚴,有舵把子,社長,老搖,邊棚老管,管事,跳灘匠多個層級。總體來說,袍哥的內部排行可以分五個等級,分別被稱為頭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一般來說,袍哥每年都有幾次會期,如正月辦春臺酒,臘月要辦團年會,還有不定期的迎賓會,而最鄭重的一次就是農曆五月十三的單刀會。

在一開始,袍哥還是以反清復明為主要思想,大量吸收了天地會的組織形式與聯絡辦法,採取開山堂儀式。參加袍哥,有一套複雜的程序:

最初是先恩拜四兄(恩兄、承兄、保舉、引進),堂內接受“栽培”,確定“排行”。然後才可以稱兄道弟,成了正式的袍哥。對於那些有功的,原先的老袍哥,根據業績,也要在會上論功行賞,辦理“提升”。

傳統性也生動表現在袍哥身上,他們在倫理上鼓勵忠義,以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八德(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信條,故而又被看作是洪門分支。袍哥是令清政府頭疼的一股民間力量,清代的多次農民起義,都有袍哥的身影,如李永和、藍朝鼎、李藍之亂。清末的反洋教運動,排斥傳教士,一紳二糧三袍哥,大足教案就是袍哥所主導的。

袍哥的運行規則是,內事不明問當家,外事不明問管事,不能輕易自作主張。袍哥的碼頭和聯絡站絕大多數是在茶館,經常由紅旗大管事坐堂負責,一般老麼則是新人組織者,方便溝通。

袍哥頂敬三把半香,一敬羊角哀左伯桃,二敬桃園三結義(即劉關張),三敬水滸梁山,半把香是給瓦崗,但瓦崗兄弟失義,洛陽斬單雄信,秦叔寶抱頭痛哭,義未全終,故而只得其半。

不過對待叛徒,袍哥首腦從不拉稀擺帶,往往是三刀六個洞。如果有小弟犯了事或有困難,頭面人物會站出來撈樑子,實施互助。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清代的永寧(今敘永)的郭永泰,正式開藎忠山,設置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信相號召,舉辦盛會,張燈結綵,大排香案,這就是堂會的開始:

會盟者即達四千餘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開山立堂者尤以四川為最。

不過,袍哥組織無論是清水渾水,都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切口"(隱語,俗稱黑話),外人看不懂,平日裡互動聯絡,頗有幾分江湖色彩。並且,袍哥們看重同袍情,號稱:

你穿紅來我穿紅,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來我穿黑,咱們都是一個色。
兄弟我多在山溝少在書房,只知江湖貴重不知江湖禮儀,一切不周不到之處,望各位挽下袖子,亮下膀子,龍鳳旗,日月旗,花花旗,給兄弟我打個好字旗。
兄弟當前義為先,上三為天,下三為地,中間乃仁義。三江永泰拜碼頭。兄弟不材,敬四方英雄;摸摸鳳凰頭,你我得封侯,摸摸鳳凰腰,你我弟兄騎馬掛金刀,摸摸鳳凰腳,你我弟兄加官又晉爵。

雖然會公開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汗衫打夥穿,婆娘打夥睡。但是,袍哥當然也需要賺錢吃飯養家餬口,來用於日常生活開支。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那些資歷老的袍哥,投資基金或產業。二是小弟們拜碼頭、開茶館的各項收入。三是設置賭博場、抽頭吃利。四是經營煙毒、囤積糧食油脂等不正當收入。五是偶爾販賣槍支彈藥武器等,掙點外快。六是少數“保煙幫”幫夥保鏢,合作商會,提成並收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保鏢費。

到了民國時期,袍哥這一組織發生了非常大變異,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也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個過去。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說到民國時期的四川就離不得不提到袍哥,袍哥作為四川的一個秘密組織,在清末時因為保路運動而走上了公開化,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四川袍哥數量之多,範圍之廣,可以說全國罕見。

大到四川軍政高層,下到黎民百姓都有袍哥的身影,地方上的袍哥可以說掌握著一切,當地官員的行動都離不開他們的幫助,比如正亮,徵兵,收稅等等。更有甚者,一言不合,連縣長都敢殺。而到了1949年,成都有公口(包括分社、支社)1000多個,重慶有公口300多個,袍哥人數都在7萬至10萬之間,以此為參考,整個四川的袍哥數量大約在300萬左右,佔成年男性的五分之一。

袍哥的勢力迅速擴大,主要是袍哥善於拉攏人心,如對於一些窮苦兄弟,一般都有當地的有勢力的袍哥給介紹工作,去當個夥計,學徒,或者去那裡出苦力等等,當然,有些當地袍哥因為某些原因,做生意失敗了,被當地官府欺負了等等,都會有當地的袍哥給張羅,給予一些幫助。有些貧困袍哥家裡有老人去世,因為家庭原因,辦不起事,給當地的袍哥大爺一說情況,然後就由當地的管事五哥出面張羅,拉著弟兄們一起來幫忙,且並不吃酒飯,這樣一來,事也辦了,弟兄們一起來送葬,也顯得風光氣派,而袍哥的此舉也是更得川人的推崇。


梅長蘇76410694


袍哥又稱哥老會,是清末民初的一個民間組織,大約起源於清道光年間。袍哥的含義主流說法是起源於關羽曹營留袍的故事,這使得這個組織隱然以反清復明為宗旨,於是到了晚清,很多袍哥加入革命黨,為推翻滿清出了大力。比如清末的袍哥大佬佘英,就為革命英勇就義。

佘英字竟成,四川瀘縣(今瀘州)人,家庭貧寒,以出賣苦力為生,後加入袍哥會,他講義氣,有才略被推舉為舵把(大頭領)。

1906年,佘英在同盟會會員黃復生引薦下,東渡日本拜見孫中山,從而加入同盟會,成為一名革命黨人。回國後佘英與四川籍革命黨人熊克武多次策劃起義,均告失敗。

1909年,在一次起義失敗後,佘英為掩護熊克武突圍而被捕,英勇就義。

綜上,我們看到袍哥在反清起義中的巨大貢獻,然而等民國成立後,在下九流社會沾染的惡習使他們很難適應身份的轉變,比如陝西袍哥張雲山的遭遇。

張雲山,陝西西安人,行伍出身加入哥老會成為一名袍哥,由於有軍方背景,他在哥老會中備受擁戴,手下有數千袍哥,1911年十月,陝西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成立秦隴復漢軍,張雲山任統制(師長),後來北洋勢力侵入陝西,張雲山成為北洋陸建章部下,張雲山對其溜鬚拍馬並拜陸建章為乾爹,卻被心狠手黑的陸建章將錢財擄掠一空,悔恨交加的張雲山一病不起,含恨離世。


林屋公子


袍哥其實和舊上海的青紅幫一樣是一種民間秘密結社的幫會團體。事實上武俠小說和影視劇中出現過的很多幫派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丐幫、明教、少林寺、漕幫、鹽幫等等均是如此。大約在明末清初江湖上出現了一個被後來譽為華人第一幫的洪門天地會,因為金庸先生的《鹿鼎記》的緣故這可能也應該是我們較為熟悉的一個幫會組織,事實上這一幫會組織至今在海外仍然存在。然而關於洪門天地會創自何時、何人、何地有十多種不同說法,甚至因此催生了一門專門研究洪門天地會的學問——“洪學”。關於洪門的早期歷史至今史學界仍是眾所紛紜莫衷一是,而且這與本問題的關係也不大,不過四川袍哥同洪門天地會確有一定淵源。

明崇禎四年(1631)出生在廣東潮州澄海的胡德帝因見清軍入關後大肆屠戮無辜百姓而加入鄭成功旗下參與反清復明,被後世奉為少林五祖、洪門前五祖之一。胡德帝在清軍的打擊之下曾一度進入西南雲貴川地區活動,後來洪門在四川及雲貴一帶的分支就逐漸演化成為袍哥這一群體。關於袍哥這一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取自《詩經·秦風·無衣》中的與子同袍之義;一說袍與胞諧音,表示幫內弟兄有如同胞之哥弟。其實兩種說法大同小異。

由於袍哥本身出自反清復明的洪門天地會,因此具有強烈的反清意識:咸豐年間當太平天國運動正如火如荼之時四川爆發了歷時6年的李永和、藍朝鼎、李藍農民起義,這次起義的主要力量就是四川袍哥。光緒十二年(1886)今重慶大足縣(當時隸屬四川省)爆發了以袍哥為主力的大足教案。事實上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後袍哥既不是單純反清復明除暴安良的英雄俠客,也並非如當時的清政府抹黑的殺人放火的流氓惡棍,如果非要給袍哥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其實就是在官方的行政管理缺失的狀態下民眾為了討生活而自發成立的基層自治組織,他們既不單純做好事,也不單純做壞事,一切都是為了討生活而已。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後袍哥也逐漸演變為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所謂清水袍哥主要是由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號召力的鄉紳賢達掌控,成員大多數有正當的職業;渾水袍哥或多或少涉及打家劫舍的營生。

袍哥首領稱為“舵把子”,副首領稱“三爺”,之所以沒人稱二爺是因為”二爺“這一稱呼是專門用來稱呼關二爺,因此普通人不能身居其位。袍哥組織的內部排行分五個等級:舵把子又名頭排。副首領三爺稱三排,三爺在幫內主管錢糧營生。在袍哥之中並無四爺、四哥的說法,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楊四郎乃是楊門叛徒,所以在三爺之下的是五哥,又稱五排,主管執法。五哥之下的六排是負責巡風探事的小頭領。六排之後並無七、八、九排,而是統稱老麼的十排。老麼又可進一步細分為鳳尾老麼、執法老麼、跑腿老立——所謂鳳尾老麼多是有家資的年輕後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執法老麼多為流氓凶神,負責制裁叛徒。跑腿老麼主要是四處跑腿打雜,一般由新人充任。

袍哥內部制定有一套規則機制如不孝父母罪、不敬長上罪、毆打親屬罪、調戲婦女罪等等,犯了以後要受到“剽刀”、“碰釘”、“三刀六個眼”、“自己挖坑自埋”、“掛黑牌”、“連根拔”和“降級”等懲處。農曆五月十三據說是關二爺單刀赴會的日子,這天大小碼頭、公口都要隆重舉辦盛會,張燈結綵,大排香案,歡宴會眾,廣納賓朋。除單刀會外,正月要辦“春臺酒”,臘月要辦“團年會”,還有不定期的“迎賓會”。會期也是解決仇怨糾紛的時候。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重慶被開闢成為通商口岸,一時間三教九流紛紛匯聚重慶,這一時期重慶的袍哥組織迅速發展壯大。重慶的五堂袍哥一共有三百多道公口,分散在各個街道,一般都是開設的茶館。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策劃下爆發了“保路運動”,這時四川袍哥也廣泛加入到保路運動之中,到1911年時四川的袍哥組織已深入各州、府、縣的城鎮鄉村,到處都在“開山、立堂”,當時民間流行兩句口語:“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未參加袍哥組織的人叫倥子)。

進入民國時代後中國出現了軍閥混戰的現象,而四川幾乎成為了當時全國最混亂的地方:從1912年“省門之亂”到1935年中央軍入川,四川地區“大小戰爭達四百次以上”,其中“規模較大的戰爭就達到二十九次”,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混戰發生,一時間四川湧現出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劉成勳、賴心輝、劉存厚等幾個軍閥巨頭。各路軍閥紛紛利用袍哥的力量增強自身勢力,電視劇《傻兒師長》中樊鵬舉的原型範紹增就是在這一時期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嶄露頭角。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已升任第88軍軍長的範紹增率川軍12000人出川抗日,這支川軍團中同樣不乏袍哥人士。

由於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一時間重慶的袍哥組織更加發展壯大並逐漸與從江浙一帶前來的青幫、洪幫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時袍哥的營生逐漸集中在以下領域:為人排憂解難並收取一定的報酬;包攬訴訟,鑽營門路,賄賂說情等等;買賣煙土、嗎啡等違禁品;開設賭場;開設旅館、飯店。1949年12月袍哥出身的範紹增在重慶率部起義,他的好友陳蘭亭也選擇率部起義。

解放後清水袍哥大多接受新中國的改造融入到人民群眾之中,而渾水袍哥要麼逃往臺灣,要麼在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支持下佔山為王負隅頑抗,最終被人民解放軍消滅。儘管袍哥組織在四川已然消亡,卻不能說對今天的四川已完全沒影響了,事實上如今四川方言中的"散眼子"(散漫無組織)、"臊皮"(傷面子)、"天棒"(無法無天的人)、"打平夥"(共同分攤伙食錢)、"落教"(按規矩辦事)、"紮起"(大力相助或袒護)、"吃欺頭"(撿便宜)等詞彙最初就是起源於袍哥的隱語行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